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謝東山、張道等纂修。十二册。書高31.0厘米,廣17.9厘米。版匡高24.1(24.8)厘米,廣14.2(15.0)厘米。粗黑口,單黑魚尾,四周雙邊。半葉八行,行二十三字,小字雙行二十三字。
謝東山(1506—?)字少安,四川射洪縣人。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嘉靖三十一年(1552)來任貴州提學副使[1]。張道,時任貴州宣慰司儒學訓導。此志卷一地圖(三十幅)、建置沿革,卷二郡名、星野、疆域、山川、形勝,卷三風俗、土産、土貢、土田、户口,卷四財賦、徭役、城池、關隘、橋渡、兵防,卷五職官、公署、宦迹,卷六學校、科目,卷七歲貢、祠祀,卷八寺觀、宫室、坊市、惠政、古迹、丘墓,卷九名宦、人物、貞節,卷十孝義、仙釋、隱逸、遷謫、流寓、兵變、經略,卷十一至十二藝文。此書目録卷一至十二下分别鐫“子字號”至“亥字號”,以爲分册之標記。
嘉靖三十四年(1555)楊慎序云:“癸丑歲中丞成都劉公大直、侍御東萊宿公應麟首倡增修。及今中丞松江張公鶚翼、侍御汝寧陳公效古、方伯德安高公翀,仍俾删潤。而督學憲副射洪謝公東山實主簡書筆削。”書尾鐫“嘉靖三十二年癸丑歲冬月吉刊。督工前衛鎮撫龔梁”。按,《明世宗實録》卷三八九嘉靖三十一年(1552)九月壬寅:“陞……太僕寺少卿劉大直爲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貴州。”卷四〇四嘉靖三十二年(1553)十一月乙丑:“陞……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張鶚翼爲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貴州。”可知此書由貴州前後兩任巡撫劉大直和張鶚翼、兩任巡按宿應麟和陳效古及布政使高翀主持纂刻。具體負責刻書事宜之官員爲貴州前衛鎮撫龔梁。明諸衛皆有鎮撫司,設鎮撫二員,從五品。此書刊刻由軍事系統之衛所官員而非行政系統之府縣官員負責,當與貴州省軍事管理色彩較强的特點有關。貴州布政使司設立於永樂十一年(1413),爲諸省最遲。且其治所在貴州宣慰使司,省城中並無府縣。後世貴州省之首府程番府(後改貴陽府)此時治所爲程番長官司,在省城南八十五里。直至隆慶二年(1568)程番府方移至省城,遲至萬曆十四年(1586)才有第一個轄縣新貴縣(見《明史》卷四六《地理七》)。而貴州前衛及其鎮撫司皆在省城之中(見此書卷首省城圖),便於差遣。由此亦可知此書之刊刻當即在省城。
《貴州通志》卷端、刊記書影(www.xing528.com)
劉大直(1502—1553)字養浩,號岷川,四川寧州衛籍、華陽縣人。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官至貴州巡撫,卒於任[2]。劉氏任臨海知縣時曾編刻《臨海縣志》。宿應麟(1515—?)字季瑞,號槐亭,山東掖縣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士,官至苑馬寺卿[3]。嘉靖三十六年(1557)宿氏曾刻《少湖先生文集》。張鶚翼(1499—1570)字習之,號須野,南直隸上海縣人。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官至貴州巡撫[4]。嘉靖三十三年(1554)張氏曾刻《全唐詩話》。陳效古(1497—?)字武周,號梅峰,河南汝寧府息縣人。嘉靖二十三年進士,官至山西右布政使[5]。高翀(1490—1570)字允升,湖北安陸縣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官至貴州巡撫。傳見《國朝獻徵録》卷六二。嘉靖三十年(1551)高氏曾刻《重校鶴山先生大全文集》。
版心下鐫刻工名,大多將下黑口最下端一截剜去刻作陽文,個别直接在黑口上刻陰文。刻工有鄧、生、柴、范祥、任章、劉貴高(劉貴)、劉洪、彭應宗、路崇敬、張時中、鄧文、談文斈、周、陸相、言宗二(言宗)、周正洪、柯奉(俸)、喻景明、柳全、王百、王通、吴洪、郝文學、于、柯山。
鈐“范氏天弌閣藏書”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