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认为,西方人有创造性,而中国人缺乏创造性,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实际上,西方人有西方人的创造性,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创造性,只是创造性的类型不同,是不同文化的产物,各有长处和短处。
西方文化的特点主要是外向型文化,在取向上,注意向外开拓。在思维方式上,重视对自然社会现象的理性分析和逻辑分析,重视知识的价值和理性精神,富有批判性,易走极端。在价值观念上,重视个人的价值而忽视群体的价值,他们认为,一个人应该首先关心自己的利益,通过谋求个人利益去增进社会整体利益。主张人人平等,自己决定自己的事并且自己去奋斗。这些特点有利于发挥人的批判性、开拓性、独立性、个性,但不利于创造性的地方是,忽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平衡和和谐,缺少观念的整合,忽视集体的协作。所以,西方的创造性是一种单刀直入式的进取式的创造性,是刚性的,这种创造性从整体效果上看并非最佳。西方的创造性既创造了发达的科学技术,也造成了世界严重的不平衡和生态问题。1988年1月,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开会时发表宣言,告诫人们:“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注:吴德耀:《古今人对孔子的评价》,《走向世界》1989年第5期。)
中国文化主要是一种内向性文化,从取向上,是向内开拓,不外侵,吃苦耐劳,顽强坚韧,自强不息,强调寡欲少取。从思维方式上,重视整体直觉思维,中庸和谐,天人合一。从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说,重视群体的价值,重视人伦和秩序(一统观念、等级观念、孝与忠的原则)。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有创造的毅力和吃苦精神,有为集体贡献才智和创造的奉献精神,注重创造中的人际协调,注意观念的整合,考虑创造的后果(三思而后行)。从结果来看,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发明占世界的58%。(注:陈佛松:《世界文化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37页。)所以不能说中国文化就不利于创造。但也有不利因素,如不鼓励个人创新,枪打出头鸟;从众、求统一,不鼓励求异、与众不同。与此相应,我们的教育有重视继承、接受,求统一,轻个性,轻过程,轻质疑问难的问题。所以,中国人的创造性是一种中庸式的整体的创造性,是柔性的。(www.xing528.com)
既然每种文化都有不足,可否建设一种全新的融合中西之长的文化?既然两种创造性的表现都有不足,可否建构一种全人类优秀文化结合的创造性?答案是肯定的。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既不是简单继承中国人的创造性,也不是简单照搬西方人的创造性,而应该是一种新型的创造性。
那么,吸收全人类优秀文化的情况下的创造性如何理解?我们理解它的内容应该是:(1)在思维方式上,既善于分析又善于整合,能够进行系统思维。(2)在创造策略上,既勤劳吃苦,又讲究方法技巧;既敢于破坏,又善于建设,把破坏和建设相互结合。(3)在创造过程上,是扬弃式创造,即合理继承,广泛吸取,自创新路。(4)在创造的关系上,既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又发挥集体的协作功能。(5)在创造的结果上,是考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性,要考虑创造的长远的后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