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楼梦》阅读指导:区块四助读学习任务 (79-120回)

《红楼梦》阅读指导:区块四助读学习任务 (79-120回)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情节概述第七十九至第一百二十回为第五大段——贾府败亡。这一大段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黛玉之死和宝玉、宝钗完婚。宝玉与宝钗结为夫妻,也是符合前八十回的思路的。其中宝玉出家,当然是最重要的一笔,显示了这个叛逆者对社会的绝望,表现了他不妥协的抗争精神。这庙里已是昨日预备停妥的。功课完毕,方进城回家。在《红楼梦》第八十回的最末,宝玉与贾母一起去天齐庙还愿,遇到一个卖膏药的道士“王一贴”。

《红楼梦》阅读指导:区块四助读学习任务 (79-120回)

情节概述

第七十九至第一百二十回为第五大段——贾府败亡。

这一大段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黛玉之死和宝玉、宝钗完婚。黛玉之死,是后四十二回中较为精彩的部分,它不仅符合黛玉性格、命运的发展逻辑,而且文章也较有感染力,保持了《红楼梦》全书的悲剧性。宝玉与宝钗结为夫妻,也是符合前八十回的思路的。

二是贾府被抄的前前后后。

三是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其中宝玉出家,当然是最重要的一笔,显示了这个叛逆者对社会的绝望,表现了他不妥协的抗争精神。

四是宝玉出家后贾府的“复兴”,即所谓“沐皇恩贾家延世泽”。这显然与前八十回中提到的“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第五回)不相符合。

经典选文

第八十回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节选)

此时宝玉已过了百日,出门行走。亦曾过来见过金桂,“举止形容也不怪厉[243],一般是鲜花嫩柳,与众姊妹不差上下的人,焉得这等样情性,可为奇之至极。”因此心下纳闷。这日与王夫人请安去,又正遇见迎春奶娘来家请安,说起孙绍祖甚属不端:“姑娘惟有背地里淌眼抹泪的,只要接了来家散诞[244]两日。”王夫人因说:“我正要这两日接他去,只因七事八事的都不遂心,所以就忘了。前儿宝玉去了,回来也曾说过的。明日是个好日子,就接去。”正说着,贾母打发人来找宝玉,说:“明儿一早往天齐庙[245]还愿。”宝玉如今巴不得各处去逛逛,听见如此,喜的一夜不曾合眼,盼明不明的。

批注:此处细节隐藏的信息很多,涉及贾赦的人品、邢夫人的地位和心理。邢夫人是贾赦后妻,是迎春的继母。按理她与迎春关系应比王夫人更近。

次日一早,梳洗穿戴已毕,随了两三个老嬷嬷坐车出西城门外天齐庙来烧香还愿。这庙里已是昨日预备停妥的。宝玉天生性怯,不敢近狰狞神鬼之像。这天齐庙本系前朝所修,极其宏壮。如今年深岁久,又极其荒凉。里面泥胎塑像皆极其凶恶,是以忙忙的焚过纸马钱粮,便退至道院歇息。一时吃过饭,众嬷嬷和李贵等人围随宝玉到处散诞玩耍了一回。宝玉困倦,复回至静室安歇。众嬷嬷生恐他睡着了,便请当家的老王道士来陪他说话儿。这老王道士专意在江湖上卖药,弄些海上方[246]治人射利[247],这庙外现挂着招牌,丸散膏丹,色色俱备,亦常在宁荣两宅走动熟惯,都与他起了个浑号,唤他作“王一贴”,言他的膏药灵验,只一贴百病皆除之意。当下王一贴进来,宝玉正歪在炕上想睡,李贵等正说:“哥儿别睡着了”,厮混着。看见王一贴进来,都笑道:“来的好,来的好,王师父,你极会说古记的,说一个与我们小爷听听。”王一贴笑道:“正是呢。哥儿别睡,仔细肚里面筋作怪。”说着,满屋里人都笑了。

宝玉也笑着起身整衣。王一贴命徒弟们快泡好酽茶来。茗烟道:“我们爷不吃你的茶,连这屋里坐着还嫌膏药气息呢。”王一贴笑道:“没当家花花的[248],膏药从不拿进这屋里来。知道哥儿今日必来,头三五天就拿香熏了又熏的。”宝玉道:“可是呢,天天只听见你的膏药好,到底治什么病?”王一贴道:“哥儿若问我的膏药,说来话长,其中细理,一言难尽。共药一百二十味,君臣相济,宾客得宜,温凉兼用,贵贱殊方。内则调元补气,开胃口,养荣卫[249],宁神安志,去寒去暑,化食化痰;外则和血脉,舒筋络,出死肌,生新肉,去风散毒。其效如神,贴过的便知。”宝玉道:“我不信一张膏药就治这些病。我且问你,倒有一种病可也贴的好吗?”王一贴道:“百病千灾,无不立效。若不见效,哥儿只管揪着胡子打我这老脸,拆我这庙何如?只说出病源来。”宝玉笑道:“你猜,若你猜的着,便贴的好了。”王一贴听了,寻思一会,笑道:“这倒难猜,只怕膏药有些不灵了。”宝玉命李贵等:“你们且出去散散。这屋里人多,越发蒸臭了。”李贵等听说,且都出去自便,只留下茗烟一人。这茗烟手内点着一枝梦甜香,宝玉命他坐在身旁,却倚在他身上。王一贴心有所动,便笑嘻嘻走近前来,悄悄的说道:“我可猜着了。想是哥儿如今有了房中的事情,要滋助的药,可是不是?”话犹未完,茗烟先喝道:“该死,打嘴!”宝玉犹未解,忙问:“他说什么?”茗烟道:“信他胡说。”唬的王一贴不敢再回,只说:“哥儿明说了罢。”宝玉道:“我问你,可有贴女人的妒病方子没有?”王一贴听说,拍手笑道:“这可罢了。不但说没有方子,就是听也没有听见过。”宝玉笑道:“这样还算不得什么。”王一贴又忙道:“这贴妒的膏药倒没经过,倒有一种汤药或者可医,只是慢些儿,不能立竿见影的效验。”宝玉道:“什么汤药,怎么吃法。”王一贴道:“这叫作‘疗妒汤’: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糖,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每日清早吃一个梨,吃来吃去就好了。”宝玉道:“这也不值什么,只怕未必见效。”王一贴道:“一剂不效吃十剂,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吃到明年。横竖这三味药都是润肺开胃不伤人的,甜丝丝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过一百岁,人横竖是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说着,宝玉、茗烟都大笑不止,骂“油嘴的牛头”。王一贴笑道:“不过是闲着解午盹罢了,有什么关系。说笑了你们就值钱。实告你们说,连膏药也是假的。我有真药,我还吃了做神仙呢。有真的,跑到这里来混?”正说着,吉时已到,请宝玉出去焚化钱粮散福。功课完毕,方进城回家

批注:王一贴风趣诙谐,是饱经世故的性情中人。

点评:《红楼梦》是一部以贵族少年之间的青春故事为主要线索的小说,但除了佳人才子,曹雪芹也将欣赏的目光投向了一些市井之中的小人物。

在《红楼梦》第八十回的最末,宝玉与贾母一起去天齐庙还愿,遇到一个卖膏药的道士“王一贴”。他在庙外挂着招牌,丸散膏丹,样样俱全,宁、荣两府的人都说他的膏药非常灵验,“内则调元补气,开胃口,养荣卫,宁神安志,去寒去暑,化食化痰;外则和血脉,舒筋络,出死肌,生新肉,去风散毒。其效如神”,只一贴就能百病皆除。宝玉不信,想到夏金桂欺负香菱的事情,又问:“可有贴女人们的妒病方子没有?”王一贴立马胡诌了一个“疗妒汤”。宝玉还是不信,王一贴就说:“一剂不效吃十剂,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吃到明年。横竖这三味药都是润肺开胃不伤人的,甜丝丝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过一百岁,人横竖是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听罢,宝玉、茗烟都大笑不止。

曹雪芹从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富家子弟,到后来不得不靠他人接济生存,经历了从繁华到悲凉的幻灭。这个片段放在《红楼梦》第八十回的结尾,似有一种自嘲的感觉。故事快结束了,荣国府、宁国府也已经病入膏肓了,大家想要跟神明乞求一个包治百病的灵药。可世界上根本没有那种灵药,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市井小民,所有人终归都要化为一抔黄土,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结局。

以王一贴这个看似荒谬可笑的小人物结尾,表达了曹雪芹心境上的一种变化。曾经他也像贾宝玉一样,而如今看这些社会上最底层的人,曹雪芹反而从他们身上找到了一种别样的顽强的生命力。他们都是世界上很平凡的人,没有书中的主角那般光鲜亮丽,成天挣扎在生存线上,为了讨生活不得不卖笑讨好,故作丑态,但他们无论处在什么样的逆境中,都可以生存下去。他们对人生介于知道与不知道、领悟与不领悟之间,表面上疯癫呆傻,可又聪明到极点。他们混迹人间,偶然的三言两语,却能让我们豁然开朗。人生的真正领悟其实就在他们的人生经验当中。

《红楼梦》中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富丽堂皇的贾府之中。美丽的大观园中的曲水流觞、闲吟闲唱,美好得像一个不真实的梦幻世界。然而,《红楼梦》前八十回的结局却不在那个海市蜃楼里,而是在现实的人生里。

第八十二回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病潇湘痴魂惊恶梦(节选)

批注:心理活动写得真切自然。黛玉的苦恼就在于没有人为她在贾母面前挑明她与宝玉关系。

一时晚妆将卸,黛玉进了套间,猛抬头看见了荔枝瓶,不禁想起日间老婆子的一番混话,甚是刺心。当此黄昏人静,千愁万绪,堆上心来。想起自己身上不牢,年纪又大了。看宝玉的光景,心里虽没别人,但是老太太舅母又不见有半点意思。深恨父母在时,何不早定了这头婚姻。又转念一想道:“倘若父母在时,别处定了婚姻,怎能够似宝玉这般人才心地,不如此时尚有可图。”心内一上一下,辗转缠绵,竟像辘轳一般。叹了一回气,掉了几点泪,无情无绪,和衣倒下。

不知不觉,只见小丫头走来说道:“外面雨村贾老爷请姑娘。”黛玉道:“我虽跟他读过书,却不比男学生,要见我作什么?况且他和舅舅往来,从未提起,我也不便见的。”因叫小丫头:“回复‘身上有病不能出来’,与我请安道谢就是了。”小丫头道:“只怕要与姑娘道喜,南京还有人来接。”说着,又见凤姐同邢夫人、王夫人、宝钗等都来笑道:“我们一来道喜,二来送行。”黛玉慌道:“你们说什么话?”凤姐道:“你还装什么呆。你难道不知道林姑爷升了湖北的粮道,娶了一位继母,十分合心合意。如今想着你撂在这里,不成事体,因托了贾雨村作媒,将你许了你继母的什么亲戚,还说是续弦,所以着人到这里来接你回去。大约一到家中就要过去的,都是你继母作主。怕的是道儿上没有照应,还叫你琏二哥哥送去。”说得黛玉一身冷汗。黛玉又恍惚父亲果在那里做官的样子,心上急着硬说道:“没有的事,都是凤姐姐混闹。”只见邢夫人向王夫人使个眼色儿,“他还不信呢,咱们走罢。”黛玉含着泪道:“二位舅母坐坐去。”众人不言语,都冷笑而去。黛玉此时心中干急,又说不出来,哽哽咽咽。恍惚又是和贾母在一处的似的,心中想道:“此事惟求老太太,或还可救。”于是两腿跪下去,抱着贾母的腰说道:“老太太救我!我南边是死也不去的!况且有了继母,又不是我的亲娘。我是情愿跟着老太太一块儿的。”但见老太太呆着脸儿笑道:“这个不干我事。”黛玉哭道:“老太太,这是什么事呢。”老太太道:“续弦也好,倒多一副妆奁。”黛玉哭道:“我若在老太太跟前,绝不使这里分外的闲钱,只求老太太救我。”贾母道:“不中用了。做了女人,终是要出嫁的,你孩子家,不知道,在此地终非了局。”黛玉道:“我在这里情愿自己做个奴婢过活,自做自吃,也是愿意。只求老太太作主。”老太太总不言语。黛玉抱着贾母的腰哭道:“老太太,你向来最是慈悲的,又最疼我的,到了紧急的时候怎么全不管!不要说我是你的外孙女儿,是隔了一层了,我的娘是你的亲生女儿,看我娘分上,也该护庇些。”说着,撞在怀里痛哭,听见贾母道:“鸳鸯,你来送姑娘出去歇歇。我倒被他闹乏了。”黛玉情知不是路[250]了,求去无用,不如寻个自尽,站起来往外就走。深痛自己没有亲娘,便是外祖母与舅母姊妹们,平时何等待的好,可见都是假的。又一想:“今日怎么独不见宝玉?或见一面,看他还有法儿?”便见宝玉站在面前,笑嘻嘻地说:“妹妹大喜呀。”黛玉听了这一句话,越发急了,也顾不得什么了,把宝玉紧紧拉住说:“好,宝玉,我今日才知道你是个无情无义的人了!”宝玉道:“我怎么无情无义?你既有了人家儿,咱们各自干各自的了。”黛玉越听越气,越没了主意,只得拉着宝玉哭道:“好哥哥,你叫我跟了谁去?”宝玉道:“你要不去,就在这里住着。你原是许了我的,所以你才到我们这里来。我待你是怎么样的,你也想想。”黛玉恍惚又像果曾许过宝玉的,心内忽又转悲作喜,问宝玉道:“我是死活打定主意的了。你到底叫我去不去?”宝玉道:“我说叫你住下。你不信我的话,你就瞧瞧我的心。”说着,就拿着一把小刀子往胸口上一划,只见鲜血直流。黛玉吓得魂飞魄散,忙用手握着宝玉的心窝,哭道:“你怎么做出这个事来,你先来杀了我罢!”宝玉道:“不怕,我拿我的心给你瞧。”还把手在划开的地方儿乱抓。黛玉又颤又哭,又怕人撞破,抱住宝玉痛哭。宝玉道:“不好了,我的心没有了,活不得了。”说着,眼睛往上一翻,咕咚就倒了。黛玉拼命放声大哭。只听见紫鹃叫道:“姑娘,姑娘,怎么魇住了?快醒醒儿脱了衣服睡罢。”黛玉一翻身,却原来是一场恶梦。

喉间犹是哽咽,心上还是乱跳,枕头上已经湿透,肩背身心,但觉冰冷。想了一回,“父亲死得久了,与宝玉尚未放定[251],这是从那里说起?”又想梦中光景,无倚无靠,再真把宝玉死了,那可怎么样好!一时痛定思痛,神魂俱乱。又哭了一回,遍身微微的出了一点儿汗,扎挣起来,把外罩大袄脱了,叫紫鹃盖好了被窝,又躺下去。翻来复去,那里睡得着。只听得外面淅淅飒飒,又像风声,又像雨声。又停了一会子,又听得远远的吆呼声儿,却是紫鹃已在那里睡着,鼻息出入之声。自己扎挣着爬起来,围着被坐了一会。觉得窗缝里透进一缕凉风来,吹得寒毛直竖,便又躺下。正要朦胧睡去,听得竹枝上不知有多少家雀儿的声儿,啾啾唧唧,叫个不住。那窗上的纸,隔着屉子,渐渐的透进清光来。

点评:梦并不都是愿望的达成。有些梦并不包含一个愿望,而是提供了对做梦者自身或他人个性的一种洞察。因为梦中乃是人的唯一自由的国度,在这种较为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氛围里人可以暂时摆脱外部世界的干扰与控制,回归到真正的自我状态,从而依据自己的“理性”主观地看待一切,通过梦境的形式闪现出对自身或他人的深刻认识。这样,一些梦就不仅有回顾以往、透视现实的意义,更有着预示未来的功能。对于梦的预示功能,在《红楼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本回“病潇湘(林黛玉)痴魂惊恶梦”是后四十回中写得最好、最深刻的一个梦,也是全书最精彩的梦境描写之一。红学家们曾一再指出,黛玉此梦“含有重大的心理学上的意义”。这场梦境真是写得恍恍惚惚、如梦如幻。清人周春《阅红楼梦随笔》评此梦:“梦境虽空,然亦半真半假。”在梦的“假”的外显内容背后,有着“真”的内隐思想。透过变幻迷离、荒诞不经的梦境表象,让我们看到了黛玉这个生性敏感的少女对自身“搁在这里,不成事体”的处境,对贾母、凤姐等“平时何等待的好”却见危不顾的虚假态度,以及宝玉对“木石前盟”的坚定、执着等,都有着极为深刻而又清醒的认识,闪现着她“理性”自主地洞察事物的真知灼见。继母把她许给一个亲戚做续弦夫人、宝玉剖心明迹等怪诞的戏剧化梦境场面,都有其隐蔽的内容和含义;它是对尚未发生却可能发生的未来情景的形象化预测,预示着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这样的梦境描写,并不以外部生活的逻辑合理性为规定,而契合于人物的心理个性,正是清人杨维屏所谓“痴心幻出梦荒唐”(《红楼梦戏咏·黛玉》)。

《红楼梦》中的人物之“梦”,虽然往往夹杂着一些天人感应、祸福因果、神灵鬼怪的内容,但大多还是植根于现实生活土壤中的真实的梦。作者通过梦境描写以折射人物丰富复杂的心理世界,无论是写人物之“梦”的愿望达成还是其预示功能,都形象地再现了梦境特有的气氛、格调以及做梦者特有的情态、心绪,既使人物之“梦”与人物的整个内心世界辩证统一,又使人物之“梦”具备做梦者的个性色彩,从而在荒诞的表象下隐含着并不荒诞的人物心灵奥秘的真谛,达到了“荒诞的真实”,实现了开拓人物内心世界的艺术功能。

第八十七回 感秋深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节选)

无处可去,忽然想起惜春有好几天没见,便信步走到蓼风轩来。刚到窗下,只见静悄悄一无人声。宝玉打谅他也睡午觉,不便进去。才要走时,只听屋里微微一响,不知何声。宝玉站住再听,半日又拍的一响。宝玉还未听出,只见一个人道:“你在这里下了一个子儿,那里你不应么?”宝玉方知是下大棋,但只急切听不出这个人的语音是谁。底下方听见惜春道:“怕什么,你这么一吃我,我这么一应,你又这么吃,我又这么应。还缓着一着儿呢,终久连得上。”那一个又道:“我要这么一吃呢?”惜春道:“阿嗄,还有一着‘反扑’在里头呢!我倒没防备。”宝玉听了,听那一个声音很熟,却不是他们姊妹。料着惜春屋里也没外人,轻轻的掀帘进去。看时不是别人,却是那栊翠庵的槛外人妙玉。这宝玉见是妙玉,不敢惊动。妙玉和惜春正在凝思之际,也没理会。宝玉却站在旁边看他两个的手段。只见妙玉低着头问惜春道:“你这个‘畸角儿’不要了么?”惜春道:“怎么不要。你那里头都是死子儿,我怕什么。”妙玉道:“且别说满话,试试看。”惜春道:“我便打了起来,看你怎么样。”妙玉却微微笑着,把边上子一接,却搭转一吃,把惜春的一个角儿都打起来了,笑着说道:“这叫做‘倒脱靴势’。”

惜春尚未答言,宝玉在旁情不自禁,哈哈一笑,把两个人都唬了一大跳。惜春道:“你这是怎么说,进来也不言语,这么使促狭唬人。你多早晚进来的?”宝玉道:“我头里就进来了,看着你们两个争这个‘畸角儿’。”说着,一面与妙玉施礼,一面又笑问道:“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妙玉听了,忽然把脸一红,也不答言,低了头自看那棋。宝玉自觉造次,连忙赔笑道:“倒是出家人比不得我们在家的俗人,头一件心是静的。静则灵,灵则慧。”宝玉尚未说完,只见妙玉微微的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的红晕起来。宝玉见他不理,只得讪讪的旁边坐了。惜春还要下子,妙玉半日说道:“再下罢。”便起身理理衣裳,重新坐下,痴痴的问着宝玉道:“你从何处来?”宝玉巴不得这一声,好解释前头的话,忽又想道:“或是妙玉的机锋。”转红了脸答应不出来。妙玉微微一笑,自和惜春说话。惜春也笑道:“二哥哥,这什么难答的,你没的听见人家常说的‘从来处来’么。这也值得把脸红了,见了生人的似的。”妙玉听了这话,想起自家,心上一动,脸上一热,必然也是红的,倒觉不好意思起来。因站起来说道:“我来得久了,要回庵里去了。”惜春知妙玉为人,也不深留,送出门口。妙玉笑道:“久已不来这里,弯弯曲曲的,回去的路头都要迷住了。”宝玉道:“这倒要我来指引指引何如?”妙玉道:“不敢,二爷前请。”于是二人别了惜春,离了蓼风轩,弯弯曲曲,走近潇湘馆,忽听得叮咚之声。妙玉道:“那里的琴声?”宝玉道:“想必是林妹妹那里抚琴呢。”妙玉道:“原来他也会这个,怎么素日不听见提起?”宝玉悉把黛玉的事述了一遍,因说:“咱们去看他。”妙玉道:“从古只有听琴,再没有‘看琴’的。”宝玉笑道:“我原说我是个俗人。”说着,二人走至潇湘馆外,在山子石坐着静听,甚觉音调清切。只听得低吟道:

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

歇了一回,听得又吟道:

山迢迢兮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又歇了一歇。妙玉道:“刚才‘侵’字韵是第一叠,如今‘阳’字韵是第二叠了。咱们再听。”里边又吟道: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妙玉道:“这又是一拍。何忧思之深也!”宝玉道:“我虽不懂得,但听他音调,也觉得过悲了。”里头又调了一回弦。妙玉道:“君弦太高了,与无射律只怕不配呢。”里边又吟道:

批注:妙玉做解说,既写出知音之感,又明示读者,可谓一箭双雕。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

妙玉听了,呀然失色道:“如何忽作变徵之声?音韵可裂金石矣。只是太过。”宝玉道:“太过便怎么?”妙玉道:“恐不能持久。”正议论时,听得君弦蹦的一声断了。妙玉站起来连忙就走。宝玉道:“怎么样?”妙玉道:“日后自知,你也不必多说。”竟自走了。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彩的归至怡红院中,不表。

批注:妙玉冰雪聪明,艺术修养极高,但行事方式与常人迥异。

单说妙玉归去,早有道婆接着,掩了庵门,坐了一回,把“禅门日诵”念了一遍。吃了晚饭,点上香拜了菩萨,命道婆自去歇着,自己的禅床靠背俱已整齐,屏息垂帘,跏趺坐下,断除妄想,趋向真如。坐到三更过后,听得屋上骨一片瓦响,妙玉恐有贼来,下了禅床,出到前轩,但见云影横空,月华如水。那时天气尚不很凉,独自一个凭栏站了一回,忽听房上两个猫儿一递一声厮叫。那妙玉忽想起日间宝玉之言,不觉一阵心跳耳热。自己连忙收慑心神,走进禅房,仍到禅床上坐了。怎奈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驰,觉得禅床便恍荡起来,身子已不在庵中。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求娶他,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车,自己不肯去。一回儿又有盗贼劫他,持刀执棍的逼勒,只得哭喊求救。早惊醒了庵中女尼道婆等众,都拿火来照看。只见妙玉两手撒开,口中流沫。急叫醒时,只见眼睛直竖,两颧鲜红,骂道:“我是有菩萨保佑,你们这些强徒敢要怎么样!”众人都唬的没了主意,都说道:“我们在这里呢,快醒转来罢。”妙玉道:“我要回家去,你们有什么好人送我回去罢。”道婆道:“这里就是你住的房子。”说着,又叫别的女尼忙向观音前祷告,求了签,翻开签书看时,是触犯了西南角上的阴人。就有一个说:“是了。大观园中西南角上本来没有人住,阴气是有的。”一面弄汤弄水的在那里忙乱。那女尼原是自南边带来的,服侍妙玉自然比别人尽心,围着妙玉,坐在禅床上。妙玉回头道:“你是谁?”女尼道:“是我。”妙玉仔细瞧了一瞧,道:“原来是你。”便抱住那女尼呜呜咽咽的哭起来,说道:“你是我的妈呀,你不救我,我不得活了。”那女尼一面唤醒他,一面给他揉着。道婆倒上茶来喝了,直到天明才睡了。

点评:本回中的妙玉篇有宝玉观棋、妙玉解琴、妙玉走火入魔三段故事,意在披露情、空两境在妙玉内心的交织、矛盾与冲突。其实,这也是《红楼梦》全书主题的缩影。在观棋一段中,“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一句话出自宝玉之口,本是幽默的客套,然而,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妙玉把脸一红,低头不语。有感于宝玉关于出家人心静的话,妙玉的羞涩更见明显:她“微微的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的红晕起来”,以至于“痴痴的”问宝玉:“你从何处来?”接下去又有妙玉“心上一动,脸上一热,必然也是红的”一段描述。显然,妙玉虽为出家人,但心欲静而情不止,宝玉正是使妙玉动心的人,她对宝玉的偏爱在第六十三回中送帖贺寿一段已有伏笔。宝玉对此浑然不觉,而敏感的妙玉却对自己的迷惘颇为窘困,以至于与惜春辞行的话都似乎有弦外之音:“久已不来这里,弯弯曲曲的,回去的路头都要迷住了。”此时的栊翠庵,即宝玉所说的“禅关”,已不只是妙玉栖身之处、静修之所,同时也象征着妙玉超世脱俗,置身“槛外”的心境。妙玉从此境中来,不料尘缘未断,情动神移,归去的路已在迷蒙中了。

在回栊翠庵的路上,宝玉妙玉经过潇湘馆,黛玉正抚琴低吟,两人不由得止步静听。乐曲前三叠叙说秋风萧瑟,孤女思乡,情人虽意趣相投,但各自的境遇又不尽如人意。这实际上都是黛玉身世的写照,也抒发了黛玉对坎坷人生的感慨。曲调虽悲凉沉重,但哀叹中有“思古人兮俾无尤”的愿望,并不轻生厌世,难怪妙玉叹道:“何忧思之深也。”然而,在此三叠之后,黛玉再度调弦定音,妙玉即有不祥之感:“君弦太高了,与无射律只怕不配呢。”里边又吟道:“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妙玉听了,哑然失色道:“如何忽作变徵之声?音韵可裂金石矣。只是太过。”宝玉道:“太过便怎么?”妙玉道:“恐不能持久。”正议论时,听得君弦蹦的一声断了。妙玉站起来连忙就走。宝玉道:“怎么样?”妙玉道:“日后自知,你不必多说。”竟自走了。

《红楼梦》诸多女性中,痴情者莫过于黛玉,超脱者莫过于妙玉。两人对人生的选择殊异,但都具备寄人篱下的人所特有的敏感,都为人生抉择的艰难和自己内心的矛盾所困惑:黛玉渴望现世的幸福,执着于人间的爱情,但同时又不屑于世俗人欲,洁身自好,孤芳自赏,以至于在极为矛盾的心境中乞望世外的解脱;妙玉一向清淡人生,以“槛外人”自诩,却难消对“槛内”的眷恋,情不自禁。这就是为什么妙玉不仅能理解黛玉对世态炎凉和情感纠葛而发的“忧思”,而且能领悟“思古人兮俾无尤”与“素心如何天上月”两种愿望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前者谦卑持重,后者清高孤寂;前者视人生价值为世代传统的延续,后者愿自身的清纯不染世间的污浊。入世的明智与出世的觉悟实难兼容,而黛玉情系人间,却心随明月,其高洁可谓“太过”,所以“不能持久”。君弦绷断,张力所致,这张力正是黛玉内心世界的写照。而且,“可裂金石”之声由彼及此,触动了妙玉的心弦,妙玉所预感的与其说是黛玉的命运走向,不如说是自己的危机:下一段故事中所谓“走火入魔”写的又何尝不是妙玉内心张力“太过”“不能持久”呢?

妙玉刹那间精神的崩溃是压抑、扼杀欲望所致。当晚妙玉在栊翠庵拜佛打坐,欲入静思空,“断除妄想,趋向真如”,不料竟禁不住房上两只猫儿嘶叫的侵扰,进而想起日间宝玉之言(当是宝玉所说的出家人心静,静则灵,灵则慧之类的话),不觉心跳耳热,神不守舍,恍惚间似有许多公子王孙求亲,媒婆起哄,接着又有盗贼相逼,妙玉由此便神志不清了。如果说“宝玉观棋”一段中,使妙玉心神不定以至于困窘的是对宝玉的眷恋之情,在“走火入魔”一段中,妙玉不敢正视甚至惧怕的则是她自身的欲望,虽然对这一点她并无明确意识。

一部《红楼梦》,写尽人生的“辛酸”与“荒唐”,而字里行间却有作者的一片“痴”情。作者以“痴”自嘲,既无超世者的清高,又无道学家的严正,而是以与世人同命的宽广胸怀,道出过来人的无限感慨。有此“痴”情,作者才能将心比心,由此及彼,以高度的敏感和深切的同情体察世俗心态,理解社会人生,于是便有人物刻画之深刻、生活描绘之真切。《红楼梦》中有众多如妙玉这样丰满的人物形象,却绝没有圣人超人、英雄豪杰、妖魔鬼怪,大概是因为这类形象与《红楼梦》作者所理解的“人”相距太远。而后人作出妙玉高洁、黛玉多情、宝钗世故、凤姐狠毒之类褒贬之辞,虽不无道理,但未免失之简单,类似盲人摸象,远不能描述《红楼梦》人物的复杂多面,可谓“不解其中味”。曹雪芹要读者体会的正是人生的意味,而《红楼梦》之所以不朽,就在于它写出了活生生的、富有个性而又十分完整的人。妙玉的形象便是一例。

第九十四回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节选)

紫鹃也心里暗笑,出来倒茶。只听见园里的一叠声乱嚷,不知何故,一面倒茶,一面叫人去打听。回来说道:“怡红院里的海棠本来萎了几棵,也没人去浇灌他。昨日宝玉走去,瞧见枝头上好像有了骨朵儿似的。人都不信,没有理他。忽然今日开得很好的海棠花,众人诧异,都争着去看。连老太太、太太都哄动了来瞧花儿呢,所以大奶奶叫人收拾园里败叶枯枝,这些人在那里传唤。”黛玉也听见了,知道老太太来,便更了衣,叫雪雁去打听,“若是老太太来了,即来告诉我。”雪雁去不多时,便跑来说:“老太太、太太好些人都来了,请姑娘就去罢。”黛玉略自照了一照镜子,掠了一掠鬓发,便扶着紫鹃到怡红院来。已见老太太坐在宝玉常卧的榻上,黛玉便说道:“请老太太安。”退后,便见了邢王二夫人,回来与李纨、探春、惜春、邢岫烟彼此问了好。只有凤姐因病未来;史湘云因他叔叔调任回京,接了家去;薛宝琴跟他姐姐家去住了;李家姐妹因见园内多事,李婶娘带了在外居住:所以黛玉今日见的只有数人。大家说笑了一回,讲究这花开得古怪。贾母道:“这花儿应在三月里开的,如今虽是十一月,因节气迟,还算十月,应着小阳春的天气,这花开因为和暖是有的。”王夫人道:“老太太见的多,说得是。也不为奇。”邢夫人道:“我听见这花已经萎了一年,怎么这回不应时候儿开了,必有个原故。”李纨笑道:“老太太与太太说得都是。据我的糊涂想头,必是宝玉有喜事来了,此花先来报信。”探春虽不言语,心内想:“此花必非好兆。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知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只不好说出来。独有黛玉听说是喜事,心里触动,便高兴说道:“当初田家有荆树一棵,三个弟兄因分了家,那荆树便枯了。后来感动了他弟兄们仍旧归在一处,那荆树也就荣了。可知草木也随人的。如今二哥哥认真念书,舅舅喜欢,那棵树也就发了。贾母王夫人听了喜欢,便说:“林姑娘比方得有理,很有意思。”正说着,贾赦,贾政,贾环,贾兰都进来看花。贾赦便说:“据我的主意,把他砍去,必是花妖作怪。”贾政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不用砍他,随他去就是了。”贾母听见,便说:“谁在这里混说!人家有喜事好处,什么怪不怪的。若有好事,你们享去,若是不好,我一个人当去。你们不许混说。”贾政听了,不敢言语,讪讪的同贾赦等走了出来。

批注:妙画探春不同之处。探春为贾府中对内情了解最深刻之人,亦是最理性之人,虽为女儿身,却有男儿志,故看问题高出一筹。

批注:正应第七十七回宝玉所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的,也和人一样。”但黛玉一心想这喜事应是自己与宝玉之事,故有此说。怎知后文大反转,方见其可怜、悲凉。这是大讽刺处。

那贾母高兴,叫人传话到厨房里,快快预备酒席,大家赏花。叫:“宝玉,环儿,兰儿各人做一首诗志喜。林姑娘的病才好,不要他费心,若高兴,给你们改改。”对着李纨道:“你们都陪我喝酒。”李纨答应了“是”,便笑对探春笑道:“都是你闹的。”探春道:“饶不叫我们做诗,怎么我们闹的。”李纨道:“海棠社不是你起的么,如今那棵海棠也要来入社了。”大家听着都笑了。一时摆上酒菜,一面喝着,彼此都要讨老太太的欢喜,大家说些兴头话。宝玉上来,斟了酒,便立成了四句诗,写出来念与贾母听道:

批注:此处写喜,正与下文宝玉失玉、元妃薨逝相称。

批注:海棠早已入社,海棠社之名便是以咏海棠始。今又以咏海棠终,亦是完结之兆。

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为底开?

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复占先梅。

贾环也写了来念道:

草木逢春当茁芽,海棠未发候偏差。

人间奇事知多少,冬月开花独我家。

贾兰恭楷誊正,呈与贾母,贾母命李纨念道:

烟凝媚色春前萎,霜浥微红雪后开。

莫道此花知识浅,欣荣预佐合欢杯。

贾母听毕,便说:“我不大懂诗,听去倒是兰儿的好,环儿做得不好。都上来吃饭罢。”宝玉看见贾母喜欢,更是兴头。因想起:“晴雯死的那年海棠死的,今日海棠复荣,我们院内这些人自然都好。但是晴雯不能像花的死而复生了。”顿觉转喜为悲。忽又想起前日巧姐提凤姐要把五儿补入,或此花为他而开,也未可知,却又转悲为喜,依旧说笑。

点评:《红楼梦》第七十回以后,贾府的各种问题也都慢慢地显现出来了,前面的大量铺垫在后面都开始派上用场。在第九十四回中,怡红院的海棠花突然开了,这惊动了这个大家族的所有人。怡红院是贾宝玉的住所,红色的海棠花象征着他青春的热情和顽强的生命力。但是这一回当中海棠花却逆天而开。

贾宝玉喜欢海棠,前面就有写小辈为了巴结贾宝玉,往他怡红院里送白海棠的事情。满院子的海棠花本应该是在三月份开花的,现在十一月份的时候却开花了。顿时整个贾府人心惶惶,惊动了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等人。大家都觉得这不是好现象,但是不能说,只能往好处想,安慰贾母这是因为宝玉的婚事定下来了,这是喜事,海棠花来报喜的。贾母高兴了,便依了这说法,张罗大家来吃茶赏花。

探春是个理性的女孩子,明白“顺者昌,逆者亡”的道理,而且在前面大观园抄检的时候就显示出她对贾府命运的担忧,此时她更是觉得这海棠花开的不是时候,定是有妖。王熙凤命平儿送来红缎子,让袭人挂在海棠树上,说得好听是应了喜事。但是在我国封建社会,红色还有辟邪的作用。贾赦也说这花开的不是时候,应该趁早砍了去。

大多数人为了让贾母高兴,都觉得这是无关紧要的事,就是海棠花神来给贾宝玉报喜了。林黛玉这时候还蒙在鼓里,以为贾宝玉的亲事是应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她还说了高兴的事,认为这是二哥哥用心读书了,舅舅也高兴,这草木知道人的心思,也是应喜事而开放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怡红院的海棠花逆时而开,接着贾宝玉的玉丢了,元妃贾元春薨了,这对于贾府是毁灭性的打击。贾府的荣华富贵在这一代就是靠宫中有一位贵妃,元妃的去世让贾府失去了靠山。宝玉的玉丢了,整个人傻乎乎的,不再有往日的光彩。

海棠花彰显的厄运就是贾府失去了靠山、荣国府的嫡子成为傻子。自古树倒猢狲散,贾府的厄运对于别人来说却是机会。凭着皇上对于功臣的忌惮,他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打压机会,皇亲贵族对于平时高高在上的国公府也可以去踩上几脚,贾府的悲剧也开始来临了。

第九十五回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癫(节选)

忽一天,贾政进来,满脸泪痕,喘吁吁的说道:“你快去禀知老太太,即刻进宫!不用多人的,是你服侍进去。因娘娘忽得暴病,现在太监在外立等。他说:‘太医院已经奏明痰厥[252],不能医治。’”王夫人听说,便大哭起来。贾政道:“这不是哭的时候,快快去请老太太。说得宽缓些,不要吓坏了老人家。”贾政说着,出来吩咐家人伺候。王夫人收了泪,去请贾母,只说元妃有病,进去请安。贾母念佛道:“怎么又病了?前番吓的我了不得,后来又打听错了。这回情愿再错了也罢。”也穿戴好了,过来伺候。一时出厅,上轿进宫不提。

且说元春自选了凤藻宫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因前日侍宴回宫,偶沾寒气,勾起旧病。不料此回甚属利害,竟至痰气壅塞,四肢厥冷。一面奏明,即召太医调治。岂知汤药不进,连用通关之剂,并不见效。内官忧虑,奏请预办后事,所以传旨命贾氏椒房进见。贾母王夫人遵旨进宫,见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语。见了贾母,只有悲泣之状,却没眼泪。贾母进前请安,奏些宽慰的话。少时贾政等职名递进,宫嫔传奏,元妃目不能顾,渐渐脸色改变。内官太监即要奏闻,恐派各妃看视,椒房姻戚未便久羁,请在外宫伺候。贾母王夫人怎忍便离,无奈国家制度,只得下来,又不敢啼哭,惟有心内悲感。

朝门内官员有信。不多时,只见太监出来,立传钦天监。贾母便知不好,尚未敢动。稍刻,小太监传谕出来,说:“贾娘娘薨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贾母含悲起身,只得出宫上轿回家。贾政等亦已得信,一路悲戚。到家中,邢夫人、李纨、凤姐、宝玉等出厅,分东西迎着贾母,请了安,并贾政王夫人请安,大家哭泣不提。

次日早起,凡有品级的,按贵妃丧礼进内请安哭临。贾政又是工部,虽按照仪注办理,未免堂上又要周旋他些,同事又要请教他,所以两头更忙,非比从前太后与周妃的丧事了。但元妃并无所出,惟谥曰贤淑贵妃。此是王家制度,不必多赘。只讲贾府中男女,天天进宫,忙的了不得。幸喜凤姐儿近日身子好些,还得出来照应家事,又要预备王子腾进京,接风贺喜。凤姐胞兄王仁,知道叔叔入了内阁,仍带家眷来京。凤姐心里喜欢,便有些心病,有这些娘家的人也便撂开,所以身子倒觉比先好了些。王夫人看见凤姐照旧办事,又把担子卸了一半,又眼见兄弟来京,诸事放心,倒觉安静些。

批注:妖花不祥之兆,二应。应“虎兕相逢大梦归”。

点评:元春虽是《红楼梦》里非常关键的一个人物,且位列金陵十二钗第三位,但她真正出场,却只有省亲一次。这之前之后所有关于元春的情节,都是暗出。她没有再以主角(正面)人物出场。但关于元春之死,曹公和脂砚斋却给出了一些暗示。

一、判词曲词暗示。元春判词的最后两句是“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根据金陵十二钗判词的特点,前两句说的一般都是诸芳品行,后两句说的是命运。所以,元春判词的最后一句很明显说的是她死亡之事。

元春死在“虎兕相逢”之时。虎兕是两种猛兽,虎主凶,兕主吉,即元春之死跟两派纷争有关。她既然是贵妃,很有可能最后因“站错队”而被秘密处死。

当然,以上也只是主观猜测。总之,元春之死,一定不那么简单,她不仅身系贾府安危,而且她的死亡也会直接导致贾府败落乃至被抄。

从元春曲词,我们可以知道,她最后应该是死在了宫中,而非一些人揣测的,她像杨玉环一样死在了逃亡的路上。我们且看元春曲词: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首曲子叫“恨无常”,暗示了元春的早亡,且她死之时,曾托梦贾政、王夫人,让他们退步抽身,早作打算。脂砚斋给出了四字评语:悲险之至!

从元春曲词,结合脂批,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的信息,她的死属于非正常死亡,不是老死病死,而是死于无常,死于没有及早退步抽身,死于那些消耗她芳魂的曾经百般不肯全抛的万事。

二、省亲戏文暗示。元春省亲一回,曹公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时,对元春命运又给出了两个死亡暗示。

一个是元春点的戏文,其中第二出是《乞巧》,如果没有脂批,我们很难参透其中的玄妙,但脂批直接道出了曹公于此处的暗示:《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也就是说,元春最后的确是死了。元春在省亲之时点这样的戏文,正是不祥之兆。

第二个是元春回宫的时间,原文交代的是“丑正三刻”,即我们现在的凌晨2:45,正是大半夜,这一点跟元春曲词里的“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暗合,正因元春死亡在夜里,所以才有梦托于父母。

曹公之所以安排元春大半夜回宫,除了皇家一刻也错不得的提前算好的时辰外,也是伏下元春死亡的时间。

元春回宫的时候,对贾母、王夫人等人说:“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见面是尽有的,何必伤惨。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糜费了。”我们知道,元春回宫后,再也没有回娘家省亲过。

这一点脂砚斋同样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批语:妙极之谶,试看别书中专能故用一不祥之语为谶?今偏不然,只有如此现成一语,便是不再之谶,只看他用一“倘”字便隐讳,自然之至。

即元春的一番话,正是她再也不能归省的谶语,直到死去,她都没能再回娘家。这一点与元春曲词中的“望家乡,路远山高”暗合,即元春死在了宫里,且是在一个可以遮盖一切的半夜时分,而丑正三刻,正是阴盛阳衰、鬼魂出没之时,难怪脂批说“悲险之至”。

三、元宵节灯谜暗示。元春省亲回宫后,曾使人送出一个灯谜: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我们知道,这个灯谜的谜底是炮竹,而炮竹是一响而散之物,贾政看了之后是愈思愈闷,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

而这个一响而散,恰恰对应了元春命运,故脂批说:此元春之谜。才得侥幸,奈寿不长,可悲哉!也就是说,元春是封妃不久之后即死亡,她和姊妹们在父亲贾政眼中“皆非永远福寿之辈”。

元春的元宵灯谜,不仅暗示了她的快速死亡,似乎也暗示了她死亡的时间,也许正是在元宵节前后。她死后不久,贾府即被抄家,这也对应了《红楼梦》以元宵节开始,以元宵节结束的首尾呼应。

四、老太妃死亡暗示。原文第五十八回,说到了宫中一位老太妃的薨逝,对于善于“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曹公来说,这无疑是元春之死的一个伏笔,或者说是镜像,即正面写老太妃的薨逝,实际上是交代元春之死。

老太妃薨逝,包括贾母、王夫人在内的所有主子,“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这实际上就是元春死亡的预演。通过老太妃薨逝,贾母等人入朝,造出贾府群龙无首的事实,让我们看到贾府矛盾丛生的内囊。

我们可以想象,第八十回后,元春死亡,贾府上下人等乱成一锅粥,有的呼天抢地,有的浑水摸鱼,贾府忽拉拉似大厦倾……都是因为元春之死,这一切使早就无法调和的矛盾和汹涌不平的暗潮终于显露出来。

实际上,从第五十五回开始,《红楼梦》下半部全是悲凉之雾,而这个悲凉的开端,即是宫中老太妃身体欠安,也是传出元春不好的消息的征兆。

五、凤姐夺锦之梦暗示。凤姐曾做过一个夺锦之梦,她自己当笑话说了出来,没放在心上,因为她认为“又不是咱们家的娘娘”,而正如上回写老太妃生病到薨逝,这一次的夺锦虽然也没有明写元春,其实交代的正是元春之事,是她在宫中生活现状的真实反映。

不仅如此,也就是在凤姐说完这个梦之后,宫里的夏太监就派人来贾府借银子,说是借,其实就是打秋风。一个太监敢到贵妃的娘家要银子,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即元春在宫里已经到了很危险、很关键的时候。

甚至,我们不排除此时的元春已经在颇有深意的“夺锦”中败下阵来,身边的太监们觉得元春失势,贾府跟着也会败落,于是趁火打劫,打着各种名号到贾府索要银子。

即便没有元春封妃,贾府毕竟是国公府,贾赦、贾珍等人身上都袭着官爵,如果宫里的元春没有出问题,皇帝对贾府没有进一步的动作,一个太监是断然不敢跑到贾府借银子的。

唯一的解释就是,身系贾府安危的元春失势了,凤姐的夺锦之梦正是元春失宠的明确暗示,随后皇帝决定抄贾府,在皇帝和后宫妃嫔身边伺候并传递消息的太监们,最先得到这样的信息,于是在贾府败落前去打秋风,也就顺理成章了。

综上,虽然元春省亲后再也没有出场,但她的身影和影响无时无刻不在。她是贾府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她的荣耀即是贾府荣耀,她的死亡也预示着贾府这座大厦的倾颓。

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节选)

且说黛玉虽然服药,这病日重一日。紫鹃等在旁苦劝,说道:“事情到了这个分儿,不得不说了。姑娘的心事,我们也都知道。至于意外之事是再没有的。姑娘不信,只拿宝玉的身子说起,这样大病,怎么做得亲呢?姑娘别听瞎话,自己安心保重才好。”黛玉微笑一笑,也不答言,又咳嗽数声,吐出好些血来。紫鹃等看去,只有一息奄奄,明知劝不过来,惟有守着流泪,天天三四趟去告诉贾母。鸳鸯测度贾母近日比前疼黛玉的心差了些,所以不常去回。况贾母这几日的心都在宝钗宝玉身上,不见黛玉的信儿也不大提起,只请太医调治罢了。

批注:读来悲凉浸背,贾母疼爱黛玉时,众人无不趋之若鹜献殷勤,而如今贾母冷淡,“连一个问的人都没有”。这是大悲凉处,直击第三回“收养”二字。《红楼梦》写人情世故最是现实,这“冷”“热”对比,不仅是历时,也是共时。

黛玉向来病着,自贾母起,直到姊妹们的下人,常来问候。今见贾府中上下人等都不过来,连一个问的人都没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人。自料万无生理,因挣扎着向紫鹃说道:“妹妹,你是我最知心的,虽是老太太派你服侍我这几年,我拿你就当作我的亲妹妹。”说到这里,气又接不上来。紫鹃听了,一阵心酸,早哭得说不出话来。迟了半日,黛玉又一面喘一面说道:“紫鹃妹妹,我躺着不受用,你扶起我来靠着坐坐才好。”紫鹃道:“姑娘的身上不大好,起来又要抖搂着了。”黛玉听了,闭上眼不言语了。一时又要起来。紫鹃没法,只得同雪雁把他扶起,两边用软枕靠住,自己却倚在旁边。

黛玉哪里坐得住,下身自觉硌的疼,狠命的撑着,叫过雪雁来道:“我的诗本子。”说着又喘。雪雁料是要他前日所理的诗稿,因找来送到黛玉跟前。黛玉点点头儿,又抬眼看那箱子。雪雁不解,只是发怔。黛玉气的两眼直瞪,又咳嗽起来,又吐了一口血。雪雁连忙回身取了水来,黛玉漱了,吐在盒内。紫鹃用绢子给他拭了嘴。黛玉便拿那绢子指着箱子,又喘成一处,说不上来,闭了眼。紫鹃道:“姑娘歪歪儿罢。”黛玉又摇摇头儿。紫鹃料是要绢子,便叫雪雁开箱,拿出一块白绫绢子来。黛玉瞧了,撂在一边,使劲说道:“有字的。”紫鹃这才明白过来,要那块题诗的旧帕,只得叫雪雁拿出来递给黛玉。紫鹃劝道:“姑娘歇歇罢,何苦又劳神,等好了再瞧罢。”只见黛玉接到手里,也不瞧诗,挣扎着伸出那只手来狠命的撕那绢子,却是只有打颤的分儿,那里撕得动。紫鹃早已知他是恨宝玉,却也不敢说破,只说:“姑娘何苦自己又生气!”黛玉点点头儿,掖在袖里,便叫雪雁点灯。雪雁答应,连忙点上灯来。

批注:手帕是黛玉与宝玉的定情信物。当年宝玉挨打时,宝玉让晴雯送帕,黛玉被宝玉的行为感动,含泪题诗,那都是她内心的真情。而今宝玉成亲,其情已断,黛玉是要把它烧掉的。这是文章的小细节处,却能爆发出大力量,这就是作者的大手笔,厉害处。

黛玉瞧瞧,又闭了眼坐着,喘了一会子,又道:“笼上火盆。”紫鹃打量他冷,因说道:“姑娘躺下,多盖一件罢。那炭气只怕耽不住。”黛玉又摇头儿。雪雁只得笼上,搁在地下火盆架上。黛玉点头,意思叫挪到炕上来。雪雁只得端上来,出去拿那张火盆炕桌。那黛玉却又把身子欠起,紫鹃只得两只手来扶着他。黛玉这才将方才的绢子拿在手中,瞅着那火点点头儿,往上一撂。紫鹃唬了一跳,欲要抢时,两只手却不敢动。雪雁又出去拿火盆桌子,此时那绢子已经烧着了。紫鹃劝道:“姑娘这是怎么说呢。”黛玉只作不闻,回手又把那诗稿拿起来,瞧了瞧又撂下了。紫鹃怕他也要烧,连忙将身倚住黛玉,腾出手来拿时,黛玉又早拾起,撂在火上。此时紫鹃却够不着,干急。雪雁正拿进桌子来,看见黛玉一撂,不知何物,赶忙抢时,那纸沾火就着,如何能够少待,早已烘烘的着了。雪雁也顾不得烧手,从火里抓起来撂在地下乱踩,却已烧得所馀无几了。那黛玉把眼一闭,往后一仰,几乎不曾把紫鹃压倒。紫鹃连忙叫雪雁上来将黛玉扶着放倒,心里突突的乱跳。欲要叫人时,天又晚了;欲不叫人时,自己同着雪雁和鹦哥等几个小丫头,又怕一时有什么原故。好容易熬了一夜。

批注:诗歌是黛玉的象征。黛玉整个人都是诗性的,有诗魂,它有诗句“冷月葬诗魂”就是讲自己。如今冷月焚稿断痴情,就是焚烧自己,埋葬自己。她将自己与这个世界隔离干净,这是写黛玉的伤心处、决绝处,也是写黛玉的人格处。于黛玉而言,人格是高贵的,爱情是神圣的,都是不可被玷污的,她宁愿死,了却一切,也不愿被玷污。这又是以黛玉的弱来写黛玉的强,是黛玉灵魂深处最后发出的力量。

到了次日早起,觉黛玉又缓过一点儿来。饭后,忽然又嗽又吐,又紧起来。紫鹃看着不祥了,连忙将雪雁等都叫进来看守,自己却来回贾母。那知到了贾母上房,静悄悄的,只有两三个老妈妈和几个做粗活的丫头在那里看屋子呢。紫鹃因问道:“老太太呢?”那些人都说不知道。紫鹃听这话诧异,遂到宝玉屋里去看,竟也无人。遂问屋里的丫头,也说不知。紫鹃已知八九,“但这些人怎么竟这样狠毒冷淡!”又想到黛玉这几天竟连一个人问的也没有,越想越悲,索性激起一腔闷气来,一扭身便出来了。自己想了一想,“今日倒要看看宝玉是何形状!看他见了我怎么样过的去!那一年我说了一句谎话他就急病了,今日竟公然做出这件事来!可知天下男子之心真真是冰寒雪冷,令人切齿的!”一面走,一面想,早已来到怡红院。只见院门虚掩,里面却又寂静的很。紫鹃忽然想到:“他要娶亲,自然是有新屋子的,但不知他这新屋子在何处?”

正在那里徘徊瞻顾,看见墨雨飞跑,紫鹃便叫住他。墨雨过来笑嘻嘻的道:“姐姐在这里做什么?”紫鹃道:“我听见宝二爷娶亲,我要来看看热闹儿。谁知不在这里,也不知是几儿。”墨雨悄悄的道:“我这话只告诉姐姐,你可别告诉雪雁他们。上头吩咐了,连你们都不叫知道呢。就是今日夜里娶,那里是在这里,老爷派琏二爷另收拾了房子了。”说着又问:“姐姐有什么事么?”紫鹃道:“没什么事,你去罢。”墨雨仍旧飞跑去了。紫鹃自己也发了一回呆,忽然想起黛玉来,这时候还不知是死是活。因两泪汪汪,咬着牙发狠道:“宝玉,我看他明儿死了,你算是躲的过不见了!你过了你那如心如意的事儿,拿什么脸来见我!”一面哭,一面走,呜呜咽咽的自回去了。

还未到潇湘馆,只见两个小丫头在门里往外探头探脑的,一眼看见紫鹃,那一个便嚷道:“那不是紫鹃姐姐来了吗。”紫鹃知道不好了,连忙摆手儿不叫嚷,赶忙进去看时,只见黛玉肝火上炎,两颧红赤。紫鹃觉得不妥,叫了黛玉的奶妈王奶奶来。一看,他便大哭起来。这紫鹃因王奶妈有些年纪,可以仗个胆儿,谁知竟是个没主意的人,反倒把紫鹃弄得心里七上八下。忽然想起一个人来,便命小丫头急忙去请。你道是谁,原来紫鹃想起李宫裁是个孀居,今日宝玉结亲,他自然回避。况且园中诸事向系李纨料理,所以打发人去请他。

李纨正在那里给贾兰改诗,冒冒失失的见一个丫头进来回说:“大奶奶,只怕林姑娘不好了,那里都哭呢。”李纨听了,吓了一大跳,也不及问了,连忙站起身来便走,素云碧月跟着,一头走着,一头落泪,想着:“姐妹在一处一场,更兼他那容貌才情真是寡二少双,惟有青女素娥可以仿佛一二,竟这样小小的年纪,就作了北邙乡女[253]!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一头想着,已走到潇湘馆的门口。里面却又寂然无声,李纨倒着起忙来,想来必是已死,都哭过了,那衣衾未知装裹妥当了没有?连忙三步两步走进屋子来。

里间门口一个小丫头已经看见,便说:“大奶奶来了。”紫鹃忙往外走,和李纨走了个对脸。李纨忙问:“怎么样?”紫鹃欲说话时,惟有喉中哽咽的分儿,却一字说不出。那眼泪一似断线珍珠一般,只将一只手回过去指着黛玉。李纨看了紫鹃这般光景,更觉心酸,也不再问,连忙走过来。看时,那黛玉已不能言。李纨轻轻叫了两声,黛玉却还微微的开眼,似有知识之状,但只眼皮嘴唇微有动意,口内尚有出入之息,却要一句话一点泪也没有了。李纨回身见紫鹃不在跟前,便问雪雁。雪雁道:“他在外头屋里呢。”李纨连忙出来,只见紫鹃在外间空床上躺着,颜色青黄,闭了眼只管流泪,那鼻涕眼泪把一个砌花锦边的褥子已湿了碗大的一片。李纨连忙唤他,那紫鹃才慢慢的睁开眼欠起身来。李纨道:“傻丫头,这是什么时候,且只顾哭你的!林姑娘的衣衾还不拿出来给他换上,还等多早晚呢。难道他个女孩儿家,你还叫他赤身露体精着来光着去吗!”紫鹃听了这句话,一发止不住痛哭起来。李纨一面也哭,一面着急,一面拭泪,一面拍着紫鹃的肩膀说:“好孩子,你把我的心都哭乱了,快着收拾他的东西罢,再迟一会子就了不得了。”

批注:这一细节刻画得好。“却一字说不出”“眼泪一似断线珍珠”,活化出紫鹃伤心深彻之状,也暗指黛玉情况不妙。既刻画出人物内心的紧张感,又把多层内涵表达出来。

点评:本回中,曹公把“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两个高潮放在一起来写,把黛玉、宝玉、宝钗三个人的悲剧拧在一起,力量攒足,一下子把情节抛向高潮。这种矛盾冲突的形成是人物思想、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此时黛玉病情急转直下,她吐出的痰都带着一缕紫血,簌簌乱跳,这是生命在一块一块地被分割。黛玉颜色如雪,并无一点血色,神气昏沉,气息微细,贾母安慰她说:“好孩子,你养着罢!不怕的!”“黛玉微微一笑,把眼又闭上了。”紫鹃等在旁苦劝:“姑娘不信,只拿宝玉的身子说起,这样大病,怎么做得亲呢?”“黛玉微微一笑,也不答言”,一生只以眼泪洗面的林姑娘,这两次微笑是续书者的神来之笔!他找到了最自然真切的表现方法。试想黛玉不笑,而像平常一样流泪的话,又怎么能表现出大惊、大怒、大悲、大愤之后,对人生完全绝望的冷静态度!这“笑”的内涵是追悔、辛酸和悲愤的混合体,而核心乃是对死的坚定。黛玉的哭,表现的是这个贵族少女对风刀霜剑的愤愤不平,她还要活着奋力地抵挡。“哭”还说明她对人生,对宝玉爱情的留恋和执着。她在人生这个苦海中浮沉时还能看到灯塔上那点微光,她即使痛苦,还要挣扎着游过去。而现在她突然发现那点微光消失了,只看见汹涌的波涛咆哮着,再也没有了那样痛苦的期待,再也不需要这样艰难的跋涉了。这样冷静地面对死、唯求死,写绝望还有什么比“笑”更好的办法呢?是的,这“笑”字奠定了“焚稿”的基调,它像一根红线把后边珠玑般的文字串了起来。

弥留的黛玉,决意不给负心的宝玉以及这冷酷的世界留下任何一点儿属于自己的东西。她还有一个诗本子和题诗的手帕,现在虽然没有气力再说什么话,但她的心是清醒的,仿佛它在轮子下被碾着,痛苦地淌着血。烧毁诗本子、诗帕,这是何等简便易行之事。但是,现在黛玉却连举手之劳的事也无力完成了。紫鹃怎忍心烧掉她们姑娘的心血结晶,必然会竭力劝阻。黛玉连坚持、争辩的力气也是没有的,现在黛玉要攒足最后的一点点力量,了却这桩心愿。“焚稿”鲜明地表现出她的性格。黛玉一边喘息着,一边命雪雁“点上灯”“笼上火盆”,并点头示意把火盆挪到炕上。“黛玉这才将方才的绢子拿在手中,瞅着那火点点头儿,往上一撂”,那绢子立刻烧着了。黛玉回手又把那诗稿拿起来。瞧了瞧,又撂在火上,待雪雁从火里抓出来时,已所余无几了。黛玉心无牵挂,眼一闭,往后一仰,诗稿焚了,诗帕焚了,这是她对宝玉,对那一个恶浊世界的最彻底的决裂,她把最后的点滴微弱的精力心血聚拢起来,完成了最后的反抗,“质本洁来还洁去”,林黛玉那踽踽兮独行、茕茕兮孑立的悲剧形象如高悬在艺术天空里的一轮明月,跟随着每一个《红楼梦》的读者走过了他们的一生。人们永远在它的清辉里徘徊沉思,升起感情的旋律。

第一百一十三回 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节选)

只见平儿同刘姥姥带了一个小女孩儿进来,说:“我们姑奶奶在那里?”平儿引到炕边,刘姥姥便说:“请姑奶奶安。”凤姐睁眼一看,不觉一阵伤心,说:“姥姥你好?怎么这时候才来?你瞧你外孙女儿也长的这么大了。”刘姥姥看着凤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心里也就悲惨起来,说:“我的奶奶,怎么这几个月不见,就病到这个分儿。我糊涂的要死,怎么不早来请姑奶奶的安!”便叫青儿给姑奶奶请安。青儿只是笑,凤姐看了倒也十分喜欢,便叫小红招呼着。刘姥姥道:“我们屯乡里的人不会病的,若一病了就要求神许愿,从不知道吃药的。我想姑奶奶的病不要撞着什么了罢?”平儿听着那话不在理,便在背地里扯他。刘姥姥会意,便不言语。那里知道这句话倒合了凤姐的意,扎挣着说:“姥姥你是有年纪的人,说的不错。你见过的赵姨娘也死了,你知道么?”刘姥姥诧异道:“阿弥陀佛!好端端一个人怎么就死了?我记得他也有一个小哥儿,这便怎么样呢?”平儿道:“这怕什么,他还有老爷太太呢。”刘姥姥道:“姑娘,你那里知道,不好死了是亲生的,隔了肚皮子是不中用的。”这句话又招起凤姐的愁肠,呜呜咽咽的哭起来了。众人都来劝解。

批注:这与当年是多么大的对比。这个时候,贾府衰败了,贾母死了,王熙凤也没有了从前的风光,骨瘦如柴。

批注:刘姥姥走的时候,凤姐真的要她去拜拜,去求神,因为心中有鬼,还从腕上脱了一个金镯子下来给刘姥姥。

巧姐儿听见他母亲悲哭,便走到炕前用手拉着凤姐的手,也哭起来。凤姐一面哭着道:“你见过了姥姥了没有?”巧姐儿道:“没有。”凤姐道:“你的名字还是他起的呢,就和干娘一样,你给他请个安。”巧姐儿便走到跟前,刘姥姥忙着拉着道:“阿弥陀佛,不要折杀我了!巧姑娘,我一年多不来,你还认得我么?”巧姐儿道:“怎么不认得。那年在园里见的时候我还小,前年你来,我还合你要隔年的蝈蝈儿,你也没有给我,必是忘了。”刘姥姥道:“好姑娘,我是老糊涂了。若说蝈蝈儿,我们屯里多得很,只是不到我们那里去,若去了,要一车也容易。”凤姐道:“不然你带了他去罢。”刘姥姥笑道:“姑娘这样千金贵体,绫罗裹大了的,吃的是好东西,到了我们那里,我拿什么哄他玩,拿什么给他吃呢?这倒不是坑杀我了么。”说着,自己还笑,他说:“那么着,我给姑娘做个媒罢。我们那里虽说是屯乡里,也有大财主人家,几千顷地,几百牲口,银子钱亦不少,只是不像这里有金的,有玉的。姑奶奶是瞧不起这种人家,我们庄家人瞧着这样大财主,也算是天上的人了。”凤姐道:“你说去,我愿意就给。”刘姥姥道:“这是玩话儿罢咧。放着姑奶奶这样,大官大府的人家只怕还不肯给,那里肯给庄家人。就是姑奶奶肯了,上头太太们也不给。”巧姐因他这话不好听,便走了去和青儿说话。两个女孩儿倒说得上,渐渐的就熟起来了。

这里平儿恐刘姥姥话多,搅烦了凤姐,便拉了刘姥姥说:“你提起太太来,你还没有过去呢。我出去叫人带了你去见见,也不枉来这一趟。”刘姥姥便要走。凤姐道:“忙什么,你坐下,我问你近来的日子还过的么?”刘姥姥千恩万谢的说道:“我们若不仗着姑奶奶”,说着,指着青儿说:“他的老子娘都要饿死了。如今虽说是庄家人苦,家里也挣了好几亩地,又打了一眼井,种些菜蔬瓜果,一年卖的钱也不少,尽够他们嚼吃的了。这两年姑奶奶还时常给些衣服布匹,在我们村里算过得的了。阿弥陀佛,前日他老子进城,听见姑奶奶这里动了家,我就几乎唬杀了。亏得又有人说不是这里,我才放心。后来又听见说这里老爷升了,我又喜欢,就要来道喜,为的是满地的庄家来不得。昨日又听说老太太没有了,我在地里打豆子,听见了这话,唬得连豆子都拿不起来了,就在地里狠狠的哭了一大场。我和女婿说,我也顾不得你们了,不管真话谎话,我是要进城瞧瞧去的。我女儿女婿也不是没良心的,听见了也哭了一回子,今儿天没亮就赶着我进城来了。我也不认得一个人,没有地方打听,一径来到后门,见是门神都糊[254]了,我这一唬又不小。进了门找周嫂子,再找不着,撞见一个小姑娘,说周嫂子他得了不是了,撵了。我又等了好半天,遇见了熟人,才得进来。不打量姑奶奶也是那么病。”说着,又掉下泪来。平儿等着急,也不等他说完拉着就走,说:“你老人家说了半天,口干了,咱们喝碗茶去罢。”拉着刘姥姥到下房坐着,青儿在巧姐儿那边。刘姥姥道:“茶倒不要。好姑娘,叫人带了我去请太太的安,哭哭老太太去罢。”平儿道:“你不用忙,今儿也赶不出城的了。方才我是怕你说话不防头招的我们奶奶哭,所以催你出来的。别思量。”刘姥姥道:“阿弥陀佛,姑娘是你多心,我知道。倒是奶奶的病怎么好呢?”平儿道:“你瞧去妨碍不妨碍?”刘姥姥道:“说是罪过,我瞧着不好。”正说着,又听凤姐叫呢。平儿及到床前,凤姐又不言语了。平儿正问丰儿,贾琏进来,向炕上一瞧,也不言语,走到里间气哼哼的坐下。只有秋桐跟了进去,倒了茶,殷勤一回,不知嘁嘁喳喳的说些什么。回来贾琏叫平儿来问道:“奶奶不吃药么?”平儿道:“不吃药。怎么样呢?”贾琏道:“我知道么!你拿柜子上的钥匙来罢。”平儿见贾琏有气,又不敢问,只得出来凤姐耳边说了一声。凤姐不言语,平儿便将一个匣子搁在贾琏那里就走。贾琏道:“有鬼叫你吗!你搁着叫谁拿呢?”平儿忍气打开,取了钥匙开了柜子,便问道:“拿什么?”贾琏道:“咱们有什么吗?”平儿气得哭道:“有话明白说,人死了也愿意!”贾琏道:“还要说么!头里的事是你们闹的。如今老太太的还短了四五千银子,老爷叫我拿公中的地帐弄银子,你说有么?外头拉的帐不开发使得么?谁叫我应这个名儿!只好把老太太给我的东西折变去罢了。你不依么?”平儿听了,一句不言语,将柜里东西搬出。只见小红过来说:“平姐姐快走,奶奶不好呢。”平儿也顾不得贾琏,急忙过来,见凤姐用手空抓,平儿用手攥着哭叫。贾琏也过来一瞧,把脚一跺道:“若是这样,是要我的命了。”说着,掉下泪来。丰儿进来说:“外头找二爷呢。”贾琏只得出去。

这里凤姐愈加不好,丰儿等不免哭起来。巧姐听见赶来。刘姥姥也急忙走到炕前,嘴里念佛,捣了些鬼,果然凤姐好些。一时王夫人听了丫头的信,也过来了,先见凤姐安静些,心下略放心,见了刘姥姥,便说:“刘姥姥你好?什么时候来的?”刘姥姥便说:“请太太安。”不及细说,只言凤姐的病。讲究了半天,彩云进来说:“老爷请太太呢。”王夫人叮咛了平儿几句话,便过去了。凤姐闹了一回,此时又觉清楚些,见刘姥姥在这里,心里信他求神祷告,便把丰儿等支开,叫刘姥姥坐在头边,告诉他心神不宁如见鬼怪的样。刘姥姥便说我们屯里什么菩萨灵,什么庙有感应。凤姐道:“求你替我祷告,要用供献的银钱我有。”便在手腕上褪下一只金镯子来交给他。刘姥姥道:“姑奶奶,不用那个。我们村庄人家许了愿,好了,花上几百钱就是了,那用这些。就是我替姑奶奶求去,也是许愿。等姑奶奶好了,要花什么自己去花罢。”凤姐明知刘姥姥一片好心,不好勉强,只得留下,说:“姥姥,我的命交给你了。我的巧姐儿也是千灾百病的,也交给你了。”刘姥姥顺口答应,便说:“这么着,我看天气尚早,还赶得出城去,我就去了。明儿姑奶奶好了,再请还愿去。”凤姐因被众冤魂缠绕害怕,巴不得他就去,便说:“你若肯替我用心,我能安稳睡一觉,我就感激你了。你外孙女儿叫他在这里住下罢。”刘姥姥道:“庄家孩子没有见过世面,没的在这里打嘴。我带他去的好。”凤姐道:“这就是多心了。既是咱们一家,这怕什么。虽说我们穷了,这一个人吃饭也不碍什么。”刘姥姥见凤姐真情,落得叫青儿住几天,又省了家里的嚼吃。只怕青儿不肯,不如叫他来问问,若是他肯,就留下。于是和青儿说了几句。青儿因与巧姐儿玩得熟了,巧姐又不愿他去,青儿又愿意在这里。刘姥姥便吩咐了几句,辞了平儿,忙忙的赶出城去。不题。

批注:这个时候刘姥姥来,埋下了一个伏笔,也充分衬托出凤姐的处境多么危急、悲惨。凤姐的处境反映了贾府的处境,贾府里最得意的人落到这个地步,贾府的声势也就一落千丈了。

点评:《红楼梦》中,作者安排了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此时,贾府已面临家破人亡,一片萧索凄凉。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昔日泼辣的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这位昔日来打秋风的穷老婆子。可以说刘姥姥既是《红楼梦》中总领全文的一个引子,又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

刘姥姥这三次进荣国府的时刻,正是贾家由兴盛到鼎盛及至衰败的变化转折时刻,也就是说每逢《红楼梦》情节发生重大转折时,刘姥姥便会在荣国府出现。由此可见,作者创作刘姥姥这一角色的意义就在于此:作者用她引出故事,推进情节,前后一以贯之。刘姥姥从内里、从近处对贾府进行透视和详察,小说情节因此得以开展,便能更深入细腻地描述贾府内部的生活细节。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看到的贾府与前两次有天壤之别,这时的贾府已没有了过去那样令人生畏的威势。刘姥姥见不到那些“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门人,也不用“溜”“蹭”,而是“一经来到后门”寻了半天才找见一个人。等到见到凤姐时,这位原来雍容华贵、以泼辣著称的姑奶奶已经骨瘦如柴,神情恍惚,气息奄奄,病入膏肓了。刘姥姥第一次到荣国府是来“打秋风”寻求援助的,这一次凤姐却是把刘姥姥当作最可信任、可以寄托救助的人。她把亲生女儿巧姐托付给了她。贾府不仅是四大家族之一,也是整个封建贵族家庭的代表。昔日曾有过“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辉煌,但最终因为封建贵族的奢侈、腐化、寄生导致了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所以刘姥姥既是荣府兴衰的见证人,又是贾府兴衰的“对照物”,同时又目睹了贾府的彻底败落。

总之,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让刘姥姥亲眼目睹了贾府如何从发展到极盛,再到最后的败落。她不仅是贾府兴衰的见证人,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历史见证人,她在作品中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百一十五回 惑偏私惜春矢素志 证同类宝玉失相知(节选)

批注:众人正为惜春执迷不解而忧心烦恼,一句“只听……”情节由惜春转至甄宝玉,情节过渡自然,也符合生活逻辑。

邢王二夫人正要告诉贾政,只听外头传进来说:“甄家的太太带了他们家的宝玉来了。”众人急忙接出,便在王夫人处坐下。众人行礼,叙些寒温,不必细述。只言王夫人提起甄宝玉与自己的宝玉无二,要请甄宝玉进来一见。传话出去,回来说道:“甄少爷在外书房同老爷说话,说的投了机了,打发人来请我们二爷三爷,还叫兰哥儿在外头吃饭,吃了饭进来。”说毕,里头也便摆饭。

批注:作者耐心而细致的描写,正为了表现封建家庭内部的注重礼仪礼教、长幼尊卑。

原来此时贾政见甄宝玉相貌果与宝玉一样,试探他的文才,竟应对如流,甚是心敬,故叫宝玉等三人出来警励他们,再者到底叫宝玉来比一比。宝玉听命,穿了素服,带了兄弟侄儿出来,见了甄宝玉,竟是旧相识一般。那甄宝玉也像那里见过的。两人行了礼,然后贾环贾兰相见。本来贾政席地而坐,要让甄宝玉在椅子上坐,甄宝玉因是晚辈,不敢上坐,就在地下铺了褥子坐下。如今宝玉等出来,又不能同贾政一处坐着,为甄宝玉是晚一辈,又不好竟叫宝玉等站着。贾政知是不便,站起来又说了几句话,叫人摆饭,说:“我失陪,叫小儿辈陪着,大家说话儿,好叫他们领领大教。”甄宝玉逊谢道:“老伯大人请便,小侄正欲领世兄们的教呢。”贾政回复了几句,便自往内书房去。那甄宝玉却要送出来,贾政拦住。宝玉等先抢了一步,出了书房门槛站立着,看贾政进去,然后进来让甄宝玉坐下。彼此套叙了一回,诸如久慕渴想的话,也不必细述。

批注:两宝玉都想证同类,得知己,互相试探,而又不得要领,写得颇有情趣。

且说贾宝玉见了甄宝玉,想到梦中之景,并且素知甄宝玉为人,必是和他同心,以为得了知己。因初次见面,不便造次,且又贾环贾兰在坐,只有极力夸赞说:“久仰芳名,无由亲炙[255],今日见面,真是谪仙一流的人物。”那甄宝玉素来也知贾宝玉的为人,今日一见,果然不差,“只是可与我共学,不可与我适道。他既和我同名同貌,也是三生石上的旧精魂了。我如今略知些道理,何不和他讲讲?但只是初见,尚不知他的心与我同不同,只好缓缓的来。”便道:“世兄的才名,弟所素知的。在世兄是数万人里头选出来最清最雅的。至于弟乃庸庸碌碌一等愚人,忝附同名[256],殊觉玷辱了这两个字。”贾宝玉听了,心想:“这个人果然同我的心一样的,但是你我都是男人,不比那女孩儿们清洁,怎么他拿我当作女孩儿看待起来?”便道:“世兄谬赞[257],实不敢当。弟至浊至愚,只不过一块顽石耳,何敢比世兄品望清高,实称此两字呢?”甄宝玉道:“弟少时不知分量,自谓尚可琢磨;岂知家遭萧索,数年来更比瓦砾犹贱。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领悟了些须。世兄是锦衣玉食,无不遂心的,必是文章经济高出人上,所以老伯钟爱,将为席上之珍。弟所以才说尊名方称。”贾宝玉听这话头又近了禄蠹的旧套,想话回答。贾环见未与他说话,心中早不自在。倒是贾兰听了这话,甚觉合意,便说道:“世叔所言,固是太谦,若论到文章经济,实在从历练中出来的,方为真才实学。在小侄年幼,虽不知文章为何物,然将读过的细味起来,那膏粱文绣比着令闻广誉,真是不啻百倍的了!”甄宝玉未及答言。

批注:一番表白,终于试探清楚,甄宝玉和贾宝玉已非同路之人。一番试探写得一波三折,二人心理描写生动传神。

贾宝玉听了兰儿的话,心里越发不合,想道:“这孩子从几时也学了这一派酸论!”便说道:“弟闻得世兄也诋尽流俗,性情中另有一番见解。今日弟幸会芝范,想欲领教一番超凡入圣的道理,从此可以洗净俗肠,重开眼界。不意视弟为蠢物,所以将世路的话来酬应。”甄宝玉听说,心里晓得:“他知我少年的性情,所以疑我为假。我索性把话说明,或者与我作个知心朋友,也是好的。”便说:“世兄高论,固是真切。但弟少时也曾深恶那些旧套陈言,只是一年长似一年,家君致仕[258]在家,懒于酬应,委弟接待。后来见过那些大人先生,尽都是显亲扬名的人;便是著书立说,无非言忠言孝,自有一番立德立言的事业,方不枉生在圣明之时,也不致负了父亲师长养育教诲之恩。所以把少时那些迂想痴情,渐渐的淘汰了些。如今尚欲访师觅友,教导愚蒙。幸会世兄,定当有以教我。适才所言,并非虚意。”贾宝玉愈听愈不耐烦,又不好冷淡,只得将言语支吾。幸喜里头传出话来,说:“若是外头爷们吃了饭,请甄少爷里头去坐呢。”宝玉听了,趁势便邀甄宝玉进去。那甄宝玉依命前行,贾宝玉等陪着来见王夫人。贾宝玉见是甄太太上坐,便先请过了安。贾环贾兰也见了。甄宝玉也请了王夫人的安。两母两子,互相厮认。虽是贾宝玉是娶过亲的,那甄夫人年纪已老,又是老亲,因见贾宝玉的相貌身材与他儿子一般,不禁亲热起来。王夫人更不用说,拉着甄宝玉问长问短,觉得比自己家的宝玉老成些。回看贾兰,也是清秀超群的,虽不能像两个宝玉的形象,也还随得上,只有贾环粗夯,未免有偏爱之色。

批注:又见紫鹃感念黛玉,可谓真情流露、情真意切,贾府众人能真正想起黛玉的,怕只有寥寥几人而已。

众人一见两个宝玉在这里,都来瞧看,说道:“真真奇事!名字同了也罢,怎么相貌身材都是一样的。亏得是我们宝玉穿孝,若是一样的衣服穿着,一时也认不出来。”内中紫鹃一时痴意发作,因想起黛玉来,心里说道:“可惜林姑娘死了,若不死时,就将那甄宝玉配了他,只怕也是愿意的。”正想着,只听得甄夫人道:“前日听得我们老爷回来说:我们宝玉年纪也大了,求这里老爷留心一门亲事。”王夫人正爱甄宝玉,顺口便说道:“我也想要与令郎作伐。我家有四个姑娘:那三个都不用说,死的死,嫁的嫁了。还有我们珍大侄儿的妹子,只是年纪过小几岁,恐怕难配。倒是我们大媳妇的两个堂妹子,生得人材齐正。二姑娘呢,已经许了人家;三姑娘正好与令郎为配。过一天,我给令郎作媒。但是他家的家计如今差些。”甄夫人道:“太太这话又客套了。如今我们家还有什么?只怕人家嫌我们穷罢咧。”王夫人道:“现今府上复又出了差,将来不但复旧,必是比先前更要鼎盛起来。”甄夫人笑着道:“但愿依着太太的话更好。这么着,就求太太作个保山。”甄宝玉听见他们说起亲事,便告辞出来,贾宝玉等只得陪着来到书房。见贾政已在那里,复又立谈几句。听见甄家的人来回甄宝玉道:“太太要走了,请爷回去罢。”于是甄宝玉告辞出来。贾政命宝玉、环、兰相送,不提。

且说宝玉自那日见了甄宝玉之父,知道甄宝玉来京,朝夕盼望。今儿见面,原想得一知己,岂知谈了半天,竟有些冰炭不投。闷闷的回到自己房中,也不言,也不笑,只管发怔。宝钗便问:“那甄宝玉果然像你么?”宝玉道:“相貌倒还是一样的,只是言谈间看起来,并不知道什么,不过也是个禄蠹。”宝钗道:“你又编派人家了。怎么就见得也是个禄蠹呢?”宝玉道:“他说了半天,并没个明心见性之谈,不过说些什么‘文章经济’,又说什么‘为忠为孝’。这样人可不是个禄蠹么?只可惜他也生了这样一个相貌。我想来,有了他,我竟要连我这个相貌都不要了。”宝钗见他又说呆话,便说道:“你真真说出句话来叫人发笑,这相貌怎么能不要呢!况且人家这话是正理,做了一个男人,原该要立身扬名的,谁像你一味的柔情私意?不说自己没有刚烈,倒说人家是禄蠹。”宝玉本听了甄宝玉的话,甚不耐烦,又被宝钗抢白了一场,心中更加不乐,闷闷昏昏,不觉将旧病又勾起来了,并不言语,只是傻笑。宝钗不知,只道自己的话错了,他所以冷笑,也不理他。岂知那日便有些发呆,袭人等怄他,也不言语。过了一夜,次日起来,只是呆呆的,竟有前番病的样子。

批注:原指望能和甄宝玉成为知交,然而话不投机。宝钗作为妻子,又和自己心意难合,这就是贾宝玉当下的精神状况。

点评:《红楼梦》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作者故意虚构甄府和贾府、甄宝玉和贾宝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既遥相呼应,又互为补充,使故事情节如梦如幻,让读者看得如醉如痴。

贾宝玉从小就知道南边甄府有个甄宝玉,且这个甄宝玉不仅长相和自己相似,性格脾气特别是他的女儿观、读书观都与自己一致,贾宝玉早把这个未曾谋面的甄宝玉当作了知己。

第一十五回,贾宝玉和甄宝玉初次相见的情景让人立即联想到宝黛初次相见。两次描写,前者是曹雪芹,后者是高鹗,作者不同,但高鹗深谙曹雪芹本意,按照他的思路和设计完成,尽管他们在文字表达上不尽相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这是第三回曹雪芹对宝黛初次相见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的描写,黛玉觉得宝玉眼熟,见过一样,宝玉也觉得黛玉亲切,旧友重逢般。

这一回,甄、贾二宝玉相见时,高鹗是这样写的:“宝玉听命,穿了素服,带了兄弟侄儿出来,见了甄宝玉,竟是旧相识一般。那甄宝玉也像那里见过的,两人行了礼,然后贾环贾兰相见。”他们从未见过,但贾宝玉觉得甄宝玉像旧相识,甄宝玉也觉得贾宝玉见过一样。

如果说,贾宝玉把林黛玉看作红尘中的异性知音,他则把甄宝玉当作了红尘中的同性知己。书中写到贾宝玉看到甄宝玉异常兴奋,“以为得了知己”。失去林黛玉后,贾宝玉一直很孤独,无人再能理解他的“行为偏僻性乖张”,他希望突然而至的甄宝玉能像黛玉一样,成为自己的知音。可让贾宝玉大失所望的是,眼前的甄宝玉不是他心中原有的样子,谈起话满口都是自己厌恶的文章经济和为忠为孝,和自己的人生追求大相径庭。如今,他们二人只是形似,神早已相距十万八千里,甄宝玉变得和其他男人一样,也成了急功近利的禄蠹之辈。

了解这些,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好好的贾宝玉见了甄宝玉后,又开始犯病发呆,且症状一天比一天厉害,渐渐“神魂失所”,后来“更糊涂了,甚至于饭食不进”,再后来,竟“人事不醒”,大夫也“不肯下药,只好预备后事”。这样的情形,贾宝玉前面出现过,那是他失去林黛玉的时候,现在,又一个被他视为知己的人——甄宝玉也“死”了,他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所以旧病复发,再度陷入人生的绝境。

第一百一十六回 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节选)

不言麝月心里的事。且说王夫人等见叫不回来,赶着叫人出来找和尚救治。岂知贾政进内出去时,那和尚已不见了。贾政正在诧异,听见里头又闹,急忙进来,见宝玉又是先前的样子,牙关紧闭,脉息全无。用手在心窝中一摸,尚是温热。贾政只得急忙请医,灌药救治。那知那宝玉的魂魄早已出了窍了。你道死了不成?却原来恍恍惚惚赶到前厅,见那送玉的和尚坐着,便施了礼。那和尚忙站起身来,拉着宝玉就走。宝玉跟了和尚,觉得身轻如叶,飘飘摇摇,也没出大门,不知从那里走出来了。

行了一程,到了个荒野地方,远远的望见一座牌楼,好像曾到过的。正要问那和尚,只见恍恍惚惚又来了一个女人。宝玉心里想道:“这样旷野地方,那得有如此的丽人?必是神仙下界了。”宝玉想着,走近前来,细细一看,竟有些认得的,只是一时想不起来。见那女人合和尚打了一个照面,就不见了。宝玉一想,竟是尤三姐的样子,越发纳闷:“怎么他也在这里?”又要问时,那和尚早拉着宝玉过了牌楼。只见牌上写着“真如福地”四个大字,两边一副对联,乃是:

批注:此处为了与第五回中“假作真来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相呼应,而仿写出来的,有硬凑之嫌。

假去真来真胜假,

无原有是有非无。

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门上也横书着四个大字道:“福善祸淫[259]”又有一副对联,大书云:

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

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

宝玉看了,心下想道:“原来如此,我倒要问问因果来去的事了。”这么一想,只见鸳鸯站在那里,招手儿叫他。宝玉想道:“我走了半日,原不曾出园子,怎么改了样儿了呢?”赶着要合鸳鸯说话,岂知一转眼便不见了,心里不免疑惑起来。走到鸳鸯站的地方儿,乃是一溜配殿,各处都有匾额。宝玉无心去看,只向鸳鸯立的所在奔去。见那一间配殿的门半掩半开。宝玉也不敢造次进去,心里正要问那和尚一声,回过头来,和尚早已不见了。宝玉恍惚见那殿宇巍峨,绝非大观园景象,便立住脚,抬头看那匾额上写道:“引觉情痴。”两边写的对联道:

批注:尤三姐和鸳鸯都转瞬不见,迷离恍惚,与幻境响应。

喜笑悲哀都是假,

贪求思慕总因痴。

批注:宝玉在这“真好福地”的所见所闻处处与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中的第一次游历相照应,门额、对联都有刻意仿写之嫌,而册中人物也都隐约重合。

宝玉看了,便点头叹息。想要进去找鸳鸯,问他是什么所在。细细想来,甚是熟识,便仗着胆子推门进去。满屋一瞧,并不见鸳鸯,里头只是黑漆漆的,心下害怕。正要退出,见有十数个大橱,橱门半掩。宝玉忽然想起:“我少时做梦,曾到过这样个地方;如今能够亲身到此,也是大幸。”恍惚间,把找鸳鸯的念头忘了,便仗着胆子把上首大橱开了橱门一瞧,见有好几本册子。心里更觉喜欢,想道:“大凡人做梦,说是假的,岂知有这梦便有这事!我常说还要做这个梦再不能的,不料今儿被我找着了。但不知那册子是那个见过的不是。”伸手在上头取了一本,册上写着“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拿着一想道:“我恍惚记得是那个,只恨记得不清楚。”便打开头一页看去。见上头有画,但是画迹模糊,再瞧不出来。后面有几行字迹,也不清楚,尚可摹拟,便细细的看去。见有什么玉带上头有个好像“林”字,心里想道:“莫不是说林妹妹罢?”便认真看去。底下又有“金簪雪里”四字,诧异道:“怎么又像他的名字呢?”复将前后四句合起来一念道:“也没有什么道理,只是暗藏着他两个名字,并不为奇。独有那‘怜’字‘叹’字不好。这是怎么解?”想到那里,又啐道:“我是偷着看,若只管呆想起来,倘有人来,又看不成了。”遂往后看,也无暇细玩那画图,只从头看去。看到尾上有几句词,什么“虎兕相逢大梦归”一句,便恍然大悟道:“是了,果然机关不爽。这必是元春姐姐了。若都是这样明白,我要抄了去细玩起来,那些姊妹们的寿夭穷通,没有不知的了。我回去自不肯泄露,只做一个未卜先知的人,也省了多少闲想。”又向各处一瞧,并没有笔砚。又恐人来,只得忙着看去。只见图上影影有一个放风筝的人儿,也无心去看。急急的将那十二首诗词都看遍了,也有一看便知的,也有一想便得的,也有不大明白的,心下牢牢记着。一面叹息,一面又取那“金陵又副册”一看。看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先前不懂,见上面尚有花席的影子,便大惊痛哭起来。

批注:由仙女之口,交代前世今生的姻缘,点出本文关节,解释“木石前盟”,巧妙自然。

批注:芙蓉暗指晴雯。不问其他花神,只问芙蓉花神,可以看出宝玉对晴雯的一片真情。

待要往后再看,听见有人说道:“你又发呆了,林妹妹请你呢。”好似鸳鸯的声气,回头却不见人。心中正自惊疑,忽鸳鸯在门外招手。宝玉一见,喜得赶出来,但见鸳鸯在前,影影绰绰的走,只是赶不上。宝玉叫道:“好姐姐等等我!”那鸳鸯并不理,只顾前走。宝玉无奈,尽力赶去。忽见别有一洞天,楼阁高耸,殿角玲珑,且有好些宫女隐约其间。宝玉贪看景致,竟将鸳鸯忘了。宝玉顺步走入一座宫门,内有奇花异卉,都也认不明白,惟有白石花栏围着一棵青草,叶头上略有红色,“但不知是何名草,这样矜贵?”只见微风动处,那青草已摆摇不休。虽说是一枝小草,又无花朵,其妩媚之态,不禁心动神怡,魂消魄丧。宝玉只管呆呆的看着,只听见旁边有一人说道:“你是那里来的蠢物,在此窥探仙草!”宝玉听了,吃了一惊,回头看时,却是一位仙女,便施礼道:“我找鸳鸯姐姐,误入仙境,恕我冒昧之罪。请问神仙姐姐:这里是何地方?怎么我鸳鸯姐姐到此?还说是林妹妹叫我?望乞明示。”那人道:“谁知你的姐姐妹妹?我是看管仙草的,不许凡人在此逗留。”宝玉欲待要出来,又舍不得,只得央告道:“神仙姐姐既是那管理仙草的,必然是花神姐姐了,但不知这草有何好处?”那仙女道:“你要知道这草,说起来话长着呢。那草本在灵河岸上,名曰‘绛珠草’。因那时萎败,幸得一个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得以长生。后来降凡历劫,还报了灌溉之恩,今返归真境。所以警幻仙子命我看管,不令蜂缠蝶恋。”宝玉听了不解,一心疑定必是遇见了花神了,今日断不可当面错过,便问:“管这草的是神仙姐姐了。还有无数名花,必有专管的,我也不敢烦问,只有看管芙蓉花的是那位神仙?”那仙女道:“我却不知,除是我主人方晓。”宝玉便问道:“姐姐的主人是谁?”那仙女道:“我主人是潇湘妃子。”宝玉听道:“是了,你不知道,这位妃子就是我的表妹林黛玉。”那仙女道:“胡说!此地乃上界神女之所,虽号为潇湘妃子,并不是娥皇女英之辈,何得与凡人有亲?你少来混说!瞧着叫力士打你出去。”

宝玉听了发怔,只觉自形秽浊。正要退出,又听见有人赶来,说道:“里面叫请神瑛侍者。”那人道:“我奉命等了好些时,总不见有神瑛侍者过来,你叫我那里请去?”那一个笑道:“才退去的不是么?”那侍女慌忙赶出来,说:“请神瑛侍者回来。”宝玉只道是问别人,又怕被人追赶,只得踉跄而逃。正走时,只见一人手提宝剑,迎面拦住,说:“那里走!”吓得宝玉惊惶无措。仗着胆抬头一看,却不是别人,就是尤三姐。宝玉见了,略定些神,央告道:“姐姐,怎么你也来逼起我来了?”那人道:“你们弟兄没有一个好人:败人名节,破人婚姻,今儿你到这里,是不饶你的了!”宝玉听了话头不好,正自着急,只听后面有人叫道:“姐姐快快拦住,不要放他走了。”尤三姐道:“我奉妃子之命,等候已久。今儿见了,必定要一剑斩断你的尘缘!”宝玉听了,益发着忙,又不懂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只得回头要跑。

批注:尤三姐忽来忽去,晴雯是又不是,人神相隔,让人捉摸不定。

岂知身后说话的并非别人,却是晴雯。宝玉一见,悲喜交集,便说:“我一个人走迷了道儿,遇见仇人,我要逃回,却不见你们一人跟着我。如今好了,晴雯姐姐,快快的带我回家去罢!”晴雯道:“侍者不必多疑。我非晴雯,我是奉妃子之命,特来请你一会,并不难为你。”宝玉满腹狐疑,只得问道:“姐姐说是妃子叫我,那妃子究是何人?”晴雯道:“此时不必问,到了那里自然知道。”宝玉没法,只得跟着走。细看那人背后举动,恰是晴雯“那面目声音是不错的了,怎么他说不是?我此时心里模糊,且别管他。到了那边,见了妃子,就有不是,那时再求他。到底女人的心肠是慈悲的,必定恕我冒失。”

正想着,不多时到了一个所在,只见殿宇精致,彩色辉煌,庭中一丛翠丛,户外数本苍松。廊檐下立着几个侍女都是宫妆打扮,见了宝玉进来,便悄悄的说道:“这就是神瑛侍者么?”引着宝玉的说道:“就是,你快进去通报罢。”

批注:在此幻境之中,引路人忽隐忽现,一个个交替而出,暗含了人生如梦之意,也激发了读者的回忆,照应了上文。

有一侍女笑着招手,宝玉便跟着进去。过了几层房舍,见一正房,珠帘高挂。那侍女说:“站着候旨。”宝玉听了,也不敢则声,只好在外等着。那侍女进去不多时,出来说:“请侍者参见。”又有一人卷起珠帘。只见一女子头戴花冠,身穿绣服,端坐在内。宝玉略一抬头,见是黛玉的形容,便不禁的说道:“妹妹在这里,叫我好想!”那帘外的侍女悄咤道:“这侍者无礼,快快出去!”说犹未了,又见一个侍儿将珠帘放下。宝玉此时欲待进去又不敢,要走又不舍,待要问明,见那些侍女并不认得,又被驱逐,无奈出来。心想要问晴雯,回头四顾,并不见有晴雯。心下狐疑,只得怏怏出来,又无人引着。正欲找原路而去,却又找不出旧路了。

正在为难,见凤姐站在一所房檐下招手儿。宝玉看见,喜欢道:“可好了,原来回到自己家里了。怎么一时迷乱如此?”急奔前来说:“姐姐在这里么?我被这些人捉弄到这个分儿,林妹妹又不肯见我,不知是何原故?”说着,走到凤姐站的地方,细看起来,并不是凤姐,原来却是贾蓉的前妻秦氏。宝玉只得立住脚,要问凤姐姐在那里。那秦氏也不答言,竟自往屋里去了。宝玉恍恍惚惚的,又不敢跟进去,只得呆呆的站着,叹道:“我今儿得了什么不是,众人都不理我!”便痛哭起来。见有几个黄巾力士执鞭赶来,说是:“何处男人,敢闯入我们这天仙福地来!快走出去!”宝玉听得,不敢言语。正要寻路出来,远远望见一群女子,说笑前来。宝玉看时,又像是迎春等一干人走来,心里喜欢,叫道:“我迷住在这里,你们快来救我!”正嚷着,后面力士赶来,宝玉急得往前乱跑。忽见那一群女子都变作鬼怪形象,也来追扑。

宝玉正在情急,只见那送玉来的和尚,手里拿着一面镜子一照,说道:“我奉元妃娘娘旨意,特来救你。”登时鬼怪全无,仍是一片荒郊。宝玉拉着和尚说道:“我记得是你领我到这里,你一时又不见了。看见了好些亲人,只是都不理我,忽又变作鬼怪。到底是梦是真?望老师明白指示。”那和尚道:“你到这里,曾偷看什么东西没有?”宝玉一想,道:“他既能带我到天仙福地,自然也是神仙了,如何瞒得他?况且正要问个明白。”便道:“我倒见了好些册子来着。”那和尚道:“可又来。你见了册子,还不解么?世上的情缘,都是那些魔障,只要把历过的事情细细记着,将来我与你说明。”说着,把宝玉狠命的一推,说:“回去罢。”宝玉站不住脚,一跤跌倒,口里嚷道:“阿哟!”

点评:第一百一十六回是《红楼梦》倒数第五回,这回标题中的“得通灵幻境悟仙缘”和第五回标题中的“游幻境指迷十二钗”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做到了前呼后应。说这是纯属巧合不太可信,该是高鹗在创作时的刻意所为。

曹雪芹在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设置了很多悬疑,第一百一十六回故事接近大结局,这些悬疑也到了解开的时候。高鹗让灵魂出窍的贾宝玉重游幻境,通过他把在第五回谜语式的玄机含蓄地做了解释,给人恍然大悟之感。

第五回,贾宝玉在梦中来到一个先有牌楼后有宫门的地方,第一百一十六回也是。虽然牌楼和宫门上的对联不一样,但地方应该还是那个地方,文字上的变化反映了贾宝玉在人间经历悲欢离合后认识上的改变。在第一百一十六回的“真如福地”,贾宝玉见到了大观园里离他而去的尤三姐、鸳鸯、晴雯、林黛玉、凤姐、秦可卿、迎春等。写林黛玉,关于绛珠仙草的描写印象较深。绛珠仙草是林黛玉的前身,第一回对其外形介绍很少,只说是西方灵河畔的一株仙草,具体是何模样并未详写,只重点写了她的精神特质——“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多愁善感。这一回,对第一回中没有交代的绛珠仙草的外形做了补充,满足了读者先前的好奇心。“绛”是“赤红”的意思,文中说这棵极为“矜贵”的仙草“叶头上略有红色”,印证了“绛珠仙草”这个名字;而“微风动处,那青草已摇摆不休,虽说是一枝小草,又无花朵,其妩媚之态,不禁心动神怡,魂消魄丧”的描写,暗合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时“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印象。

第五回的贾宝玉由于年龄尚小,没有看懂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等。这回不同,他懂得了“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是说林黛玉和薛宝钗;懂得了“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中“叹”和“怜”字“不好”;知道了“虎兕相逢大梦归”写的是元春;后来当惜春对他说起佛门时,他立即和正册中“青灯古佛前”的判词对上了号;看到又副册中“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和那上面“花袭人的影子”时,他“大惊痛苦起来”,知道今生与花袭人无缘,因此当他醒来后见到袭人,“不觉又流下泪来”。重游幻境,贾宝玉终于明白“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的道理,人生的走向都有其前因后果,人事往往不能为人力左右,个人的命运在前生已注定,今生无法更改。

幻境中看透了儿女情长,看透了生死,悟得了这些玄机的贾宝玉虽然死而复生,但家人发现,复生后看起来神清气爽的贾宝玉“竟换了一种”,“不但厌弃功名仕进,竟把那儿女情缘也看淡了好些。”作者在这一回结束时写到紫鹃的抱怨:“宝玉无情,见他林妹妹的灵柩回去并不伤心落泪,见我这样痛哭也不来劝慰,反瞅着我笑。这样负心的人,从前都是花言巧语来哄着我们!”还写到五儿的抱怨:“头里听着宝二爷女孩子跟前是最好的,我母亲再三的把我弄进来。岂知我进来了,尽心竭力的服侍了几次病,如今病好了,连一句好话也没有剩出来,如今索性连眼儿也都不瞧了。”这些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就是为了照应“竟换了一种”的贾宝玉。

太虚幻境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世界,作者设计这个地方围绕的是一个“情”字。贾宝玉首次游历太虚幻境是因为他是一个“情种”,开始朦胧懂情,而这一次游历太虚幻境则是为了终结“情”,从而结束红尘烦恼。太虚幻境是贾宝玉“情”的真实天空,他真正的“情”是在太虚幻境里产生,又将在太虚幻境中找到归宿。

第一百二十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节选)

且说贾政扶贾母灵柩,贾蓉送了秦氏、凤姐、鸳鸯的棺木,到了金陵,先安了葬。贾蓉自送黛玉的灵也去安葬。贾政料理坟基的事。一日接到家书,一行一行的看到宝玉贾兰得中,心里自是喜欢。后来看到宝玉走失,复又烦恼,只得赶忙回来。在道儿上又闻得有恩赦的旨意,又接家书,果然赦罪复职,更是喜欢,便日夜趱(zǎn)行[260]

一日,行到毗(pí)陵驿地方,那天乍寒下雪,泊在一个清净去处。贾政打发众人上岸投帖辞谢朋友,总说即刻开船,都不敢劳动。船中只留一个小厮伺候,自己在船中写家书,先要打发人起早到家。写到宝玉的事,便停笔。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贾政尚未认清,急忙出船,欲待扶住问他是谁。那人已拜了四拜,站起来打了个问讯。贾政才要还揖,迎面一看,不是别人,却是宝玉。贾政吃一大惊,忙问道:“可是宝玉么?”那人只不言语,似喜似悲。贾政又问道:“你若是宝玉,如何这样打扮,跑到这里来?”宝玉未及回言,只见舡(chuán)头上来了两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说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说着,三个人飘然登岸而去。贾政不顾地滑,急忙来赶。见那三人在前,那里赶得上?只听得他们三人口中不知是那个作歌曰:“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濛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贾政一面听着,一面赶去,转过一小坡,倏(shū)然不见。贾政已赶得心虚气喘,惊疑不定,回过头来,见自己的小厮也随后赶来。贾政问道:“你看见方才那三个人么?”小厮道:“看见的。奴才为老爷追赶,故也赶来。后来只见老爷,不见那三个人了。”贾政还欲前走,只见白茫茫的一片旷野,并无一人。贾政知是古怪,只得回来。

众家人回舡,见贾政不在舱中,问了舡夫,说是“老爷上岸追赶两个和尚一个道士去了”。众人也从雪地里寻踪迎去,远远见贾政来了,迎上去接着,一同回船。贾政坐下,喘息方定,将见宝玉的话说了一遍。众人回禀,便要在这地方寻觅。贾政叹道:“你们不知道,这是我亲眼见的,并非鬼怪。况听得歌声,大有玄妙。那宝玉生下时衔了玉来,便也古怪,我早知不祥之兆,为的是老太太疼爱,所以养育到今。便是那和尚道士,我也见了三次:头一次是那僧道来说玉的好处;第二次便是宝玉病重,他来了将那玉持诵了一番,宝玉便好了;第三次送那玉来,坐在前厅,我一转眼就不见了。我心里便有些诧异,只道宝玉果真有造化,高僧仙道来护佑他的,岂知宝玉是下凡历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如今叫我才明白。”说到那里,掉下泪来。众人道:“宝二爷果然是下凡的和尚,就不该中举人了。怎么中了才去?”贾政道:“你们那里知道,大凡天上星宿,山中老僧,洞里的精灵,他自具一种性情。你看宝玉何尝肯念书?他若略一经心,无有不能的。他那一种脾气也是各别另样。”说着,又叹了几声。众人便拿“兰哥得中,家道复兴”的话解了一番。

批注:贾政把从前发生的种种奇异之事联系起来,早已心知肚明,但父子之情尤深。作者于此一笔交代宝玉出家的事实,设计巧妙自然。

点评:《红楼梦》续书中对贾宝玉结局的描写还是非常贴切的。从最初曹公的判词中,就明白黛玉与宝玉有情无缘,终是错过。可是如何错过,无论如何写,都是天上地下的情缘悲哀,相思相望不相亲。年少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成长时的心心相印一片深情,此情可托生死,奈何无缘。所以不管因为什么分开,不管是造化弄人还是人为的因素,都是一种无奈眼睁睁的悲凉。

只是续书中的调包计,是一种最让人不喜欢的方式,对黛玉太过残忍,她是人们心中的妹妹,是贾府中的仙子,是贾母心上的小公主。曾经是双玉同吃同住,如何的待遇,怎会转眼间贾母变了面孔,一个人呵护一个人十多年,已经习惯,怎会突然间转了脾气,那不是贾母,那是变色龙。那黛玉是贾敏的女儿,是贾敏刚过世,贾母便在黛玉父亲还在的情形下接来的小公主,此后便没离开过贾母一天,是贾母眼前的解语花,所以贾母断不会伤害黛玉。

而凤姐并不是一个主观上狠毒的人,除了尤二姐的事情牵扯了凤姐的身份与未来的命运,才见凤姐痛下杀手,可终也是二姐太过于天真软弱,若是三姐的刚强,若是赵姨娘秋桐式的泼辣,凤姐也无奈。凤姐是惜人识人,对于她喜欢的人,她还是乐得保全一下。凤姐不喜邢夫人,可是因为赏识岫烟为人,还是额外照看了,而且也帮着薛姨妈促成了岫烟与薛蝌的婚事。对于黛玉,凤姐一直是非常喜欢的。凤姐喜欢美丽聪明的女子,而黛玉恰是这一类,双玉也是在凤姐一直的照看下长大的,当然也有凤姐讨贾母欢心的成分,但对黛玉的欣赏却是肯定的。凤姐不喜欢宝钗的沉稳与藏拙,所以在这件事上,凤姐是不会倾向于宝钗的,出什么调包计?

宝黛的婚事肯定会影响宝玉的结局,宝玉没能娶到林妹妹,但一定不是调包计,而是其他贾母不能控制的因素,而宝玉也自然无怨可怨,宝玉对黛玉情深,为黛玉摔玉,为黛玉人事不知,为黛玉有出家之念都是实情,但黛玉之事若非人力破坏,宝玉自然也怪不到别人身上。

看杏子荫假凤泣虚凰那一节宝玉与芳官对白,芳官笑道:“那里是友谊?他竟是疯傻的想头,说他自己是小生,药官是小旦,常做夫妻,虽说是假的,每日那些曲文排场,皆是真正温存体贴之事,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药官一死,他哭的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后来补了蕊官,我们见他一般的温柔体贴,也曾问他得新弃旧的。他说:‘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你说可是又疯又呆?说来可是可笑?”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说:“天既生这样人,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那一句独合了他的呆性,可知他是认可,这就为他日后失黛玉娶宝钗留了伏笔。毕竟宝玉是红尘中的人,也有他的教育和规矩,大观园时代是他的天真时代,那时的他不必承担责任,只是一个任性的怡红公子,不用考虑贾府。真实的宝玉,并不是刚烈的个性。王夫人撵晴雯,明知晴雯病中,一去难活,宝玉却未说一言,只是沉默,事后并没有命人去照看。其实宝玉让好几个小厮给晴雯些实质的帮助是能做到的,可是宝玉没有,只是自己看了一趟,知晴雯病重,也不去请大夫。只是觉得宝玉要么全无处事之经验,要么是怕自己做什么让母亲知道了,怕王夫人查问,如此看来宝玉还是家中的诸多事务顺而为之的。

所以除了调包计,宝玉还是娶了宝钗,二人也必有子女,这才符合杏子荫那番话。但是应该是在有选择的情形下出家的,因为他对黛玉说过,你死了我做和尚的话,必然也要兑现,那是他对她一生中最深最重的情缘的交代,不是为了黛玉,是为了他自己三生情缘的付出。

风雪中宝玉拜别贾政,是整个续书中最令人动容的一节: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贾政尚未认清,急忙出船,欲待扶住问他是谁。那人已拜了四拜,站起来打了个问讯。贾政才要还揖,迎面一看,不是别人,却是宝玉。贾政吃一大惊,忙问道:“可是宝玉么?”那人只不言语,似喜似悲。贾政又问道:“你若是宝玉,如何这样打扮,跑到这里来?”宝玉未及回言,只见舡头上来了两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说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说着,三个人飘然登岸而去。贾政不顾地滑,急忙来赶。见那三人在前,那里赶得上?只听见他们三人口中不知是那个作歌曰:“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宝玉出家自然给了黛玉交代,可是红尘父母总也要一见,考试前见了王夫人,而那个一直令他相畏的父亲,总也要一见。于是才有风雪中的一遇,那身衣服是昔年贾母所出,也是他曾经身份的代表。那句诗,空灵茫然,是一生的深情,也是一生的失意,放开了红尘,能不能放开心中的结。那个世外仙姝,那份三生情缘,都在风雪中飘摇。就如此别去,永远记得你,也永远不会负你,终于可以在心里无牵无挂地爱你,可以不受别人的束缚爱你。这一生是情到深处情转薄,还是永远的深情!

任务1: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本区块,我们通过品味小说人物命名的含义来探究人物形象特点。《红楼梦》中共写了975个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有732人,没有称谓的243人。这么多人物,而且每个人物的描写有其独特之处,单就人物的名字也大有深意,例如众所周知的“谐音法”,比如贾雨村、甄士隐等。还有的名字暗示人物之间的关系,例如宝玉名字一分为二,宝钗和黛玉,表明他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贾府四春(谐音:原应叹息)的丫鬟名抱琴、司棋、待书、入画,既对应了古代文人墨客的雅趣,暗示贾府是“诗书簪缨之家“,又点明了“四春”的迥异性格和特长爱好——元春善弹琴,迎春爱下棋,探春练书法,惜春工绘画;妙玉寓意“庙中的玉石”,暗示人物的尼姑身份和冰清玉洁的形象。对这些有趣的地方进行解读和探索,既能激发阅读兴趣,也能加深对原著内容的理解,更能体会到曹雪芹的大家匠心。请从文中找出5个人名,分析作者取名的含义。

任务2:品味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丰富内涵

对联题匾是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红楼梦》中有大量的对联题匾,这些对联题匾,或刻画人物性格,或预示人物命运,或推动情节发展,或展现人情世态,成为小说靓丽的一个元素。请小组分工协作,在不同板块中勾画出出现的题匾,并选出两副对联或题匾进行赏析,并在全班交流展示。

例如,第一百一十六回中,“真如福地”的对联:假去真来真胜假 无原有是有非无。

任务3: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

第七十九回,贾赦将迎春许嫁了孙绍祖,并将她接出大观园去。宝玉十分惆怅,天天到迎春住过的紫菱洲一带徘徊,只见“轩窗寂寞,屏帐翛然”“那岸上的蓼花苇叶,也都觉摇摇落落”,情不自禁吟《紫菱洲歌》。迎春虽已搬出大观园,但尚未过门成亲,祸福甚难逆料,宝玉即发此悲叹,仿佛已有不祥的预感。可见,鲁迅说贾府中“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中国小说史略》),这话是很有道理的。请同学们结合迎春的命运,赏析这首诗。

紫菱洲歌

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

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

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

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任务4: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

1.请同学们根据这一区块中宝玉、黛玉、宝钗、迎春、探春、惜春、香菱等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回溯前七十八回的内容,找寻具有暗示命运的情节或细节,同时也可以找寻前文暗示与后文结局不一致的地方,以此开展一个主要人物命运的创造活动,例如续写“宝钗”的结局。

2.贾政作为一个封建家长的代表,为历来众多读者所批判。然而,作为一个儿子、父亲、丈夫、长辈,贾政的言行,是否也有值得肯定之处呢?请同学们探讨。

任务5:体会《红楼梦》的主题

1.《红楼梦》曾有过不少书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玉缘》《金陵十二钗》等。你认为哪个书名比较好?请仔细比较,深入思考,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我们来探讨小说后四十回的价值,以此来进一步探讨《红楼梦》主题及意义。

小说后四十回作者是谁,历来难成定论;后四十回的艺术成就也饱受诟病。但正如夏志清先生所说:“没有这后四十回,我们就没有评价这本伟大小说的基础文本,因此我觉得光看前八十回的表现而抹杀后四十回的价值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请广泛查找资料,认真思考,从情节的事理逻辑、人物命运、主题倾向等任选一个方面,写一篇论文,探讨后四十回对小说前八十回的积极意义。

3.作为一部经典小说,《红楼梦》被多次搬上荧屏。单是电视剧就有分别于1987年和2010年播出的两个版本,其中尤以前者版最为著名。请选取部分章节分别阅读、观赏、比较,然后写出赏析文章。

1.迎春归去后,( )像是没这回事。倒是( )甚实伤感,叹息一回,宝玉因说要将她接回家永住而被其嗔骂!午觉后在袭人的劝说下欲往园中散心,无意碰见( )( )( )( )钓鱼。

2.巧姐儿得病,医生说须用( )配药,凤姐煎药时,( )打发( )过来问候,( )因没见过( ),好奇想瞧,结果不小心把正在煎的药打翻在地,凤姐火从心来,大骂不止。

3.( )生日,贾赦贾政带了宝玉兄弟去拜寿,宝玉得到格外垂青。晚间宝玉回房时,袭人回说( )来过了,还送了个帖子。宝玉一看上面皮儿写着“( )大人安禀”,便道:“这孩子怎么又不认我做父亲了。”

4.因为贾政升官做了( ),故此( )送戏来贺喜。正听戏时,薛姨妈和薛蝌被人急忙叫走,原来是( )打死了人。

5.一日惜春同( )下棋,宝玉悄悄观战,之后( )又同宝玉一起听黛玉抚琴。当晚( )竟梦见很多人来抢她,原来是走火入魔了。( )得知此事后便想若是她出家断不会有邪魔缠绕。

6.这日天气陡寒,袭人拿了件( )让焙茗带给宝玉穿,这件衣服勾起了宝玉对( )的思念。宝玉到潇湘馆看望黛玉,宝玉走后,黛玉听见( )和( )谈论宝玉定亲的消息误以为宝玉与他人定亲,顿时心灰意冷,立意自戕。此后( )来探望黛玉,黛玉恍惚听见( )( )的谈话认定老太太主意,将自己许配给宝玉,精神才清爽了许多。

7.甄家被抄,甄老爷便把奴才( )推荐到贾府。

8.怡红院原本枯萎的( )在十一月盛开,众人诧异,( )道是因为和暖之故,( )表示认同,( )认为必有原故,( )笑道必是宝玉有喜事,花来报信,( )认为必非好兆,是妖孽。贾母过来赏花,宝玉匆忙迎接,事后发现丢失了( )。

9.在一连串的灾祸打击下,贾母让赖升媳妇去叫人给宝玉算命,说要娶了有( )的人帮扶他,冲喜才能好。为了不伤害宝玉黛王,凤姐想出了一个( )来解决这个问题。黛玉无意中从( )那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定亲的消息,万念俱灰。

10.贾政外放之时,调任海疆的( )写了一封书信给他,求娶( )。事后商议,贾母虽然不舍,独有( )反欢喜起来。

11.凤姐路遇可卿鬼魂,后来凤姐去庙里求签,查签簿看时,上面写着( ),众人都认为是好签,( )则说里头还有原故。

12.贾雨村因事在一小庙停留,见一老道甚觉面善,与之交谈,初听到( )两字,后闻( )一对,才知此人原来是( )。

13.贾政回家设宴请酒,锦衣府堂官赵老爷带领司官进来,又有西平郡王来宣圣旨,原来是( )因交通外官等罪过,要被查抄。结果抄出许多禁用之物,在( )住所内抄出两厢( )和一箱( )。幸亏北静王及时赶到,查抄才暂时结束。( )( )被带走,宁府的焦大也来哭说( )( )也被捉拿了。

14.贾府被抄后家里难以为继,贾母将自己积攒的东西按房分派,分给贾赦贾珍各( )两,还将( )两交给贾琏,作为送黛玉灵柩回南方的费用。

15.贾母去世享年( ),( )操办贾母丧事,却不得人心,急得吐血晕倒。( )想到贾母死后,自己没有好结局,便自尽了。

16.( )找惜春,惜春让她伴自己一宵,没想到当天晚上有贼闯入贾府,幸亏( )将贼人打跑。第二夜三更,贼人又到( )将( )掳走。被掳后,( )不甘受辱,( )而死。

17.( )在寺里得了暴病死去,凤姐病重,自知难以熬过去,恰好( )来贾府,便求( )替她求神祷告,并把( )托付给她。

18.宝玉又犯旧病,用药无效,一( )拿了通灵宝玉来,要( )两银子,可救宝玉。宝玉魂魄出了窍,随那和尚又到了( ),游历一番后有所领悟,从此厌弃功名仕进,也看淡了儿女情缘。

19.( )( )( )三人密谋要将( )卖与一外藩,幸亏( )又到贾府,在王夫人等人帮忙下,将( )乔装成( )连( )一起带到自己的家里暂时躲避。

20.宝玉、贾兰去赴考,宝玉中了第( )名举人,贾兰中了第( )名举人。贾宝玉中举后便( )而去。贾政在护送贾母灵柩后,回家路上见到宝玉向他拜别。皇上听说此事,便赐号( )。

21.袭人最后嫁给了( )。( )被甄士隐度托而去。贾雨村让( )去找( ),将《 》交给他。

【注释】

[1]饫(yù)甘餍(yàn)肥:饱食香甜肥美的食物。

[2]茅椽(chuán)蓬牖(yǒu):代指草屋陋室。牖,窗户。

[3]敷演:铺叙。

[4]青埂峰:谐音“情根峰”。《红楼梦》中的人名、地名多用谐音双关。

[5]踮脚:垫脚。

[6]诗礼簪缨之族:指书香门第,官宦家族。簪缨,贵者的冠饰。

[7]偈(jì):佛经中的唱词,一般是四句。

[8]倩(qìng):请。

[9]班姑、蔡女:班姑,即班昭,东汉史学家班固之妹,曾参与编写《汉书》,和帝时担任过宫廷教师,编有《女诫》七篇,历来被奉为妇德的典范。蔡女,指蔡文姬,名琰,东汉文学家蔡邕之女,博学多才,精通音律,著有自传体长诗《悲愤诗》。

[10]文君:汉代卓王孙的女儿,新寡后与司马相如私奔,结为夫妇。

[11]红娘小玉:红娘,《西厢记》中崔莺莺的丫鬟,曾促成张生与崔莺莺相好。小玉,唐代《霍小玉传》中的女主人公。

[12]金陵十二钗:通常认为是由第五回太虚幻境“薄命司”册子上所写的十二个女子的合称。(www.xing528.com)

[13]地陷东南:东南大地塌陷下沉。据《淮南子·天文训》记载,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而触不周山,折天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14]过会:旧时遇节庆,随地聚演百戏杂耍、笙乐鼓吹之类,观者如潮。

[15]挥霍:洒脱,无拘无束。

[16]“菱花”句:隐喻英莲(后改名香菱)被呆霸王薛蟠强占作妾的不幸遭遇。菱在夏日开花而竟遇冰雪,喻英莲“生不逢时,遇又非偶”(脂评),定然遭到摧残。

[17]北邙(máng)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东汉及北魏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后来常泛指墓地。

[18]淹蹇(jiǎn):因困顿而滞留。

[19]诳驾:欺骗大驾,犹言“失陪”。

[20]月下俦(chóu):月下老人用红绳系定的伴侣。

[21]芹意:谦辞,微薄的情意。

[22]飞觥限斝(jiǎ):觥筹交错、饮宴尽欢的情景。限斝,行酒令时限定饮酒数量。

[23]时尚之学:这里指明清科举考试用的“八股文”和“试帖诗”等。

[24]大比:明清科举考试的乡试、会试均三年一科,故也称“大比”。这里是指会试。

[25]黄道黑道:旧时迷信,称吉日为黄道日,凶日为黑道日。

[26]孺人:语出《礼记·曲礼下》。孺人在明清为七品官之母或妻的封号,旧时也通用为妇人的尊称。

[27]炸供:供神用的油炸食品。

[28]下世:去世。

[29]落脱:也写作“落拓”“落托”,放荡不羁。

[30]麻屣(xǐ)鹑衣:穿着麻鞋和破烂衣服。鹌鹑尾巴短秃,如补绽百结,故称破烂衣服为鹑衣。

[31]黄土陇头:指坟墓。

[32]强梁:强横,这里指强盗。

[33]择膏粱:挑选富贵人家子弟做婿。

[34]紫蟒:紫色的蟒袍。古代按官阶等级穿着不同颜色的官服,唐代礼制,亲王及三品服紫色。

[35]会了进士,选入外班:指会试考中进士,分发外省任官。

[36]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又恨又怕的样子。

[37]生情:性情。

[38]维扬:扬州。

[39]鹾(cuó)政:盐政,朝廷派到地方管理盐务的官员。

[40]钟鼎之家:钟鸣鼎食之家,代指贵族豪门。

[41]膝下荒凉:指没有子嗣。膝下,指幼儿环绕于父母的膝下,后代指子女。

[42]西宾:家庭教师。古代以西为尊,宾客或教师的座位居西面东,故以西宾为家庭教师或幕客的代称。

[43]守制:古人父母或祖父母死后,嫡长子或长房嫡长孙要守孝三年,须闭门读书,谢绝世务,称为“守制”。

[44]村肆:乡村酒店。

[45]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比喻大贵族官僚家庭,虽已衰败,但表面仍能繁荣的假象。百足之虫,指马陆、蜈蚣类节肢动物。僵,仆倒。

[46]生齿:人口。古代把长出乳牙的男女登入户籍。

[47]胡羼(chàn):犹言“鬼混”。

[48]高乐不了:肆意寻欢作乐,没个尽头。

[49]乃祖母:他的祖母。

[50]女史:宫中女官名,掌管有关皇后的礼仪。

[51]有“敏”者,皆念作“密”:古代有避讳之制,对君亲、圣贤之名,不能直读其音,直书其字,必须改音、改字或缺末笔,以示敬避之意。

[52]东床:指夫婿。

[53]一射之地: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约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

[54]起复:降职或革职后重被起用。

[55]邸报:朝廷的官报。

[56]出月:出了本月,即下月。

[57]不足之症:中医病症名,由身体虚弱引起。

[58]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眼角向上微翘,俗称“丹凤眼”。柳叶吊梢眉,形容眉梢斜飞入鬓的样子。

[59]便(biàn)宜:方便。

[60]甬(yǒng)路:庭院中间的通道,多用砖石铺砌而成。

[61]万几宸翰之宝:这是皇帝印玺上的文字。万几,即“日理万机”。宸翰,皇帝的笔迹。宝,皇帝的印玺。

[62]待漏随朝:待漏,百官清晨等待入朝。漏,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随朝,按照大臣的班列朝见皇上。

[63]金蜼(wèi)彝:原为饰有长尾猿图案的青铜祭器,后作贵重陈设品。彝,古代青铜礼器的通称。

[64]錾(zàn)银:一种银雕工艺。錾,在金石上雕刻。

[65]黼黻(fǔ fú):古代官僚贵族礼服上绣的花纹。

[66]拜:呈上。

[67]罽(jì):毛毯。

[68]文王鼎匙箸:文王鼎,指周代的传国国鼎,此处说的是仿古香炉。匙箸,拨弄香灰的用具。

[69](hāi):盛酒器。

[70]汝窑美人觚(gū):宋代汝州窑烧制的一种仿古瓷器。觚,古代盛酒器,长身细腰,形如美人。

[71]椅袱:用棉、缎之类做成的椅套。

[72]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表示虔敬。

[73]内帏:内室,女子的居处。

[74]布让:宴席间向尊长者或客人敬菜、劝餐。

[75]惫(lǎn):涎皮赖脸。

[76]璎珞(luò):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

[77]罥(Juàn)烟眉:形容眉毛像一抹轻烟。罥,挂。

[78]比干:商纣王的叔父。《史记·殷本纪》载:纣王淫乱,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古人认为心窍越多越有智慧。

[79]杜撰:闭门虚构,没有根据的臆造。

[80]碧纱橱:清代建筑内檐装修中隔断的一种,用以隔断开间,中间两扇可以开关。官殿或富贵人家常在隔心处糊各色纱,故叫“碧纱橱”。这里是指用碧纱橱隔开的里间。

[81]克:能够。

[82]省(xǐng):探视。

[83]葫芦:谐音“糊涂”。

[84]国子监(jiàn)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古代的最高学官。

[85]井臼:汲水、舂米,这里泛指家务事。

[86]针黹(zhǐ):针线活。

[87]海捕文书:通缉令。

[88]沙弥:指依照戒律出家、已受十戒的七至二十岁的和尚。

[89]斜签着坐:侧身直腰坐在凳子边沿,表示谦恭。

[90]“贾不假”句:此句极言贾府的尊贵富豪。

[91]“阿房官”句:此句形容史府的门第显赫。

[92]“东海缺少白玉床”句:此句极言王家多奇珍异宝。

[93]“丰年好大雪”句:此句极言薛家钱财之多。雪,谐音“薛”。

[94]胭脂痣:红色的胎记。

[95]孽障:佛教名词,又作“业障”。前世所作种种恶因,致为今生的障碍。

[96]扶鸾:即扶乩(jī)、扶箕,一种迷信占卜术。

[97]充发:充军发配。

[98]内帑(tǎng):宫内府库的钱财。

[99]走马:驰马游猎。

[100]皇商:专为宫廷采办购置各种用品的人。

[101]不世出:不常出现、难得一遇。

[102]才人、赞善:宫中女官名,品位低于妃嫔。

[103]能着:将就着。

[104]消停:安闲。

[105]没眼色:不知趣、不识相。

[106]女媳:女儿和儿媳。

[107]叙阔:叙述别后情形。

[108]春秋:对别人年岁的敬称。

[109]无所不至: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含贬义。

[110]参(shēn)商:这里比喻感情不和。据《左传》昭公元年,传说帝喾高辛氏二子阔伯与实沈不和,常争斗,帝遂命阏伯去商丘管商星,实沈去大夏管参星。二星此出彼没,也用来比喻两人分离不得见面。

[111]目无下尘:看不起地位低的人,形容态度傲慢。

[112]不虞之隙:料想不到的隔阂。

[113]《燃藜图》:劝人勤学苦读的画。《拾遗记》载,汉向读,夜遇神仙,燃杖藜以助其读书。此图便是画的这个典故。

[114]眼饧(xíng):眼皮滞涩、朦胧欲睡。饧,精神不振、眼睛半睁半闭的状态。

[115]翩跹(pián xiān):也作“翩跹”,飘逸的样子。

[116]文章:花纹错杂相间。章,花纹。

[117]凤翥(zhù)龙翔:意即龙飞凤舞,形容仙子体态风度的飘逸。翥,鸟向上飞。

[118]瑶池、紫府:均指古代传说中的仙境。

[119]“霁月难逢”一首:晴雯判词。写晴雯人品高洁,却因风流灵巧招人毁谤,横遭摧残而寿夭。霁,雨过天晴,点“晴”字。彩云,寓“雯”字(雯即彩云)。

[120]“枉自温柔和顺”一首:袭人判词。写袭人后来嫁给伶人蒋玉菡,虽得善终,却与宝玉无缘。画面寓“花气袭(谐音席)人”四字,隐“花袭人”姓名。

[121]“根并荷花一茎香”一首:香菱判词。写香菱(甄英莲)自幼被拐卖,长大后又被薛蟠强夺,后遭遇夏金桂,被夏金桂虐待。两地生孤木,拆字法,两个“土”(地)字,加一个“木”字,指“桂”,寓“夏金桂”。

[122]“可叹停机德”一首:薛宝钗和林黛玉判词。写宝钗虽秉妇德,结局却冷落凄苦;黛玉虽有谢道韫之才,却佳偶难成,空劳宝玉牵挂。停机德,东汉乐羊子远出求学,中道而归,其妻以停下织机割断经线为喻,劝其不要中断学业,以期博取功名。咏絮才,东晋才女谢道韫咏雪故事,见《世说新语·言语》。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谐音“林黛玉”,全句暗示宝玉对黛玉心中牵挂。

[123]“二十年来辨是非”一首:元春判词。写元春入宫先享尽荣华富贵,后遭遇政治博弈,不幸惨死。虎兕(sì,犀牛)相逢,猛兽相争之象,暗喻政局之变。大梦归,死亡。

[124]“才自精明志自高”一首:探春判词。画面暗指探春远嫁海隅,犹如断线风筝,一去不返。诗意与此同。

[125]“富贵又何为”一首:史湘云判词。前二句说史湘云自幼父母双亡,富贵的家庭并不能给她以温暖。后二句说史湘云婚后好景不长,转眼之间夫妻离散。湘江水逝楚云飞,藏“湘”“云”二字,并暗用宋玉《高唐赋》“巫山云雨”典故,喻夫妻欢会短暂。

[126]“欲洁何曾洁”一首:妙玉判词。写妙玉出身高贵,洁身自好,最终却落在尘世泥垢之中。淖(nào),泥沼。

[127]“子系中山狼”一首:迎春判词。写迎春嫁了忘恩负义的丈夫,被折磨而死。中山狼,比喻忘恩负义的人,事见明代马中锡小说《中山狼传》。

[128]“勘破三春景不长”一首:惜春判词。写惜春有感于姐姐的不幸命运,大彻大悟,出家为尼。缁(zī)衣,黑色的衣服,这里指僧尼服装。

[129]“凡鸟偏从末世来”一首:王熙凤判词。画面中“一片冰山”喻王熙凤倚作靠山的财势似冰山难以持久。“凡鸟”合字而成“鳳”(“凤”的繁体),点其名。典出《世说新语·简傲》“吕安题凤”。一从二令三人木,难确知其含义,或谓指贾琏对王熙凤态度变化:始则听从,继则使令,最后休弃。据脂批,贾府事败,王熙凤曾落入狱神庙,后死。

[130]“势败休云贵”一首:巧姐判词。前二句写巧姐在贾府势败后被“狠舅奸兄”所卖,后二句写巧姐为刘姥姥所救。巧,语意双关,含巧姐之“巧”与凑巧之“巧”之意。

[131]“桃李春风结子完”一首:李纨判词。写李纨青春丧偶,晚年因儿子贾兰得贵,但随即死去,只留得一个诰封虚名,白白地给世人做谈资笑料。

[132]“情天情海幻情身”一首:秦可卿判词。根据脂批,第十三回中作者因故删去了秦可卿的死因,仅在这首判词和画中保留了一些暗示。本判词前两句言可卿乃“情”的化身,后两句则说造祸的开端其实不在荣府,而在宁府。

[133]千红一窟:谐音“千红一哭”,隐喻书中主要女子的悲惨命运。

[134]醅(pēi):未经过滤的酒。

[135]万艳同杯:谐音“万艳同悲”,寓意同“千红一窟”。

[136]南北九官:南曲(传奇)和北曲(杂剧)的九个官调。

[137]怀金悼玉:怀念和悲悼以薛宝钗(金)和林黛玉(玉)为代表的金陵十二钗。

[138]金玉良姻:指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姻缘,书中有金锁配玉的说法。

[139]木石前盟:指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宿世姻缘,即首回所写神瑛灌溉、绛珠还泪的神话。

[140]山中高士晶莹雪:指薛宝钗。雪,谐音“薛”。

[141]齐眉举案:《后汉书·梁鸿传》:“(鸿)为人赁春,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遂用来指妻子对丈夫的恭顺。

[142][恨无常]一首:写元春暴死,告诫家人急流勇退,否则将大祸临头。

[143][分骨肉]一首:对前文探春判词的补充,咏叹其命运。

[144][乐中悲]一首:对史湘云判词的补充。霁月光风,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这里比喻胸怀坦荡、品德高尚。

[145][世难容]一首:对妙玉判词的补充。

[146][喜冤家]一首:对迎春判词的补充。蒲柳,即水杨,易生易凋,常用来比喻本性低贱或易于衰朽的东西。

[147][虚花悟]一首:对惜春判词的补充。“西方宝树”两句隐喻其遁入空门。

[148][聪明累]一首:对王熙凤判词的补充。写王熙凤心劳日拙,终不能扶贾府于大厦之将倾,而自己也枉送性命。

[149][留馀庆]一首:对巧姐判词的补充。

[150][晚韶华]一首:对李纨判词的补充。阴骘(zhì),阴德,即暗中积善行德。

[151][好事终]一首:对秦可卿判词的补充。箕裘,指祖先的事业。从敬,从贾敬开始。

[152][飞鸟各投林]一首:总写贾宝玉与金陵十二钗的不幸结局和贾府最终“树倒猢狲散”的衰败。据脂批透露,贾府“事败抄没”后,“子孙流散”“一败涂地”;贾宝玉“悬崖撒手”“弃而为僧”。

[153]睚眦(yá zì):瞪眼、怒目而视。

[154]兼美:兼宝钗、黛玉二人之美,照应上文。

[155]解释:解脱、放下。

[156]缱绻(qiǎn quǎn):牢固相结,比喻感情缠绵、难舍难分。

[157]倒厅:古代建筑大厅多是坐北朝南,坐南朝北的厅房以及大厅后面向后院开门的附属部分,均称倒厅。

[158]通房大丫头:贴身侍婢收纳为妾,称“通房大丫头”。其地位低于姨娘。

[159]派头儿,即“盼头儿”。

[160]时乖:乖,不顺利,时乖运蹇,俱指时运不好。

[161]老货:称老妇人之戏语。

[162]打飐(zhǎn)儿:打颤。

[163]乜(miē)斜:眼晴因困倦眯成一条缝。

[164]秉正:站在正合适的地方。

[165]崚嶒: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指石头形状奇特。

[166]雕甍绣槛:精雕细琢的屋脊,有彩绘装饰的栏杆。甍:屋脊。槛:栏杆。

[167]山坳树杪:山坳,山间平地。树杪,树梢。

[168]沁:香气、液体等渗入或透出。

[169]杏帘在望:旧时酒店前悬挂的酒幌多用杏黄色,故称杏帘。在望,可以望见。

[170]茆堂:即“茅堂”,草盖的屋舍。

[171]恶赖富丽:无理贪求富贵奢华。恶赖,无理。

[172]牛心:固执,认死理,钻牛角尖。

[173]蓼汀(liǎo tīng)花溆(xù):生长着蓼草的小洲。溆,水边。

[174]蘅芷清芬:杜蘅、白芷散发着清香。杜蘅,一种香草;白芷,一种香花。

[175]萦纡:旋绕弯曲;萦回。

[176]竹篱花障:有花草攀附着的篱笆。

[177]龙旌凤翣(shà):皇帝或后妃出行时候的仪仗。龙旌,画有龙的旗帜。凤翣,只用野鸡或孔雀羽毛编成的大掌扇。

[178]体仁沐德:体会到天子的仁爱,沐浴在圣明的恩德,是颂圣的话。

[179]荷荇凫鹭:荷花、水草、野鸭、水鸟。

[180]齑(jī)盐:指粗劣的饭。齑,捣碎的姜、蒜或韭菜碎末儿等。

[181]朝乾夕惕:形容一天到晚都很勤奋、很谨慎,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

[182]忠于厥职:能够尽到职责,做好他自己的工作。厥,他的。

[183]琼酥金脍:指精美的食物。

[184]歌欺裂石之音:形容歌声清越。欺,超过。裂石之音,比喻声音激越。

[185]舞有天魔之态:唐朝有著名舞曲“天魔舞”,这里是指舞姿优美动人。

[186]《会真记》:唐代传奇小说《莺莺传》的别称,由元稹编纂。原题《传奇》。主要讲述的是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

[187]芒种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也称“忙种”,预示农忙季节的到来。

[188]干旄(máo)旌幢(chuáng):干,通“竿”。旄,牦牛尾。古代旗杆上装饰牦牛尾,以示威仪。旌,用牦牛尾或五彩羽毛装饰的旗帜。幢,古时用作仪仗的一种旗帜。

[189]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两句或受李贺诗“飞香走红满天春”(《上云乐》)的启发。

[190]榭:筑在台上的房子。

[191]絮:柳絮、柳花。

[192]无释处:没有排遣的地方。

[193]把:拿。

[194]忍:岂忍。

[195]榆荚:榆树的果实。榆未生叶时先生荚,色淡黄,像成串的钱,俗称榆钱。芳菲:花草香茂。

[196]洒上空枝见血痕:与两个传说有关:一是湘妃哭舜,泣血染竹枝成斑。所以黛玉号“潇湘妃子”。二是蜀帝魂化杜鹃鸟,啼血染花枝,花即杜鹃花。所以下句接言“杜鹃”。

[197]底:何,什么。

[198]知是:哪里知道是……还是……。

[199]香丘:香坟,指花冢。以花拟人,所以下句用“艳骨”。

[200]一抔(póu):一捧。因《汉书》中曾用“取长陵一抔土”来表示开掘陵墓,后人(如唐代骆宾王)就以“一抔之土”称坟墓。这里用以指花冢。

[201]污淖:被污秽的泥水所弄脏。

[202]侬:“我”的俗语,吴地乐府民歌中多用。

[203]卜:预知。

[204]拿……款:摆……的架子。

[205]抠了垫心子:即将鞋面用剪刀挖铰出花样图案,从背面再衬上别种颜色的料子。

[206]警动:打动。

[207]仕途经济:指做官治理国家。仕途,指做官的途径,也指官场。经济,指经世济民,治理国家。

[208]鲛帕鸾绦:鲛,指鲛绡纱。传说南海鲛人,能织绡。后用以泛称薄纱。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鸾绦,指上面织有凤鸾一类图案的丝带。

[209]劳怯之症:劳,痨。怯,身体怯弱、气血不足。

[210]嗐(hai):表示伤感或惋惜。

[211]长史官:总管王府内事务的官吏。

[212]潭府:深宅大院,常用作对他人住宅的尊称。潭,深邃的样子。

[213]执事人操克夺之权:执事人,主管具体事务之人。克夺之权,生杀予夺之权。

[214]暴殄轻生:暴殄,恣意糟蹋。轻生,不爱惜生命。

[215]冠带家私:冠带,帽子和束带,是官服的代称,这里代指官爵。家私,财产,代指家业。

[216]寻个干净去处:意为出家当和尚。

[217]侵晨:天将亮时,渐近清晨。

[218]牙子:这里指镶在几面或凳面边沿的雕花装饰。

[219]舡:吴语,同“船”。

[220]赺走:小心地行走。

[221]篾片:旧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趣的人。

[222]王熙凤效戏彩斑衣:典出自《列女传》,书中记载老莱子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用为孝养长辈之典故。

[223]能可:宁可。

[224]不自弃文:作者朱熹,见于清代刻本《朱子文集大全类编》卷二十一《庭训》,但学界对朱子《不自弃文》的真伪有争议。

[225]通人:博古通今之人。

[226]多蛊多妒:居心歹毒,多所猜疑和妒忌。蛊,毒虫。

[227]抓他乖:意为急着讨好。

[228]冰床:在冰上滑行用的小坐床,也称“冰排子”。

[229]忙玉:指宝玉,言其性情热切。

[230]保山:媒人。意指媒人作保像山一样稳当。

[231]老道:老成、练达的意思。

[232]洑上水:从水下向上游,喻巴结有权势的人。

[233]蹾摔:摔手顿足、发脾气。

[234]你敢自不疼呢:疼的不是你之意。

[235]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歇后话,意谓不管老几,都是奴才辈的。

[236]串客:也叫“票友”。旧时戏曲、曲艺的业余演员、乐师等的通称。串,表演。

[237]昆仲:对他人兄弟的敬称。昆,兄。仲,弟,第二。

[238]龙吞夔(kuí)护:夔龙环抱的花纹。这里用以形容剑柄和剑鞘上图案的古雅。夔,传说中一种形状像龙而只有一足的神兽,古代器物常雕其形状作文饰。

[239]玉山倾倒:《世说新语·容止》载:“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这里用作身死倒地的婉辞。玉山,形容仪容之美好。

[240]剪子股、籆(yuè)子:用竹竿抖放风筝时,在竿头斜捆上一个小棍成剪子形,以便挑线,叫“剪子股”。籆,缠丝、纱、线等用的工具,这里指放风筝用的线车子。

[241]送饭的:放风筝的一种附加物。风筝放到空中后,将它挂在线上,随风鼓起,沿线而上,有的上面系有爆竹在空中鸣响,有的则附有各种绚丽的彩饰。

[242]多情美色之妻:即第二十一回与贾琏幽会之多姑娘。

[243]不怪厉——举止和容貌和别人一样,没有奇特地方。

[244]散诞——也作撒旦,舒散之意。

[245]天齐庙——唐玄宗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在各地为泰山修的庙为天齐庙。

[246]海上方——民间的野药,非经正式医生诊断开的药方。

[247]射利——赚钱。

[248]没当家花花的——这里是“不敢”、“罪过”意思。“花花”是语词尾。

[249]养荣卫——又叫“养营卫”。中医把人体中饮食所化的精气和功能分为“营”和“卫”。“营”指充盈于内、生化血液、营养周身的作用;“卫”指捍卫于外、抗御病邪、保卫肌表的作用。营与卫互为影响,如果外邪自表而入,就会出现营卫失和的症状。

[250]不是路:事态不好。

[251]放定:旧时订婚,男方给女方送去聘礼,表示双方肯定了婚约,这叫“放定”。

[252]痰厥:中医名词,指因痰盛气闭而引起四肢厥冷,甚至昏厥的病症。

[253]北邙乡女:代指女子的死亡。北邙,即邙山,在今河南洛阳北。东汉及北魏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后常被用来泛指墓地。

[254]门神都糊:民间以为门神可以驱鬼护宅;有丧家把门神遮盖起来,为使死者的魂魄得以超生。

[255]亲炙:直接受到教导与传授。

[256]忝附同名:谦辞,表示有愧于和他人并列。

[257]谬赞:谦辞,错误的夸赞,表示不值得夸赞。表示有愧于和他人并列。

[258]致仕:古代官员告老还乡,辞职退休。

[259]福善祸淫:行善者得福,行淫者得祸。此处与第五回中“孽海晴天”相呼应。

[260]趱行:快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