打开《苏轼》传记,再一次浏览,书页间夹着的桃花轻落桌上,扁扁的,丝丝花蕊清晰入眼,一夜的挤压让它不再有光彩,却也别有一番风味。花开花落,岁月更替,无数良辰美景都随风散去,但这一首首优美的诗篇历久弥新,穿越千年,摇曳而来……
今天我们就先走进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大屏幕出示〗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中透射出的旷达、豪放、雄浑气概,顷刻间就感染了孩子们的情绪。在男生的带领下,全班顺利进入诵读环节。其实,晨诵早已形成一种默契。作为老师,只是在每一遍诵读的间歇中,赞赏某个孩子的专注神情,肯定某个孩子的情感,提示某个孩子的坐姿端正、吐纳自如,或者以身示范、融入其中……总之,在这种正能量的点评引领中,诵读课正朝着如期的目标行进着。
“虽然苏轼被流放在荒凉的地方,但他依然想着如何报效朝廷、报效国家。请读出竭力报效国家的气势来——”
“一次小型的围猎活动激发了苏轼的豪情壮志,他渴望能上前线建功立业。用你们的声音表现出这份豪情——”
…………
近段时间的午读课,我带领他们读《苏轼》传记。看来读和诵之间已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力了。
交流在争先恐后的氛围中进行着……
“当时苏轼写成此词后,就让手下军士用吹笛打鼓作为节拍,拍掌顿足而歌之,场面真是蔚为壮观!”
再次齐诵,那琅琅的诵读声响彻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继而进入下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www.xing528.com)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苏轼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该如何进入?思忖再三,却无良策。最后,我只好抱着“无招胜有招”的笃定出场了。
屏幕是惯有的黑色背景,只是空无一字,待孩子们的目光齐聚前方,我轻点鼠标,《念奴娇·赤壁怀古》闪亮登场。
〖大屏幕出示〗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就在诗篇露出原貌之际,坐在第二排的小畅毫不掩饰地击掌而呼:“看到这首词,我非常庆幸自己已经把这首词留在脑海里,印在心里了。之前,您让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宋词熟记的时候,我就喜欢读这首呢。”好一个“印在心里”,看来是储备精良。
“是庆幸它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吧?确实,这首词可以说是男孩子们的最爱。就请小畅用你特有的嗓音(他曾经是童话剧的主演,嗓音略微嘶哑,情感充沛)把它读给我们听。”
依次读开去……
小畅读完后,我问孩子们:“读了这首词,谁有话要说?”
“我喜欢‘人生如梦’四个字,可以看出苏轼心胸开阔,把一切事情看得就像一场梦一样,梦里有欢笑,也有悲伤,我们都应该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
有些感觉真的是无法用语言说明的,尤其是面对这些十一二岁的孩子们,语言的捉襟见肘让他们难以准确表达丰富的情感世界。那么,就在一遍遍的诵读中穿越诗歌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