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管理实践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管理实践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数以亿计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必由之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提高新增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整体素质,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基础。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管理实践

贫困,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现象。经济界和教育界早就发现,经济贫困产生教育贫困,教育贫困也会产生新的经济贫困,农村劳动者文化技能水平的高低,对收入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数以亿计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必由之路。

一、近年来教育扶贫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教育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制定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教育在扶贫中的积极作用,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加大“两基”攻坚力度,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努力提高新增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

(1)继续加强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两免一补”工作力度,加快西部地区“两基”步伐。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提高新增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整体素质,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基础。为保证到2007年西部地区实现“两基”目标,2004~2007年中央财政投入100亿元专项资金,实施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预计可满足新增学生195万人、新增寄宿生207万人的就学需求,这将显著改善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加快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步伐。

(2)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应用水平。截至2006年底,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投入80亿元,基本覆盖了中西部80%以上的农村中小学,1亿多名农村中小学学生受益。

(3)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促进了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健康持续发展。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深化机制改革,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2006年起,分两年全部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教育部、财政部和各地有关部门全力推进新机制改革,及时出台配套文件,强化资金管理和专项督查,确保农民和农村学生受益。据统计,截至2006年10月,中央和地方财政共落实改革资金210亿元,改革惠及16个省(区、市)的5 000多万名农村中小学学生。免除学杂费后,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贫困寄宿生可减负500多元。有近20万名农村辍学学生返回学校,广大群众称新机制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近年来,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制度,在高等教育阶段初步建立“奖、贷、助、补、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已经得到较好解决,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使考上大学的困难学生都上得起学,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继续扶持农村和贫困地区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发展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要求新增劳动力不仅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而且要继续接受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近年来,国家坚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2005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努力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提高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从2005年开始,中等职业教育连续两年扩招近100万人,2006年招生748万人,在校学生达到1 809万人。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70%以上来自农村,而就业主要在城镇和非农产业,特别是每年约有上百万农村家庭贫困学生通过职业教育在城镇稳定就业,实现了“转移一人,一家脱贫”的目标,一些地方流传着“这扶贫、那扶贫,最好的扶贫是通过职业教育扶贫”的说法。在生产资源紧缺、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地区,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的成本很高,难度很大。如在河北省扶贫重点开发县,通过移民搬迁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好办法,问题是人均需要支付费用数千元。农村职业学校的学费一般在1 500元/年左右,加上食宿等其他费用,三年大约需要支出15 000~20 000元。通过职业教育把农村初中毕业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在城镇和第二、第三产业实现稳定就业,如果毕业后月薪1 000元,3~4年就能收回接受三年职业教育的支出,此后就能使自己和家庭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因此通过职业教育扶贫应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措施和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式,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推动。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

(1)大力支持农村职业学校建设,提高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能力。在中央财政职业教育经费安排上,坚持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据统计,2004年以来,中央财政共投入12.5亿元专款,支持了634所县级职业学校的建设;投入8 800万元专款,支持了55个县级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了这些学校的教育、培训等服务功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2)动员组织城市、东部职业学校与农村和西部职业学校合作办学,扩大招收农村学生的规模。主要做法是第一年在农村和西部学习,第二、三年到城市或东部学习并实习,毕业后留在城市或东部就业。通过统筹城乡和东西部职业教育,解决了农村和西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不足而生源很多,城市和东部有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而生源不足的矛盾,有利于促进区域间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2006年城乡和东西部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的规模已经扩大到40万人。

(3)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8亿元,资助了8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省市财政安排配套资金也资助了100多万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基本可以在城镇和第二、第三产业稳定就业,对个人和家庭稳定脱贫具有重要作用。(www.xing528.com)

3.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

(1)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2004年,教育部组织实施了“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动员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战线、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全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4~2006年,教育系统共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9 991万人次,其中技能培训4 040万人次,农民工培训1 056万人次,教育系统已经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力军。参加2~3个月的技能培训,农民需要支付培训经费约500元,农民掌握技能后转移到城镇和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年收入约为6 000元,是培训经费的12倍,是农民年收入的2倍,为扶贫开发、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工业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积极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2005年,教育部组织实施了“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动员组织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战线、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对在乡农村劳动力普遍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005~2006年,共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9 314万人,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积极开展定点扶贫工作。教育部积极做好河北省涞源、武邑、青龙三个县的定点扶贫工作。努力增加经费投入,积极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和定点扶贫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国务院扶贫办的其他扶贫活动,为解决贫困问题做贡献。

二、继续推动教育扶贫的措施

(1)继续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继续加大扶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力度。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在全国农村地区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政策,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全面完成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启动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将达到800万人,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将达到550万人以上。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争取招生50万人,努力使更多的农村初中毕业生能够接受职业教育。

(3)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家庭困难学生助学制度。国家将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制度,资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困难学生,一、二年级每人每年资助1 500元,第三年通过顶岗实习获得一定报酬。2007年下半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将安排82亿元。国家助学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后,资助人数将达到1 600万人,资助面约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的90%。这是继全部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中央做出的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决策,它将减轻学生及其家庭接受职业教育的经济负担,使更多的农村学生能够接受职业教育,有利于提高新增劳动力的素质,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4)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计划”,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办学能力。

(5)继续实施好“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的培训。2007年,全国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培训要力争超过3 500万人次(其中技能培训超过1 0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超过6 000万人次,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加强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的统筹。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教育部门要在政府领导下,加强“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网络。

教育部门要加强与扶贫、农业、劳动等部门的分工协作。要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积极参加扶贫部门“雨露计划”和农业部门“阳光工程”的实施,加强农村人口的教育培训和整个扶贫开发工作。

[1] 本文是作者2007年6月出席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的“2007年中国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