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福熹
关于中国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时期古代玻璃遗物的形制、纹饰、质地、化学成分和结构的研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已报道了600多处发掘和出土的古代玻璃,有近千个出土古玻璃样品做了化学成分分析(不包括收藏品),10年前我们曾做了综合介绍和分析[1]。但是,对中国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出土的古代玻璃的起源和来源问题,尚须继续分析和探讨。古代西亚和埃及制造玻璃的历史要比中国早得多,它们对中国古代玻璃制造历史的影响是显然存在的,而中国在不同时期的玻璃物品和制造技术对周围国家和地区的传播也是明显的。
中国境内古代玻璃制品的来源有三个方面:① 玻璃制造技术来自本身,应用当地的原料制成玻璃物品;② 引用外来的玻璃制造技术和应用当地原料制成玻璃物品;③ 玻璃器皿是由国外引进的。
在文献[2]、[3]中已详细介绍了中国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玻璃的化学成分演变和制造技术的发展。图17.1展示了中国古代玻璃的化学成分演变的过程,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玻璃的发展,按玻璃成分的演变,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 春秋到战国早期:K2O—CaO—SiO2系统,其中K2O/Na2O>1。
(2) 战国到东汉时期:PbO—BaO—SiO2系统和K2O—SiO2系统。(www.xing528.com)
(3) 东汉到唐代时期:PbO—SiO2系统。
(4) 唐代到元代时期:K2O—PbO—SiO2系统。
(5) 元代到清代时期:K2O—CaO—SiO2系统。
近10年中出土了不少古玻璃器,本章将着重介绍在这10年中采用中国自己制造玻璃的技术在各个阶段制成的古代玻璃器的发展和进程。研究发现,各时期的古玻璃的化学成分还是很少改变的。
图17.1 中国古代玻璃的化学成分演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