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诵铃声响起,没有任何开场白,大屏幕的黑色背景上衬着蓝色的诗行。
今天的晨诵课又开始了。
〖大屏幕出示〗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宋]苏 轼
序: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仿佛早已约定好了似的,全班孩子整齐划一地诵读起来,一遍、一遍、又一遍……
第一遍结束,我略略提高嗓门儿,一字一顿地提醒着:“真好!我从丹彤、小禾、亦驰等同学的眼睛里看到了光彩,那是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光彩。来,挺直腰板,用心走进诗歌,用我们的声音去唤醒它,去感受诗歌从我们唇齿间流淌的美妙。”
第二遍结束,“诗歌似乎已经走进了你们的心里,若能把节奏和起伏表现得更明显一些,想必会更妙吧!”
我在教室狭窄的过道间轻移步伐,耳畔是那抑扬顿挫、宛如天籁的诵读声,从那几个摇来晃去的小脑袋来看,诗句该是烙进他们的心里了。
交流随机展开。
“我从前面的序言里的‘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中的‘皆’和‘独’感受到他不同于别人的一种豪放气概。”(www.xing528.com)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写出了苏轼男子汉的气概。”
…………
“从诗中,我们能解读出,苏轼不同流合污、旷达洒脱、随遇而安的个性。确实如此,苏轼一生,坎坷不平,总是遭到他人排挤,但他从不向权贵屈服。他的一生是极其坎坷的一生,但每一次考验、每一次风雨,都没能摧毁他,而他在这些考验和风雨中,变得坚强、乐观、豪放。‘面对风雨,不慌不忙、从容镇定’,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遍,感受诗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豪放、不羁。”
再次齐诵。
“风雨面前,苏轼胜似闲庭信步。而墙内荡秋千女子的笑声,使他心生感慨。请看——”
〖大屏幕出示〗
蝶恋花·春景
◎[宋]苏 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指名诵、男女生轮流诵、自由诵,就在这反复吟诵中,孩子们将这首词熟记于心。就在这轻吟慢诵中,孩子们感受着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
回顾两首词作,我们不难感受到: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只要有心稍加揣摩,就可成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原来,诗歌就是再现我们的生活的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