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在吸取达尔文和摩尔根的理论基础上考察技术在人的产生及其与自然的分化中的积极作用。达尔文认为动植物的器官作为动植物的生产工具是动植物在生存斗争中形成的,人也不例外,但“达尔文在这方面夸大自己的发现的作用范围,把这一发现看作物种变异的唯一杠杆,注重个体变异普遍化的形式而忽视重复出现的个体变异的原因”[111]。恩格斯认为,达尔文将人生物化,不明白人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会劳动、生产,不能科学说明人的产生,“达尔文并不知道,当他证明经济学家们当作最高的历史成就加以颂扬的自由竞争、生存斗争是动物界的正常状态的时候,他对人们,特别是对他的同胞作了多么辛辣的讽刺”[112]。摩尔根注重人的社会化和物质因素的作用,突出生产技术或生产工具的发明和发现的作用与地位,认为物质生产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史前技术是史前文化进步和原始社会进步的基础因素和决定力量,“发现和恢复了我们成文历史的这种史前的基础,并且在北美印第安人的血族团体中找到了一把解开古代希腊、罗马和德意志历史上那些极为重要而至今尚未解决的哑谜的钥匙”[113]。恩格斯在考察达尔文和摩尔根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114]。在恩格斯看来,达尔文意义上的“掠夺行为”有力地促进了猿转变成人,“但是,这一切还不是真正的劳动。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我们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工具是些什么东西呢?根据已发现的史前时期的人的遗物来判断,并且根据最早历史时期的人群和现在最不开化的野蛮人的生活方式来判断,最古老的工具是些什么东西呢?是打猎的工具和捕鱼的工具”[115]。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使人在改造自然时由体内器官转向体外器官,超越身体的生理功能限制,具备无限多样的能力,征服自然、真正脱离动物界。一方面,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使人在改造自然时必须结合起来,这样就出现了新的因素——社会;另一方面,工具是人的体外器官,可复制和转换,能把人改造自然的“过去实践”和“后来实践”联结起来,使得每一代人都可通过工具的中介把上一代人与自然的关系继承和积累下来。恩格斯指出,摩尔根从考察直接生产得来的观点是不容争辩的,真正的劳动即创造人的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一旦人学会了使用科技对天然产物加工,就真正迈入了文明时代。
恩格斯认为,科技源于人认识、改造自然的实践,使人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当人类还不能全面、科学地把握自然力时,人以为自然力是神秘的,起着盲目的、强调的和破坏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具的改进,人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提高,愈益发现自然的新特征。19世纪自然科学的新发现特别是能量转换理论、细胞学说和物种进化理论三大发现,使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进化过程有了相当详尽的了解,“从这些进步来看,自然界同样也有自己的时间上的历史,天体和在适宜条件下生存在天体上的有机物种都是有生有灭的;至于循环,即使能够存在,其规模也要大得无比”[116]。“现在,整个自然界是作为至少在大的基本点上已得到解释和理解的种种联系和种种过程的体系而展现在我们面前”[117]。当这些科学发现和人的实践过程相结合时,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工业一起变革了整个自然界,结束了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幼稚态度和其他的幼稚行为”[118]。科技的进步使人们发现自然界的内部联系和运动规律,理解了自然力的活动、方向和作用,形成对自然全面、细致的认识,满足了人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需要。科技的物化——生产工具是人改造自然的手段,表征着人改造自然的能力。工具越先进,人改造自然的能力就越高,人对生产力发展带给自然的影响就认识、理解得越清楚,“事实上,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自然界习以为常过程的干预所造成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特别自本世纪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以来,我们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从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造成的较远的自然后果。”[119]恩格斯强调,科技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既体现在物质成果的增多上,也体现在对生产力发展所造成的影响的正确认识中。
恩格斯指出,科技影响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科技作为人类处理自身与自然关系的中介,既有破坏自然的消极一面,也有保持自然平衡、拯救自然的积极一面,要充分发挥科技在保持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就要把发展科技和变革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结合起来,实现共产主义。在早期,由于人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低下,人类仅仅把自己的身体作为工具,自然呈现给人的是局部联系,人对自然的影响是微小的;当人学会种植、耕作,人开始在地球上打下印记。当人们的体外器官——工具从手工进化到机器、从体力扩展到外部自然力,人认识、改造自然的边界和程度日益扩大与深入,人愈益发现和认识到自然界中的全部联系以及“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性,那种关于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越不可能成立了”[120]。在恩格斯看来,科技通过对自然的内在奥秘的揭示,提供给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整体图景,能防止人们把不合理的行动投射到自然上。但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仅靠发展科技是不行,还需要对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实行变革,实现共产主义。恩格斯认为,直到目前为止的人类的生产方式一直以来只从取得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出发,忽视那些在较晚时候出现的、通过渐进的重复和积累才变成有效的进一步的结果,资本主义生产在总体上的非计划性和对利润的疯狂追逐使其更加短视与盲目,遭受到自然一次又一次的报复。共产主义社会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生产力,着眼于长远、全局地控制人类活动,保证技术运用的正确方向,使科技学会正确地展现人对自然的能动性、摆脱为剥削服务时的那种破坏性滥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恩格斯对科技与自然关系的揭示启示我们要充分认识科技在认识、改造自然中的双刃剑作用。以科技为主要标志的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因,能带来巨大的物质精神财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奠定基础。在现阶段,我国要摒弃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共荣,永续发展。
【注释】
[1]参见汪信砚:《论恩格斯的自然观》,《哲学研究》2006年第7期,第10~14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9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1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39页。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0页。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3页。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3页。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0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8页。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0页。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1页。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3页。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4~545页。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9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5页。
[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2页。
[17]张西平:《历史哲学的重建》,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2页。
[18][匈]格奥尔格·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14页。
[19][匈]格奥尔格·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15页。
[20][匈]格奥尔格·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25页。
[21][德]A.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67页。
[22][德]A.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43页。
[23][德]A.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6页。
[24][德]A.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5页。
[25][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2页。
[26][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0页。
[27][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5页。
[28]张曙光:《生存哲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10页。
[29]吴家华:《理解恩格斯——恩格斯晚年历史观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页。
[3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9~530页。
[31]胡大平:《从“自然的报复”问题看恩格斯自然概念及其当代意义》,《学术研究》2010年第7期。
[32]胡大平:《从“自然的报复”问题看恩格斯自然概念及其当代意义》,《学术研究》2010年第7期。
[33]孙伯鍨:《孙伯鍨哲学文存》第4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73页。
[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35页。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42页。
[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82页。
[3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83页。
[3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0页。
[3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2页。
[4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2~563页。
[4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0页。
[4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1页。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96页。
[4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2页。
[45]赵甲明:《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当代意义》,《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46]汪信砚:《论恩格斯的自然观》,《哲学研究》2006年第7期。
[47]陈华兴、李明华:《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限度及其超越》,《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年第10期。
[4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2页。
[4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页。
[50][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92页。
[51][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6页。
[52][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621页。
[5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15页。
[5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39页。
[5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19页。
[5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页。
[5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0页。
[58]徐琳:《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第183页。(www.xing528.com)
[5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83页。
[6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3页。
[6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
[6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0页。
[6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1页。
[6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页。
[6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6页。
[6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6页。
[6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4页。
[6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6页。
[6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4页。
[7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4页。
[7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4页。
[7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0~561页。
[73][匈]格奥尔格·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300~301页。
[74][匈]格奥尔格·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3页。
[75][德]A.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11页。
[76][德]A.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211页。
[77][英]戴维·麦克莱伦:《关于恩格斯》,转引自《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1981年第4期,第10页。
[78]张新:《读懂恩格斯》,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75页。
[79][美]诺曼·莱文:《可悲的骗局》,转引自《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1981年第3期,第34页。
[80]余其铨:《恩格斯哲学思想新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0页。
[81][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105页。
[82][英]戴维·佩珀:《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1页。
[83]何萍:《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方与西方》,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5页。
[8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16页。
[8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16页。
[8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16页。
[8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16~317页。
[88]孙道进:《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1~22页。
[8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17页。
[90]刘本炬:《论实践生态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9页。
[9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3页。
[9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47页。
[93]牛苏林:《从“鸦片论”、“幻想论”到“掌握论”》,《世界宗教文化》2012年第6期。
[94][荷兰]E.舒尔曼:《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第246页。
[95]何萍:《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方与西方》,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4页。
[9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97]孙道进:《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47页。
[9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1页。
[9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3~104页。
[10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31页。
[10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5页。
[10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5页。
[10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7页。
[10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0页。
[10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8页。
[10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9页。
[10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42页。
[10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0页。
[10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0页。
[1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8页。
[1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5页。
[1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2页。
[1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0页。
[1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0页。
[1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5~556页。
[11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页。
[1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8。
[1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41页。
[1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0页。
[12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