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人处世的重要性与《世说新语》

为人处世的重要性与《世说新语》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途中将之谋杀。上文中的马融之所以欲置郑玄于死地而后快,是因为他嫉妒郑玄的才能。一个人往往首先认同于与自己特征最为接近的群体,以这个群体的反应或状态作为评判自己反应或状态的标准。这种现象是有其心理学依据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其音乐天才曾被誉为18世纪的奇迹。他的英年早逝,也同样是嫉妒造成的恶果。如此一来,人们走的走,逃的逃,使袁军的力量日益削弱。

为人处世的重要性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中记载:郑玄在与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玄能者,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及玄业成辞归,既而融有“礼乐皆东”之叹,恐玄擅名而心忌焉。玄亦疑有追,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遂罢追。玄竟得以免。

这篇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东汉时期,经学大师郑玄曾在马融门下读了三年书。这三年来,郑玄从未见到过马融,只是跟着马融的高足弟子学习经学知识。郑玄天分极高,加之又勤奋刻苦,很快在诸弟子中脱颖而出。

有一次,马融在演算一个天文学上的题目时,碰到了困难,几个得意的弟子也不能解决。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有一个人忽然想起了郑玄,于是就向马融推荐说,后辈弟子中有个叫郑玄的,聪明无比,或许他能解开这个难题。马融半信半疑,派人去把郑玄找来,让他演算。郑玄凝神想了一会儿,很快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大家对他都十分叹服。马融表面上对郑玄也颇为赞许,但心中却充满了嫉恨。别的弟子们都没有看出来,只有聪明乖巧的郑玄有所察觉。他想:这个地方看来是呆不下去了。

不久,郑玄就去向马融告辞,说自己学业已成,要回家去了。马融也没有挽留,放他走了。

郑玄刚离开,马融就后悔了。他想:郑玄这一回去,必定要自立门户,凭他的才智,用不了多久就会名扬四海。到那时,在经学界,还有我马融的立足之地吗?想到这,马融妒火中烧,他咬牙切齿地说:郑玄啊郑玄,有你没我,有我没你,我决不会让你活着回家的!于是,他就拿出占卜用的轮盘来推算郑玄的方位,企图派人追赶。在途中将之谋杀。

这一切早在郑玄意料之中。他边走边想:无论我怎样逃,都快不过马融的追兵,此事只有智取。于是,他就躲到一座桥下,穿着木屐站在水里。

马融在家里推算了半天后,对弟子们说:郑玄现在的方位是在土下水上,又依木而立,我看他必死无疑。既然这样,马融就打消了追赶郑玄的主意。郑玄因此才得以幸免。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上文中的马融之所以欲置郑玄于死地而后快,是因为他嫉妒郑玄的才能。

嫉妒,可以说是人类最为普遍的一种负面情绪体验,它是在别人取得自己欲而不得的成就时所产生的消极心态,以及有关攻击行为的总称。

所以有人曾总结说:“嫉妒,是平庸对卓越的反感和厌憎。”

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从一个自我意识出现的那一天起,他就开始用一定的价值观来进行自我评判。当自我价值得到确立时,人在主观上就会产生一种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的感受。这就是所谓的自我价值感。人活得有价值,是人的根本心理目标,当人的自我价值得到确立时,生活就会富有意义,人就充满生活的热情。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得不到确立,他就没有正常的自信、自尊和自我稳定感。此时,人就会自卑、自贬、自我厌弃、自我拒绝乃至自暴自弃。

人的自我意识的保持和自我价值感的确立,是通过社会比较过程来实现的。人只有将自身置于社会背景中,通过将自身与别人进行比较,才能确立自己的价值。

在社会比较的过程中,人们选择的比较对象一般是与自己在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特征上相接近的人。一个人往往首先认同于与自己特征最为接近的群体,以这个群体的反应或状态作为评判自己反应或状态的标准。也正因为如此,人们的社会交往对象,都倾向于在年龄、态度、阶层、性格、社会职业、种族或地域相同的人群中选择。人们稳定的人际关系,也首先倾向于在这样的人群中建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种现象是有其心理学依据的。嫉妒和被嫉妒的对象之所以都出现于同一个人群中,正是由于社会比较的这种性质决定的。

嫉妒的实质目的,是当个人无法取得和别人一样的成就或超越别人时,通过有意无意(有些嫉妒行为和心态是无意识的)、形形色色的嫉妒行为,借以否定别人业已取得的成就,压低别人,从而被动地消除由于自己在社会比较上处于不利地位所引起的压力,使自我的价值感不受威胁,并由这种自欺式的通过否定他人来保护自己的方式,来求得一己的安宁。

因此,嫉妒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心理障碍。它曾经制造了无数的罪恶,引发激化了众多的悲剧。妒火中烧,能使人头脑发昏,丧失理智,甚至堕落到极其卑劣和凶残的地步,去不择手段的害人、杀人。

战国时期,庞涓与孙膑曾在一起学习兵法,但庞涓学业不如孙膑。庞涓在魏国任将军后,担心孙膑的才能施展后对自己不利,于是派人将正在齐国的孙膑请到魏国,借故陷害,使孙膑受到挖去膝盖骨和在脸上刺字的酷刑,成为废人。

被后人尊为“中医的祖师”的扁鹊,医术精湛,享有盛誉。他到秦国行医时,秦国的医官李醯怕扁鹊治好秦武王的病,显出自己无能,失去秦王的优待,于是,他就雇用杀手,将扁鹊刺死了。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秦王嬴正(即后来的秦始皇)读了他的著作,对他十分赏识,极想把他招纳而来委以重任。后来,韩非来到秦国,与韩非同出一师门的秦国官员李斯,不愿韩非受到秦王信任和重用,进而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李斯就进谗言陷韩非入狱,使之被迫自杀。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其音乐天才曾被誉为18世纪的奇迹。他的英年早逝,也同样是嫉妒造成的恶果。当时,宫廷作曲家萨利埃里看到莫扎特的才华远胜于己,便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地要除掉这个眼中钉、肉中刺。他乘莫扎特生活贫困、体弱多病之机,先以一笔可观的报酬诱使莫扎特写作,后又将交稿期一再提前。莫扎特被迫日夜笔耕不辍,拼命地赶稿,最终身体支撑不住,晕死过去,终年还不到36岁。(www.xing528.com)

嫉贤妒能,如果发生在上级领导人身上,就会造成一种“武大郎开店”——压抑人才、浪费人才、失去人才、乃至扼杀人才的局面,从而毁掉事业,给企业和国家造成极大的损害。

三国时期,袁绍拥有大军七十万,占尽天时、地利的优势,是当时最强大的一个霸主。然而,袁绍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狭隘、自负,眼中容不下比他强的人才。“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即有功劳的人他加害人家,贤能的人他怀疑人家。打了胜仗、夺取了城池的,他从不赏封,以防臣下功高盖主。如此一来,人们走的走,逃的逃,使袁军的力量日益削弱。在官渡大战中,被曹操以七万人的军队杀得大败,断送了大业。

与上面的事情类似,在美国实业界还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亚科卡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工作了三十二年,因为他才华出众,兢兢业业,终于从见习工程师晋升到公司总裁。然而,亚科卡取得的巨大成功却被福特看作是对自己的威胁。有一次,当亚科卡在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后,身为董事长的福特竟吹毛求疵地说:“你跟太多的人讲了话,他们以为公司主事的是你,这种情况是我不能忍受的。”他开始对亚科卡实行切香肠似的打击,把亚科卡的权力一片一片地切掉,最后,终于把亚科卡辞退,而理由仅仅是“不喜欢这个人”。亚科卡遭受了致命的一击,并没有倒下,他加人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任董事长,经过五年奋斗,把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公司重新变成了盈利企业,并成为福特公司的可怕竞争对手。福特因为嫉妒而赶走了亚科卡,不能不说是他事业上的一次重大失败。

嫉妒,因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况,所以它对人的健康也极为有害。

心存嫉妒,就会精神恍惚,紧张不安,生理上出现内分泌失调,神经紊乱,常夜不能眠。若没有找到对策压倒人家,或所用的计谋归于失败,又必然会给心理上造成压抑感。

文豪巴尔扎克说:“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

《内经·素问》说:“妒火中烧,可令人神不守舍,精力耗损……疾病滋生。”

三国时期,吴国周瑜因嫉妒孔明的才能,曾数次设计陷害,都被孔明轻易化解。后来,在夺取荆州时,周瑜又一次棋输一着,被孔明抢先“借”了荆州。周瑜一腔妒火无处发泄,竟气得大病不起,一命呜呼。

有鉴于嫉妒对人的这种危害,前不久,德国把嫉妒列为一种疾病,与麻疯同格。凡是由嫉妒引发的种种疾病,医院都给予治疗,病人甚至可以享受免费医疗

大量事实证明,嫉妒对健康、道德、人际关系和事业的危害实在太大了。为此不论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对嫉妒全都持排斥、鞭挞的态度。以基督教为主流核心的西方文化,认为嫉妒是万恶之源,用“天堂”、“地狱”的奖罚企图引导人们抛弃嫉妒。而尊崇儒学的中国文化,也同样强调“恶莫大于妒”,把嫉妒列为最大的恶行。

只有甩掉嫉妒,信用贤能,才能人心和,团结紧,事业兴;只有甩掉嫉妒,净化心境,才能完善道德,优化人格,有益健康。

未来的社会,将出现强手如林、竞争加剧的局面。在为人处世中,人们更应该甩掉嫉妒,在感情的激流中驾驭理智的风帆,以尊重、学习、赶超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成就和荣誉,迎头赶上。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时代和生活的强者。

可是,嫉妒之心几乎人皆有之,只是程度不同罢了。那么,怎样才能甩掉嫉妒,保持健康的心态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第一,使自己的胸怀豁达宽阔。胸怀豁达,宽阔的人,对别人的成就和荣誉就能见贤思齐,而不会贬人抬己。相反,心胸狭窄的人便没有容人之量。容易滋生一个个嫉妒的毒瘤。

第二,树立敢于竞争、勇于进取的精神。面对别人的成绩,要勇于从自身找出原因,崇尚奋发有为,依靠自己的本领,去拼搏、竞争,堂堂正正地与对手比个高低,鄙视那种背后捣鬼、暗箭伤人的卑劣行为。

第三,要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的人,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短处,不会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于是就能较平和地面对别人的进步和发展,将嫉妒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第四,克服个人主义和虚荣心。说到底,嫉妒心理是由于个人主义和虚荣心在作祟。一个人要是不贪求名利,就不会害“红眼病”。因此,加强思想修养,克服个人主义和虚荣心,杜绝私欲的过度膨胀,就会“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这样,面对别人的成功,才能从挫折中奋起,把嫉妒转化为奋斗的内在动力,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百折不挠,用自己的成绩赢得社会的认同,这才是甩掉嫉妒的最根本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