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梦:文化复兴的基本立场

中国梦:文化复兴的基本立场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的近十年里,中国大陆逐渐兴起一股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复兴不是复古,这是我们主张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时,必须坚持的立场和应有的原则。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中国梦:文化复兴的基本立场

进入21世纪以来的近十年里,中国大陆逐渐兴起一股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这次传统文化热有一些象征性的事件:2000年以来兴起的少儿读经运动、大量涌现的推广传统文化的民间团体、中央电视台面向大众的传统文化普及节目《百家讲坛》、北京大学哲学系的“乾元国学班”、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具实体性质的“国学院”都是这次文化复兴热潮的表征。此外,可以视为一个基本背景的是,民间大量涌现礼俗重建的活动,修宗祠、撰族谱的活动与民间信仰活动结合,在基层社会蔚然成风。作为这一系列传统复兴现象之某种官方反应象征的是,2006年《光明日报》开办“国学版”,开始用整版的篇幅以国学的名义正面宣传传统文化。同时,国家领导人也在一些场合发表肯定传统文化的讲话。

21世纪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机遇期,要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文化形态,广泛开展文化复兴运动有着极其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构是文化复兴的主命题,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重构必须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和平崛起、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实现中国梦等重大使命。我们急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对中华文化进行整理凝练,从而构建为中华民族和老百姓广泛认同并自觉实践的核心价值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实现中国梦需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正能量。强大的中国,离不开文化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智慧和精神的结晶,具有超越时代局限,反映文明永恒性的价值特征,与整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福祉相契合,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复兴不是复古,这是我们主张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时,必须坚持的立场和应有的原则。而且,我们所谓的复兴,也不是说要回到传统文化的具体场域中去,而是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血脉在当代得以延续和继承的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历史产物的传统文化,既包含许多优秀成分,也不可避免地混杂一些糟粕成分。因此,对传统文化必须进行扬弃。只有科学地界定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净化文化土壤,才能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也是保证传统文化健康发展的需要。如果忽略了对传统文化中糟粕的剔除,那么,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会导致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滋生蔓延。因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以区分、认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为前提,弘扬精华,批判糟粕,使真正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新的升华,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曲阜,参观考察孔府孔子研究院并同专家学者座谈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www.xing528.com)

孔子像

当代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必然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才形成我们的民族特色。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我们当然要学习借鉴,而且要认真学习借鉴,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