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天公作美,下大雪喽!
读完开启诗后,还有几个小淘气没进教室呢。其实,刚刚有孩子已经报告过了,说:“李老师,XX和XX在操场玩雪呢,我叫他俩,他俩都不理我。”看来,雪对他们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若是周末,我一定也会加入到他们当中去。
“亲爱的孩子们,梦里的雪花竟然飘到现实中了,它落到了树林里,落到了房檐上,落到了妈妈的脸上,落到了小朋友的头发上,也落到了我们的诗里。不光是雪花,积雪也来诗里做客了。”
〖大屏幕出示〗
积 雪
上层的雪
很冷吧
冰冷的月亮照着它
下层的雪
很重吧
上百的人压着它
中间的雪(www.xing528.com)
很孤单吧
看不见天也看不见地
“这是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铃的作品。她的作品洋溢着绚丽的幻想,语言晶莹剔透。她在诗中用儿童最自然的状态来体验、感觉这个世界,被当时的著名诗人西条八十称为‘童谣诗的彗星’。请女生读黄色的字,其余的字男孩子读。”(我把“上层的雪很冷吧”“下层的雪很重吧”和“中间的雪很孤单吧”都设置成了黄色。)
读完之后,崔瑞洋说:“这首诗把雪当作人来写,让雪成为有感觉、有生命的事物。比如‘上层的雪很冷吧’‘下层的雪很重吧’‘中间的雪很孤单吧’,我觉得雪好可怜!”
李欣宇说:“李老师,我也觉得雪好可怜,我很同情它。”
“金子美铃的一生命运坎坷,三岁丧父,母亲改嫁,婚姻不幸,仅仅活了27岁。每当读起她的诗,除了佩服她的才华,我更同情她的人生。你们两个把这么关键的词都读出来了,可真不简单!”二年级的孩子第一次读就理解得如此到位,读出了“可怜”“同情”和“生命”,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在备课的时候,我还找到这样的资料:这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那细腻的情感,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诗人坎坷的人生。山上的积雪透出一种哲思,一种人生的态度。上面的雪,高处不胜寒,在寂寞中独对冰冷的月光;下层的雪,被上百人压着,负担很重。但高处有风景,低处可以成就别人,那积在中间的雪呢?既看不见天,也看不见地,那份寂寞,那份孤独,也许是人生最大的不幸。金子美铃的这三层雪,写尽了人世间的生活,触摸到了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一角。这是一个人用生命的笔在抒写自己的生命,同时,也感染了我们的生命。生命的情感传递可以穿越时空,直抵心灵的深处。但7岁多的孩子是理解不了这些的。我之所以选择这首诗,主要想让孩子们借鉴诗的结构。所以,我继续引导:“孩子们,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史博文说:“作者是按照‘上层的雪、下层的雪,中间的雪’的顺序来写的。”哇,这个回答算是帮我解围了,我们终于从复杂的背景解读中走了出来。
我顺势进行点拨:“对,你发现了诗的表达顺序,火眼金睛!这样的顺序让读者一目了然。请你来读读写上层的雪的句子吧。”
…………
就这样,全班同学一小节一小节地读。在一次又一次的诵读声中,读出上层的雪的冷,读出下层的雪的重,读出中间的雪的孤单。在全班同学整体回顾读完整首诗后,我说:“孩子们,这是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铃的《积雪》,那么,你看到和感受到的积雪是怎样的呢?”
教室里,小手林立,一个个表情变了,气氛也变了。我停顿片刻,说:“孩子们,现在大家就去校园和操场,身临其境地感受雪的韵味吧!”
校园里一片欢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