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致青年教师的信》从教育中的多重角色谈起

《致青年教师的信》从教育中的多重角色谈起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老师是个很相信缘分的人,于老师到集善中学,也许是冥冥中注定来做大家的亲人。这段持续的时间,你会一直像风中的小鸟跌来倒去,最后终于找到平衡站住了脚跟。他们在生活与教育中自然地行走,在教师与普通人的角色中自然地切换。

《致青年教师的信》从教育中的多重角色谈起

今天,我照例写下班主任日记,发给我的学生们。

于老师日记 10月21日 周一 晴

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很多同学的父母都一直不在家里,为了生活,他们无法家庭和工作兼顾,很多同学类似于“城市留守儿童”,家里只有老人或者手机电视相伴。面对这样的状况,同学们的人生该怎么办?

我想了一下,提出以下方法供大家参考,也请同学们一起想想办法,如何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1.把于老师当成自己的亲人。遇到问题多和于老师沟通。于老师是个很相信缘分的人,于老师到集善中学,也许是冥冥中注定来做大家的亲人。我会像母亲一样关心同学们,也会像父亲一样对大家严格要求,还会做大家的知心朋友。

2.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像兄弟姐妹一样。大家宽厚友善。生活上互相照顾,学习上互相帮助。

3.正好利用父母无法照顾自己的机会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为将来过高中和大学寄宿生活提前做准备。

4.倒过来,你来像父母一样支撑起这个家庭,来照顾好自己的弟弟妹妹,不让父母操心。不然父母只要有一个人生病了,这个家就会失去重要的经济支柱,就会垮塌。

5.如果你的父母都在身边陪伴你,请你一定珍惜。

6.老天所有的安排都是用心良苦,你接受就是。

7.你还有什么其他好主意,请你提供给于老师。

我把自己的班主任日记给你看,是想要告诉你: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个老师,到底在学生面前该是什么样的人?

曾经,我也和你一样,执着地在学生面前板着一张脸,似乎那样可以增添一些威严;也曾和你一样,担心着如果在学生面前露出慈善笑脸学生会失去敬意没大没小。

亲爱的儿子,这样的纠结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你站稳讲台,直到你慢慢有了自信,直到你渐渐开始有了气场。这段持续的时间,你会一直像风中的小鸟跌来倒去,最后终于找到平衡站住了脚跟。

是的,平衡。这是教育的关键词。

这几天和学生一起看《红星照耀中国》,看到斯诺彭德怀的那一章,心生佩服。斯诺笔下的彭德怀虽是军中指挥员,可是在战场之外,他却单纯率真活泼得像个孩子,一件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小背心能让他得意洋洋,爬山的时候能像一只兔子蹿向山顶。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人,才不是挂在墙上的一张照片。

师生关系也该如此。课堂上是师生,课下可以是亲人、朋友。

我想起自己读书时代时的几个老师,惊讶地发现自己记住的从来不是他们教了我什么知识,反而都是一些与读书无关的细节。(www.xing528.com)

那个在阳光下眯着眼,惬意地把腿搁在藤椅子上的历史老师,他的课生动自然,也曾在课堂上捏着一个调皮男生的帽子不放,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那个在课堂上流鼻血用袖子一擦还继续讲课的数学老师,他很古板,坐在第一排的我看到他袖管上的鼻血很是恶心,如今想来却很是不忍;

那个在家里和我们一起包馄饨吃馄饨的语文老师,她很严肃,但在家里却笑容满面和我们说话聊天,还用天真的语调问:“是真的啊?”

那个结婚时给每个学生发了巧克力的班主任,在黑板上用很繁琐的方法解了一道数学题后,退后几步,看着自己的板书自言自语道:“不会吧?这么繁?”转过身来对我们说:“你们有没有简单点的方法?”

那个上课突然有个蜘蛛垂挂到他面前,才被他用书拍死,又有一只鸟飞进教室被他用最敏捷的身手一把抓住,拎出教室放飞后若无其事回到班级,对根本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的我们说:“北半球的气候……”

……

回忆中充满他们新鲜活泼的人生气息,这些老师当年都是优秀的学科教学能手,却全然没有“偶像”包袱。他们在生活与教育中自然地行走,在教师与普通人的角色中自然地切换。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充满人间烟火气,高大上又接地气。

儿子,你记得吗?有一次读初中时的你很认真地问我:“你的学生会给你吃东西吗?”

“会啊,怎么了?”我惊讶地问你。

你很欣慰地说:“那你是个好老师。”

我忍俊不禁,这个衡量一个老师是不是好老师的标准可真是闻所未闻,可是仔细想想,还真是有道理。

学生敬你、爱你、心里有你,才会分享给你好吃的东西。若是敬你、怕你、远离你,大概你只能看着他们吃东西。

亲爱的儿子,师生关系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成年人与少年的关系。原则性是必须有的,弹性也是有的。想起小时候跳的橡皮筋,太紧会绊住人,太松会垂地上,只有在一定的松紧度上才能唱着好听的童谣跳着欢乐的皮筋舞蹈

你现在无须纠结怎么掌握这个度,这需要时间,需要一次次调试。

就像家里的尤克里里吉他,慢慢调,试试弹,渐渐就有了好听的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