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国内外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大致经历了一个从物质层面到非物质层面,从静态保护到动态保护,从单体保护到对历史城镇、历史街区及其周边环境的整体性保护的发展演变过程。当前,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目标,这对推动文化资源的代际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保护理念不断更新
文化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各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与城乡发展和居民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在文化资源保护的过程中会更加强调保护的整体性、协调性与科学性。随着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的逐渐深入,文化资源保护的理念得以不断更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物质文化资源与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整体保护。在进行文化资源保护时,除了要关注那些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资源外,更要注重对传统音乐、民间故事、手工技艺、民俗节庆等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1950年,日本首次提出了“无形文化财”的概念,随后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也纷纷展开了对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无形文化财”这一概念的提出,极大地拓展了文化资源的保护范围,提高了人们对文化资源保护的认知,实现了文化资源保护理念的更新,即由对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发展到对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整体保护。二是注重文化资源保护与城乡发展相协调。要树立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将文化资源保护纳入城乡规划中,通过文化资源的保护带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依托文化资源推动城乡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从具体实践来看,各国都特别注重文化资源保护与城乡发展之间的关系,注重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结合。如通过修建考古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的方式,实现文化资源保护与城乡的协调发展。三是注重对数字化、信息化保护与展示手段的运用。科技是提高文化资源保护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文化资源保护由传统单一、静态化的保护向现代多样、动态化的保护转变的关键力量。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成熟,各国纷纷通过三维数据、全景数据、视频数据等数字化采集技术以及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数字化展示技术,推动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目前,数字技术已较为广泛地运用到了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监测、数字化复原、数字化存储、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等方面,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组织管理体制日趋完善
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是文化资源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在文化资源保护的长期实践中,各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文化资源特点,不断协调国家力量、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之间的关系,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组织管理体制,既有美国的“去中心化式”的管理模式,又有英国的三级综合组织管理架构网络,还有日本的国家与地方协同共管模式。近年来,我国文化资源组织管理体制不断发展,管理机构和从业人员持续增加。以文物管理为例,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文物机构1万多个,从业人员达16.3万人。同时,随着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文化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当前,世界各国仍在不断探索合适的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行政管理的去中心化与公众参与自主管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三)政策法律体系加快构建
完善的政策法律体系是实现文化资源保护工作科学化与规范化的重要支撑。完善的政策法律体系一方面可以为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制止各种破坏与不合理开发文化资源的行为,为文化资源保护提供法律保障。目前,在文化资源保护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各国都已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来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例如,法国迄今已制定实施的与文化遗产有关的法律法规达数百种,涉及内容非常广泛,贯彻执行也十分严格,是一个文化资源法制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又如,意大利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保护文化资源的法律体系,且已成为世界诸多国家的样本。
(四)公众参与保护意识增强
公众的广泛参与是文化资源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社会基础。为充分激发公众参与文化资源保护的积极性,各个国家纷纷通过免费开放文化场馆、开展文化培训活动、开设文化遗产相关课程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民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文化资源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法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设立文化遗产日的国家,自1984年开始,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日的文化遗产日都会围绕特定的活动主题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到博物馆进行参观,或组织参加保护文化遗产的志愿活动,届时媒体还会进行系列报道,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美国主要通过在中小学开设文化遗产保护课程的方式不断提高公众的文化资源保护意识,民众还会通过成立民间社团或社区保护组织等方式积极投身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随着近些年自上而下的宣传教育,我国民众参与文化资源保护的积极性也在不断增强,但整体来看,我国民间自发组织或参与文化资源保护的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激发。(www.xing528.com)
(五)经费来源日趋多样化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文化资源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为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资金筹措机制。法国文化资源保护的主要经费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拨款,政府每年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预算约为10亿欧元。除此之外,法国政府还积极推动其他社会主体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如以文化遗产基金会为代表,其主要通过直接向修复工程进行资助或者向社会募集资金的方式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资金支持。2018年,法国推出“保护濒危文化古迹彩票”,最终共募集到5000万欧元用于古迹修复。英国文化资源保护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发行遗产彩票、企业或个人捐赠、门票收入等。其中发行遗产彩票是除国家财政拨款外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募资方式,在英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购买遗产彩票也是英国进行文化资源保护的一大特色,被公认为是一种贡献社会的方式,因此公众大都会自愿参与其中。据统计,遗产彩票基金每年会投入大约3亿英镑到新的遗产项目中,目前已累计资助了3万多个项目。我国文化资源保护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支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财政对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从1979年到2018年,我国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达14.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在各项政策的引导与激励下,在文化资源保护的经费投入快速增加的同时,投资主体也日趋多元化、社会化,除国家预算资金外,国内贷款、外资、自筹资金、其他资金等也占有一定比重。
(六)数字保护能力得到提升
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传播是实现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技术将为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表现形式,对于文化资源的收集、存档、复原、可视化展示、内涵挖掘、传播交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文化资源的保护,经历了从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到遗迹空间数字化复原、数字化虚拟体验的发展演变。当前,通过数字采集、数字存储、信息检索、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进行文化资源的保存、再现、传播与开发已成为世界潮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中国等国家或国际组织都在文化遗产数字化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
在国际组织方面,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主陆续开展了“世界记忆项目”“信息为人人”项目,制定了《保存数字化遗产宪章》和《数字文化遗产保存指导方针》,发布了《关于保存和获取包括数字遗产在内的文献遗产的建议书》等,极大地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在欧洲,欧盟对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启动较早且成效显著。以欧盟为中心,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文化遗产数字化计划与方案。例如:2001年,在欧盟成员国的共同支持下制定了《数字保存项目和政策合作的行动方案》;2008年,欧盟理事会审议通过了成立欧盟数字图书馆Europeana的决定,发起了欧盟数字图书馆Europeana项目,该项目在于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实现欧盟成员国的国家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文化机构的数字资源的一站式浏览与检索,为公众搭建一个获取资源的数字平台;2011年,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文化遗产数字化、网络存取及数字保存的建议》,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在美国,政府对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非常重视,早在20世纪90年代,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在内的15家图书馆、档案馆参与启动了“美国记忆”项目。该项目主要致力于馆内藏品的数字化建设,即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馆内藏品的数字采集、数字存储及数字传播与共享。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国会陆续推出了国家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及保存计划、“ALA超越2010”联合推进战略规划等。随着美国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通过线上数字服务平台的搭建,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线上服务,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
在我国,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成果颇丰,陆续开展了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中国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等,建成了中国民间文学数据库、中国戏曲多媒体数据库、中国传统节日史志文献数据库等专题数据库,验收通过了“文物数字化保护标准体系及关键标准研究与示范”项目,进行了数字敦煌、数字故宫、数字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数字化展示,编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业标准》等。
通过对文化资源保护历程的梳理与保护现状的总结发现,世界各国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都十分重视,从保护理念到组织管理、政策法规,再到公众参与、数字保护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功经验相比,我国文化资源保护工作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在某些方面甚至领先世界各国。但目前我国文化资源保护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如保护资金严重不足、保护方式较为单一、保护理念有待更新、专业人才缺乏等,这些将成为影响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健康发展的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