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概述
第六回至第十八回为第二大段——贾府的繁盛景象。
从第六回开始,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为契机,全面展开了《红楼梦》的故事。这一大段的主要内容是秦可卿之死和贾元春省亲。这两件大事都发生在全书开卷不久,以惊人的豪华排场来表现当时的贾府正处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珠宝乾坤、玻璃世界”的兴盛时期。秦可卿,作为一个孙媳妇,其丧事居然可以如此隆重、如此奢华,而且在出殡时竟然有北静王亲来路祭,并对贾政、宝玉父子大加奖誉,充分显示了贾府的显要地位。而元春省亲,则更直接说明了贾府乃是封建社会中最有权势的皇亲国戚之家。
经典选文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节选)
周瑞家的听了,便已猜着几分来意。只因昔年他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狗儿之力,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心中难却其意,二则也要显弄自己的体面。听如此说,便笑说道:“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论理,人来客至回话,却不与我相干。我们这里都是各占一样儿:我们男的只管春秋两季地租子,闲时只带着小爷们出门子就完了,我只管跟太太奶奶们出门的事。皆因你原是太太的亲戚,又拿我当个人,投奔了我来,我就破个例,给你通个信去。但只一件,姥姥有所不知,我们这里又不比五年前了。如今太太竟不大管事,都是琏二奶奶管家了。你道这琏二奶奶是谁?就是太太的内侄女,当日大舅老爷的女儿,小名凤哥的。”刘姥姥听了,罕问道:“原来是他!怪道呢,我当日就说他不错呢。这等说来,我今儿还得见他了。”周瑞家的道:“这自然的。如今太太事多心烦,有客来了,略可推得去的就推过去了,都是凤姑娘周旋迎待。今儿宁可不会太太,倒要见他一面,才不枉这里来一遭。”刘姥姥道:“阿弥陀佛!全仗嫂子方便了。”周瑞家的道:“说那里话。俗语说的:‘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不过用我说一句话罢了,害着我什么。”说着,便叫小丫头到倒厅[157]上悄悄的打听打听,老太太屋里摆了饭了没有。小丫头去了。这里二人又说些闲话。
刘姥姥因说:“这凤姑娘今年大还不过二十岁罢了,就这等有本事,当这样的家,可是难得的。”周瑞家的听了道:“我的姥姥,告诉不得你呢。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回来你见了就信了。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说着,只见小丫头回来说:“老太太屋里已摆完了饭了,二奶奶在太太屋里呢。”周瑞家的听了,连忙起身,催着刘姥姥说:“快走,快走。这一下来他吃饭是个空子,咱们先赶着去。若迟一步,回事的人也多了,难说话。再歇了中觉,越发没了时候了。”说着一齐下了炕,打扫打扫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随着周瑞家的,逶迤往贾琏的住处来。先到了倒厅,周瑞家的将刘姥姥安插在那里略等一等。自己先过了影壁,进了院门,知凤姐未下来,先找着凤姐的一个心腹通房大丫头[158]名唤平儿的。周瑞家的先将刘姥姥起初来历说明,又说:“今日大远的特来请安。当日太太是常会的,今日不可不见,所以我带了他进来了。等奶奶下来,我细细回明,奶奶想也不责备我莽撞的。”平儿听了,便作了主意:“叫他们进来,先在这里坐着就是了。”周瑞家的听了,方出去引他两个进入院来。上了正房台矶,小丫头打起猩红毡帘,才入堂屋,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竟不辨是何气味,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晕目眩。刘姥姥此时惟点头咂嘴念佛而已。于是来至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平儿站在炕沿边,打量了刘姥姥两眼,只得问个好让坐。刘姥姥见平儿遍身绫罗,插金带银,花容玉貌的,便当是凤姐儿了。才要称姑奶奶,忽见周瑞家的称他是平姑娘,又见平儿赶着周瑞家的称周大娘,方知不过是个有些体面的丫头了。于是让刘姥姥和板儿上了炕,平儿和周瑞家的对面坐在炕沿上,小丫头子斟了茶来吃茶。
批注:设身处地,通过刘姥姥的角度进行观察,既写出凤姐之奢华,又写出姥姥粗夯。
批注:平儿和能言巧语的刘姥姥未有交流,也是奇事一桩。平儿不说,乃是懂礼,知晓自己身份;姥姥无言,乃是不明究竟,不敢言语。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周瑞家的与平儿忙起身,命刘姥姥:“只管等着,是时候我们来请你。”说着,都迎出去了。
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只听远远有人笑声,约有一二十妇人,衣裙窸窣,渐入堂屋,往那边屋内去了。又见两三个妇人,都捧着大漆捧盒,进这边来等候。听得那边说了声“摆饭”,渐渐的人才散出,只有伺候端菜的几个人。半日鸦雀不闻之后,忽见二人抬了一张炕桌来,放在这边炕上,桌上碗盘森列,仍是满满的鱼肉在内,不过略动了几样。板儿一见了,便吵着要肉吃,刘姥姥一巴掌打了他去。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刘姥姥会意,于是带了板儿下炕,至堂屋中,周瑞家的又和他唧咕了一会,方过这边屋里来。
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像。”凤姐儿笑道:“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了穷官儿,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语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说着,又问周瑞家的回了太太了没有。周瑞家的道:“如今等奶奶的示下。”凤姐道:“你去瞧瞧,要是有人有事就罢,得闲儿呢就回,看怎么说。”周瑞家的答应着去了。
批注:虽是客套话,也未必不是实情。
凤姐在刘姥姥面前无所拘束,当家之难脱口而出。
批注:既见其繁忙,更见其能耐。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就有家下许多媳妇管事的来回话。平儿回了,凤姐道:“我这里陪客呢,晚上再来回。若有很要紧的,你就带进来现办。”平儿出去了,一会进来说:“我都问了,没什么紧事,我就叫他们散了。”凤姐点头。只见周瑞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刚说到这里,只听二门上小厮们回说:“东府里的小大爷进来了。”凤姐忙止刘姥姥:“不必说了。”一面便问:“你蓉大爷在那里呢?
……
这里刘姥姥心神方定,才又说道:“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159],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因问周瑞家的:“这姥姥不知可用了早饭没有?”刘姥姥忙说道:“一早就往这里赶咧,那里还有吃饭的工夫咧。”凤姐听说,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摆在东边屋内,过来带了刘姥姥和板儿过去吃饭。凤姐说道:“周姐姐,好生让着些儿,我不能陪了。”于是过东边房里来。又叫过周瑞家的去,问他才回了太太,说了些什么?周瑞家的道:“太太说,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作官,偶然连了宗的。这几年来也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叫奶奶裁度着就是了。”凤姐听了说道:“我说呢,既是一家子,我如何连影儿也不知道。”
批注:自刘姥姥来凡笑六次,写得阿凤乖滑伶俐,合眼如立在眼前。
批注:空架子,大有大的难处,王熙凤的一番言语,不全是吝啬堵口之言,黄柏木作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
对山村老妪,王熙凤倒说了几句实话。
说话时,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一面说,一面就站了起来。
批注:虽透着“粗鄙”,凤姐未必不爱听,因为凤姐喜听奉承话,为人又不那么酸文假醋。
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周瑞家的道:“我的娘啊!你见了他怎么倒不会说了?开口就是‘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软些。蓉大爷才是他的正经侄儿呢,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一个侄儿来了。”刘姥姥笑道:“我的嫂子,我见了他,心眼儿里爱还爱不过来,那里还说的上话来呢。”二人说着,又到周瑞家坐了片时。刘姥姥便要留下一块银子与周瑞家孩子们买果子吃,周瑞家的如何放在眼里,执意不肯。刘姥姥感谢不尽,仍从后门去了。正是: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
点评:《红楼梦》里面有三条主线:一是宝黛钗的爱情线,二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没落线,三是大观园的盛衰线。除了这三条主线,还有很多副线,其中一条副线的主要人物就是刘姥姥,由她的活动来引出贾府的一系列事件,特别是引出王熙凤。这样写有三个原因。第一,刘姥姥家跟王夫人家有点瓜葛,所以刘姥姥才进得府去,说得上话,才能把那些事给引出来。第二,刘姥姥是个局外人,所以她看什么都很新奇,那么通过刘姥姥的眼睛就把荣国府的情况很自然地介绍出来了。第三,刘姥姥是个农妇,所以她就可以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陪衬作用。
选文中,曹雪芹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交错互用的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荣国府的环境。其实,在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的事件中,也用到了这种写作手法,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和环境。这一回是通过刘姥姥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荣国府的环境和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刘姥姥见的第一个人是周瑞家的,第二个人是平儿,王熙凤暂未出场,可是读者会感到处处有王熙凤的影子,这正是步步陪衬手法的巧妙之处。一则通过周瑞家的那些言谈,显出荣国府的显赫以及王熙凤的权势和心眼口齿。周瑞家的有自己的丫头,连仆人都有丫头,可想而知,这荣国府是多么奢华;仆人家都买地,贾府有多少地,就可想而知了。二则通过平儿来陪衬王熙凤,因为平儿长得既漂亮,穿得又非常阔气,所以刘姥姥一开始以为她是王熙凤,后来才知道,她不过是个有身份的丫头罢了。
刘姥姥见过了平儿跟周瑞家的后,王熙凤终于出场了。王熙凤出场还不是直截了当地露面,这个情节写得实在是高明,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嗅觉和视觉的独特感受来写王熙凤的出场。先是小丫头打起猩红毡帘,才入堂屋,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竟不知是何气味,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满屋里的东西都是耀眼争光,使人头晕目眩。进屋后是自鸣钟,这个自鸣钟就是挂钟,在清代乾隆中期,它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财产。听了自鸣钟响了几下以后,只见小丫头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周瑞家的和平儿忙起身,急忙走了,一群“乱”,两个“忙”,就形象地写出王熙凤的权势和威风,下面的人谁都不敢有一点差错。王熙凤还没有露面,她手下人马之多、权力之大、威严之重就已经充分显示出来了,此处是侧面描写。然后,总算引见了刘姥姥,曹雪芹直接对凤姐进行了正面描写: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惟妙惟肖地细致刻画了王熙凤的傲慢神态。而在“会面”之前,曹雪芹早就通过周瑞家的介绍进行了铺垫:“这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儿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少说些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他不过。回来你见了就信了。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些个。”通过这样间接的侧面“虚写”与直接的正面“实写”,两相映衬,相互对比,互为补充,把王熙凤的形象写得惟妙惟肖,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
最后,王熙凤吃完饭了,就问刘姥姥有没有吃饭,然后下令传饭,最后又给她二十两银子。对这二十两银子,王熙凤找了个极高明的说法,二十两零一吊钱,这一吊是“我”给的,那二十两银子是“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我”还没来得及给“她们”做衣服呢!“你”先拿去吧,王熙凤会做人、会说话可见一斑。
刘姥姥是《红楼梦》众多形象中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一个。《红楼梦》中还有许多这样的贯穿全文的人物,如那一僧一道,还有贾雨村,虽然着墨不多,但他们的影子无处不在。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物的形象,才更加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与内蕴。而这些描写多样化且成功的艺术手法,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也是在其在艺术上炉火纯青的标志。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节选)
宝玉听说,忙下了炕来至里间门前,只见吊着半旧的红紬软帘。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宝玉一面看,一面问:“姐姐可大愈了?”宝钗抬头只见宝玉进来,连忙起身含笑答说:“已经大好了,倒多谢记挂着。”说着,让他在炕沿上坐了,即命莺儿斟茶来。一面又问老太太姨娘安,别的姐妹们都好。一面看宝玉头上戴着纍(lei)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着五色蝴蝶鸾绦,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后人曾有诗嘲云:
批注:半旧、半新不旧,俱是长久富贵之家的体现。一色新,应为暴发之人,缺了历史;一色全旧,则为落魄之人,缺了富贵。此处写出的宝钗形象最为明确,既有着装外貌,亦有性格习惯。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160]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那顽石亦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今亦按图画于后。但其真体最小,方能从胎中小儿口内衔下。今若按其体画,恐字迹过于微细,使观者大废眼光,亦非畅事。故今只按其形式,无非略展些规矩,使观者便于灯下醉中可阅。今注明此故,方无胎中之儿口有多大,怎得衔此狼犺蠢大之物等语之谤。
批注:先借宝钗之眼,使“通灵宝玉”现身,然后引后人所嘲之诗。可以说,在“金玉互识”时引出这首诗是大煞风景的,但也是意味深长的。它不但明白告诉人们“荒唐演大荒”的艺术虚幻性质,而且预示“金玉姻缘”象征的门第婚姻与其依附的贵族世家的败落结局,并给沉迷者以哲理的棒喝。
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正面“不离不弃”四字,反面“芳龄永继”四字。亦曾按式画下形相:
脂砚斋语:“忽作此数语,以幻弄成真,以真弄成幻,真真假假,恣意游戏于笔墨之中,可谓狡猾之至。”
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那里来。
批注:此处越发显得宝钗之心思细密。先是“念了两遍”,再转头让丫鬟去倒茶。宝玉进来良久,催倒茶早已该催,想是此时自己不便说出,要借丫鬟之口说出自己的项圈与宝玉成对。越是借旁人之口,越是显其真实。而后又不让丫鬟说完,可见宝钗心思缜密。
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宝玉道:“既如此,这是什么香?”宝钗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是我早起吃了丸药的香气。”宝玉笑道:“什么丸药这么好闻?好姐姐,给我一丸尝尝。”宝钗笑道:“又混闹了,一个药也是混吃的?”
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批注:“摇摇”二字已经点出林妹妹体态风姿。
黛玉的话,明明是见宝玉来探宝钗心中发酸,却强词夺理,显出黛玉伶牙俐齿,也见其心中不忿之意。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娘们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不曾?”黛玉便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宝玉笑道:“我多早晚儿说要去了?不过拿来预备着。”宝玉的奶母李嬷嬷因说道:“天又下雪,也好早晚的了,就在这里同姐姐妹妹一处玩玩罢。姨妈那里摆茶果子呢。我叫丫头去取了斗篷来,说给小幺儿们散了罢。”宝玉应允。李嬷嬷出去,命小厮们都各散去不提。
这里薛姨妈已摆了几样细茶果来留他们吃茶。宝玉因夸前日在那府里珍大嫂子的好鹅掌鸭信。薛姨妈听了,忙也把自己糟的取了些来与他尝。宝玉笑道:“这个须得就酒才好。”薛姨妈便令人去灌了最上等的酒来。李嬷嬷便上来道:“姨太太,酒倒罢了。”宝玉央道:“妈妈,我只喝一钟。”李嬷嬷道:“不中用!当着老太太、太太,那怕你吃一坛呢。想那日我眼错不见一会,不知是那一个没调教的,只图讨你的好儿,不管别人死活,给了你一口酒吃,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姨太太不知道,他性子又可恶,吃了酒更弄性。有一日老太太高兴了,又尽着他吃,什么日子又不许他吃,何苦我白赔在里面。”薛姨妈笑道:“老货[161],你只放心吃你的去。我也不许他吃多了。便是老太太问,有我呢。”一面令小丫鬟:“来,让你奶奶们去,也吃杯搪搪雪气。”那李嬷嬷听如此说,只得和众人去吃些酒水。
批注:脂砚斋语:“知命知身,识理识性,博学不杂,庶可称为佳人。”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温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飐儿[162]。”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
黛玉磕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宝钗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也不去睬他。薛姨妈因道:“你素日身子弱,禁不得冷的,他们记挂着你倒不好?”黛玉笑道:“姨妈不知道。幸亏是姨妈这里,倘或在别人家,人家岂不恼?好说就看的人家连个手炉也没有,巴巴的从家里送个来。不说丫鬟们太小心过了,还只当我素日是这等轻狂惯了呢。”薛姨妈道:“你这个多心的,有这样想,我就没这样心。”
批注:冷眼旁观之相,生动至极。
批注:黛玉见宝钗说话宝玉自听,心中颇酸,便指桑骂槐,虽句句尖刻,然因其与宝玉情深,既觉可恨,更觉可爱。
批注:字字有理,句句机锋,心思曲曲绕绕。
批注:黛玉真懂宝玉,纵着宝玉,可见于此。
批注:一句“外人”的话,逼得人不知何处解释,又写其尖利。
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心甜意洽之时,和宝黛姊妹说说笑笑的,那肯不吃。宝玉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钟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提防问你的书!”宝玉听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先忙的说:“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一面悄推宝玉,使他赌气,一面悄悄的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嬷嬷不知黛玉的意思,因说道:“林姐儿,你不要助着他了。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你这算了什么。”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薛姨妈一面又说:“别怕,别怕,我的儿!来这里没好的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唬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只管放心吃,都有我呢。越发吃了晚饭去,便醉了,就跟着我睡罢。”因命:“再烫热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宝玉听了,方又鼓起兴来。李嬷嬷因吩咐小丫头子们:“你们在这里小心着,我家里换了衣服就来,悄悄的回姨太太,别由着他,多给他吃。”说着便家去了。这里虽还有三两个婆子,都是不关痛痒的,见李嬷嬷走了,也都悄悄去寻方便去了。只剩了两个小丫头子,乐得讨宝玉的欢喜。幸而薛姨妈千哄万哄的,只容他吃了几杯,就忙收过了。作酸笋鸡皮汤,宝玉痛喝了两碗,吃了半碗碧粳粥。一时薛林二人也吃完了饭,又酽酽的沏上茶来大家吃了。薛姨妈方放了心。雪雁等三四个丫头已吃了饭,进来伺候。黛玉因问宝玉道:“你走不走?”宝玉乜斜[163]倦眼道:“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黛玉听说,遂起身道:“咱们来了这一日,也该回去了。还不知那边怎么找咱们呢。”说着,二人便告辞。
批注:三言两语,有人撑腰,兴致又起,可知小孩心性。
批注:黛玉问得好。读者可试想自己用此问时,前后有多少默契和情意。宝玉醉眼说出这话,可知二人平素关系亲密。
小丫头忙捧过斗笠来,宝玉便把头略低一低,命他戴上。那丫头便将着大红猩毡斗笠一抖,才往宝玉头上一合,宝玉便说:“罢,罢!好蠢东西,你也轻些儿!难道没见过别人戴过的?让我自己戴罢。”黛玉站在炕沿上道:“啰唆什么,过来,我瞧瞧罢。”宝玉忙就近前来。黛玉用手整理,轻轻拢住束发冠,将笠沿掖在抹额之上,将那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簪缨扶起,颤巍巍露于笠外。整理已毕,端相了端相,说道:“好了,披上斗篷罢。”宝玉听了,方接了斗篷披上。薛姨妈忙道:“跟你们的妈妈都还没来呢,且略等等不迟。”宝玉道:“我们倒去等他们,有丫头们跟着也够了。”薛姨妈不放心,到底命两个妇女跟随他兄妹方罢。他二人道了扰,一径回至贾母房中。
批注:整理后细致端详,可见深情。一时牙尖嘴利,一时维护纵容,一时温柔体贴,都因为心中只放了宝玉一人,情之所系,言语、动作自然与别人不同。
点评:《红楼梦》的版本较多,因为对内容不同侧面的强调,导致了不同的回目名称。就本回而言,突出“金玉互识”的有:庚辰本、己卯本、梦稿本是“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而甲辰本和程高本是“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突出故事地点转换的则有甲戌本为“薛宝钗小恙梨香院 贾宝玉大醉绛芸轩”,己酉本、俄藏本为“薛宝钗小宴梨香院 贾宝玉逞醉绛芸轩”;而戚序本、王府本等的“拦酒兴李奶母讨厌 掷茶杯贾公子生嗔”则突出贾宝玉的活动。从《红楼梦》的整体情节来看,本回是黛玉、宝钗与宝玉之间感情的初次交锋。
“木石前盟”“金玉良缘”,前世今生,究竟如何,让多少读者沉迷其中,探幽索隐,这是曹雪芹的独具匠心。在宝黛钗故事中,曹雪芹编造了两个奇幻的故事。一方面由神僧叙述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前世情缘(木石);另一方面又由癞头和尚分别联系黛钗,度化黛玉不成,暗示此生必以眼泪还债和病亡。又以冷香丸治宝钗“热毒”病,隐喻宝钗入世之深;在宝钗金锁上篆字配对,并嘱金“要拣有玉的配”,成为“金玉良缘”的来源,为“木石前盟”爱情的实现设置障碍。
“木石”是出于情感天然本性,“‘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金玉”却是人为配合,这正是古代社会爱情婚姻悲剧的根源。癞头和尚撮合“金玉”当然是一个荒诞的故事。然而,曹雪芹却用写实的手法把“金玉互识”的细节都写得那么逼真,使人进入幻想世界而不觉其幻,反而信以为真。正如甲戌眉批所云:“以幻弄成真,以真弄成幻,真真假假,恣意游戏于笔墨之中。”
神秘的通灵宝玉被第一次托在薛宝钗手上展露真容:“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为了消除读者的疑虑,又言“胎中之儿口有多大,怎得衔此狼犺蠢大之物”,特地放大尺寸,显示其细小篆字,“使观者便于灯下醉中可阅”。同时让“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金锁托于贾宝玉手上,“亦曾按式画下形相”。如此绘形绘色,谁云金玉非真?
宝钗和宝玉看金玉篆文的反应,特别是宝钗的心理活动,作者写得煞有介事。按照故事,宝钗当然知道“金玉”相配之言,她对通灵宝玉感兴趣,绝不同于黛玉之好奇。主动要求看玉,心中必有所想。细看篆文,念了两遍,却回头叫莺儿倒茶。“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引起宝玉的兴趣,把金锁上的字也念了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宝钗不待说完,便嗔他不去倒茶,一面又问宝玉从那里来。”
宝钗打断的便是和尚所说“要拣有玉的配”的话,出于羞涩急于掩饰,是很自然的。作者对这位城府很深的少女面对未来婚嫁的曲折心思的体察真是入骨三分。用“金莺微露意”透露宝钗情思,更显妙处。奇怪的是宝玉的反应。聪明如宝玉,如此神秘配对的事儿意味着什么,他不可能不去想;莺儿被宝钗打断的后半句话是什么,他不可能不追问。一想一问,“金玉姻缘”之说会怎样刺激少年宝玉,他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联系黛玉进府那天“摔玉”的痴狂。所以作者戛然而止,让宝玉听凭宝钗的掩盖而中断思绪,转而被宝钗身上“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所吸引,要吃宝钗的药丸,于是,荒诞的“金玉互识”转为现实的金玉亲近,绝不可能撞进“金玉互识”虚幻世界的林黛玉此时“摇摇的”走了进来,就是完全合乎现实逻辑的了。脂批称作者用笔“可谓狡猾之至”,就是指这种几乎不露痕迹的幻境与写实的巧妙接合与转换。人们很容易被作者的精细描写带入逼真的虚妄,费尽心思去探究“金玉”之说的由来、和尚的身份和用意。
本回对宝钗的刻画也是绝妙的。由“金莺”(莺儿)而不是戴金锁的薛宝钗“露意”,吐宝钗欲吐而难吐之言,可见主仆相知之深;又正符合宝钗深隐不露的性格,与黛玉不掩“含酸”的真性情恰成对比。
从写实角度看,“金玉互识”的“假语”不可信,但象征意义上的“金玉”与“木石”的冲突却是《红楼梦》爱情悲剧的无穷意蕴和魅力之源。在曹雪芹的构思中,从顽石变化而来的“通灵宝玉”兼玉石二性。本性为自然之物,“天不拘兮地不羁”的顽石与同样为自然之物的绛珠仙草,灵性相通,而作为富贵象征俗物的宝玉则与俗物金锁质地相配,蕴含着灵与肉、精神与物质、高贵与世俗、超越与顺应等内涵的“木石”与“金玉”的矛盾,从一开始就既充满小儿女的恩怨,又有着丰富的弦外之音。
《红楼梦》最有意思的就数里面人物的语言艺术了,人物的每句话,仔细琢磨起来都大有趣味。尤其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绝顶聪明的才女斗嘴斗智,趣味十足。“林黛玉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座,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了,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这是对‘黛玉半含酸”的最好注脚,也是宝黛钗三角关系的最早显现。这时宝黛尚处于青梅竹马阶段,但黛玉心中一种排他性的感情已经萌芽。把最隐秘的内心活动通过最合适的公开形式表露出来,需要怎样的心智和舌慧!借探望宝钗病的话题,发泄对宝玉亲近宝钗的不满。宝玉知而不言,宝钗知而故问,黛玉反唇相讥,宝钗无言以答。笑语盈盈(这段出现了五个“笑”字)之中,却不乏戏剧性的对垒和内在紧张。然而又绝不同于包含着利益纠结的情场暗斗,片语交锋,顷刻雪化,亲密得纯净,酸妒得天真。接着,黛玉又借雪雁奉紫鹃之命送来手炉,奚落宝玉听宝钗之劝不喝冷酒:“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却又总能找到巧妙表露的话题。脂批对此赞不绝口:“吾不知颦儿以何物为心为齿,为口为舌,实不知胸中有何丘壑。”
整个探病一场,就如此充满了黛玉的巧慧和柔情。“黛玉因问宝玉道:‘你走不走?’宝玉乜斜倦眼道:‘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黛玉听说,遂起身道:‘咱们来了这一日,也该回去了。还不知那边怎么找咱们呢。’说着,二人便告辞。”临行之前,小丫头帮宝玉戴斗笠,宝玉不满意:“黛玉站在炕沿上道:‘啰唆什么,过来,我瞧瞧罢。’宝玉忙就近前来。黛玉用手整理,轻轻拢住束发冠,将笠沿掖在抹额之上,将那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簪缨扶起,颤巍巍露于笠外,端相了端相,说道:‘好了,披上斗篷罢。’宝玉听了,方接了斗篷披上。”动态刻画精细到位。“半含酸”的柔性宣泄之后,可以感到黛玉情感主导、宝玉听从的温馨。这种心灵相契的亲密无间,岂人为造作欲盖还掩的“金玉良缘”所能比拟?在虚幻的“金玉互识”之后,这一笔“木石同行”的描写显得如此平淡真切,却又如此意韵无穷。
诗歌点评: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作者通过宝钗赏鉴宝玉的通灵宝玉的情节,点出通灵宝玉只不过是大荒山青埂峰下顽石的幻相,接着假托“后人曾有诗”嘲之。
此诗的前两句说的是,宝玉只是个幻象,他那些玩弄脂粉、沾花惹草的习气,仅仅是遮掩本相的外衣。他实际上是一块顽石,即所说的“行为怪癖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的叛逆者。
接下来的“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一句,则暗示宝玉和宝钗二人命运的困厄和不顺,预示他们将会从奢华显贵的巅峰跌落至贫穷困顿的谷底。
末句“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则是劝诫世上的人们,所有的权势、地位、钱财皆是身外之物,最后都会消失。
玉是石的幻相,失去志同道合的“木石前盟”,换来公子红妆的“金玉良缘”,自然免不了要遭到嘲笑。这首诗恰恰写在宝玉与宝钗交换鉴赏通灵宝玉和金锁、明示后来的所谓“金玉良缘”之际,绝非偶然。诗中不涉宝黛的关系,独嘲“金无彩”“玉不光”,作者的爱憎褒贬、用心寓意是非常明显的。
贾宝玉对待黛、钗虽早有亲疏之别,但他的叛逆者的思想性格还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在一段时间内,他对钗既有不满,又被笼络、受蒙蔽,后来似乎确是应了那“金玉良缘”的话。然而,他毕竟是一块不受束缚、不能被感化的顽石,作者写他最后的弃家为僧,实在并非为了演绎抽象的“色空”观念,而是让他显示顽石的真面目,而终于同他所厌恶的现实决裂,使“金玉成空”。脂砚斋等人把这种“世人莫忍为”的行为称为“情极之毒”,也使小说最终完成了对宝玉叛逆形象的塑造。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节选)
贾政近因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今日偶然撞见这机会,便命他跟来。宝玉只得随往,尚不知何意。
贾政刚至园门前,只见贾珍带领许多执事人来,一旁侍立。贾政道:“你且把园门都关上,我们先瞧了外面再进去。”贾珍听说,命人将门关了。贾政先秉正[164]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桶瓦泥鳅脊,那门栏窗槅,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众人道:“极是。非胸中大有邱壑,焉想及此。”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165],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说毕,命贾珍在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提“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批注:这些清客故意取一些不入流的名字,说一些大俗套的匾额,其实是明白舞台是留给宝玉的,并非他们真实水平就这么差。
批注:这段论述,审美水平极高。“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话,又是宝玉现编来。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166],皆隐于山坳树杪[167]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168]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批注:取名“沁芳”的亭子建于溪水之上,将亭子周围的景色比作溪水沁出的芳香,秀美大气。
批注:后面贾政有时故作生气,其实也是掩饰自己的满意。我们应注意观察贾政的动作。
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众客忙用话开释,又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是“睢园雅迹”。贾政道:“也俗。”贾珍笑道:“还是宝兄弟拟一个来。”贾政道:“他未曾作,先要议论人家的好歹,可见就是个轻薄人。”众客道:“议论的极是,其奈他何。”贾政忙道:“休如此纵了他。”因命他道:“今日任你狂为乱道,先设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方才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宝玉见问,答道:“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宝玉便念道: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贾政摇头说道:“也未见长。”说毕,引众人出来。
……
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说毕,方欲进篱门去,忽见路旁有一石碣,亦为留题之备。众人笑道:“更妙,更妙,此处若悬匾待题,则田舍家风一洗尽矣。立此一碣,又觉生色许多,非范石湖田家之咏不足以尽其妙。”贾政道:“诸公请题。”众人道:“方才世兄有云,‘编新不如述旧’,此处古人已道尽矣,莫若直书‘杏花村’妙极,”贾政听了,笑向贾珍道:“正亏提醒了我。此处都妙极,只是还少一个酒幌。明日竟作一个,不必华丽,就依外面村庄的式样作来,用竹竿挑在树梢。”贾珍答应了,又回道:“此处竟还不可养别的雀鸟,只是买些鹅鸭鸡类,才都相称了。”贾政与众人都道:“更妙。”贾政又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众客都道:“是呀。如今虚的,便是什么字样好?”
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169]”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亦发哄声拍手道:“妙!”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
说着,引人步入茆堂[170],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息一洗皆尽。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矣。”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171]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
众人见宝玉牛心[172],都怪他呆痴不改。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别的都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叉出去,”刚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宝玉只得念道: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贾政听了,摇头说:“更不好。”一面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忽闻水声潺湲,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众人都道:“好景,好景!”贾政道:“诸公题以何名?”众人道:“再不必拟了,恰恰乎是‘武陵源’三个字。”贾政笑道:“又落实了,而且陈旧。”众人笑道:“不然就用‘秦人旧舍’四字也罢了。”宝玉道:“这越发过露了。‘秦人旧舍’说避乱之意,如何使得?莫若‘蓼汀花溆[173]’四字。”贾政听了,更批胡说。于是要进港洞时,又想起有船无船。贾珍道:“采莲船共四只,座船一只,如今尚未造成。”贾政笑道:“可惜不得入了。”贾珍道:“从山上盘道亦可以进去。”说毕,在前导引,大家攀藤抚树过去。只见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荡荡,曲折萦迂。池边两行垂柳,杂着桃杏,遮天蔽日,真无一些尘土。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渡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
贾政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飖,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有的说:“是薜荔藤萝。”贾政道:“薜荔藤萝不得如此异香。”宝玉道:“果然不是。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茝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䔲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作什么藿蒳姜荨的,也有叫作什么纶组紫绛的,还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样,又有叫什么绿荑的,还有什么丹椒,蘼芜,风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未及说完,贾政喝道:“谁问你来!”唬的宝玉倒退,不敢再说。
贾政因见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贾政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此造已出意外,诸公必有佳作新题以颜其额,方不负此。”众人笑道:“再莫若‘兰风蕙露’贴切了。”贾政道:“也只好用这四字。其联若何?”一人道:“我倒想了一对,大家批削改正。”念道是:
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众人道:“妙则妙矣,只是‘斜阳’二字不妥。”那人道:“古人诗云‘蘼芜满手泣斜晖’。”众人道:“颓丧,颓丧。”又一人道:“我也有一联,诸公评阅评阅。”因念道:
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贾政拈髯沉吟,意欲也题一联。忽抬头见宝玉在旁不敢则声,因喝道:“怎么你应说话时又不说了?还要等人请教你不成!”宝玉听说,便回道:“此处并没有什么‘兰麝’‘明月’‘洲渚’之类,若要这样着迹说起来,就题二百联也不能完。”贾政道:“谁按着你的头,叫你必定说这些字样呢?”宝玉道:“如此说,匾上则莫若‘蘅芷清芬[174]’四字。对联则是:
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
批注:清客们的马屁功夫实在了得。宝玉的句子带着些孩子气,到清客们口中却变成了“幽娴活泼”。
贾政笑道:“这是套的‘书成蕉叶文犹绿’,不足为奇。”众客道:“李太白‘凤凰台’之作,全套‘黄鹤楼’,只要套得妙。如今细评起来,方才这一联,竟比‘书成蕉叶’犹觉幽娴活泼。视‘书成’之句,竟似套此而来。”贾政笑道:“岂有此理!”
说着,大家出来。行不多远,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175],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贾政道:“这是正殿了,只是太富丽了些。”众人都道:“要如此方是。虽然贵妃崇节尚俭,天性恶繁悦朴,然今日之尊,礼仪如此,不为过也。”一面说,一面走,只见正面现出一座玉石牌坊来,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贾政道:“此处书以何文?”众人道:“必是‘蓬莱仙境’方妙。”贾政摇头不语。宝玉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贾政又命他作题,宝玉只顾细思前景,全无心于此了。众人不知其意,只当他受了这半日的折磨,精神耗散,才尽词穷了,再要考难逼迫,着了急,或生出事来,倒不便。遂忙都劝贾政:“罢,罢,明日再题罢了。”贾政心中也怕贾母不放心,遂冷笑道:“你这畜生,也竟有不能之时了。也罢,限你一日,明日若再不能,我定不饶。这是要紧一处,更要好生作来!”
说着,引人出来,再一观望,原来自进门起,所行至此,才游了十之五六。又值人来回,有雨村处遣人回话。贾政笑道:“此数处不能游了。虽如此,到底从那一边出去,纵不能细观,也可稍览。”说着,引客行来,至一大桥前,见水如晶帘一般奔入。原来这桥便是通外河之闸,引泉而入者。贾政因问:“此闸何名?”宝玉道:“此乃沁芳泉之正源,就名‘沁芳闸’。”贾政道:“胡说,偏不用‘沁芳’二字。”于是一路行来,或清堂茅舍,或堆石为垣,或编花为牖,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或长廊曲洞,或方厦圆亭,贾政皆不及进去。因说半日腿酸,未尝歇息,忽又见前面又露出一所院落来,贾政笑道:“到此可要进去歇息歇息了。”说着,一径引人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176]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贾政与众人进去,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众人赞道:“好花,好花!从来也见过许多海棠,那里有这样妙的。”贾政道:“这叫作‘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云彼国此种最盛,亦荒唐不经之说罢了。”众人笑道:“然虽不经,如何此名传久了?”宝玉道:“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想因被世间俗恶听了,他便以野史纂入为证,以俗传俗,以讹传讹,都认真了。”众人都摇身赞妙。一面说话,一面都在廊外抱厦下打就的榻上坐了。贾政因问:“想几个什么新鲜字来题此?”一客道:“‘蕉鹤’二字最妙。”又一个道:“‘崇光泛彩’方妙。”贾政与众人都道:“好个‘崇光泛彩’!”宝玉也道:“妙极。”又叹:“只是可惜了。”众人问:“如何可惜?”宝玉道:“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贾政道:“依你如何?”宝玉道:“依我,题‘红香绿玉’四字,方两全其妙。”贾政摇头道:“不好,不好!”
点评:大观园题对额,是《红楼梦》作者浓墨重彩表现贾宝玉才气的一个重要章节。作为元妃省亲的面子工程,耗费巨大的大观园终于修成了,但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如果单纯去介绍,既费笔墨,又可能让读者感到乏味,因而天才作家曹雪芹便把对它的介绍,与表现贾宝玉的才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艺术方面起到了一箭双雕之效。
在这一回里,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种种活动,都在大观园的背景上次第展开,作者通过贾政、清客和宝玉巡看新告竣的大观园,拟题对额,一开始就把大观园的规模、方位、建筑布局、山水特色等作了全面的介绍和重点的描绘。如果没有这一情节,我们很难设想用其他什么更好的方法,能使结构繁复、景物众多的大观园,很快地就在读者心目中留下如此清晰、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安排,正是作者高于才能平庸的一般小说家之处。值得深深玩味的是,作者把题对额活动,写成了对两类人在文才诗思方面的一次实地考核:一方是被人称为“自幼酷读书”、当时在朝廷做官的贾政以及他门下的一批附庸风雅的清客,另一方则是所谓“愚顽怕读文章”的封建逆子贾宝玉。尽管宝玉在题匾对的过程中,一再被迂腐古板的父亲喝骂得不敢吱声,但考核的结果,谁优谁劣,谁智谁愚,谁被弄得窘态百出,明眼的读者还是从小说中清楚地看到了。在这里,作者对贾政及其门下清客作了淋漓尽致的嘲讽,对贾宝玉出类拔萃的才学作了不动声色的赞美。例如:稻香村是一派田园风光,贾政见了就表示勾起他“归农之意”。那宝玉却是茫然不知,也不等贾政之命,先发了一通议论,把众人所题贬得一无是处,气得贾政只好制止。按说宝玉听到父亲断喝,就应该知趣收敛才对,可是他不,当贾政问他此处如何,众人都悄悄推他,让他说好。可是他却说:“不及‘有凤来仪’多矣。”招来贾政一番训斥。然而这一番训斥并不能使宝玉就此改口,竟然当着众人的面顶撞起父亲来。表面看,这是宝玉在评点地理环境,其实是有关艺术观的宣言,他在艺术上主张自然、天然,反对扭捏造作。从贾宝玉所题匾额和诗联,不仅可窥到宝玉的诗词才能功底之一斑,而且可观其诗品人格、胸怀性情、道德教养之高低。
那么,宝玉的才气具体体现在哪儿呢?
其一,贾政让宝玉前往,事先并未通知,表明贾宝玉的学问的确很大。“贾政近因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今日偶然撞见这机会,便命他跟来。宝玉只得随往,尚不知何意。”
其二,熟读唐诗三百首,佳句脱口而出。“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也有说该提‘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
其三,用字上很有功夫。“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一个“沁”字,写出了岁月久远不知不觉感染之意,有一种久入芝兰之室不觉其香之状。“泻”写得很野蛮、粗暴,自然没有沁字有味道。
其四,用词典雅,让人赞赏。“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众客忙用话开释,又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是‘睢园雅迹’。贾政道:‘也俗。’”……“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有凤来仪”出自《尚书》,暗示贾妃不久省亲,真乃天作之合。
其五,超然有陶渊明之君子之风。贾宝玉年龄虽小,但读书万卷,自然聪明至极。“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此处甚佳,宛然有出尘之妙。“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亦发哄声拍手道:‘妙!’”
由此可见宝玉读书,不仅天赋极高,而且很有见地,确实是个很有才华的少年。那么,第三回两首《西江月》词应该如何解读呢?这两首《西江月》词,实际上是贾宝玉的判词,是模拟世上读者语气而作,通篇都是寓褒于贬的戏言,表现他不读圣贤书,不做时文八股,不屑于仕途经济,却专爱在丫头群里闹,因而总不讨外人的喜,招来万目睚眦、百口嘲谤。
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节选)
一时传人一担一担的挑进蜡烛来,各处点灯。方点完时,忽听外边马跑之声。一时,有十来个太监都喘吁吁跑来拍手儿。这些太监会意,都知道是“来了,来了”,各按方向站住。贾赦领合族子侄在西街门外,贾母领合族女眷在大门外迎接。半日静悄悄的。忽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至西街门下了马,将马赶出围幕之外,便垂手面西站住。半日又是一对,亦是如此。少时便来了十来对,方闻得隐隐细乐之声。一对对龙旌凤翣[177],雉羽夔头,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黄金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又有值事太监捧着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类。一队队过完,后面方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金黄绣凤銮舆,缓缓行来。贾母等连忙路旁跪下。早飞跑过几个太监来,扶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来。那銮舆抬进大门,入仪门往东去,到一所院落门前,有执拂太监跪请下舆更衣。于是抬舆入门,太监等散去,只有昭容、彩嫔等引领元春下舆。只见院内各色花灯灼,皆系纱绫扎成,精致非常。上面有一匾灯,写着“体仁沐德[178]”四字。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园。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
……
且说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忽又见执拂太监跪请登舟,贾妃乃下舆。只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179]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幕,桂楫兰桡,自不必说。已而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灯,明现着“蓼汀花溆”四字。
……
且说贾妃看了四字,笑道:“‘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侍座太监听了,忙下小舟登岸,飞传与贾政。贾政听了,即忙移换。一时,舟临内岸,复弃舟上舆,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石牌坊上明显“天仙宝境”四字,贾妃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于是进入行宫。但见庭燎烧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说不尽帘卷虾须,毯铺鱼獭,鼎飘麝脑之香,屏列雉尾之扇。真是:
批注:“蓼汀”一词当从唐代罗邺“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想来。这句诗意境萧索,所以元春有此一语。当然也有人认为“花溆”反切“薛”,“蓼汀”反切“林”。
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
贾妃乃问:“此殿何无匾额?”随侍太监跪启曰:“此系正殿,外臣未敢擅拟。”贾妃点头不语。礼仪太监跪请升座受礼,两陛乐起。礼仪太监二人引贾赦、贾政等于月台下排班,殿上昭容传谕曰:“免。”太监引贾赦等退出。又有太监引荣国太君及女眷等自东阶升月台上排班,昭容再谕曰:“免。”于是引退。
批注:元春此时的真情流露,读来令人落泪。回想黛玉进贾府时,谨小慎微;想到元春进皇宫时,皇宫不知比家多了多少规矩和威严,她一个小姑娘如何应对。细细想来,实在堪悲。
茶已三献,贾妃降座,乐止。退入侧殿更衣,方备省亲车驾出园。至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一会,娘儿们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邢夫人等忙上来解劝。贾母等让贾妃归座,又逐次一一见过,又不免哭泣一番。然后东西两府掌家执事人丁在厅外行礼,及两府掌家执事媳妇领丫鬟等行礼毕。贾妃因问:“薛姨妈、宝钗、黛玉因何不见?”王夫人启曰:“外眷无职,未敢擅入。”贾妃听了,忙命快请。一时,薛姨妈等进来,欲行国礼,亦命免过,上前各叙阔别寒温。又有贾妃原带进宫去的丫鬟抱琴等上来叩见,贾母等连忙扶起,命人别室款待。执事太监及彩嫔,昭容各侍从人等,宁国府及贾赦那宅两处自有人款待,只留三四个小太监答应。母女姊妹深叙些离别情景,及家务私情。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180]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贾政亦含泪启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181],忠于厥职[182]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贾妃亦嘱“只以国事为重,暇时保养,切勿记念”等语。贾政又启:“园中所有亭台轩馆,皆系宝玉所题,如果有一二稍可寓目者,请别赐名为幸。”元妃听了宝玉能题,便含笑说:“果进益了。”贾政退出。贾妃见宝、林二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般。因问:“宝玉为何不进见?”贾母乃启:“无谕,外男不敢擅入。”元妃命快引进来。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尤氏、凤姐等上来启道:“筵宴齐备,请贵妃游幸。”元妃等起身,命宝玉导引,遂同诸人步至园门前,早见灯光火树之中,诸般罗列非常。进园来先从“有凤来仪”“红香绿玉”“杏帘在望”“蘅芷清芬”等处,登高步阁,涉水缘山,百般眺览徘徊。一处处铺陈不一,一桩桩点缀新奇。妃极加奖赞,又劝:“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已而至正殿,谕免礼归座,大开筵宴。贾母等在下相陪,尤氏、李纨、凤姐等亲捧羹把盏。
元妃乃命传笔砚伺候,亲搦湘管,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因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正殿匾额云“顾恩思义”,云: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此一匾一联书于正殿大观园。“有凤来仪”赐名“潇湘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名曰“怡红院”,“蘅芷清芬”赐名“蘅芜苑”,“杏帘在望”赐名“浣葛山庄”。正楼曰“大观楼”,东面飞楼曰“缀锦阁”,西面斜楼曰“含芳阁”;更有“蓼风轩”“藕香榭”“紫菱洲”“荇叶渚”等名,又有四字的匾额十数个,诸如“梨花春雨”“桐剪秋风”“荻芦夜雪”等名,此时悉难全记。又命旧有匾联俱不必摘去。于是先题一绝云:
批注:元春将“有凤来仪”改为“潇湘馆”,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是把过于彰显富贵的词语都换掉了。再看她所题“梨花春雨”“桐剪秋风”“荻芦夜雪”等匾额,可以明显看出她看淡繁华、渴望平凡自然的一面。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写毕,向诸姊妹笑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异日少暇,必补撰《大观园记》并《省亲颂》等文,以记今日之事。妹辈亦各题一匾一诗,随才之长短,亦暂吟成,不可因我微才所缚。且喜宝玉竟知题咏,是我意外之想。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次之‘怡红院’‘浣葛山庄’,此四大处,必得别有章句题咏方妙。前所题之联虽佳,如今再各赋五言律一首,使我当面试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宝玉只得答应了,下来自去构思。
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然自忖亦难与薛、林争衡,只得勉强随众塞责而已。李纨也勉强凑成一律。贾妃先挨次看姊妹们的,写道是:
旷性怡情(匾额)(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万象争辉(匾额)(探春)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文章造化(匾额)(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文采风流(匾额)(李纨)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凝晖钟瑞(匾额)(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首五言律应景罢了。
彼时宝玉尚未作完,只刚作了“潇湘馆”与“蘅芜苑”二首,正作“怡红院”一首,起草内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转眼瞥见,便趁众人不理论,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字改了罢。”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宝钗笑道:“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宝玉道:“‘绿蜡’可有出处?”宝钗见问,悄悄的咂嘴点头笑道:“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唐钱翊《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乾’,你都忘了不成?”宝玉听了,不觉洞开心臆,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来了,真可谓‘一字师’了。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宝钗亦悄悄的笑道:“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一面说笑,因说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开了。宝玉只得续成,共有了三首。
此时林黛玉未得展其抱负,自是不快。因见宝玉独作四律,大费神思,何不代他作两首,也省他些精神不到之处。想着,便也走至宝玉案旁,悄问:“可都有了?”宝玉道:“才有了三首,只少‘杏帘在望’一首了。”黛玉道:“既如此,你只抄录前三首罢。赶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这首了。”说毕,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宝玉打开一看,只觉此首比自己所作的三首高过十倍,真是喜出望外,遂忙恭楷呈上。贾妃看道:
有凤来仪
臣 宝玉谨题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批注:众人题咏的十一首诗,是其个性写照:宝钗、探春、李纨热忱地表达了对皇恩的感戴;宝玉则不颂皇恩,率真自然;黛玉虽也歌颂皇恩,但流露着不随流俗的姿态。
贾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遂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又命探春另以彩笺誊录出方才一共十数首诗,出令太监传与外厢。贾政等看了,都称颂不已。贾政又进《归省颂》。元春又命以琼酥金脍[183]等物,赐与宝玉并贾兰。此时贾兰极幼,未达诸事,只不过随母依叔行礼,故无别传。贾环从年内染病未痊,自有闲处调养,故亦无传。
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
批注:脂砚斋等人评点元春点的这四出戏的时候,说这是整本书的“大关键”:第一出《豪宴》出自《一捧雪》,讲的是莫怀谷家里有个珍贵的杯子叫“一捧雪”,被奸臣严世蕃看中,为了抢夺这个杯子,害得莫怀古家破人亡,和本书后面的某个情节有相似之处,“伏贾家之败”;第二出《乞巧》出自《长生殿》,讲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伏元妃之死”;第三出《仙缘》出自《邯郸记》,讲的是“黄粱一梦”的故事,“伏甄宝玉送玉”,也有人认为这里其实是“伏宝玉出家”;第四出《离魂》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伏黛玉死”。
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
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
贾蔷忙张罗扮演起来。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184],舞有天魔之态[185]。虽是妆演的形容,却作尽悲欢情状。刚演完了,一太监执一金盘糕点之属进来,问:“谁是龄官?”贾蔷便知是赐龄官之物,喜的忙接了,命龄官叩头。太监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再作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作《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贾蔷扭他不过,只得依他作了。贾妃甚喜,命“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额外赏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并金银锞子,食物之类。然后撤筵,将未到之处复又游玩。忽见山环佛寺,忙另盥手进去焚香拜佛,又题一匾云:“苦海慈航”。又额外加恩与一般幽尼女道。
少时,太监跪启:“赐物俱齐,请验等例。”乃呈上略节。贾妃从头看了,俱甚妥协,即命照此遵行。太监听了,下来一一发放。原来贾母的是金、玉如意各一柄,沉香拐拄一根,伽楠念珠一串,“富贵长春”宫缎四匹,“福寿绵长”宫绸四匹,紫金“笔锭如意”锞十锭,“吉庆有鱼”银锞十锭。邢夫人、王夫人二分,只减了如意、拐、珠四样。贾敬、贾赦、贾政等,每分御制新书二部,宝墨二匣,金、银爵各二只,表礼按前。宝钗,黛玉诸姊妹等,每人新书一部,宝砚一方,新样格式金银锞二对。宝玉亦同此。贾兰则是金银项圈二个,金银锞二对。尤氏、李纨、凤姐等,皆金银锞四锭,表礼四端。外表礼二十四端,清钱一百串,是赐与贾母、王夫人及诸姊妹房中奶娘众丫鬟的。贾珍、贾琏、贾环、贾蓉等,皆是表礼一分,金锞一双。其馀彩缎百端,金银千两,御酒华筵,是赐东西两府凡园中管理工程、陈设、答应及司戏、掌灯诸人的。外有清钱五百串,是赐厨役、优怜、百戏、杂行人丁的。
众人谢恩已毕,执事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贾妃听了,不由的满眼又滚下泪来。却又勉强堆笑,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的不忍释放,再四叮咛:“不须挂念,好生自养。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见面是尽有的,何必伤惨。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糜费了!”贾母等已哭的哽噎难言了。贾妃虽不忍别,怎奈皇家规范,违错不得,只得忍心上舆去了。这里诸人好容易将贾母、王夫人安慰解劝,方才扶出园门进上房去了。
点评:元妃省亲是贾府鼎盛之时,也是书中极其重要的章回。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贾元春才选凤藻宫是在第十六回,同在这一回还有一个故事就是“秦鲸卿夭逝黄泉路”,这是一出富贵与凋零的对比。《红楼梦》中的悲喜总是交相辉映,“元妃省亲”是贾元春得皇帝恩宠的体现,却蕴含着她的悲伤愁苦。这一份华丽与哀伤的组合正是曹雪芹的妙笔。
元妃省亲正文,可以说是字字带泪。在元春省亲前后不过七个小时的时间里,她先后哭了六次,由此可以推断出两点信息:一是元春在宫里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或陷政治斗争之中;二是元春少时被送进宫,骨肉分离,思家心切。
“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元春见到贾母、王夫人之后,先是“满眼垂泪”,这是将见未见之时,也就是说,元春在知道马上就能见到自己的祖母和母亲之后,想着自己的经历,心中已经充满悲伤,眼中已经不自觉地流泪,这是她一个人独自在哭。
等到见到祖母、母亲和家里人之后,元春终于找到了情感发泄的闸口,所以接着是“呜咽对泪”,她终于有了哭诉的对象。骨肉分离多年终于得见,一家人难得团聚,想来无不伤心落泪。其他诸人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
“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一会,娘儿们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
这是元春第三次哭了,这次哭是联想到自己虽然归来省亲,但终究还是要离开,相聚太短,下次又不知何年,想及此处,能不落泪哽咽?(www.xing528.com)
元春的第四次哭是对自己的父亲贾政。“又有贾政至帘外问安,贾妃垂帘行参等事。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从这段话可以读出这样的信息,即元春进宫乃贾政之意,她为了贾府最终选择牺牲了自己,言语之中透露出对富贵名利的看淡和骨肉亲情的看重,且似有埋怨其父之意。想着自己一辈子就要在深宫之中度过,骨肉分离,且身系贾府荣辱,难免落泪。
元春的第五次哭是见到自己的弟弟宝玉后。“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揽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我们知道,从年龄来说,元春应比宝玉大了不少,且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且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祖母,刻未暂离……虽系姊弟,其情状犹如母子。即便元春入宫后,还是关心宝玉学业,念切之心,刻未能忘。
我们看元春一开始是“满眼垂泪”,这是无声的落泪、默默的落泪、有些隐忍的落泪。然后是“呜咽对泪”,这是见到至亲之人后,情感迸发的伤心至极之时,但并不敢放肆地大哭,只能呜咽。后来是“哽咽”,心中想哭,但一方面不能有失礼仪,另一方面不能让亲人再为自己担心,有着很大的克制。接着对贾政,是“含泪”,即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没有流出。
元春以上这四次哭,基本都还处在情感的隐忍之中,她时刻谨记着自己的身份,不敢有半点失仪之处,但见到自己自幼带大的弟弟后,终于“泪如雨下”,这时候才真正痛快地哭了起来。由此可见元妃对弟弟宝玉之爱,也是借此把之前几次隐忍的悲伤和泪水,一下子全哭了出来。
元春的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哭,是在执事太监报了“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之后,贾妃听了,不由满眼又滚下泪来,却又勉强堆笑,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地不忍放开。这句话之后有四字脂批:使人鼻酸。
前后不过待了七个小时,但听到要起驾回宫的奏报后,想着从此一别,可能亲人再也无法相见,甚至阴阳两隔,元春怎能不悲伤落泪?从她“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的不忍释放”就可看出,元妃对骨肉亲情有多么不舍。
综上所述,元妃省亲一大篇文字,看似热闹非常,富贵逼人,盛极一时,但从元春的六次落泪,我们可以于大喜之处参透大悲的结局。这也是秦可卿托梦王熙凤时说的:“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秦可卿一语成谶,从元妃省亲之后,贾府就接连出事,再无往常盛时之景,最终败落的命运已然难以避免。元妃的六次哭,与其是为自己,何尝不是为了整个家族呢?
本回诗词鉴赏
一、赞省亲别墅
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
【说明】
贾元春来到大观园正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石牌坊上明显‘天仙宝境’四字,贾妃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小说用这一联来赞宫室的建筑和陈设的富丽。
【注释】
“金门”二句——一说金碧辉煌,一说芳香氤氲。桂、兰,皆芳香草木。古诗:“卢家兰室桂为梁。”又皆以仙境比宫室。“桂殿”又指月殿仙宫。
【鉴赏】
上一回描写要为正殿拟题时,有这样一段文字:“贾政道:‘此处书以何文?’众人道:‘必是“蓬莱仙境”方妙。’贾政摇头不语。宝玉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在这里,脂批说:这是“仍归于葫芦一梦之太虚玄境”。可见,“省亲别墅”拟题“蓬莱仙境”“天仙宝境”,并非夸张。作者要通过这种描写,暗示贾府以大观园为代表的奢靡豪华生活和以贾元春为代表的尊贵显赫地位,只不过是幻梦一场,转眼就会破灭。宝玉觉得似曾相识,又想不起来,这表面上说的是他对梦游太虚幻境中所经历的种种尚留下依稀的印象,实质上则是他对逐渐弥漫在华林之中的悲凉之雾能够比别人感受得更敏锐,而此时此刻还不可能完全觉悟的一种曲折的艺术反映。
二、上贾妃启
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
【说明】
元春省亲至家。母女姊妹叙过别情,贾政至帘外问安。元春“隔帘含泪”,对父诉说骨肉不相见之悲。贾政亦含泪奏启,说了这番极其谨慎、恭肃的话。
【注释】
1.草莽寒门——贾政卑称自己出身于山村里的穷人家。鸠群鸦属——喻贾氏族中人都是卑贱的人。岂意——哪里料想到。征凤鸾之瑞——与俗语说“飞出金凤凰”意思相同。征瑞,应了吉祥之兆。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
2.贵人——妃子,位次于皇后。《后汉书·皇后纪序》:“光武中兴,六宫称号惟皇后、贵人。”锡天恩——赐皇恩。昭祖德——光宗耀祖。
3.钟——聚集。封建时代迷信说法:天地之灵气可以产生杰出人物,祖宗多积德,子孙就会交好运。
4.今上——封建时期臣民称皇帝为“上”,“今上”即当今皇帝。启德——开恩,发善心。生物——生育万物。
5.垂——降,赐下。旷恩——大恩。
6.朝乾(qián)夕惕——从早到晚慎勤戒惧,不敢稍有懈怠。《易经·乾卦》:“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乾”即“健健”,勉力而为、自强不息的意思。惕,小心谨慎。
7.厥——其。
8.懑愤金怀——心里忧闷烦躁。懑,闷。金,饰词,表示尊贵。
9.祈——祈请。业业兢兢——也作“兢兢业业”,小心谨慎的样子。
10.庶——表示希望之词,也许可以。眷——爱。
【鉴赏】
从小说中,我们看出封建礼法宣扬的男尊女卑、父尊子卑,最后都得服从于君尊臣卑。也就是说,在封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中,有一种关系是最主要的,高于一切的,那就是阶级的统治关系、政治上的等级关系,它在种种关系中具有绝对的权威,不容许别的关系与之相抵触。如果有了矛盾,它就可以把别的关系踩在脚下。
省亲,表面上看是让嫔妃回家看看父母亲人,叙天伦之乐,尽做女儿的孝道,“如今当今贴体万人之心,世上至大莫如‘孝’字,想来父母儿女之性,皆是一理,不是贵贱上分别的。”(第十六回)而实际上如何呢?为了恭迎元春,贾府上下老小从五更起身直等到上灯,身为祖母和母亲的贾母和王夫人,见了元春怕她“行家礼”,全都“跪止不迭”。做父亲的贾政更连见女儿一面都不可能,有话要说也必须像臣子对皇帝那样奏启,而且一个只能在“帘外问安”,一个则只好“垂帘行参”。为什么连父亲也不能见呢?因为元春首先是贵妃,而贵妃是不准与别的男人见面的,哪怕你是父亲也不行。就连自己一手抚养的亲弟弟宝玉,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元春没有传命,他也只能站在室外,所谓“无谕,外男不敢擅入”。同时,贵妃的身份、地位,又使元春成了皇帝的代表,所以,她的父母长辈不但都要向她下跪,行“国礼”,而且说话必须称臣道名,用最恭肃卑顺的语言,就像一个下贱的奴才侍奉最尊贵的主子一样。这一切都表明,封建的伦理纲常只不过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而已。
贾政的奴才相,我们今天看来确是十分丑恶的。明明是世家大族,偏说是什么“草莽寒门”;人家都说“上昭祖德”,他却偏要说“下昭祖德”。为了“颂圣”,当然不妨自卑自污,把贾家人说成是“鸠群鸦属”,或者比作别的什么也都无不可。只是这一来也就发生了问题:元春难道不是贾家人?不是贾政的女儿?所谓“凤鸾”难道不是“鸠鸦”所生?曹雪芹抓住了这种矛盾的现象,深刻地表现了封建阶级的统治秩序、政治上的等级关系,如何轻易地抹杀和颠倒了家族的血缘关系,让我们看到封建专制制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被扭曲到何等程度。
其实,也并非贾政比别的处在他这样地位的人更善于阿谀奉承,更会挖空心思地想出“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一类话来。脂批说:“此语犹在耳。”可见,此类语言,作者的前辈是常常挂在口头上的。这种在我们社会主义时代已难以想象的十分可笑的现象,在曹雪芹的那个时代里、那种社会制度下、那个阶级之中,实际上是被看成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
三、题大观园正殿额对
顾恩思义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生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说明】
元春游园后,提笔为“几处最喜者赐名”,正式命名此园“大观园”,并书此一匾一联于正殿。
【注释】
“天地”四句——慈爱之大如天高地厚,老百姓人人都感恩戴德;典礼之盛乃古今罕有,天下都得到恩惠和荣耀。赤子,本指初生的孩子,因婴儿皮红;一说因未有眉发。后亦用以指百姓,与“苍生”同义。旷典,久未举行的大典。这四句是歌颂“皇恩浩荡”的话。
【鉴赏】
这类文字,就作品反映的政治方面内容看,既是掩护,又是暴露。由于它“称功颂德,眷眷无穷”,所以是一种掩护;但由此看出贾府受皇帝特别恩宠的身份地位,就让我们清楚地了解到这个衰败的仕宦家族的政治靠山是什么,这也是一种暴露。
四、大观园题咏
【说明】
元春书匾额、对联后,又题“大观园”一绝,然后命众姊妹也各题一匾一诗;又要宝玉为“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浣葛山庄”四大处各赋五言律诗一首,借此面试其才情。
题大观园(元春)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注释】
1.这首总题大观园的绝句与后面几首不同,作者是有深意的:说的是园林建筑,其实也指小说创作。
2.“衔山”二句——环山萦水的构建,设计精心,工程浩大。作者借此暗寓小说创作呕心沥血,周密构思,花了他一生大半精力。
3.“天上”二句——可以看出:①“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只有通过艺术的典型概括才能创造出来。考证它的地点是荒唐的。②“天上”,也隐指“太虚幻境”。宝玉初见大观园正殿,“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以及“省亲别墅”原称“天仙宝境”等,都在暗示“天上”与“人间”两种境界的联系。③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是广阔的,从“天上”到“人间”,亦即从皇家到百姓,形形色色,包罗万象,蔚为“大观”,确是一部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
旷性怡情(匾额)(迎春)
园成景物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注释】
1.羞题额旷怡——不好意思地题了“旷性怡情”的匾额。
2.宁不——怎不。畅神思——额题“旷性怡情”的同义语。
万象争辉(匾额)(探春)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渐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有光辉。
【注释】
1.势巍巍——这里指建筑气势雄伟,所谓“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
2.何惭——切合探春性格。这句说,既然奉命而作,我纵不学无术,也就不怕献丑了。
3.“精妙”二句——写出探春“随众塞责”。
文章造化(匾额)(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注释】
1.文章造化——景物之华美如天工神力造成。文章,义同文采。造化,谓天地创造化育万物,常指天运或神力。
2.“山水”二句——上句极言地广,下句极写楼高。五云,五色云霞,隐以神宫仙府作比。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3.“园修”二句——大观园修建于皇帝贵妃的恩泽荣光之中,风光景物有巧夺天工之奇。古代文人多以日月比皇帝。这首绝句全用对仗。
文采风流(匾额)(李纨)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注释】
1.文采风流——这里指景物多彩,风光美好,人事标格不凡。
2.抱复回——要合抱而又回转,即曲折萦绕的意思。
3.蓬莱——传说中海上的仙山。
4.“绿裁”句——歌扇用绿绸裁制成,与芳草颜色一样,迷离不分。歌扇,古时女子歌唱以扇遮面,所以有歌扇之称。这句写歌,下句写舞,带出景物。
5.“红衬”句——“湘裙”疑当作“缃裙”。古乐府《陌上桑》以“缃绮为下裙”写罗敷,李商隐也有“安得薄雾起缃裙”句。缃,浅黄色绢帛。这是说裙子浅黄底子衬着红花,舞动时如红梅落瓣,随风飞回。这两句用七十回中提到的杜甫《游何将军山林》诗“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句法。
6.珠玉——喻诗文美好。杜甫《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当时,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岑参等也有同题和作,传为一时风流盛事。这里借以说大观园题咏。
7.瑶台——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处。这句说元妃省亲,如仙女下凡。
8.“名园”二句——名园一经贵人游赏,便增价百倍,犹如仙境,不许凡人来到。亦借此“颂圣”。
凝晖钟瑞(匾额)(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注释】
1.凝晖钟瑞——光辉瑞象毕集于此的意思。晖,日光。瑞,吉兆。都是颂圣语。钟,聚集。
2.“芳园”句——以近帝居为荣。小说中设想的贾府在宫城的西面,写元春归省时“忽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至西街门下了马”。
3.“华日”句——说气象佳胜。喻所谓“体仁沐德”,受皇帝的恩荣。这两句即额题之意。
4.“高柳”句——喜庆莺从幽谷飞到高柳上去。喻元春出深闺进宫为妃。《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5.“修篁”句——时刻等待凤凰飞到竹林里来。喻元春归来省亲。传说凤凰食竹实,呈祥瑞。参见宝玉题“有凤来仪”注。篁,竹林。竹修长,所以称修竹、修篁。
6.文风——这里指儒家所宣扬的君主提倡文学、重视礼乐的风气。这是从某些政治的意义上来说大观园赋诗一事。著,显著。宸游,皇帝外出巡游。这里指元春省亲。帝居叫宸,贵妃亦可称宸妃。
7.孝化——孔孟认为能做到孝悌,就不会“犯上作乱”。以后的一些君主就利用它作为维持国家宗法制度的道德基础,以此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亦即所谓进行教化,所以称孝化。隆,发扬光大。归省,回家探亲。
8.“睿藻”二句——睿,明智,这是古时候常用于吹捧帝王的字。藻,辞藻,泛指诗文。这两句是说瞻仰了元春所题的才智非凡的联额和诗后,自惭才疏,不敢再措辞了。
世外仙源(匾额)(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注释】
1.“名园”句——程高本作“宸游增悦豫”,大大增加了颂圣的色彩。
2.别红尘——不同于人间。别,区别。
3.“借得”二句——上句说诗歌从山川中借得秀丽。唐代张说到岳州后,诗写得更好了,人谓得江山助。下句说盛事使园林增添新景物。这一联有题咏、归省等事,但字面上不说出,是一种技巧。
4.融——融入,混合着。金谷酒——晋代石崇家有金谷园,曾宴宾客于园中,命赋诗,不成者罚酒三斗。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这里借典故说大观园中“大开筵宴”,命题赋诗。
5.媚——对人献妩媚之态,拟人化写法。玉堂人——这里指元春。玉堂,妃嫔所居之处。《三辅黄图》:“未央宫有殿阁三十二,椒房、玉堂在其中。”《汉》中亦有“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的话。这一联用典、对仗都很讲究,而小说中偏说黛玉是“胡乱作”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聪明。
6.“何幸”二句——邀,幸蒙得到。以元春归省为幸事,所以说“邀恩宠”。来贾家路上宫车马队往来不绝的情景,小说中有描写。
有凤来仪(贾宝玉)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注释】
这一首和以下三首是元春指定面试宝玉的。末首《杏帘在望》系黛玉代作,因为她见宝玉构思太苦,所以就“考场作弊”了。
1.秀玉——喻竹。实,竹实。凤食竹实。
2.堪宜——正适合。
3.青欲滴——形容竹子色鲜。
4.个个——竹叶像许多“个”字,叶绿荫浓则生凉,与明代刘基《种棘》诗“风条曲抽‘乙’,雨叶细垂‘个’”用法相同。《史记·货殖列传》:“木千章,竹竿万个”的“个”,则作株解。
5.“迸砌”二句——倒装句法,即“妨阶水迸砌,碍鼎香穿帘”。意谓竹林挡住绕阶的泉水,防止迸溅到台阶上来,又使房中鼎炉上所焚的熏香气味不会穿过帘子散去。前一句即十七回所写“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后一句亦借陆游“重帘不卷留香久”诗,意写竹。砌,台阶的边沿。妨,或作“防”,二字本通义,与“碍”互文。
6.“莫摇”二句——意谓在此翠竹遮阴之下,正好舒适昼睡,希望竹子别因为有点风吹便摇动起来,使散乱的影子晃动于跟前,徒扰我好梦。潇湘馆后为黛玉所居,两句似有寓意。
蘅芷清芬(贾宝玉)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注释】
1.蘅芜——香草。萝薜——藤萝,薜荔。十七回:“这众草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苑,园林。
2.软衬、柔拖——蘅芜院的异草香花以牵藤引蔓为多,所以用“软”“柔”。写色用“衬”,写香用“拖”。
3.轻烟——喻藤蔓延生萦绕的样子,如女萝亦称烟萝。冷翠,指花草上的露水。迷曲径、滴回廊——因为这些植物“或垂山岭,或穿石脚,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所以这样写。后四十回续者大概未注意“垂檐绕柱”等描写,以为“滴回廊”不合情理,改成“湿衣裳”,虽有王维《山中》诗“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可作依据,但这里究竟不是在写山行,且“衣”和“曲”也对不起来。
4.“谁谓”二句——谁说只有写过“池塘生春草”名句的谢灵运才有触发诗兴的好梦呢!这是用南朝诗人谢灵运梦见其族弟谢惠连而得到佳句的典故。《诗品》引《谢氏家录》:“康乐(谢灵运曾袭封康乐公)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
怡红快绿(贾宝玉)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注释】
1.两两——指芭蕉与海棠。十七回宝玉道:“此处蕉棠两植,其意暗蓄‘红’‘绿’二字在内。若只说蕉,则棠无着落;若只说棠,蕉亦无着落。固有蕉无棠不可,有棠无蕉更不可。”所以,这一律四联,双起双收,中间“暗蓄‘红’‘绿’”。婵娟,美好的样子。
2.“绿蜡”句——春天里芭蕉叶还卷而未展。绿蜡,翠烛,此喻还卷着叶的芭蕉。小说中说宝玉草稿上先写的是“绿玉”,宝钗看了说,贵人不喜欢这个词,教他改了;还说“唐朝韩翊《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都忘了么?”“韩翊”是笔误或抄讹的,这句诗是钱珝的,诗题是《未展芭蕉》,见于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全唐诗》卷二十六存其诗一卷。全诗是:“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句句设喻。可见,这句中“春犹卷”三字出于此,与“绿蜡”二字原是一起构思的。小说穿插对话,指明出处,为了让人知道“春犹卷”就是“芳心犹怯寒”的意思。这样,与下一句“红妆夜未眠”就不是单纯写景了,实则都是借花木以写人,暗示后来怡红院中的生活。
3.“红妆”句——海棠在夜里并未睡着。红妆,女子,喻花。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4.“凭栏”二句——海棠如美人凭栏垂下大红色衣袖;芭蕉倚石而植,使山石如被青烟笼罩。栏边海棠,第二十五回有描写:宝玉寻找小红,“走出房门,只装做看花,东瞧西望。一抬头,只见西南角上游廊下栏杆旁有一个人倚在那里,却为一株海棠花所遮,看不真切”。以绛袖喻海棠,如刘诜《欧园海棠》诗:“玉肤柔薄绛袖寒。”以云烟喻蕉,如徐茂吴《芭蕉》诗:“当空炎日障,倚槛碧云流。”
5.“对立”二句——仍以蕉棠收结。主人——题咏时应指元春,以后也就是怡红院主——宝玉自己。解怜——会爱惜。
杏帘在望(林黛玉代拟)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注释】
1.“杏帘”二句——帘,酒店作标志的旗帜。“杏帘”从唐诗“红杏梢头挂酒旗”来,见前宝玉题碣注。招,说帘飘如招手。这一联分题目为两句,浑成一气,以下六句即从“客”的所见所感来写。
2.“菱荇”二句——种着菱荇的湖水是鹅儿戏水的地方,桑树、榆树的枝叶正是燕子筑巢用的屋梁。荇,荇菜,水生,嫩叶可食。没有语法上通常构成谓语所需要的动词或形容词,全用名词组合,是“鹅声茅店月”句法。成群戏水、衔泥穿树等,无须费辞,已在想象之中。
3.“一畦”二句——田园中划分成块的种植地。书中说元春看了诗后“遂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但“稻香村”之名本宝玉所拟,当时曾遭贾政“一声断喝”,斥之为胡说,现在一经贵妃娘娘说好,“贾政等看了都称颂不已”。
4.“盛世”二句——大观园中虽有点缀景色的田庄,而本无耕织之事,所以诗歌顺水推舟说,有田庄而无人耕织不必奇怪,现在不是太平盛世吗?既然没有饿肚皮的人,那为何又忙忙碌碌地耕织呢?
【鉴赏】
“大观园题咏”实际上是皇帝命题,叫臣僚们作应制诗的一种变相形式。《红楼梦》这部以“言情”小说面目出现的“政治历史小说”,常常采用这种障眼法来描写他所不便于直接描写的内容,以免被加上“干涉朝廷”的罪名。所以,在这些诗中除了蔑视功名利禄的贾宝玉所作的几首,大都不脱“颂圣”的内容,这是并不奇怪的。
但同是“颂圣”,也因人而异。林黛玉所作就颇有应付的味道,如“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即是。命人赋诗者何尝不知其为了作诗而矫情地粉饰太平,但只要有这样的本领,能说得符合自己的政治需要,就加以褒奖,真话假话倒无关紧要。宝钗的诗则可以看出从遣词用典到构章立意都是以盛唐时代那些有名的应制诗为楷模的。对她来说,歌功颂德,宣扬孝化文风,完全出于她的本心本意。她受到称赞是理所当然的。
此外,从匾到诗,还是个性化或暗合人物命运的。迎春为人懦弱,逆来顺受,所以自谓能“旷性怡情”。她缺乏想象力,所以诗也写得空洞无物。探春为人精明,因知“难与薛林争衡”,不如藏拙为是,故只作一绝以“塞责”,但“何惭学浅”之语,与迎春言“羞”、宝钗称“惭”不相犯,都表现出各人的个性。她题“万象争辉”,写高楼崇阁气势巍巍,和惜春赞美造化神力,又都仿佛无意中暗寓了她们后来一个嫁得贵婿、一个皈依佛门。李纨,小说中虽说她父亲“不十分令其读书”,但毕竟出身名宦之家,“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诗者”,非寻常家庭妇女可比,她后来被推为诗社社长,除了年长,也说明她还是懂一点诗的。她作的七律也很符合这种虽乏才情但尚有修养的情况:诗中或凑合前人旧句,或借用唐诗熟事,都还平妥稳当,所题“文采风流”四字,似亦能令人联想到后来贾兰的荣贵。至于“未许凡人到此来”等语,又与她终生持操守节的生活态度切合。如此等等,读《红楼梦》诗词时都是应该注意到的。
五、元春点戏鉴赏
第十八回元春点了四出戏,脂批指出:
第一出《豪宴》;【己夹批:《一捧雪》,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己夹批:《长生殿》,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己夹批:《邯郸记》,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己夹批:《牡丹亭》,伏黛玉之死。】
所点之戏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第一出,《豪宴》,出自明代李玉剧作《一捧雪》,暗示贾府会因一件古董而衰败。红学界定论,这件古董便是石呆子古董扇。在石呆子眼中,视扇子比自己的命还宝贵;在贾琏眼中,“原是不能再得的”;在贾赦眼中,“回家来,看家里所有收着的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处搜求”,“要多少银子给他多少”。石呆子古董扇引起了什么后果呢?“二尤正传”部分,贾赦特派贾琏两赴平安州公干,第一次“来回得十五六天的工夫”(六十六回),第二次“将事办妥,回程已是将近两个月的限了”(六十八回),足见石呆子古董扇这件事相当棘手,贾赦把它升级为“机密大事”。后四十回抄家,有李御史参奏平安州,直指石呆子古董扇一案。
第二出,《乞巧》,出自洪升剧作《长生殿》,原为第二十二出《密誓》。元春点这出戏着眼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盟誓,祈愿皇上忠于爱情,以保住贾府的荣华富贵。安史之乱的起因之一是以杨国忠为首的国舅家族得罪了以安禄山为首的边境藩镇,事发后军民问罪于杨国忠和杨贵妃,一被杀,一自缢。《红楼梦》中,贾赦、贾珍也得罪了朝廷内外的一些野心家,导致(一百零五回)被参抄家、(一百一十一回)贼寇打劫。
第三出,《仙缘》,出自明代汤显祖剧作《邯郸记》,原为第三十出《合仙》。在宝玉仙缘的层面,《邯郸记》中送来枕头的是神仙,《红楼梦》中前来点化宝玉的一僧一道也是神仙。在应景的层面,《仙缘》是一出热闹戏,八仙降临,吉祥福瑞,配合了第十八回省亲“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热闹喜庆场面。
第四出,《离魂》,出自汤显祖剧作《牡丹亭》,原为第二十出《闹殇》,演中秋之夜,丽娘病逝。《牡丹亭》以梅花喻丽娘。《红楼梦》第五回“东边宁府花园内梅花盛开”,宁府花园是大观园前身,而大观园又是为元春兴建的省亲别墅,是故脂批云“元春消息动矣”。但这里是丽娘之死伏黛玉之死,和元妃无关。
任务1: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曹雪芹在刻画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时,用笔极其浓烈。请同学们细读第十二回和第十三回中描写该人物的相关段落,分小组讨论王熙凤的性格。
任务2:品味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丰富内涵
欣赏《红楼梦》,应仔细品味作品在对日常生活描写中表现出来的丰富文化内涵。请同学们从《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的仪仗与摆设器物中,说说你所品味出的文化内涵。例如,“龙旌凤翣”,是画有龙的旗帜和用野鸡或孔雀羽毛编成的大掌扇,是皇帝或后妃出行时候的仪仗。
任务3: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
《红楼梦》中有很多水平很高、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诗词曲赋。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十八回众人所作诗词,体会人物个性特征。
任务4: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
在第十八回中,元妃所点四出戏曲,也是众多《红楼梦》爱好者研究的重点。请同学们查找资料,合作研究戏曲中深藏的寓意,推测元妃的命运或结局。
1.刘姥姥带板儿进贾府,到贾府走动,想打秋风(抽丰)揩油,依仗的是什么关系?
2.薛姨妈有一次托周瑞家的,把十二枝宫花送给几位姑娘和王熙凤。周瑞家的送花时,迎春与探春在下围棋,惜春与水月庵里的小姑子智能儿在玩耍,黛玉在宝玉处。请问,周瑞家的送宫花到宝玉房里,黛玉与宝玉在玩什么游戏?
3.宝玉出生时口衔的通灵宝玉,正面刻着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癞头和尚送给宝钗的金锁正面所刻八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在内容上正好一对。
上述表述,有无错误?
4.秦可卿去世,贾珍让薛蟠花费一千两银子买来帮底皆厚八寸、出自铁网山的板材棺木。有人劝阻说,此物恐非常人可享,用上等杉木殓葬即可。请问,劝阻者是谁?
5.王凤姐弄权铁槛寺,这里指什么事情呢?
6.黛玉葬父归来,带了许多书籍和纸笔,她把纸笔等物分赠给大家。宝玉拿什么东西还赠黛玉,而黛玉不要呢?
7.宝玉与北静王初次相见,是在哪一次事件里?
8.王熙凤有一次听到一个人大骂:“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鸡摸狗,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这是谁在骂人?他为什么敢这样?
9.“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里,宝玉为一处题了“有凤来仪”匾额,题了“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请问这个地方后来谁住进去了?
10.元妃省亲,先是在省亲别墅行宫正殿升座受国礼,贾赦、贾政等男职在先,贾母和女眷等在后,贵妃皆曰免礼。后在贾母正室行家礼时,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李纨、王熙凤、三春、宝钗、黛玉等都跪下请求免礼。此表述是否有误?
11.大观园里,元春最喜欢的四处,是哪四处?
12.元妃省亲时,宝玉奉命题额作诗,写到怡红院,诗稿中有一句是“绿玉春犹卷”,这时有人提醒他,把“玉”改成“蜡”,用“绿蜡”而不要用“绿玉”。宝玉高兴地要称之为“一字师”。此人是谁,她为什么要这样提醒宝玉?
13.元春省亲,大约是几点来到贾府,又大约到几点钟离开?
14.晴雯喜欢吃一种豆腐皮包子,宝玉在宁国府见到,就跟尤氏要了一些,说自己晚上吃,派人送到自己屋里。袭人喜欢吃糖蒸酥酪,宝玉就把贾妃赐给他吃的酥酪,吩咐人留给袭人。这包子和酥酪,后来却都被另外一个人吃了。请问,此人是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