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的使命与方略,是完成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从国际范围来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文化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位列世界第二。但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写的一个治国方略研究报告中说,中国还不能成为真正的大国,因为中国只是出口电视机,而没有出口电视剧。当今的世界文化市场,美国占43%,欧洲占34%,亚洲占19%,而在这19%中绝大多数是日本和韩国的,中国所占比例甚小。所以,从国际方面看,特别是在国际舆论上,西强我弱的格局更加明显,西方媒体占了4∕5的国际舆论市场。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文化上的实力,对我国进行的文化渗透战略从来就没有改变,尤其是以传播西方“普世价值”为形式、以宣扬资本主义文化为本质的对我国实行的西化、分化战略,进行思想文化渗透,表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图谋一刻也没有停止。再加上文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出现、网络时代的发展等,对于新形势下的中国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外形势,通过建设文化强国,从而提高和充分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经济新秩序构建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从而为克服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科学地、理性地回应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潮的挑战,把握新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和统领作用,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然成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是时代赋予新时期文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建设文化强国中国执政党的文化使命。
从国内方面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不但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中国,而且改变了世界,成为世界上最有活力、最具吸引力的地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人均GDP为6100美元,人均GDP排名在世界位居第84位,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越过消费结构转换的节点,城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的消费意愿明显提高。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基础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供给不足,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越来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某些束缚和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政策性的因素尚未得到解决。因此必须要始终立足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加快推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切实解决束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只有坚持这一根本发展路线,才能在发展中解决上述问题。(www.xing528.com)
从历史来看,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在工业革命之前不仅是经济大国,更是文化强国。随着西方近代文化兴起,中国开始逐步落后,中华民族经历了文化地位的下降,我国文化一直处于弱势状态。尽管中国文化一直继承发展,但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人的文化观发生了剧烈变动,如何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思考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四有新人”;随后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先进文化建设;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和谐文化建设。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把文化强国建设纳入到国家战略规划中,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的道路、方向、方针、原则、关键以及具体要求,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绘制了宏伟蓝图,使我国文化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十八大指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5],为中国文化建设实现新发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