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合办学的必要性
(1)联合办学是农村经济结构改革对农民教育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农村正在改变单一经营、自给自足的经济格局,出现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建、运、商综合经营的新局面。综合经营、全面发展的经济格局,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必然要求农民教育的内容从以文化教育为重点,转向以相应的文化教育为基础,以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而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也需要从农业发展到农村的各行各业。随着农民教育内容的变化,也必然要求农民教育的领导管理体制从基本由教育部门一家管,其他部门不管或各自为政转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教育部门统筹规划,统一管理,教育、农牧渔业、乡镇企业、商业、文化、科协、共青团、妇联等各有关部门、团体密切配合,广泛联合,共同办学的新局面。
(2)联合办学是办好乡镇农校的客观要求。在县、乡镇、村三级农民教育网络中,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成人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乡镇农校)主要承担培养初级技术、管理人员的任务。由于领导认识、经费、师资、教学设备等条件的限制,还有许多地方没有举办乡镇农校,联合办学可以充分发挥各部门、团体的力量,便于解决经费、师资、教学设备等困难,可以加快乡镇农校的发展速度。即使目前已经开办的乡镇农校,一般也只具备培养一至几个专业的初级技术人员的能力,新开专业的能力很弱,往往是一个专业连办几届,所以乡镇农校培养初级技术人员的现状是专业少(一至几个)、数量大(同一专业连办几届就可培养上百人)。但乡镇经济转向综合经营、全面发展后,需要各行各业的初级技术、管理人员,由于乡镇生产规模不大,对每一行业初级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不大,其需求特点是专业多而每一专业培养数量少。显然,目前乡镇农校培养初级技术人员的现状满足不了乡镇对初级技术人员的需求。如福建省南靖县山城乡1983年举办了乡农校,根据本乡建筑技术人员奇缺的状况,举办了一年制的建筑班和建材班,分别毕业39人和19人。以毕业学员为骨干的乡建筑材料厂和建筑队,取得了相当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1986年初,该校已拥有480平方米新校舍,聘请经过大学进修的专职建筑教师,具备了较强的培养初级建筑技术人员的能力。但由于本乡建筑人员饱和,建筑班办不下去,改办其他培养初级技术人员的专业又很困难。类似情况在同一专业连办几届的乡镇农校较为普遍,而且是各乡镇农校难以单独解决的。经验证明,乡镇农校“无短不活,无长不稳”。即没有普及先进技术的短训班,就不能及时满足乡镇对技术的渴求,农校就没有活力;而没有稳定的培养初级技术人员的长班,农校的规模、规格、师资难以稳定,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农校也就不能很好地巩固发展。因此,需要打破一乡一镇单独办校的模式,走联合办学的路子。
(3)联合办学是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客观要求。现在,一些乡镇的有关部门、团体都在开展成人教育。以山东省泰安市郊区为例,乡镇一级有教育部门办的农技校,组织部门办的党校,农业部门办的农业广播学校和会计函授学校。此外,一些地方科协办了科普学校,共青团、妇联也通过“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开展成人教育。各部门、团体都办成人教育固然是好事,但由于各部门、各家都想单独建基地,配人员,自成体系,形成管理混乱、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从农村成人教育总体发展来考虑,也需要统筹规划,联合办学。
二、联合办学的主要方法
联合办学不是取消乡镇农校,而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乡镇农校;也不是什么都联合,而是因地因时制宜,实行“低独立、高联合”的办法。例如以普及科技为主的短训班,仍应坚持本乡镇单独举办,并作为乡镇农校的主要内容继续办好办活;对培养初级技术人员的学制一年左右的长班,可由县教育部门统筹规划,根据各乡镇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的特点、师资及教学设备等条件,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帮助各乡镇农校重点办好一、二个达到一定规格要求的专业长班,为本乡镇培养初级技术、管理人员,并逐步扩大对周围乡镇的招生比例(实行相互代培或收费代培);其他专业的初级技术人员则委托周围乡镇代培。争取逐步形成各乡镇农校长班专业各具特色并相对稳定,教学质量较高,在全县范围内各乡镇农校专业布局合理,门类比较齐全的培养初级技术人员的网格。(www.xing528.com)
目前各地联合办学的主要方法如下:
(1)乡镇内部各有关部门、团体联合办学。这是办好乡镇农校的重要条件之一。要在乡镇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由教育、农牧渔业、乡镇企业、科协、共青团、妇联等各有关部门和团体联合举办乡镇农校或成人教育中心。教育部门负责统筹规划,提供文化课教师和部分办学资金,抓好教学管理工作;农牧渔业、乡镇企业、科协等本着谁办学,谁受益,谁出钱的原则,提供技术课教师、实习场所、设备和部分办学资金;共青团、妇联等做好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如上海市郊区实行乡镇办校,部门办班,市县有关部门考核的办法。江苏省乡镇成人教育中心,都是把各有关部门、团体的力量联合起来,通过乡镇农校和成人教育中心统一组织农民、乡镇企业职工、基层干部等参加学习。山西省临猗县牛杜镇农校由教育部门、农科站、农场联办,由教育部门配备专职干部和教师,农科站提供实习仪器设备,农场提供校舍和生产实习基地。实践证明,联合办学、统一管理既充分发挥了乡镇各有关部门、团体的积极性,也避免了多头领导管理混乱的现象,有利于解决师资、经费、教学设备等困难,增强了乡镇农校的活力。
(2)跨乡招生和联乡办学。如四川省内江县民建乡1981年建校后,先后举办了12期缝纫班,培养了475名缝纫能手,其中周围乡镇的有126名(收费上学),占学员总数的27%。河北省故城县建国、马屯、要庄三个乡的农校也联合开展培训。跨乡招生和联乡办学扩大了招生和毕业学员对口使用的范围,有利于稳定专业,提高质量,还有利于充实师资队伍和教学设备,拓宽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强乡镇农校的活力。
(3)乡镇农校与县、地(市)和省有关部门联合办学。这是目前联合办学的较高层次。如四川省邛崃县油榨乡与县果品公司联办柑桔班,由果品公司提供技术教师和部分办学资金、设备。该县从1982年以来,有19个专业公司在37个乡镇对口办了林业、茶叶、柑橘、食品加工等16个专业班。福建省南靖县丰田华侨农场与省交通监理部门挂钩办汽车驾驶员培训班,有53人获得省监理所发的驾驶证,其中外县占36人。辽宁省本溪县草河口镇农校与县教育局联办农学中专班,与市教育学院联办党政干部大专班,都面向全县招生,使县、地(市)的师资深入乡镇,把成人中、高等教育引进了普通山乡。
[1] 本文原载于《河南成人教育》1986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