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教学引论:对不同学生分类,实现个性化指导

创新教学引论:对不同学生分类,实现个性化指导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一些地方在实施创造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制定培养目标时不考虑学生,二是不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这是不妥的。强调从学生实际出发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在制定创造教育的目标时,不能不考虑学生及其具体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怎么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基于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新教学引论:对不同学生分类,实现个性化指导

目前一些地方在实施创造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制定培养目标时不考虑学生,二是不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这是不妥的。杜威曾经强调,确定教育目的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成长的规律,而不使目的成为一种外在的强制的东西。强调从学生实际出发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在制定创造教育的目标时,不能不考虑学生及其具体情况。

创造的潜能人人都有,这是人的本质特征。但是,由于人是遗传、环境、教育的产物,而这三个方面本来就是有差异的、具体的。观察学生,我们就可以发现有的学生很机灵、聪明,但很淘气,有的学生很勤奋、听话,但比较死板、不够聪明;有的学生独立性强,不易接触,有的学生从众性强,平易近人。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怎么培养他们的创造性?(www.xing528.com)

首先我们要了解创造性的具体表现。人们创造性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从程度上看,大体有三种:一种是激进式、革命式的,敢于大胆破坏、批判,有时偏激;一种是扬弃式的、有继承的创新,能够把新旧事物中合理的部分比较好的结合起来;一种是温和式、妥协式、渐进式的。从领域看,有科学上的创造性,有艺术上的创造性,有技术上的创造性,还有政治上的创造性,等等。在某个领域,创造性的表现也不同,有思想家型的,有积累式学者型的;有长于出主意的,有长于实干的。总之,我们要看到,创造性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一个模式。创造性本身就包含着多样性、包容性。现在存在着一种危险,那就是把对某些类型创造性人才的特征的研究成果(比如美国心理学家麦金伦、罗安娜等对科学家、数学家社会科学家、建筑师等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泛化,绝对化,以偏概全,认为具有这些特征的人才是有创造性的,忽视了不同类型的人有不同的创造性人格特征。基于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把创造教育的目标模式化,本身就是违反创造的精神的。因此,实施创造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类研究。比如前苏联学者卡尔梅科娃就根据学生实践思维效率的高低和言语逻辑思维效率的高低把学生分成四大类:低水平平衡型、高水平平衡型、实践家型、理论家型,然后研究如何扬长避短地进行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