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人才时,怎样正确对待人的“长”与“短”,选择不同的人才去完成不同的任务,自古以来就是用人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经野子内幕》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西邻家有五个儿子,一个质朴,一个聪明,另外三个一瞎、一驼、一跛。按常理,这种家庭的日子一定不好过。但由于西邻因人而异,扬长避短,让质朴的儿子务农、聪明的经商、失明的按摩、背驼的搓绳、脚跛的纺线,结果,全家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至理名言。持家之道是如此,而治理国家、企业之理亦然。汉朝的开明君主刘邦,对此运用得可谓得心应手。
刘邦手下有三位杰出人物:张良、萧何、韩信。张良是个谋臣,深谋远虑,运筹帷幄,但智慧有余,热心不足。若刘邦主动请教,他才谈谈自己的想法,至于采纳不采纳,他都不干预。萧何其人,热诚、细致、周到,死心塌地忠于刘邦,举荐什么人或提出什么事,只要对汉室有利,刘邦不采纳,他就苦苦哀求,直到获准。韩信,勇谋兼备,带兵打仗,战无不胜,是位不可多得的帅才。但此人心高气傲,目空一切,还有野心。这三位人物各有所长,又各具所短。如果用其短,他们不仅成不了杰出人物,甚至连普通人也不如。然而刘邦不愧为一代人杰,有能力择人任势,根据不同的人才安排不同的工作,依据不同的任务选用合适的人才。他让张良跟随左右,出谋划策。让萧何管后勤,筹办军饷。让韩信领兵打仗。结果,张良运筹精当,每每临危定计,屡建奇功;萧何催办粮草,负责后勤保障,也从未误事;韩信挥师远征,所向披靡。正因为刘邦用了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谋之长;用了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的镇抚之长;用了韩信“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将兵之长,他才能一统天下,打下汉室江山。倘若他用韩信取代萧何,去负责后勤,或代张良去谋划策略,恐怕未必能大功告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理想化的择人方式,很难选到满意的人才。人才既有专才,又有全才。前者居多,后者极少。一个人有一项“专”或“能”既可。既然是择人任势,就必须扬长避短,只要专长可以发挥出来,其他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又何必去求全责备呢?
企业要振兴,事业要发展,合理使用人才至关重要。所谓短处,往往也是相对于一定的对象一定的范围来讲的,在另外的条件下,短处也能变成长处。我们可以让“善于发现缺点”的人去当产品质量检查员,让“谨小慎微”的人去当安全检督员,让“一团和气”的人去做民事调解工作,让“争强好胜”的人去完成突击任务……这样一来,就没有庸才,没有蠢才,只有人才。
今天,在选贤任贤过程中,不懂得“长”与“短”的辩证关系的领导不仅有,而且还为数不少,他们一方面抱怨人才的匮乏,另一方面却在抛弃和埋没人才。(www.xing528.com)
为了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我们的领导都应学会“择人以势,扬长避短”的艺术。这样,才能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至于如何扬长避短,择人任势,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难一言以蔽之。但是,在合理使用人才的问题上,下面这些大的原则还是可以借鉴的。
1.留住优秀的。要把高水平的优秀人才留住,对他们倍加重视和爱护。①感情上使他们与企业荣辱与共;②待遇上对他们大幅度倾斜;③业务上多加培养,有计划地选送那些忠于本企业又在关键岗位工作的人员到专业对口、效果显著的地方进修培训;④思想上加强教育,要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2.用好多数的。要把企业内的大多数专业人才用好,把专业人才放在与其能力和专业水平相适应,最能发挥其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岗位上。如果一个企业有一大批高素质和专业人才在各自岗位上顺利地工作,这个企业的成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3.放走难用的。把不适合在本企业工作的人,或企业无法满足他们要求的人放走、调出本企业,这无论对企业和对他本人都有好处。所谓难用的,有以下几类人:一是其专业用不上的;二是才学高,企业暂时没有合适职位安上的;三是自命不凡,眼高手低,名利心重,欲壑难填的;四是脚踏两条船,身在曹营心在汉的。
4.调离庸劣的。对于不学无术、平平庸庸混日子、不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对于工作不负责任,清谈误事,甚至惹是生非,散漫违纪的,经教育不改,应把他们调离专业岗位。企业不允许有长时间占着专业位子做不好工作的人。对这些人的吐故,对真正人才的纳新,是建立人才竞争机制的必然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