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她,都会想起初中时代的自己。用老师们的话说,是还没开窍。
她笔记记得很多,却总是做错很多题目。
她对默写很上心,却总是出现在重默的名单里。
她复习很认真,却总是在及格线上下徘徊。
个子小小的她坐在教室的前排,每次望向她时,她总是在目不转睛地盯着白板,或者我,相较于那些上课很灵活的孩子们,她安静得像一棵小草。
在一排排课桌旁走过,检查着孩子们的笔记,她几乎都是最认真的,喜欢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突出重点,望上去一目了然,大而工整的字一点也不符合她小小的身板。
但她是我办公室的常客,一首新的古诗,若是前天晚上布置预习,昨天晚上背,今天教授故事内容的理解,明天或后天默,她的本子上依旧会有一个重默的标志。
期末复习的时候,我会翻看孩子们的默写本做默写的统计。基础比较差的孩子们放在一叠,稍微翻一翻,小妮的默写本是最赏心悦目的。每一次的订正、重默都工工整整,丝毫没有偷懒和懈怠,我甚至怀疑是我放错了地方。而在期末复习时,再给他们一张古诗的卷子去默写,小妮仍旧错得很惨。
我只能用我自己的经历去安慰自己,她和我是一类人,等待着开窍的那一天。我没有任何理由去批评她,因为她足够认真,足够用心。年少时的经历,不想在她身上继续重现。(www.xing528.com)
每一次和她讲解题目的时候,我都和颜悦色,慢而仔细,每一段对话的结束,都加上一句“懂了么”,当她很用力地点头时,是真的懂了。当她迟疑了一下,再点头的话,是没怎么听懂的表现。当她没有点头,只是嘴巴嗫嚅着“懂了”的嘴型,眼里会闪过一丝慌乱,就是完全没有理解。再给她讲一遍,就让她回座位。
我深知,这样的孩子有着敏感而细腻的内心,她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去想一天,会因为嘲笑而自卑很多天。
这一次期末考试语文是第二天考的,考前早上辅导时,班里的浮躁氛围很浓,尤其是考完第一天后,紧张的情绪被即将到来的寒假而冲淡,学生们将考试视为黎明前的黑暗。
但是小妮不为所动,甚至我在她眼里看到一丝紧张,她的身边有人在对第一天考试科目的答案,声音挺大的,小妮估计听到了。
我立即让那些同学安静下来,担忧地看了一眼小妮,希望她没有怎么听到,但她脸上的表情变得紧绷,很可能是被那些“答案”影响了。我担心她接下来的考试会受影响。
都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是似乎到了小妮这里,这句话就说不通了。
都说静待花开,小妮这朵花会在初中阶段绽放吗?还是整个初中阶段永远黯然失色?我只能茫然又默默地等待她的开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