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嘉靖刻本研究:嘉靖以前建本版刻风格

明嘉靖刻本研究:嘉靖以前建本版刻风格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節則準備通過實例分析來梳理從南宋至明嘉靖以前建本的版刻風格及其演變特徵,由此闡明建式嘉靖本版刻風格的特點及其由來。北宋的福建刻本存世極少,本節以南宋以來福建刻本中最主要和最典型的建陽刻本爲例來分析建本版刻風格的主要特徵及其演變。

明嘉靖刻本研究:嘉靖以前建本版刻风格

南宋至明末福建刻本的版刻風格,本書第一章第一節曾討論過,側重理論分析和宏觀描述。本節則準備通過實例分析來梳理從南宋至明嘉靖以前建本的版刻風格及其演變特徵,由此闡明建式嘉靖本版刻風格的特點及其由來。

北宋的福建刻本存世極少,本節以南宋以來福建刻本中最主要和最典型的建陽刻本爲例來分析建本版刻風格的主要特徵及其演變。南宋前期建本版刻風格可以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建陽崇化書坊陳八郎宅刻本《文選》(圖4-1)和宋王叔邊刻本《後漢書》(圖4-2)爲代表。首先從字體來看,南宋前期建本具有以下特徵:(1)字體不方正,筆畫多曲折。(2)筆畫起筆多帶尖或鈎,尤其是豎和撇。(3)横畫收筆處形成比較明顯的頓點。(4)筆畫較細,横畫、豎畫粗細相近,字體較秀媚。這四個特徵的前三點在建本以後的發展中得到繼承,成爲建本的標志性特徵。其次從版式來看,兩者版匡大小均爲半葉高18厘米、寬13厘米,行款前者爲半葉十二行,後者半葉十三行,每行均爲二十三字左右。版式爲前者白口,後者細黑口(少見),均爲左右雙邊,雙順黑魚尾。這代表了這一時期建本版式的特徵;版匡高在20厘米以下、寬在13厘米以下,半葉十二行以上,每行二十字以上,白口,左右雙邊,雙順黑魚尾。這些特徵在後世建本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繼承。

圖4-1 宋紹興陳八郎宅刻《文選》 臺圖藏

圖4-2 宋王叔邊刻《後漢書》 國圖藏

南宋中期建本可以黄善夫刻本《史記》(圖4-3)爲例。在字體風格方面,中期建本粗看似與前期差異較大,實際上仍大體保留了前期字體的前三個特徵:筆畫曲折、起筆尖峭和横畫收筆頓點。變化比較大的是,從筆畫來看,横細豎粗對比鮮明,與前期横豎粗細相近不同。從刀法看,筆筆見刀,鋒棱畢現,字體峻峭,與前期的秀媚不同。版式方面中期建本大體與前期一致,惟此本《史記》半葉十行,每行十八字,行字較疏,屬於少數情况。書口爲細黑口,代表了這一時期的多數情况,與前期多白口不同。

南宋後期建本可以宋咸淳三年(1267)刻本《新大成醫方》(圖4-4)爲例。從字體風格看,後期建本仍然保留了前三個基本特徵,但與中期相比差異比較明顯,没有了中期字體的刀法森然、鋒棱畢現,横細豎粗對比也不如中期鮮明,有向早期字體回歸的趨勢,但不如早期字體秀媚。這種字體與元建本已經比較接近。版式方面後期建本大體與之前一致,比較明顯的差異是書口由細黑口逐漸變粗,也在向元建本過渡。

圖4-3 宋黄善夫刻《史記》 國圖藏

圖4-4 宋咸淳刻《新大成醫方》 臺圖藏(www.xing528.com)

元建本可以元至正五年(1345)余氏勤有堂刻本《書蔡氏傳旁通》(圖4-5)爲例。其版刻風格與南宋後期相近,字體較圓勁、流利,版式較南宋後期更多黑口較粗者。

明前期建本,其中一類刻得比較精,與上述元建本《書蔡氏傳旁通》相似,如正統九年(1444)劉氏翠巖精舍刻景泰三年(1452)重修本《聯新事備詩學大成》。另一類刻得比較粗率,如成化七年(1471)熊氏中和堂刻本《標題詳註十九史音義明解》(圖4-6)[1],仍然具備建本字體的三個基本特徵,只是字形較扁,其版式也與此前大體一致。

建本在版式方面還有一個比較特别的地方,每卷首葉或末葉的魚尾下面常常會刻一個特殊紋飾(圖4-5、圖4-6),這個紋飾將每卷的首葉、末葉與其他葉區别開,大概是爲了便於識别,爲整理印張或者裝訂等工作提供方便,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這個紋飾至遲在南宋中期的建本中就已出現,如南宋中期建本《監本纂圖重言重意互註點校毛詩》、南宋後期建本《新大成醫方》(版心保留太少,故無法看到)。元代沿用此紋飾,如元廣勤書堂刻本《集千家註分類杜工部詩》、元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本《分類補註李太白詩》《書蔡氏傳旁通》。明代也繼續使用,如上述《標題詳註十九史音義明解》。這個特點也是建本自宋以來自成系統的標志之一。一般有這個特點的,基本都是建式本,但建式本不一定都有這個特點。

圖4-5 元至正余氏勤有堂刻《書蔡氏傳旁通》臺圖藏

圖4-6 明成化熊氏中和堂刻《標題詳註十九史音義明解》 天一閣藏

嘉靖以前建本版刻風格大體如此,在字體上大致保持了三點基本特徵:(1)筆畫曲折,字體不方正;(2)起筆多帶尖或鈎;(3)横畫收筆多頓點。版式方面,一般版匡高20厘米以下、寬13厘米以下,以字小行密爲多。這些成爲建本最基本的特徵,同時也是建本自成系統的主要表徵。建式嘉靖本作爲典型建本的發展,很自然地繼承了這些特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