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明亮的教室里,书声琅琅。老远处就能听到孩子们用非马的《唱反调的雪》开启了新的一天。走进教室,我说:“孩子们,还记得昨天清晨张焱智创作的那首《唱反调的月亮》吗?”“记——得——!”这情绪和昨天课堂上的不相上下。接着,我出示诗的内容,说:“我们再来欣赏和诵读一下他的佳作好吗?请轻轻地读起来——”因为是同学的诗,所以诵读声中满满的都是赞美之情。
我趁机说:“亲爱的孩子们,今天的晨诵课上,会有更多的同学创作出自己的佳作,你们有信心吗?”
当然,他们中有信心十足的,有持怀疑态度的,也有勉强认可的。
〖大屏幕出示〗
雪
◎彭 俐
树林里的雪,最淘气啦,
我们一跑,它就咔嚓,咔嚓。
房檐上的雪,最娇气啦,
太阳一照,它就滴答,滴答……
大屏幕上的诗一出示,就听到几个调皮的宝贝喊着:“这么简单!”
“那你就来读读吧!”我顺势让四个孩子分别来读一遍。
就在第四个孩子读的时候,教室里有变化了:跟随的声音越来越多,节奏感越来越强,廉馥朵、张焱智、张领华和武奕辰等几个表现力强的孩子,在读“最淘气啦”时,就咧开嘴,龇着牙,摇头晃脑的;在读“我们一跑,它就咔嚓,咔嚓”的时候,他们便将双肩自然下垂,胳膊自然微屈,双手半握拳,手臂随步伐前后摆动,感觉完全进入了状态,做着跑步的标准姿势呢;在读“房檐上的雪,最娇气啦”时,他们手指上方,嘟着小嘴;在读“太阳一照”时,他们张开手掌放在齐眉处,是为了挡太阳光的照射吧;在读“它就滴答,滴答”时,他们又做着水滴从高处落下来的动作。(www.xing528.com)
这样的场景太感人了,所以,我改变了教学预设,就这样让他们自自然然地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读着。所有的孩子都陶醉其中,一边读,一边配合着诗的内容做动作。
几遍之后,他们已经记住了文字,同桌两个人面对面做着动作,都不用去看大屏幕上的内容。再往后,他们诵读的声音越来越大,动作越来越协调,表情越来越丰富,气氛也越来越热烈。他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在进行着场景的转换,一会儿在森林里,一会儿在校园里,但绝不是在有桌凳和黑板的教室里。
是啊,机会终于来了!我说:“孩子们,我们一跑,树林里淘气的雪就‘咔嚓,咔嚓’地响了;太阳一照,房檐上娇气的雪就‘滴答,滴答’地哭了。你们现在是在哪儿啊?哪里的雪最吸引你?或者说,你最喜欢哪里的雪?为什么?能用像大屏幕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王禹哲说:“操场上的雪,最开心啦,我们一踩,它就咯吱,咯吱。”
薛景元说:“天空中的雪,最飘逸啦,北风一吹,它就簌簌,簌簌。”
乔清晨说:“树叶上的雪,最可爱啦,微风一吹,它就嘘嘘,嘘嘘。”
吕思墨说:“冬青上的雪,最害羞啦,手一拨,它就哗啦,哗啦。”
杨林漳说:“小朋友身上的雪,最可爱啦,身子一抖,它就扑簌,扑簌。”
史博文说:“地面上的雪,最娇气啦,我们一踩,它就呜呜,呜呜。”
…………
孩子们说得都停不下来了。我说:“你们的语言可真丰富!请把你们的想象用文字写下来好吗?”
写完后,全班的孩子们一起读完屏幕上的第一、二小节,再接着读自己写的那个小节。他们每个人都读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这一刻,我非常欣慰,尽管在今天的课堂上没有和他们交流“拟人”和“拟声词”这两个概念。因为我又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润物无声,教育无痕”,体会到了什么是“有生命力的课堂”,体会到了什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