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嘉靖刻本研究》揭示毛汝麒的《陽明先生年譜》三卷

《明嘉靖刻本研究》揭示毛汝麒的《陽明先生年譜》三卷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有嘉靖四十三年江西巡撫周相《刻陽明先生年譜引》,云:“先生年譜成,胡柏泉檄贛州佐毛汝麒刻之。未登梓,柏泉以少司馬召,不俟駕行,囑相促之訖工。”次嘉靖四十二年江西巡撫胡松《刻陽明先生年譜序》。次嘉靖四十二年羅洪先《陽明先生年譜考訂序》,云:“而提督歸安陸汝成梓於贛,是時亦有南京少司馬命。”嘉靖四十一年至四十三年任贛州府同知,“倡明理學,於中丞陸穩,刊《陽明年譜》行於世”[31]。

《明嘉靖刻本研究》揭示毛汝麒的《陽明先生年譜》三卷

明錢德洪撰。三册。書高27.6厘米,廣16.8厘米。版匡高20.4(20.8)厘米,廣13.9(14.8)厘米。白口,單黑魚尾,左右雙邊。半葉九行,行十八字,小字雙行十八字。

錢德洪(1496—1574)本名寬,以字行,改字洪甫,號緒山,浙江餘姚縣人。嘉靖十一年(1532)進士,官至刑部郎中。王守仁門人。傳見《明史》卷二八三。自嘉靖二十七年(1548)青原之會,錢氏已言及年譜之事,並以正德十二年(1517)至十六年(1521)陽明在江西五年之事囑羅洪先編纂。嘉靖四十二年(1563)成書,羅氏又爲其訂正百數條。此譜撰者乃王門高弟,親接陽明,故其文親切有味,且多翔實可信。如記嘉靖初年會試以心學策問及陽明見議於時之事,皆有資考證。

前有嘉靖四十三年(1564)江西巡撫周相《刻陽明先生年譜引》,云:“先生年譜成,胡柏泉檄贛州佐毛汝麒刻之。未登梓,柏泉以少司馬召,不俟駕行,囑相促之訖工。”胡柏泉即胡松。次嘉靖四十二年(1563)江西巡撫胡松《刻陽明先生年譜序》。次嘉靖四十二年羅洪先《陽明先生年譜考訂序》,云:“而提督歸安陸汝成梓於贛,是時亦有南京少司馬命。”陸汝成即陸穩,時任南贛巡撫。末有嘉靖四十二年陸穩《陽明王公年譜跋》,云:“譜成,羅公以書來,屬穩梓之,以有留都新命,不及親董其事,轉屬郡佐毛君汝麒終之。”(此本陸穩跋殘存首葉,據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本補)知此書之刻,最初由羅洪先委托陸穩,陸氏因陞遷離去,遂又托之毛汝麒,而胡松、周相亦曾與力。毛汝麒(1513—?)字伯祥,浙江龍游縣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官至江西兵備僉事。嘉靖四十一年(1562)至四十三年任贛州府同知,“倡明理學,謀於中丞陸穩,刊《陽明年譜》行於世”[31]

版心下鐫寫工、刻工名。寫工作“省城鄧班寫”,刻工作“吉豐徐昇刻”,二者同葉聯署。鄧班當爲南昌人,徐昇當爲吉安府永豐縣人。刻工還有徐三、徐明、劉凰、肖韶、李葵等。

《陽明先生年譜》卷端書影

【注释】

[1]《四庫全書總目》卷五九,第536頁。按,《四庫全書總目》作“字伯言”,《欽定續文獻通考》卷一六四作“字伯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630册第232頁),以名字相應之例衡之,似當以伯年爲是。

[2]清徐淦等纂修《瓊山縣志》卷二二葉一八,民國六年(1917)刻本。

[3]明黄省曾輯,張所敬補輯《騷苑》三卷《騷苑補》一卷,前有張所敬序,末署“萬曆戊戌重九三止居士張所敬長輿書于潛玉齋”,《四庫存目叢書》子部第179册影印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潘雲獻刻本,第2頁。明何三畏《雲間志略》卷二一《張文學長輿先生傳》,《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第8册影印明天啓刻本,第606頁。《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集部10064號著録張所敬《潛玉齋稿》四卷《春雪篇》二卷《近稿》一卷《解弢篇》一卷,明萬曆刻本,上海圖書館藏。

[4]明晁瑮《晁氏寶文堂書目》,第46頁。

[5]《明史》卷一〇二《諸王世表三》,第2727、2736頁。

[6]傅璇琮、劉德重等《中國古代詩文名著提要·詩文評卷》之《西江詩法》條(此條由周維德、孫小力合撰)誤定此本爲“王一忠刊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69頁。

[7]“江西”,當爲“西江”之誤倒。

[8]《明史》卷一〇二《諸王世表三》、卷一一七《諸王二》,第2734、2736、3598頁。

[9]明來汝賢《菲泉先生存稿》卷四收録此文,此段稍有異文,“濂溪”作“斯文”,“高山”前有“夫”字。《四庫存目叢書》集部第96册影印明萬曆十四年(1586)姜寶刻崇禎七年(1634)何汝敷重修本,第51頁。

[10]參見《嘉靖八年進士登科録》,明嘉靖刻本;《明世宗實録》卷二四九嘉靖二十年(1541)五月戊子、卷二八二嘉靖二十三年(1544)正月戊辰,第5003、5488頁;清王泰雲纂修《成都縣志》卷二葉四二,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刻本;清王維新纂修《義寧州志》卷一六葉一〇,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按,《義寧州志》云其爲華陽縣人。

[11]參見清曾暉春纂修《義寧州志》卷一四葉三〇、卷一七葉一五至一六,清道光四年(1824)刻本。按,《江西詩徵》卷五三查仲儒小傳云其爲“成化中貢生”(《續修四庫全書》第1689册影印清嘉慶九年〔1804〕賞雨茅屋刻本,第208頁),與《義寧州志》異,當誤。

[12]參見《嘉靖十一年進士登科録》,明嘉靖刻本;《嘉靖十一年壬辰科進士同年序齒録》,明萬曆刻本;清劉坤一纂修《江西通志》卷一二葉四一,清光緒七年(1881)刻本。

[13]清黄虞稷撰,瞿鳳起、潘景鄭整理《千頃堂書目》卷一七,第447頁。(www.xing528.com)

[14]《明史》卷一一七,第3597頁。

[15]參見《嘉靖十七年進士登科録》,明嘉靖刻本;羅伯麓纂修《遂安縣志》卷七葉一九,民國十九年(1930)鉛印本。

[16]清董萼榮、梅毓翰纂修《樂平縣志》卷八葉六一,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

[17]張德信《明代職官年表》,第3423頁。

[18]參見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卷二十二,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437頁。

[19]《明史》卷一〇三《諸王世表四》、卷一一九《諸王四》,第2883、3633頁。

[20]參見清陸爲棻纂修《内江縣志》卷三葉二一,清光緒九年(1883)刻本;清邵子彝纂修《建昌府志》卷六葉一六,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光緒五年(1879)印本。

[21]參見此書王蓂序末署名;《正德六年進士登科録》,明正德刻本;明焦竑《國朝獻徵録》卷八四王紹元《浙江提學副使王公蓂墓志銘》,《續修四庫全書》第529册第517頁;清松安纂修《金谿縣志》卷一〇葉一〇,清道光六年(1826)刻本。按《金谿縣志》云其“字時正,一字東石”,“正”當爲避清世宗諱。“一字東石”則不確,東石當爲其號。

[22]參見《嘉靖二十年進士登科録》,明嘉靖刻本;清李福泰纂修《番禺縣志》卷三九葉二一,清同治十年(1871)刻本;清松安纂修《金谿縣志》卷四葉五,清道光六年(1826)刻本。

[23]參見此書吕懷序;清藍應襲纂修《上元縣志》卷一九葉六,廣陵古籍刻印社1989年影印清乾隆十六年(1751)刻本;清黄虞稷撰,瞿鳳起、潘景鄭整理《千頃堂書目》卷二二,第564頁。

[24]參見此書卷一葉一二;清彭潤章纂修《平湖縣志》卷一四葉二七,清光緒十二年(1886)刻本。

[25]明焦竑《國朝獻徵録》卷一一五郭子章《王應電傳》,《續修四庫全書》第531册第544-546頁。明鄧元錫《皇明書》卷三七,《續修四庫全書》第316册影印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刻本,第320-327頁。蔡麗華《王應電〈聲韻會通〉與〈韻要粗釋〉研究》(福建師範大學2012年博士學位論文)第15-17頁於王氏生平有較詳細的介紹,然未引明代史料,云王氏生平資料以康熙《崑山縣志稿》最早,不確。

[26]明鄧元錫《皇明書》卷三七,《續修四庫全書》第316册影印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刻本,第320頁。

[27]參見張德信《明代職官年表》,黄山書社2009年版,第2753-2755頁。

[28]參見此書吴鳳瑞序落款;清封蔚礽纂修《蘄州志》卷一二葉九,清光緒十年(1884)刻本;清王建中、劉繹等纂修《永豐縣志》卷一三葉一三,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按,《永豐縣志》吴鳳瑞任知縣始自嘉靖四十三年(1564),蓋因吴氏到任爲四十二年(1563)底,故此書吴氏序署“嘉靖癸亥冬永豐令”云云,記載稍有參差,當以此書爲準。

[29]參見此書附楊廉撰《熊君墓誌銘》。《熊君墓誌銘》云其“正德己巳十二月廿八卒於家”,西曆已爲次年(1510)二月六日。《明人傳記資料索引》熊卓卒年作1509(臺灣“中央”圖書館1965年版,第770頁),不確。

[30]袁慧《范欽評傳》附《范欽年譜簡編》,寧波出版社2003年版,第153-179頁。

[31]余紹宋纂修《龍游縣志》卷一八葉九,民國十四年(1925)京城印書局鉛印本。毛汝麟生年見《嘉靖二十九年進士登科録》,明嘉靖刻本。其任贛州府同知,見清朱扆纂修《贛州府志》卷一九葉四一,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刻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