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天祥抗击外侮,胜利成为留取丹心典范

文天祥抗击外侮,胜利成为留取丹心典范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廷无奈,组织义军抵抗,文天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际,以右丞相兼枢密使的身份,奋起抗击外侮。文天祥在率部转移的途中,遭到敌人突然袭击,由于叛徒的出卖而被俘,自杀未遂,由此开始了三年零两个多月的囚禁生涯。元朝故意把她们的悲惨遭遇透露给文天祥,企图诱使文天祥归顺元朝,便可与妻女团聚。经过三年多的激烈较量之后,胜利者是文天祥,而不是元世祖。文天祥成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典范,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

文天祥抗击外侮,胜利成为留取丹心典范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记载: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史,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曰焚裘。

晋朝时,桓玄素怀狼子野心,私下里招兵买马,聚草屯粮,苦心孤诣地想犯上作乱,谋权篡位。

准备了一段时间后,桓玄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正式挑起大旗,发动叛乱。叛军一路上攻城掠寨,很快就大破荆州。荆州刺史殷仲堪兵败出走,生死未卜。

桓玄进城了,收俘了殷仲堪的十几个将领,咨议将军罗企生也在被俘之列。桓玄一向对罗企生都十分器重,很想把他收为己用。于是,在杀这些俘虏时,他先派人传话给罗企生说:你如果向我认罪,我就放了你。罗企生却回答说:我作为殷荆州的幕僚,却不能固守城池。现在殷荆州兵败出走,生死都不清楚,我有何颜向桓玄告罪,来苟活于世?最终不屈而死。

桓玄曾送过一件羔羊皮裘给企生的母亲胡氏,胡氏当时正在豫章居住。企生被杀时的消息传到后,胡氏当天就把皮裘烧掉了。

从罗企生身上,我们看到了为人处世最少不了的是那股“气节”,看到了他的气节中所体现出的“威武不能屈”的人格力量。罗企生在历史上并没有作出轰轰烈烈、光耀千秋的丰功伟绩,但他的确是一个具有坚贞不屈的高尚气节的男子汉、伟丈夫,千载之后,犹能令人为之击节不已。

何谓气节?气节就是为人所必需的骨气和节操。在不同的社会,气节有不同的含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气节就集中表现为《孟子·滕文公》(下)所概括的那段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即不为高官厚禄所诱惑,不为贫穷困苦所动摇,不为威严暴力所慑服。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褒扬人之所以为人的气节。南宋的陈俊卿认为:“人才当以所节为主。”明代洪应明更是在总结历史事例与认识的基础上,将气节强调到一个无以复加的高度,他把人的气节比喻为撑天立地的柱石,并认为:“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时。”这是说个人的事业文章往往随个人生命的自然终结而终结,个人的功名富贵往往随着时势的不同而有所转移,只有气节能超越时空的樊篱,光耀千秋,万古常新。

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高尚气节者,几乎比比皆是。像高节不屈、海岛殉身的田横五百壮士;精忠报国,心昭日月的岳飞独立淮南,屡焚降诏的李庭芝……所谓“时穷节乃现”,在命运的颠沛中,最易看出人的气节,他们每每在国家与民族的历史面临生死存亡或大抉择的关键时刻,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鞠躬致命,碧海丹心,谱写了曲曲惊天动地,泣鬼器神的人间壮举。

南宋年间的文天祥,自幼耳濡目染气节的重要,小小八岁时就立下了效法先烈的志向,并且以一生身体力行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公元1226年,文天祥以一篇《御试策一道》中所流溢出的旷世才华和忠义之气触动宋理宗,他亲自将文天祥由考官列为第七名擢取为本科状元。尽管如此,因为奸臣当道,伏危忠谏的文天祥屡遭贬斥,坐了近二十年的冷板凳。

公元1274年,蒙元派大将伯颜等率兵20万,分两路进攻,想要一举灭掉南宋。宋廷无奈,组织义军抵抗,文天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际,以右丞相枢密使的身份,奋起抗击外侮。

不久,由于投降派的破坏,文天祥被迫退至广东沿海,率部与元军周旋。乘元军内部发生叛乱北撤之机,他指挥部队收复了江西、福建的大片国土。但随着元军主力的再度南下,局势又趋恶化。宋军在屡遭挫折后,被迫放弃前已收复的州县,逐渐陷入元军的包围之中。文天祥在率部转移的途中,遭到敌人突然袭击,由于叛徒的出卖而被俘,自杀未遂,由此开始了三年零两个多月的囚禁生涯。

当时,元世祖忽必烈一心“求多才”,而文天祥又是众所公认的南人中最拔尖的人物,倘若一旦屈服为元朝所用,对于巩固元朝及新占领的江南的统治极为有利。文天祥则坚持民族气节,大义凛然,忍受着身心上难以想象的痛苦,利用了一切可能的条件,以自己的铮铮铁骨,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搏斗——写下了三百多首诗歌,为人民和后世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精神财富。

元朝为了招降文天祥使尽了种种伎俩。先后派出降臣留梦炎、亡国小皇帝赵显、元朝宰相阿合马前来劝降,极尽威逼利诱之能事。文天祥面对高官、厚禄、生死,丝毫不为所动。

当时,文天祥的夫人和两个女儿都沦为东宫女仆。元朝故意把她们的悲惨遭遇透露给文天祥,企图诱使文天祥归顺元朝,便可与妻女团聚。文天祥得知家人在受苦,悲愤欲绝,但他清楚地知道,不能用投降变节来换得家人的团聚和幸福。

文天祥长期被监禁在阴暗潮湿的土室里。冬天,室内结冰,冷彻骨髓;夏天,闷如蒸笼,暴雨积水“满一房”、“覆没床”,墙上长满霉苔,饥鼠出没,虫蝎乱钻。他说这房里充满“七气”:雨潦四集的水气,泥泞糜烂的土气,暴热炎蒸的日气,以及动物尸体腐烂的秽气。但是文天祥全然不惧,因为自己有一身“浩然正气”,完全压倒了那七种邪恶之气:“以一敌七,吾何患哉!”

就在非人的恶劣环境中,文天祥写下了千古绝唱《正气歌》,把素所敬仰的十二位人物作为具有气节的正气化身,也是他梦寐以求的典型: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在严将军头,在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www.xing528.com)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这首诗,昭示了他永远不会向敌人屈服,他的心永远向着南方的故国和人民。

经过三年多的激烈较量之后,胜利者是文天祥,而不是元世祖。元世祖“徐以术诱其降”,“终不可得”,最后只好“如其请,赐之死”。

至元十九年“腊八”的次日,文天祥且行—且歌被押至刑场,他从容不迫地向南方故国跪拜之后,引颈就戮,慷慨就义。文天祥的崇高民族气节,使“燕人见者,闻者无不流涕”,人们高度评价文天祥:“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

文天祥成为“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典范,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纵观其一生,我们不难发现气节中所体现出的民族尊严和人格的力量,看到了气节如何具体落实为生命的信念、生存的力量和精神的支柱。

人类五千年文明的发展长河中,有的民族在外力冲击下悄然而逝、湮灭无闻,有的民族为异族征服后潜移默化、面目全非,而中华民族却摆脱了夭折和同化的厄运,至今仍以伟大的身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绚丽的文化彪炳人类史册。多少年来,人们从不同方面来探求她历经磨难而屹立不垮的奥秘所在,来寻求她濒临绝境而活力不灭的力量源泉。在这里,显然无力准确地回答这个博大艰深的问题,但是至少可以这样说:中华民族之所以屡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至少与她独具的传统文化有关,与她拥有的精神财富有关,尤其与她的英雄儿女们历来讲究操守、崇尚为人处世的气节有着直接的关系。

有鉴于气节这种精神力量对于民族发展的巨大影响,二十年代时,鲁迅先生曾发出再塑“民魂”的呼吁,深刻指出:“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的情况虽有根本性转变,但是曾经毒害过中国人头脑的洋奴哲学、媚外意识还远未扪除干净,再塑民魂的任务也没有彻底完成,时下,文化领域的洋味愈来愈浓,崇洋媚外之风日盛,殖民文化的阴影笼罩国人的心头。

只有稍加留意,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洋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一些人把出国留学、观光、考察当作显示神通、显露身份的一种荣耀;满街的店铺、公司,则冠之以“豪门”、“路易十八”、“梦露”等洋名;有的父母惟恐自家的孩子淹没在中国人中默默无闻,呱呱落地即命名为“玛丽”、“史密斯”,“一郎”等,洋味十足,与众不同;将黑头发染成黄色、棕色的青年男女招摇过市,神气活现;不少钱包膨胀的大款对“天价”的进口名牌青眼有加,一掷千金;西方人的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等,一些国人也倍加信仰,人们的口语洋化也蔚然成风;饭店、宾馆、办公室内,桌上维纳斯女神含情脉脉,墙上的巨幅裸女画触目惊心;电影院、录像厅里外国片风靡一时,日本动画形象通过多种媒体已在中国少儿心中根深蒂固;机关单位的招牌上英文符号比比皆是,连厕所也写—卜“M”、“W”的字母,让人不敢涉足其中。一位回国观光的老华侨在南方某海滨城市看到满街光怪陆离、土洋混杂的招牌,竟怀疑自己置身于美国的唐人街。他不无遗憾地对亲友说:“如此不伦不类的洋字招牌,只有旧社会外国人耀武扬威的租界里才见过。”

崇洋媚外的殖民文化并不是什么新鲜货,它的沉渣泛起倒是一种危险的信号:中国失去民族气节了吗?中国文化部社会文化研究中心的专家发出警报:如果任凭殖民文化蔓延,中国就会出现传统危机、信仰危机。

在旧中国,殖民文化是压迫、奴役中国人的精神枷锁、东三省沦陷后,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在中、小学开设日语课,唱日本歌曲,勒令学生们向天皇顶礼膜拜、在外国人的租界里,巡捕张牙舞爪,洋商趾高气扬,“华人与狗不得人内”的告示刺痛了中国人的心。

而今在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年代,殖民文化的卷土重来是改革开放交响曲中突然冒出来的刺耳的杂音,是社会主义文化百花园中潜滋暗长的罂栗。如果不加遏制。长此以往,就有可能毁掉一代人。他们会完全丧失民族气节,忘掉祖先,言必称英美德法日,失去民族自信力,最终拜倒在洋人的脚下,仰人鼻息、任人宰割而麻木不仁。

在广州某中学对100名学生的一次测验中,3个问题的答案令人为之心寒:“你最爱看的书是什么?答曰:“《飘》”。“你最崇拜的人是淮?”答曰:“拿破仑”。“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答曰:“出国。”而一份中国史问题答卷更令人失望,许多学生竞不知鸦片战争,不知丝绸之路,有的考生竟把《红楼梦》的作者说成是莎士比亚,如此张冠李戴,实在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纵观世界,只有讲求民族气节的国家才能傲立于世。韩国人以乘国产车为荣;以金字塔闻名于吐的埃及一直在要求英美等国将其收藏的有关埃及的古文物完璧归赵;西班牙政府明文规定外国影片不得超过在西班牙境内影片发行总数的3/4;加拿大则对美国广告商征收80%高额经营许可税。每一个主权国家都极力维护本国文化的统治地位。

事实证明:帝国主义列强的洋枪洋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西方敌对势力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和意识同化。

因此,面对西方文化的侵蚀,我们中华民族更应该全民警醒,继续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即讲究个人操守,崇尚民族气节的优良传统,奋起抵御外来文化的糟粕,彻底铲除洋奴哲学的流毒。

当然,我们在打好思想文化战线上这一场没有硝烟战争的同时,也不能以狭隘的民族主义取代爱国主义,不能把弘扬民族文化与改革开放对立起来。我们的做法应是兼收并蓄,取其精华,采用拿来主义。但是,绝不能让外来文化抢占中国,征服人心。唯有如此,人们才能在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清白的操守,不害软骨病;我们的民族才能在今后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岿然不动,青春永驻;我们的社会才能逐步达到玉宇澄清,国富民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