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生产致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家家要有“明白人”,人人需要学技术的现象随处可见,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当时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农村学校教学内容脱离农村实际。大多数不能升入大中专学校的中小学毕业生,既缺乏回乡务农的思想准备,又缺乏基本的劳动生产技能,一时难以适应农村生产劳动的需要。同时,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非常薄弱,农村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吸收和运用农业先进技术的能力比较弱,影响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尽快提高农民素质,帮助农民寻找致富之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教育部明确提出农村教育要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开展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尝试着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既提高在校学生的素质,又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尝试着促进农业、科技、教育的紧密结合,实施“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1987年,国家教委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阳原、完县、青龙三个县进行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同年12月,国家教委与农牧渔业部在山东省平度县联合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经验交流现场会”,推广平度经验。
1988年,国家教委在全国实施了“燎原计划”。要求发挥农村各级各类学校智力、技术的相对优势,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和管理知识培训;配合农业与科技部门,开展以推广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促进农业的发展。计划“七五”期间在全国500个县内建设1 500个示范乡。
1989年,国家教委提出实行农科教结合,要求各地加强教育与农业、科技结合,共同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同年,农业部、国家科委、国家教委、林业部、中国农业银行联合成立了“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农科教结合,共同促进农村、林区人才开发与技术进步的意见》。同年,国家教委在全国设立了116个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各地相继设立了一批省级燎原计划示范乡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
199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实行农科教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通知》,强调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农科教结合的具体方案,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动手,抓好抓实,使农科教结合工作健康发展。1994年国家教委又确定30个地市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通过点上深化、面上扩展的办法,不断推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
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农村教育的综合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促进了农村教育的整体发展和“两基”目标的实现;初步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沟通衔接的农村教育体系和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与培训网络;促进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农村实用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有效地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地通过开展农科教结合,大量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使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教育为农服务的好典型。在黑龙江、吉林的一些农村中小学校,学生不仅学习文化基础知识,还要学习种植、养殖的基本知识。农村初中学生在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接受农业生产技术等内容的“绿色证书”教育,为日后从事农业生产、就业和创业奠定基础。山西、安徽等许多农村中小学“日校办夜校,一师任两教”,白天教孩子,晚上、周末教成人,农民在这里学习农业科技的新知识,寻求致富的新途径,如山西省柳林县前元庄实验学校、黑龙江省呼兰县大用中学等学校。而在江苏、浙江、湖北、广西等地,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办得很红火,教学、科技人员还把最新的科技知识和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农民传授发家致富的秘诀和方法,如重庆市石柱县一职高、河北省迁安县职业教育中心、江苏省江阴市申港镇成人教育中心、湖北省蕲春县张榜镇成人学校等一大批为农服务的先进学校。各地采取“工程”、“项目”等方式推动农民素质提高和教育为农服务工作,如湖北省开展的教育为农服务系列活动、江苏省实施的“5112教育富民工程”、浙江省“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广西“金色农业示范工程”等。实践证明,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教育改革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实行“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是农村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措施。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农村教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一些地方农村教育主动为农服务的自觉性不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仍然存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现象,改革相对滞后;农村义务教育普及和巩固提高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基本办学条件亟待改善;经费投入不足,仍然是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一些地方对农村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投入明显减少;农村政府机构调整以及中小学教师核编,使负责农民教育的专职人员明显减少,一些地方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缓慢,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农科教结合的工作力度减弱。
2003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明确了推进农村教育改革试验,必须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农村办学体制、运行机制、教育结构和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试验,要继续加强“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着重抓好五项统筹、深化三项改革、加强三项工作。
抓好五项统筹:一是统筹农村教育事业规划,合理确定农村教育结构。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时,要统筹安排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目标。地方政府要把三类教育协调发展的规划列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是统筹教育资源,提高经济效益。要进一步统筹农村教育资源,在师资、校舍、实验实习设施与基地等方面加强三类教育之间的沟通,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三是统筹信息化建设,扩大服务范围。加快农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农村教育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举措,对于向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学生提供良好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缩小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带动农村教育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农村中小学全面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所有的农村小学教学点、农村小学、农村初中都具备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育的能力,以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要充分利用普通中小学信息化资源,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培训,为当地普及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和开展农村党员教育服务。四是统筹开展教育与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农村普通中小学要把农村成人教育与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职责,要有专人管理和承担教学任务。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要把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作为办学的重要任务。扫盲教育以农村小学为主,实行日校办夜校,一师任两教。成人学校要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巩固扫盲成果。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由农业、劳动、教育等部门共同参与,县级职业学校、乡镇中学、成人学校以及培训机构共同承担。五是统筹经费投入,保证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在税费改革中,确保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在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要合理确定三类教育的投入比例,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也要增加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扫盲教育的经费投入,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经费、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资金时,要安排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
深化三项改革:一是深化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继续落实县级人民政府举办职业教育的责任,重点办好骨干示范性县级职业学校。继续落实县、乡、村举办农村成人教育的责任。有条件的地方,可试行有偿教育与培训,逐步实行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相结合的投入体制。进一步强化地市政府对辖区内农村教育的统筹和领导。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农村中小学在实现国家规定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在农村初、高中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继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鼓励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农村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实行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方便学生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城乡分段和职前职后分段完成学业。全面推进学分制,进行跨学校、跨地区学分累计互认的实验。农村成人教育要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使他们初步掌握在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必需的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培训证书。要坚持培训与市场挂钩,鼓励和支持“定单”培养,先培训后输出。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用人单位出资、培训机构减免经费、农民适当分担的投入机制。三是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抓紧落实编制核定工作。依法执行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积极探索建立教师资格定期考核考试制度。严格掌握校长任职条件,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的教育培训工作。构建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县级职业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要广泛聘请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优化教师结构。农村成人教育师资队伍要继续坚持以兼职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村各类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类人才的作用。各地在核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时,对于承担农民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普通中小学,要统筹解决编制问题;对单独建制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其教职工编制由审批机关根据编制政策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研究解决。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和实施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教职工编制标准。
加强三项工作:一是加大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服务,促进城市和农村教育协调发展。要坚持以流入地城市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城市职业学校要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城市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和培训机构要积极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要积极推进和不断扩大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职业学校多种形式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规模。城市和东部地区要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免学费并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促进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二是加强高等教育为农服务工作。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要充分发挥在推进“农科教结合”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定点联系县、参与组建科研生产联合体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让技术成果等方式,积极开发和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和科研成果,依托农村职业教育、中小学校和成人教育体系,把农业科技辐射到广大农村;支持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建立与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稳定的协作关系,帮助培养师资、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在为农服务工作中做出更大的贡献。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教育部门在为“三农”服务中的协作和配合。要加强政府统筹领导,建立农科教结合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的有效机制。要以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农业部门在政府领导下主动做好农科教结合的具体组织工作;科技部门要开展农业适用技术研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农村的科技进步;教育部门在实施西部“普九”攻坚,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和质量的同时,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劳动者和农民工的素质。其他有关部门也要积极支持和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逐步形成在政府统筹领导下,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在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大潮中,当前农村职业和成人教育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认真学习领会《决定》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认识,增强抓好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决定》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认识,抓住机遇,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切实把《决定》和会议提出的改革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任务落到实处。
(2)明确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发展目标,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决定》和会议对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主要是三条:一是到2007年,职业学校面向农村年招生规模达到350万人(约占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60%);二是普遍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民超过1亿人次(约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30%以上);三是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培训2 000万人次以上(约占目前在城镇务工农民工的20%以上),使他们初步掌握在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必需的技能。当前首先要组织没有升入高一级学校又要求到城镇务工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转移培训,其次要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增强其在城镇稳定就业的能力。教育部已决定组织实施“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初步考虑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制定规划,明确任务;扩大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前培训;积极面向已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抓好一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典型,通过以点带面等措施,努力实现2004年,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年招生规模达到300万人,2007年达到350万人,并帮助其中大多数毕业生在城镇就业;200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前引导性培训达到600万人,其中技能性培训规模达到300万人,2007年,引导性培训达到1 000万人,其中技能性培训达到500万人;2004年,对已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数量达到200万人,2007年达到1 000万人的目标。(www.xing528.com)
各省(区、市)教育部门要根据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根据生源情况、就业市场的需求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条件等因素,逐级制定地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目前已有20个省(区、市)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发展规划,并对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提出了要求。其余省份也要抓紧确定规划目标。目前各省(区、市)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很不平衡,农业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率高于30%的省(区、市)有4个,要巩固和扩大成果,努力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培训率在20%~30%之间的省份有10个,要力争1~2年达到30%以上;培训率在10%~20%的省份有11个,要加大工作力度,力争3~5年内达到30%以上;培训率在10%以下的省份有6个,希望2004年都达到10%以上,4~5年内达到30%以上。
要实现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教育部门必须在政府领导下,统筹规划,并将规划列入本地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其成为政府目标。在组织实施规划时,首先要充分动员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同时要积极争取农业、科技、劳动等部门、行业,以及共青团、妇联等组织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完成这一任务。
(3)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①加强职业学校建设,扩大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各省(区、市)要继续加强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力度,努力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每个地市要重点建设好一到两所规模较大、质量较好、适应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需要的骨干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或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县要办好一所面向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开放的、多功能的职业学校。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建设,力争到2005年前使全国农村所有职业学校达到教育部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标准,并努力建成一大批国家和省级重点职业学校。
②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紧紧围绕就业市场的需要,切实办好一批为当地培养实用人才和有利于劳动力转移的专业。各地要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把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短期培训结合起来。探索“学校+公司+农户”和“边学习、边实践、边创收”的办学模式。
③加强农村职业学校学分制试点工作。要加强面向三农的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的试点工作,建立城乡职业学校间的学分互认机制,建立和完善学分制条件下的各项制度。要实行更加多样、灵活、开放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允许学生转换专业和学校,实行跨学校、跨地区学分累计互认。制定适应学分制实施的收费办法,解决好学分制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对于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城乡分段和职前职后分段完成学业的学生,在专业要求范围内允许学生跨年级、跨学校自由选择科目和上课时间。
④推动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2003年,东部与西部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距离预期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动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的意见》精神,继续加大力度,总结推广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
⑤加快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信息化建设,大力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各地要加大经费投入,提高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信息化装备水平。要充分利用普通中小学的信息化资源。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农村职业学校校园网络,乡镇成人学校卫星教学收视点或多媒体教学播放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燎原电视学校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并为农民提供生产、经营信息,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4)加大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力度,形成县、乡、村三级实用型、开放型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和科技推广网络。要进一步加强“三教统筹”,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功能,提高办学效益。要继续办好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充分发挥乡镇成人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重要作用。要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形成一大批培训规模大、质量高、为农服务成绩突出的先进农村成人学校,发挥骨干示范作用。要依托农村中小学,日校办夜校,广泛开展成人教育和培训。要使农民学校的数量和办学面都有明显扩大,农民技术培训规模停止下滑。在经济、教育发达地区,把自学考试、联合办学、远程教育等形成的中等和高等学历教育向农村延伸,要积极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实验,构建适合农村实际的终身教育体系。
①努力增加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要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增加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扫盲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增强农村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培养能力与为农服务的能力。
②努力解决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编制问题。各省(区、市)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以及国家教委《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规程》的要求,提出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编制标准,并争取列入农村教职工总编制中。要推广上海、江苏等地解决农村成人教育编制的办法。
(5)要努力抓好农村教育改革试验,探索农村教育改革新路子。各地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尽快确定一批农村教育改革试验县,以农村办学体制、运行机制、教育结构和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改革为重点,以促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增强教育为三农服务能力为目标,制订出切实可行、内容创新的改革试验方案。教育部城市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将与有关省(区、市)一起抓好一批试验县。要通过改革试验,推出一批有效服务“三农”的办学新典型;创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教育规律、具有农村特色的教育新经验。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坚持农村教育为农服务的方向,深化教育改革,迎接新挑战,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培育新典型,开创农村教育工作新局面,促进农村教育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1] 本文原载于《中国农村教育》2004年第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