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格外明媚,空气中流淌着淡淡的花香,楼前的泡桐已零星地绽开了花瓣。保洁员在楼梯口弯腰忙碌着,身后是一片洁净与清爽。我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教室,开机、拷贝……
屏幕上赫然呈现着“走过东坡”,背景乐是王菲的《但愿人长久》,袅袅流淌的乐声浸润着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陆续走进教室的孩子们眸含笑意,会意地走到座位前,轻轻放下书包,轻轻掏出课本,轻轻地和着,那似有似无、似高似低的和声,别有一番轻灵与空远……
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晨诵正式开始了!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隐含的三个人的名字可是让人如雷贯耳的。”话音刚落,一向反应机敏的小畅眉眼一挑,扫了一眼屏幕上的标题,脱口而出:“这不是之前您讲过的苏轼父子吗?”
“好记性!说说看。”
小畅立现一副窘相,抓耳挠腮地嗫嚅着,“嗯……屏幕上的东坡应该指苏东坡苏轼,我就……光记得苏轼了,还有……”
目光巡视开去,能接茬儿的还真没有。“能记得三苏中成就最高的‘大苏’,真是相当了得。苏轼不只是诗人、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他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画家,最擅长画古木丛竹,他的画作被人们争相收藏;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书法家呢。”
一层层面纱掀开,孩子们脸上满是惊讶。
“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盛名之下,让我们感觉到苏轼就是一个传奇,是吗?虽然他距离我们很久远,但他的诗词却是家喻户晓。不信,你们看——”
〖大屏幕出示〗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 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从你们明亮的眼睛中,我读到了一个信息:这不但是你们熟悉的一首诗,而且美得像一幅画。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诗中的画面?”
稍稍的迟疑之后,小手林立——
“春天到了,潺潺的流水缓缓地流着,水面上有几只嬉戏的鸭子,竹外的桃花开得很妩媚。蒌蒿不甘示弱,顽强向上生长着,而河豚呢,也在拼搏、向上地游着。”……
这样清晰明了的诗句怎能难倒古灵精怪的孩子们呢?
“好一朵妩媚的桃花,好一个不甘示弱的蒌蒿!很好,掌声送给他们,为他们丰富的想象、敏捷的思维和流畅的表达鼓掌。”
几个发言的孩子喜不自胜,一脸的明媚与欢快。
“你们把诗变成了一幅画。其实啊,这首诗写的就是一幅画。这是苏轼的好朋友——惠崇和尚画的一幅春江晚景图。而这首诗,就是苏轼题在这幅图上的诗。这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让我们再一次轻声地诵读,读出这首诗的韵味,读出这幅画的美妙。”
此时的诵读声变得轻盈了。是的,这样的诗句需要在我们的唇齿间缓缓流淌,轻轻地诵读无疑是最契合的。
我轻点鼠标,第二首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出现了:(www.xing528.com)
〖大屏幕出示〗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咦,太熟悉了吧?请女同学用你们柔美的声音轻轻地诵读一遍,别破坏了这份美妙的景致。”
而后的交流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西湖的四时风光仿佛已穿越时空的距离,走进了我们的教室,走进了孩子们的眼里、心里。
“短短28个字就把西湖的曼妙传递了出来,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好诗如画,让我们在这画卷中徜徉,一起轻声诵读。”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从旖旎的西湖投向夏日乡村,去看看东坡居士向乡人求茶的情景吧。”
〖大屏幕出示〗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宋]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小畅略哑的嗓音别有一番吸引力,全班同学自发地轻声和着。看他们沉醉的样子,我随机追问:“透过这诗句,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者说,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
“枣花纷纷扬扬地落着,村子里响着缫丝的车声,柳树下面有卖黄瓜的小贩。苏轼行走在路上,因为喝着小酒的缘故,长路漫漫,昏昏欲睡,正值中午,他有点儿渴,就问了问路边的人家,有没有茶喝。”
“多美的一幅乡村问茶图呀!这是苏轼第一次将农村题材引入词中,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泥土气息。”
“嗯,你们闭住眼睛,是不是还能闻到淡淡的、甜甜的枣花香味呢。”说着,我不由得闭眼呼吸,“老师每每读到这首词的时候,眼前总能浮现儿时的乡下生活。”
孩子们反复诵读着……
“透过今天的几首诗词,我们感受到旷世文豪苏轼的凡人情怀。他是那么朴素,那么真实,一幅画,一处景,一次乡村行都浓缩成了短短的的诗行。原来,诗歌就是在歌咏我们的生活呀!”
再次诵读。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教室的一角,那么温软……这些诗歌也一定随着这早春的阳光温润了孩子们的生命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