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嘉靖刻本研究:資料積累時期

明嘉靖刻本研究:資料積累時期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這種按地區對版本進行分類的意識,首先反映了明代各省都出現了相當數量的刻本,這是雕版印刷史上的一個重要現象;其次表明版本學研究初現端倪。《古今書刻》爲明刻本構建的空間框架,不僅保留了各地刻書的基本材料,還提供了研究方法上的啓示。第三類筆記類文獻對於嘉靖時期刻書的整體描述具有重要價值。

明嘉靖刻本研究:資料積累時期

嘉靖刻本的專門研究興起得較晚,而有關嘉靖刻書情况的記載與著録,早在嘉靖時期或稍晚時已經開始,其中有些記載已具有初步研究的意義。這方面的文獻大致可分爲三類:一是書目,如周弘祖《古今書刻》、晁瑮《寶文堂書目》、李廷相《濮陽蒲汀李先生家藏目録》等;二是地方志中對版刻的記録,如《[嘉靖]惟揚志》卷十二《版刻》、《[嘉靖]建陽縣志》卷五《書坊書目》、《[萬曆]寧國府志》卷十二《載籍》等;三是筆記類文獻,如胡應麟《經籍會通》、高濂《遵生八箋》等。

第一類文獻中最重要的是周弘祖的《古今書刻》。周弘祖(1529—?)字元孝,湖廣麻城縣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進士,官至南京光禄寺卿[3]。《古今書刻》約成於隆慶、萬曆之際[4]。其卷上主要收録明代全國各地所刻書籍,大約有兩千七百種[5],其中大量爲嘉靖刻本,所收書籍按内府、中央各機構、兩京十三省分類,各省内再按省級機構、府、州(指直隸州)排列,各藩府刻書按其封地列入。雖然著録内容非常簡單,大多數只有書名,極個别標注了作者及某縣所刻,但其價值很重要。自雕版印刷出現以來,這是首次將全國範圍内的大量刻本以刻書地點爲標準分類編目。這種按地區對版本進行分類的意識,首先反映了明代(主要是嘉靖以來)各省都出現了相當數量的刻本,這是雕版印刷史上的一個重要現象;其次表明版本學研究(包括嘉靖刻本研究)初現端倪。這種對當代刻本的收藏和分類整理,與當時正在興起的對宋本的收藏和賞鑒活動,共同構成了版本學形成的兩個基礎。《古今書刻》爲明刻本(包括嘉靖刻本)構建的空間框架,不僅保留了各地刻書的基本材料,還提供了研究方法上的啓示。(www.xing528.com)

第二類地方志所載版刻資料的主要作用在於保存了各地的刻書史料。第三類筆記類文獻對於嘉靖時期刻書的整體描述具有重要價值。如稍晚於周弘祖的胡應麟撰於萬曆十七年(1589)的《經籍會通》,其卷四對明中葉刻書有概括性描述,對版本學而言,其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對各地刻書特點的總結,比如“其精,吴爲最;其多,閩爲最,越皆次之”[6]。這與《古今書刻》正可互補。大約同時的筆記類文獻還有高濂的《遵生八箋》,其卷十四《論藏書》側重鑒賞、鑒定,其中所論用新刻模宋板僞造宋本,揭示了嘉靖翻宋刻本和仿宋刻本的風格特徵。這標志着藏書史和版本學史上宋本賞鑒派的誕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