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文化现代化:中国梦的文化引领

传统文化现代化:中国梦的文化引领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在我们倡导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时,更应加强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对话、交流,在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从而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敦煌莫高窟2.传统文化的创新及其现代价值近年来,重新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并有意识地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已成为学界、官方和民间的共识。

传统文化现代化:中国梦的文化引领

今天,当我们要建设当代文化时,必然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转换工作,而且这个转换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指南和精神动力。为此,我们要下大力气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当下功用,使之成为大众广泛接受的文化常识和普遍践行的价值参照,“只有这样,才能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形成成熟稳定的科学判断,才能重新找到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基因,延续薪火相传的文化血脉”[60]

1.西方文化与中华文明的交流融合

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并改造环境的历史产物,任何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文化都始终处于不断变迁和发展的过程中,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丰富自己内涵的同时,还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与时代性。与生物多样性相类似,人类文化的发展方式和表现形态也是多姿多样的。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的民族为人类文明创造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又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今天,人们已经渐渐意识到,只有保持世界文化多样化的趋势,人类文明才能获得进步的重要动力,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发布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以及《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三部公约,也为尊重、保护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提供了法理依据与制度保障。

世界文化多样化格局,是在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依存和对话交流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和而不同”的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深入发展,人类文化多样化格局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机会增多,另一方面各种思想文化的冲突与交锋也更加频繁,不同区域和国家的文化如何在保持独立自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吸收现代文明成果,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和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前所述,文化多样化是人类文化深度交流的结果,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和开放时代,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融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保守派的抱残守缺,还是复古派的文化傲慢,都不可能从多样的世界文化宝库中汲取营养,也就不可能在不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中发展和丰富自己。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主张要首先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但绝不允许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厚古薄今的风气有任何抬头的机会,因为“只有善于通过文化交流从其他文化中汲取有益养分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实现自身文化的发扬光大;只有善于通过有效途径向外传播自身文化的国家和民族,才能为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做出更大贡献”[61]

中华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优良传统。今天,在我们倡导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时,更应加强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对话、交流,在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从而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是中华文化应有的使命,这就需要我们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树立世界眼光,强化中华文化的世界意识和世界关怀,要与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结缘,创造出自己的文化新风貌。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华文化实际上并不缺少世界意识和世界关怀,“在五千年的发展史中,中华文化正是因为有较强的世界意识和世界关怀,才能尊重、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才能融合儒、道、释等不同文化,使自身不断繁荣发展”[62]。今天,在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在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一方面通过研究不断明确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另一方面要自觉培养世界意识和世界关怀,以便使中华文化为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敦煌莫高窟

2.传统文化的创新及其现代价值

近年来,重新意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并有意识地推动传统文化的复兴,已成为学界、官方和民间的共识。传统文化复兴的“必要性”蕴含在长期以来与传统文化缺失相关的三大社会危机之中[63]:从文化安全层面看,面临着开放社会中文化的“失传”和“失守”问题;从精神慰藉层面看,面临着物质社会中精神的“空洞”和“空虚”问题;从道德重建层面看,面临着市场社会中道德的“失序”和“失范”问题。而这三大社会危机的解决都能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或多或少的回应,这是复兴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所在。可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面对传统文化,复兴什么?如何复兴?显然,我们这里的复兴不是复古派的一味回到从前,从故纸堆里寻求精神自慰;也不是保守派的一切先进文化我们都古已有之,只顾自娱自乐式地进行中西的比较寻找我们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当然更不是激进派的放弃主体性主张“全盘西化”,把自己的文化生命寄托在他者文化的土壤中。我们的主张是,吸收一切有利于当代文化建设的文化因素,不分古今,不论中西,只要对中华新文化建设有益,我们就坚决予以借鉴和采纳,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www.xing528.com)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只是国民精神的显现,同时也为塑造国民性格和精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绵延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在国民精神塑造和社会文化建设层面更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当下国家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其源头便是传统文化中崇尚和谐、全面发展及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创新。科学发展观之所以得到了各层次甚至各民族人民的赞同欣赏,并成为引领着整个民族的发展方向,其原因在于这一主张完全符合我们的民族文化性格。我们认为,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的层面,而是要把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与当代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对其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对传统文化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筛选继承和丰富拓展。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不仅是文化本身丰富的过程,而且也丰富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传统文化的现代阐发:当代文化建设对传统文化养分的汲取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综合体现,集中反映着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影响着一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也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精神旗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又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沉淀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是寄托灵魂、激发民族创新的智慧源泉。新的时代条件下,只有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才能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植根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道德规范准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虽然存在一些糟粕,但更多的是至今仍然为全人类所认同的优秀思想文化,它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深厚土壤和精神源泉。例如,“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言必行、行必果”的诚信态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意识,“和而不同”的包容思想等,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诉求。民本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资源,深厚的家国意识是中国人的一贯遵循,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倚重的社会道德规范之一,敬业蕴含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并为众多贤人志士所践行,和谐友善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元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营养,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延伸阐发,既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树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不断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中吸取养分。

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使其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