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资源学:文化与文明的内涵及演变

文化资源学:文化与文明的内涵及演变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处所载“文化”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是与“武”并行提出,其本义主张发挥文化的文治教化作用,提倡用先文后武、内文外武、文武并施的理念治理天下,这里的“文化”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社会治理的政治手段。后来,人类的知识、精神和美学等内容也逐渐被涵盖在内,“文化”一词开始具有现代意义。从这层意义上分析,西方“culture”的内蕴比中国“文化”的内蕴更为宽广,而与中国语言系统中的另一词汇“文明”更加切近。

文化资源学:文化与文明的内涵及演变

古汉语中,“文”通“纹”,指纹理、痕迹或轨迹。《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称“五色成文而不乱”,这些典籍所记载的“文”都有纹理、痕迹之意。“化”,本为事物形态或性质的变化与改变,有生成、造化之意,又可进一步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周易》载“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黄帝内经》写有“化不可代,时不可违”,《礼记》则有“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其中的“化”都包含有变化、教化之意。

我国“文”与“化”两字一起出现,较早是在《周易·贲卦·彖传》中:“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面对茫茫苍穹,古人认为日月星辰相互交错运行时会留下轨迹、痕迹和纹理,人们可以依据这些轨迹、痕迹和纹理来推测天象,即天文;而人与人相处相交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举止、言语等,即人文。这里的“文”即从纹理之义演化而来,较为完整地论述了“文化是什么”。后来,从“人文化成”简化而来的“文化”一词便不断被使用。

西汉开始,“文化”便作为一个正式词汇出现在古籍中。如西汉《说苑·指武》中写有“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西晋《补亡诗·由仪》中写有“文化内辑,武功外悠”。两处所载“文化”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是与“武”并行提出,其本义主张发挥文化的文治教化作用,提倡用先文后武、内文外武、文武并施的理念治理天下,这里的“文化”更多地被认为是一种社会治理的政治手段。到了近代,随着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文化的内涵日趋复杂、广泛,对文化的理解较古代也更加丰富。

【知识拓展】

甲骨文中的“文”与“化”(www.xing528.com)

认识文化,可以先从中国的文字说起。在中国已发现的最早文字——甲骨文中,“文”和“化”是两个会意字。“文”字像人身有花纹,本义为文身,可引申为后天所形成的品德、修养,含有增加、繁多的意思,如文化、文人、文章、文采、文辞。

“化”字形似二人相依。“化”的本义是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如“化为乌有”“化险为夷”“化民成俗”等成语中的“化”,有演化、教化之意。

在西方,文化(culture)作为较复杂的词汇之一,是从拉丁语“col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本意是农作物或动物的耕种和培育,可引申为崇拜、尊重、居住。英文单词“agriculture”(农业)和“horticulture”(园艺)作为“culture”的合成词,含有“culture”的耕种、培育之意。古罗马哲学家西赛罗也曾使用过“culturamentis”(耕耘智慧)[1]与“cultura animi philosophia”(哲学是对心灵的教化)[2],这使“文化”一词具有了比喻的意义。17世纪伊始,“culture”一词主要指对人身体的训练和培育,随后又用于对人的心灵、情操、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到了19世纪,伴随着人类学、社会学等新兴文学科的兴起,“文化”所包含的心灵、道德培育思想逐渐被公众广泛认同,内涵也随之不断扩大。后来,人类的知识、精神和美学等内容也逐渐被涵盖在内,“文化”一词开始具有现代意义。1871年,“人类学之父”爱德华·泰勒将“culture”的人类学新用法引入了英语学界[3],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中首次对文化做出了定义。1878年,在法国辞书编纂家利特雷编纂的《法语词典》中,文化被解释为“文学、科学美术的修养”。此后,“文化”一词逐渐被作为与文明相对应的词汇而被广泛运用,只不过文明是大量的实用性技术知识,而文化则是一套规范性的原则、价值和理想——概言之,也就是精神。[4]

从以上中西文化词源的历史演变可知,西方语言中的“culture”和汉语中“文化”的差异在于:中国的“文化”从一开始就专注于人的修养,强调“文治教化”“以文教化”等精神领域的意义;而西方的“culture”是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即耕种、栽培出发,继而引申到精神活动领域,即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教养。从这层意义上分析,西方“culture”的内蕴比中国“文化”的内蕴更为宽广,而与中国语言系统中的另一词汇“文明”更加切近。从中西“文化”概念的历史演变可见,中国的“文化”从始至终就具有感性的精神本义,而西方的“culture”却经历了词义的理性演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