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嘉靖刻本研究:袁璨《大復集》附録(34年刊)

明嘉靖刻本研究:袁璨《大復集》附録(34年刊)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書前有嘉靖三年唐龍序、康海序,嘉靖三十四年信陽州知州鄒察跋,附録喬世寧《何先生傳》、樊鵬《何大復先生行狀》、孟洋《墓誌銘》,目録。[14]參見《明嘉靖三十二年進士登科録》,明嘉靖刻本;清李光祚纂修《長洲縣志》卷二〇葉一五,清乾隆十八年刻本;清張鉞、萬侯等纂修《重印信陽州志》卷五葉一二,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版《中國方志叢書》影印民國十四年鉛印本,第183頁。

明嘉靖刻本研究:袁璨《大復集》附録(34年刊)

何景明撰。十一册。存三十四卷(一至三十三、附録)。書高24.5厘米,廣16.9厘米。版匡高16.7(17.3)厘米,廣12.6(13.4)厘米。白口,雙對黑魚尾,四周雙邊。半葉十行,行十八字。

《大復集》卷端、刊記書影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號大復,河南信陽州人。弘治十五年(1502)進士,官至陝西提學副使。傳見本書附《行狀》等、《明史》卷二八六。此書前有嘉靖三年(1524)唐龍序、康海序,嘉靖三十四年(1555)信陽州知州鄒察跋,附録喬世寧《何先生傳》、樊鵬《何大復先生行狀》、孟洋《墓誌銘》,目録。以賦、辭、古詩、樂府雜調、五七言詩、疏書、記問説、序、碑文墓誌、行狀、誄贊祭文爲次,分爲三十七卷。

鄒察跋云:“歲甲寅春,廉憲及齋魏翁過信陽,首訪先生(何景明)子立,得詩賦若干篇,命察附刊之。既而先生館甥袁君璨與立校其歌行、雜體諸篇,併遺稿分類刻之,凡幾卷。刻成,屬跋諸末。”卷端鐫“都指揮婿袁璨刊”。鄒察(1515—?)字明卿,號濂渠,南直隸長洲縣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進士,官工部郎中、知府。嘉靖三十二年來任信陽州知州[14]。袁璨爲何景明之婿,官都指揮。餘不詳。

【注释】

[1]參見李培謙纂修《陽曲縣志》卷五葉二二,民國二十一年(1922)鉛印本;清管竭忠纂修《開封府志》卷二〇葉一六,清康熙三十四年刻(1695)同治二年(1863)重修本。按,《開封府志》誤作“李禎”。

[2]參見此書卷二;《嘉靖二年進士登科録》,明嘉靖刻本;清張茂節纂修《大興縣志》卷五下葉一三,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抄本。

[3]詳見袁喜生《李濂年譜》,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4]參見清胡德琳纂修《歷城縣志》卷四〇葉一六至一七,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清寶琳、勞沅恩纂修《直隸定州志》卷一〇葉一四,清道光咸豐間刻本。

[5]參見此書《纂修志書姓氏》;《嘉靖三十二年進士登科録》,明嘉靖刻本;清陳錫輅纂修《歸德府志》卷六葉七,清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www.xing528.com)

[6]參見此書卷五葉二二;清楊宗時纂修《襄陽縣志》卷六葉五〇,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7]牛寶善、魏永弼纂修《柏鄉縣志》卷七葉二四八,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版《中國方志叢書》影印民國二十一年(1932)北平湘記中西印書局代印鉛印本,第499頁。

[8]參見此書卷二葉一七。

[9]參見此書卷二葉一二;余晉芳纂修《麻城縣志前編》卷八葉一三,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版《中國方志叢書》影印民國二十四年(1935)鉛印本,第558頁。

[10]金恩輝、胡述兆《中國地方志總目提要》(臺北漢美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版,第16-114頁)云此本爲嘉靖三十一年(1552)南坰草堂補刻本,誤。

[11]參見此書卷五葉五;《嘉靖十一年壬辰科進士同年序齒録》,明萬曆刻本。

[12]參見此書卷五葉五、陳文禄跋;清李賢書、吴怡纂修《東阿縣志》卷一二葉八,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版《中國方志叢書》影印民國二十三年(1934)鉛印本,第438頁。

[13]參見此書《纂修息志官氏》;明鄭之城纂修《東安縣志》卷五葉四,明天啓五年(1625)刻本。按,清周埰纂修《廣西府志》卷一六葉四云邵鳴岐爲“順天東安縣進士”,清乾隆四年(1739)刻本,誤。

[14]參見《明嘉靖三十二年進士登科録》,明嘉靖刻本;清李光祚纂修《長洲縣志》卷二〇葉一五,清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清張鉞、萬侯等纂修《重印信陽州志》卷五葉一二,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版《中國方志叢書》影印民國十四年(1925)鉛印本,第183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