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扫盲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

中国扫盲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扫盲情况与世界相比较,成绩也是显著的。中国的扫盲教育还列入了法律条文。按照国家规定的具有接受扫除文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除文盲的教育。中国扫盲教育是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各有关部门、团体分工协作,齐抓共管。从国家到省、地、县、乡各级政府普遍把扫盲教育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政府任期目标,并在政府和教育部门中实行扫盲责任制。

中国扫盲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

一、历史的回顾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但在近代却经历了百余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致使国家经济落后,教育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全国小学学龄儿童的入学率仅20%左右,而全国成人的文盲率达80%以上,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文盲率高达90%。建国以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扫除文盲,提高民族素质,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深入持久的扫盲运动。1949~1965年是我国扫盲教育蓬勃发展的时期,17年间扫除了10 272万文盲。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中国政府再次颁发扫盲文件,要求把扫盲工作迅速、普遍开展起来,尽快扫除文盲。1988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扫除文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扫除文盲的对象、标准、组织领导及投入等政策做了具体规定,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完成扫除文盲这项历史任务。各地认真贯彻《条例》精神,再次掀起扫盲热潮。1990年中国政府响应联合国号召,积极开展了“国际扫盲年”活动,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扫盲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1991~1995年,全国扫除文盲2 598万人,比前五年多扫除1 457万人,年均扫除文盲520万人。1996年我国扫除文盲407万人,创办农民技术培训学校43万所,毕业学员达7 648万人次,还有145万学员从成人初等文化学校毕业。据统计, 1990~1995年间,我国文盲人数从1.8亿减少到1.45亿,成人文盲率从22.21%下降到16.48%,15~45周岁人口中的文盲率从10.3%下降到6.14%,从而为20世纪末实现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从1949~1996年的47年间,我国累计扫除文盲1.99亿人,年均扫除423.4万人,使我国文盲人数不断减少,文盲率迅速降低。由于扫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共同作用,我国的成人文盲数量从约2.9亿减少到1.45亿,成人文盲率从约80%下降到约16%(见下表),这无疑是新中国教育、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表 中国文盲人数、文盲率变化表

注:1.1964年、1982年、1990年和1995年的数字为国家人口普查统计数字,1949年数字为估计数。

2.《教育研究》1995年第11期:中国国家统计局社会科学司、国家教委成人教育司《中国80年代扫盲情况研究》。

中国的扫盲情况与世界相比较,成绩也是显著的。据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1年世界教育报告》的分析,1970~1990年,世界成人文盲率下降12个百分点,但是文盲人数从8.9亿增加到9.48亿。同期,中国在成人文盲率下降的同时,文盲总量也减少了13.6个百分点,这与世界上文盲不断增加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991年世界教育报告》显示,中国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低的情况,成人非文盲率处在相对比较高的位置。因此,我国的扫盲工作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1984年以来,已有10个单位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扫盲奖。

二、中国扫盲教育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中国人民在长期的扫盲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下主要做法和经验:

(1)制定扫盲教育政策法规,不断推动扫盲工作。中国政府历来把扫除文盲教育作为国家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并多次发布文件,推动扫盲教育的发展,特别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推动扫盲工作的政策法规,保证了扫盲工作的深入发展。如197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扫除文盲的指示》,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扫除文盲工作条例》,1993年国务院根据新的情况修订并重新颁布了《扫除文盲工作条例》,《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对扫除文盲的对象、单位和个人扫盲标准、扫盲后继续教育、扫盲的领导管理、政策措施、经费筹措等作了具体规定。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中的文盲率降到5%以下。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20世纪90年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中国的扫盲教育还列入了法律条文。1982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基层群众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的具有接受扫除文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除文盲的教育。这些法规的颁布使扫盲教育有法可依,对扫盲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团体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扫盲体制。中国扫盲教育是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各有关部门、团体分工协作,齐抓共管。从国家到省、地、县、乡各级政府普遍把扫盲教育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政府任期目标,并在政府和教育部门中实行扫盲责任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普遍设立了成人教育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管理扫盲工作。为了加强扫盲工作的宏观指导和检查,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扫盲工作,1990年和1994年两次成立了全国扫除文盲工作协调小组,全国大部分省、地、县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协调小组成员包括教育、宣传、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农业林业、民委、解放军、青年团、妇联、科协等部门和团体负责人。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共同推动扫盲工作。如全国妇联农村妇女中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活动和“巾帼扫盲系列行动”,并和国家教委联合设立了“巾帼扫盲奖”,表彰在扫除妇女文盲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救助失学女童复学的“春蕾计划”;共青团中央连续两年发动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利用假期深入农村开展扫盲和科技文化服务活动;解放军帮助驻地群众开展扫盲活动;农业、林业、科协等部门通过普及科学技术带动群众学文化;宣传、文化、广播、民委等部门也积极开展工作,初步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扫盲教育管理体制。

(3)普及初等教育、扫盲和扫盲后教育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实行“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方针。“一堵”是要努力普及初等教育,有效地堵住新文盲产生的渠道,要求凡是15岁以下的少年文盲由所在地小学负责,采取各种方法,使其达到脱盲水平。“二扫”是要大力扫除1949年10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15周岁以上的青壮年文盲。“三提高”是指做好脱盲学员的巩固提高工作,防止复盲现象的产生,巩固、扩大扫盲成果。对学习条件好的脱盲学员,组织他们继续学习语文、数学、科技知识,逐步达到业余小学毕业水平;对其他学员则组织参加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和各种文化活动,切实把复盲率控制在5%以内,并使脱盲人员掌握发展生产与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近几年,我们大力动员农村中小学承担扫盲任务,并坚持推广日校办夜校、一师任两教的作法,推动普及初等教育和扫盲教育的协调发展。

(4)扫盲教育的内容和学员的生产、生活需要紧密结合。1978年以前,扫盲教育的内容是政治教育、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文化教育为主。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各地根据学员生产和生活需求的变化调整了扫盲教学的内容,使其不仅包括认字、阅读、写作、记账等文化教育知识,还包括思想政治、生产知识、生活常识、卫生和健康教育等内容,其中生产技术知识的比重明显加大。如河南省教委组织编写的扫盲教材共有80课时,其中文化教育类26课时,占总课时数的33%,生活常识类25课时,占31%,生产技术类17课时,占21%,公民教育类12课时,占15%。宁夏把扫文盲、扫科盲,学文化知识、学科学技术、学经营管理结合起来,把扫文化盲和扫功能盲结合起来,提高了扫盲的质量和效益。对于妇女扫盲,还要学习妇幼卫生、家庭教育和当家理财等内容。对于少数民族文盲,还增加了民族风俗和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并使用本民族文字扫盲。这些都有效地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了扫盲的质量和效益。

(5)教学形式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灵活多样。由于中国各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民族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扫盲对象年龄参差不齐,形成了扫盲学员学习需求和学习条件的明显差别。因此,各地都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如文盲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举办扫盲班集中学习;文盲居住较分散的地方,组织邻里小组开展学习;对居住特别分散的文盲,则采取个别包教和送教上门的办法。一般是农村普通学校包乡包村,学校教师和小学高年级学生包教文盲。一些地区还利用广播、电视、录像等手段辅助扫盲教学。中国教育电视台曾拍摄并通过卫星向全国播放了60小时的扫盲电视教学节目,受到了地方和学员的好评。扫盲学习时间以业余为主,强调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大忙停学,忙后及时复学。(www.xing528.com)

(6)加强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近十年来,国家教委制订了《扫除文盲教育教学大纲》、《农村成人初等教育教学大纲》和《个人脱者考试内容》等教学文件,为加强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提供了依据,并多次召开全国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教材编写研讨会,组织部分省编写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示范教材。由于我国实行由省级教育部门统一编写扫盲教材,地、县、乡编写补充教材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扫盲标准的统一性和学员的需求多样性的关系。据1993年统计,全国各省(区、市)都有了统编的扫盲教材,有半数的省(区、市)编写了扫盲后继续教育的教材,各地还编写了扫盲和扫盲后读物上百种、实用技术教材上千种,并强化了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评估,提高了扫盲和扫盲后教育的质量。

(7)多渠道解决扫盲资源。关于扫盲经费,我们历来采取群众和集体自筹为主,国家适当补助的原则来解决。集资的主要渠道包括:乡镇、村、街道、单位自筹;企业事业单位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国家教育事业费和农村教育费附加中安排一部分;社会力量和个人捐资助学;各级政府财政给予补助。基层自筹主要解决补助教师以及为学员提供免费教育的费用,教育事业费主要解决培训教师、编写教材、交流经验、奖励先进、开展教学研究等费用。1988年以来,中央财政拨出1 300万元支持扫盲工作,并决定划拨1 500万元用于今后几年扫盲教育的表彰工作,国家教委还募集数百万社会资金设立了“中华扫盲奖”。近几年,各地纷纷增加扫盲投入,有效地改善了扫盲教育的办学条件。

关于扫盲队伍的建设。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以民教民,能者为师”的原则,广泛动员有文化的人都来教,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主体的扫盲教师队伍。据1996年统计,全国专职扫盲干部教师已达13.9万人,其中专职教师3.9万人。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基本建立了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干部,并努力落实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待遇。各级教育部门普遍举办了扫盲人员培训班,培训了一大批扫盲骨干人员。许多省市还建立了成人教育培训中心和培训网络,开展了各种培训活动,有力地提高了扫盲干部教师的业务能力。

(8)建立检查、验收、评估督导制度。我国扫盲工作实行分级检查验收制度。国务院规定了基本扫除文盲单位标准和个人脱盲标准。基本扫除文盲单位的标准是:其下属的每个单位,1949年10月1日以后出生的年满15周岁以上人口中的非文盲人数,除丧失学习能力的外,在农村达到95%以上,在城镇达到98%以上;复盲率低于5%。基本扫除文盲单位应当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个人脱盲的标准是:农民识1 500个汉字,企业和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识2 000个汉字;能够看懂浅显通俗的报刊、文章,能够记简单的账目,能够书写简单的应用文。国家教委制订了《扫除青壮年文盲单位考核验收办法》和《个人脱盲考试内容》,各地教育部门制订了实施细则。1993年以来,国家教委又建立了对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教育的“两基”督导检查制度。并坚持不普及初等教育,就不验收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不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就不验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制度,推动了“两基”的协调发展。同时建立并基本完善了国家抽查评估省、省验收县、县验收乡、乡验收村的逐级检查验收制度。目前已有30%的省(区、市)和70%的县(市、区),经过检查验收达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标准。

(9)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方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口基金、亚洲文化中心和国际成人教育理事会等机构进行了广泛的、卓有成效的合作,与其他国家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也日益增多。国际合作的主要活动包括:积极参与亚太地区大众教育计划、国际扫盲年和世界全民教育计划等重要活动;承办亚太地区扫盲教育的国际会议;参加“国际扫盲奖”评奖活动,参加亚洲文化中心扫盲教材编写和评奖活动(有9种教材获奖);联合举办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人员及教材编写人员培训班,联合发展扫盲教材和人员培训教材;联合开展扫盲、扫盲后继续教育实验点和农民学校人口教育活动等。这些活动既展示了中国扫盲教育的成果和经验,也通过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开阔了视野,有力地推动了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的开展。

三、中国扫盲教育的现状与规划

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全国15周岁以上的文盲有1.45亿人,成人文盲率已下降到16.48%;15~45周岁青壮年文盲还有3 755万人,青壮年文盲率已降到6.14%。

截止1997年初,全国已有10个省(区、市)、2 078个县级单位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分别占省(区、市)总数的30%和县(市、区)总数的73%。

目前我国扫盲工作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我国仍是世界上第二文盲人口大国,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9个扫盲重点国家之一。我国文盲中90%以上在农村,70%是妇女,在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文肓比例偏高;剩余文盲居住分散,而流动性在增大,增加了扫盲工作的难度。不少乡、村扫盲工作处于停顿状态;部分地区初等教育尚未普及,新文盲不断产生;一些地方对扫盲资源的投入不足,扫盲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因此,继续扫除青壮年文盲,不断提高成人识字率仍然是我国面临的繁重任务。

我国扫盲教育的规划目标是:到2000年,在全国90%人口居住地区基本扫除15~50周岁的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中的非文盲率达到95%以上,脱盲人员的巩固率达到95%以上,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村乡镇、行政村要建立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广泛持久地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国家规划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扫除400万文盲。到2010年,使成人文盲率降到10%以下。根据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的原则,把全国划分为三片地区,分三步实施:第一步,经济、教育条件好,占全国人口33%的10个省(市),到1996年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第一步目标已经实现);第二步,经济、教育条件中等,占全国人口52%的13个省(区),到1998年使青壮年文肓率降到5%以下;第三步,经济、教育条件差,占全国人口15%的6个省(区),到2000年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15%以下。其中,占该地区三分之一的城镇、条件比较好的农村县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西藏自治区2000年以后达到第三类省(区)的目标。

四、中国扫盲教育发展趋势的预测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国扫盲教育将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20世纪90年代年均扫盲人数可望达到400万人;未来几年基础教育将进一步加强,每年进入15周岁的文盲人数可望继续减少。今后几年,扫盲工作的重点将继续集中于青壮年文盲人口多的省份,扫盲工作的难点将集中在贫困、边远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扫盲的主要对象将仍然是农村妇女,老年文盲的数量和占文盲总量的比例将呈增加趋势。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扫盲未达标地区的工作,同时要推动达标地区继续扫除剩余文盲,不断提高成人识字率将成为重要工作。扫文化盲与扫功能盲相结合,不断提高扫盲的质量和效益,使扫盲成为更多文盲的自觉行为将成为扫盲教育的重要课题。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如期实现20世纪末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即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脱盲人员复盲率降到5%以下。成人文盲数量可望从1995年的1.45亿减少到2000年的1.05亿~1.15亿,成人文盲率可望从1990年的22.21%降到11%~12%。

21世纪正向我们走来,从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来看,脱盲水平显然是不够的,而且到2000年即使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我国剩余的青壮年文盲仍有2 000~3 000万人,成人文盲总量仍然超过1亿人。因此,继续扫除剩余文盲,不断提高成人识字率和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将是今后5年、15年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政府已经确定了到2010年要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1%左右,成人识字率提高到90%以上的目标。我们将认真学习这次论坛的经验,为实现我国和国际社会的扫盲目标而努力奋斗!

[1] 本文是作者1997年5月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总办事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扫盲研究中心等单位在菲律宾举办的“第一届亚洲扫盲论坛”的国家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