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扫盲措施对文盲构成的特点及管理实践研究

扫盲措施对文盲构成的特点及管理实践研究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国以来,由于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扫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因此,本文拟从分析当前文盲构成的特点入手,就如何采取相应的扫盲措施,谈点个人看法。上述文盲构成的特点表明,现有文盲中多数是40周岁以上的老年和壮年文盲,这些文盲基本上扫不掉,主要靠自然规律逐步减少。这些地方由于初等教育普及率低,新文盲还在不断产生,而扫盲必需的人财物资源又不足,扫盲的难度很大。

扫盲措施对文盲构成的特点及管理实践研究

建国以来,由于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扫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1985年,全国共扫除文盲15 313万。随着初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全国成人文盲占总人口的比率已从建国初的80%以上降到18%。全国已有1 418个县(区)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12~40周岁,下同),旧中国遗留的“文盲村”一批又一批地变成了“文化村”和“文明村”。广大农民脱盲后,能够看懂浅近通俗的书报,能够学习时事政策、科技知识和法律常识。经过脱盲后继续学习,许多人成为基层干部、教师、乡村医生和生产骨干,更多的农民则由于提高了文化技术水平而富裕起来。扫盲工作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肯定了我国扫盲的成绩和经验。四川省巴中县、吉林省分别获得教科文组织颁发的“野间扫盲奖”,山东省五莲县获得了“娜杰达·克·克鲁普斯卡娅奖”。

但是,我国扫盲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12周岁以上文盲有23 72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3%。我国是世界上文盲最多的国家之一。尽快扫除文盲,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仍然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因此,本文拟从分析当前文盲构成的特点入手,就如何采取相应的扫盲措施,谈点个人看法。

1.当前文盲构成的特点

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全国12周岁以上的23722万文盲具有以下特点:

(1)老年、壮年文盲多,比例高。23 722万文盲中45周岁以上的占56%,他们建国时已满12周岁,超过了小学教育入学年龄,所以是旧中国遗留的文盲,而且年龄越大文盲比例越高。见下表。

表 1982年文盲占同年龄段人口的比率

(2)女性文盲多,比例高。农村12周岁以上21 853万文盲中,女性文盲15 071万,占69%,男性文盲6 782万,占31%女性文盲的绝对数是男性文盲的两倍多。12周岁以上男性人口中,文盲占21%,同龄女性人口中,文盲占49%,文盲比率也是男性的两倍多。

(3)农村文盲多,城市文盲少;农民文盲比例高,职工文盲比例低。全国12周岁以上文肓中,农村文盲21 853万,占91%,城市文盲1 919万,占9%;12周岁以上文盲占同龄人口的比率,农村是35%,城市是16%。全国农业劳动者36 006万人中,有文盲13 224万,占37%,其文盲绝对数占全国各种职业人口文盲总数的91%。从事生产、运输的工人和有关人员8 377万人,有文盲702万,占8%,从总体上讲已经基本完成扫盲任务。因此,当前我国的扫盲问题其实就是扫除农民文盲的问题,只有扫除了农民文盲,才能完成全国的扫盲任务。

(4)经济发达地区文肓比例低而绝对数量大,经济不发达地区文盲比例高而绝对数量小。据统计,12周岁以上人口中文盲比率低于20%的有北京、天津上海、辽宁,都是经济发达省市,而文盲比率高于40%的云南、贵州、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和安徽,则是经济相对不发达省区。

上述文盲构成的特点表明,现有文盲中多数是40周岁以上的老年和壮年文盲,这些文盲基本上扫不掉,主要靠自然规律逐步减少。12~40周岁文盲有9 065万人,其中约8 650万在农村,从性别上讲主要是学习条件较差的妇女,从地理上讲目前尚未完成扫盲任务的县、乡主要集中在经济落后的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方由于初等教育普及率低,新文盲还在不断产生,而扫盲必需的人财物资源又不足,扫盲的难度很大。从文盲人数上讲主要集中在已经基本完成扫盲任务的地方,而当地因已基本完成扫盲任务可以不再扫除剩余文盲。因此,今后若干年内,随着初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扫盲工作的深入开展,文盲比率可望有较快下降,但文盲绝对数难以迅速减少,在个别落后地区,文盲绝对数还可能增加。此外,由于文盲比率明显低于建国初期,多数地方的领导和群众对扫盲重视不够,缺乏强大的社会舆论和应有的重视,也是扫盲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因此,扫盲工作仍将是今后10~15年内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当前应采取的扫盲措施

根据上述情况和近年来各地扫盲的经验,当前扫盲工作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把扫盲工作列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落实鼓励学习的法规政策。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七五”计划(草案)提出:五年内,在经济发达和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在中等发达地区,把青壮年文盲比率降到20%以下;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也要努力开展扫盲工作,使文盲人数不再增加。因此,凡未完成扫盲任务的地方,都要把扫盲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落实鼓励学习的政策措施,逐级制定规划,落实责任。政府重视是我国扫盲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今后扫盲工作的关键措施之一。如江苏省过去一度扫盲进展不快,1982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颁发了扫盲通知,省人大通过了扫盲条例,制定了全省1987年前基本扫除文盲的规划,实行文盲在规定期限内免费参加学习,无故超过规定学习期限的,其学习费用由本人或家长负担;规定不得在文盲中招工或收学徒,青壮年文盲不能安排为国家或集体单位的工作人员,文盲不参加扫盲学习,不能评为先进工作者,青壮年文盲不得晋级转正。并规定对限期内完成扫盲任务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能按期完成任务的,要责令检查,限期完成,对严重失职者,予以严肃处理。这些法规政策使扫盲工作迅速发展。到1985年,已扫除文盲172万人,全省少青壮年农民文盲比率从15%降到12.5%。目前福建、新 、甘肃等地也相继制定了扫盲条例,把扫盲作为必须完成的任务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国家教委也正在起草扫盲条例。

(2)配齐扫盲干部和教师,抓好培训提高工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齐各级扫盲农民教育干部,认真解决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待遇,使他们专职专用,尽心尽职。扫盲教师除由国家配备少数公办教师为骨干外,主要由乡镇择优聘用普通学校教师、在乡初高中毕业生和离、退休人员担任。也可请小学高年级学生当扫盲“小先生”,开展包教包学,并给予相应的报酬。(www.xing528.com)

对扫盲干部和教师要实行分级培训。即县培训乡镇的干部、教师及重点村的骨干教师;乡镇培训村的扫盲教师。要大力依托县农民中专、县农民技术学校、乡镇农民学校和成人教育中心承担培训任务。上海市成立县工农教师进修学校,四川、福建等地建立成人教育研究机构,以培训提高干部教师的做法值得提倡。

(3)要依靠群众解决办学经费和教学设施。扫盲是群众性、地方性事业,除国家教育事业费中扫盲经费要保证用于培训教师、编写教材、交流经验和奖励先进外,要根据群众自愿、力所能及的原则,通过地方财政补贴,办学单位集资,学员交费和勤工俭学等多条渠道解决办学经费和教学设施。

(4)要“一堵二扫三提高”,抓好扫盲前和扫盲后教育。坚持堵为主、扫为辅的方法,即全日制小学除组织学龄儿童入学并切实达到小学毕业程度,堵住新生文盲,同时组织15周岁以下超龄儿童入学,采取多种形式,使其尽快达到小学毕业程度,至少达到脱盲程度。盐池县是宁夏比较贫困的山区县,过去小学入学率低,新文盲大量产生。后来增设了小学教学点,方便儿童就近入学,先普及了小学三年教育,堵住新文盲,同时实行日校包村,日校教师包组,日校学生包教文盲的办法,基本完成了扫盲任务。

除乡村办扫盲班外,日校办夜校是行之有效的扫盲办法。即依托农村普通中小学的师资、校舍举办业余扫盲班,使一校多用。安徽省临泉县于1983、1984年分别组织白天上学有困难的学龄儿童9 730人和2 044人入日校办的少年儿童扫盲班,使全县小学入学率分别提高4.9%和1.2%,也推动了扫盲工作。1979~1984年,全县少青壮年文盲从31.8万人减少到23.1万人,文盲比率从45.8%降到32%。

组织脱肓学员继续参加文化技术学习,是巩固扫盲工作的重要环节。四川省潼南县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抓好文化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办法是组织脱盲学员复习扫盲课本,增学农业技术简易教材,全县3.3万名脱盲学员有92%的人入学。二是组织了60%的脱盲学员入业余小学班,学习语文、算术和农业常识。三是举办技术短训班,参加学习的脱盲学员有近万人次。

(5)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实际。根据农民学习技术、脱贫致富的要求,扫盲既要识字学文化,又要学习科技知识、时事政策和法律常识。近年来,山东省莘县编写的“棉花技术识字课本”,河北省崇礼县编写的学习养鸡、养兔、养羊、养猪技术的扫盲课本,湖北省广济县编写的扫文盲、扫科盲的“双扫课本”,都受到农民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6)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如在文盲居住集中的地方,实行班级集中教学,文盲居住分散的地方,组织邻里小组学习,居住特别分散和学习条件差的妇女,则送教上门,包教包学。学习时间本着“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大忙放学、忙后复学”的原则,实行脱产、半脱产、定日制、业余等形式,以业余学习为主。

(7)要特别重视抓好妇女扫盲工作。现有文盲绝大多数是妇女,必须根据她们的特点开展扫盲工作。1985年以来,湖南省妇联、教育、农业等九部门联合在全省妇女中开展“学文化、学科学、长才智、争贡献”活动,把扫盲学文化与学科学技术、发展商品生产、科学致富结合起来。同时认真解决妇女学习的困难,如蓝山县毛俊乡由村干部开会动员妇女文盲的丈夫多干家务、婆婆带好孙儿,支持妇女参加文化技术学习。全省参加各类文化技术学习的女学员已有130万人,其中参加文化学习的有63万人,大批妇女提高了文化技术水平,促进了生产。桃江县一年来共扫除女文盲6 327人,全县青壮年妇女文盲率从6.7%降到3.8%,还涌现收入超千元的妇女8 500多人。

(8)要尊重民族意愿,照顾民族特点。由农民自己选择本民族文字或汉文扫盲,才能取得好效果。四川省喜德县是彝族聚居区, 1956年起多次搞汉文扫盲,因彝族学汉文是难学难懂难记,19年来只扫除一个文盲。而开展彝文扫盲后,短短几年就基本完成了扫盲任务。目前,云南省扫盲采用了十多种民族文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使用6种文字。一些地方还采用同时使用两种文字教学的办法。

扫盲还必须照顾民族特点。如青海省大通县根据撒拉族不许女青年晚上单独出门,更不许和男青年在一起的习惯,利用小学放学后到天黑前的时间举办女子扫盲班,使60%的女文盲入学。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县少数民族爱唱山歌,扫盲班就用山歌辅助教学。贵州省黔东南州一些少数民族爱刺绣,扫盲班就增加了刺绣内容。

(9)扫盲与非文盲的职业技术教育同步进行。文盲比例高的地方,确实应认真抓扫盲,这既是文盲本身需要,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但从根本上讲,文盲又是社会经济贫困与教育落后的结果,不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就无法改变教育落后、新文盲不断产生的状况,也就无法最终完成扫盲任务。据调查,在生产条件基本相同时,文化水平的高低与农民收入水平成正比,这说明扫盲学文化可以促进生产,更说明抓好在乡初高中毕业生实用技术培训,尽快发挥他们的文化优势,使他们先富并带动其他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因此,文盲比例高的地方,也要把扫盲与非文盲的职业技术教育统筹安排,同步进行,才能早日完成扫盲任务。文盲比例低的地方同样要抓紧扫除剩余文盲,不断减少文盲数量。

[1] 本文原载于《河南成人教育》1987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