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赢得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的崛起不仅是对“中国正在崛起”这一现实的客观描述,也是对未来中国的美好展望。中国的快速发展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称赞,也让世界对中国的发展模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应该说中国的崛起是有其特定的目的和形式的,其崛起的过程及速度也因为特殊的政治经济基础及国际国内背景而被打上了浓重的“中国特色”印记。
1.中国崛起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的崛起过程是特指从1978年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21世纪中叶,中国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通过改革开放,在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并对国际体系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曾经长期居于世界前列。黑格尔曾说,“历史开始于中国”,中国“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1]从宋元至明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由中国人创造的约占58%,直到18世纪前,中国总体经济水平一直位于世界前列。可是中国封建社会经过2500多年的运转,到明清时期,已进入腐朽衰败阶段。相对于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它变为弱者、落伍者、被动挨打者,“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2]。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从实际出发进行创新发展,尤其是进行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截至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已从1978年的世界第15位上升到目前的第二位,已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工业国,形成了比较完整齐全的工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高科技工业占工业产值的15%以上,以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位,有200多种工业产品以及粮、棉、肉、禽、蛋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1.9万亿,对外贸易总额达到3.8万亿美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0万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86万元,外汇储备达到3.31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我国进出口贸易在近五年内每年以26.4%的速度递增,成为自1993年以来已连续17年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所没有的事,也是汉唐和“康乾盛世”的发展所不可比的,世人称为“奇迹”,应该说是崛起的表现,也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全球比对中国经济“大数据”
但中国的崛起并非意在图谋全球霸主地位,也不是以威胁和震慑其他国家为目的,而是有自己的发展和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目标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不断提高人们的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这个目标相对应,中国新的领导集体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和要求。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因此,中国的崛起,中国在政治、经济、内政、外交和国防方面的一切努力,真正目的就是为了使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更富裕,就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实现13亿中国人的人权,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www.xing528.com)
2.中国崛起的基本模式——“和平崛起”
中国的崛起,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发展模式。“和平”和“崛起”作为中国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紧密相关,不可分割。“和平”是“崛起”的根本手段和根本保证,它规定着“崛起”的性质、方向、方式,同时“和平”又构成目标本身;“崛起”既依赖于“和平”,又有利于“和平”。因此,中国不仅把和平的国际环境作为自己发展的基本条件,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而且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不断促进和平。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不给现有秩序带来冲击的情况下的发展,是能够给近邻各国带来好处的崛起方式。
3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的崛起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中国选择的是内敛式而非历史上大国崛起的扩张型道路。中国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与其他国家开展经济关系,努力实现经济合作中的双赢。而且更多地同全球化趋势相结合,把中国的力量增长作为全球化的组成部分来考虑,理性地寻找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新角色,自觉地成为世界经济中负责任的国家。在全球化进程屡次遭到挫折的时候,中国均能挺身而出,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中国认真地履行了入世承诺,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合作,并主张东亚经济应该齐心协力、共同发展。当然,中国经济在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中,与现存体系的摩擦会增加,甚至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种冲突,但是,这是正常的体制摩擦、利益冲突和文化差异,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之间也不可避免。一切将证明中国经济崛起是世界经济繁荣的积极因素,而不会对其他国家形成威胁。
3.中国崛起的特征——长期性与艰巨性
中国崛起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自主发展过程,这是由中国崛起的和平性质和中国的自身条件客观决定的,充分认识这一点是坚持和平崛起的思想基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起点低、人口多、任务重和发展不平衡等特点,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政治实力、文化实力、军事实力尚难达到世界第二的水准,其中文化实力尤为薄弱。从经济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中国有“世界工厂”之称,但“中国制造”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于低端制造业领域。由于创新能力不足,“中国创造”处于蹒跚学步阶段,导致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实力较弱,尤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资源密集型企业仍然占主导地位。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如果不尽快改变的话,不仅影响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经济竞争力的提高,而且影响作为整体的中国强国梦的实现。
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总体和平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这对中国崛起是一个利好消息,但与总体和平相伴随的是,多年来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国际形势的严峻对中国的继续崛起构成重大挑战,因此,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必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在充分认识问题与挑战的前提下,迎难而上,化解危机,坚定不移地推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