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革教育新概念,促进基础教育蓬勃发展

改革教育新概念,促进基础教育蓬勃发展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后来的发展,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也强化了考试,到现在提出要全面向素质教育转变,这都是重大的进展。如不及早采取措施,这个队伍可能会退化,甚至会制约基础教育向前发展,这是非常危险的。

改革教育新概念,促进基础教育蓬勃发展

【作  者】吕福源

【作者简介】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

改革开放20年来,教育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一点全国公认,世界公认。与“文革”期间大学不考试,交白卷就可以上大学的情况对比,20年的变化是巨大的。这个成绩是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及邓小平教育理论指导的结果。进入90年代,特别是近五年来,教育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大,教育取得的成就也越来越大,调研中感到至少有以下重大的成就。

第一,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和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在教育投入上发生了以往不可比拟的变化。按全口径对教育的投入计算,1991年是700多亿元,到1994年就翻了一番,达到1400亿元,到1997年已经是2500多亿元,每隔三年翻一番。根据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我们以往对教育的投入水平,这种对教育投入的增长速度,可能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我个人认为,全党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实实在在地行动起来了。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最辉煌的成果就是“两基”工作,“两基”震动了全世界。中国搞这么大规模的义务教育,有这样的成就,怎么评价也不过分。一些外国朋友说,这样的事也只有在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够做到。“两基”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已被列为跨世纪的工程,原来我们提的是到2000年达到两个85%,现在看,这个目标可以实现,但“两基”工作不能停在这个目标上,必须跨世纪。要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素质,“两基”成果一定要巩固住,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从教育部到地方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大家都下定决心,克服各种困难,做好这项工作。

第二,实施素质教育是整个社会观念上的转变,这应该说是前进了一大步。从“文革”时期不考试上大学到恢复考试,是一个进步。但后来的发展,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也强化了考试,到现在提出要全面向素质教育转变,这都是重大的进展。现在素质教育在全社会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虽然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但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方面柳斌同志作了大量的、全面的论述。我认为,我们搞全面的素质教育,可以使我国教育和世界教育的差距大大地缩短;而如果我们不坚决改变应试教育倾向,就会贻误整个民族。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第三,整个教师地位得到提高。在“文革”和以后的一个时期,大学毕业生都是不愿当教师的,教师地位在社会上是比较低的。而现在教育成了热门行业,即使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也踊跃当教师。这是由于党中央、国务院提倡“尊师重教”,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提高教师住房、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结果。尽管现在还有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但总的说来,与其他各行各业比较起来,教师的地位的确是大大提高了。这也不是一句空话,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够做到这一点,也是了不起的。

第四,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立了法,逐步实行依法治教。我觉得《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一系列法律的颁布实施,把我们有关教育改革的工作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了,这对于推进教育改革,对于教育事业走向21世纪,都是极其重要的基础。

我们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同,改革的成绩是巨大的。虽然有的时候我们这么庞大的系统的改革,其效果好像还达不到人们的要求,但我们改革本身的力度是够大的,去年和前年的改革,步子都非常大。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能做到这一点是相当不容易的。比如在孩子们整体的教育内容上,德智体美劳比较全面地得到了加强,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我到广东、宁夏、湖南、湖北一些最贫困的地区,看到最好的房子是学校,这表明了一种民族的意愿。教师队伍建设也得到了加强,我们有一支庞大的教师队伍,虽然这支队伍还有许多有待提高的地方,但能够把2亿中小学生的教育撑起来,也是很了不起的。

我们召开这次督学会议正逢世纪之交,在我们走向21世纪时回顾这些成就非常重要。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去总结。我在进行调研时也听到,一方面,地方同志列举了这些成绩,但另一方面也听到了不少的批评。我认为批评多一点是好事,一个受批评多的领域和部门很可能是最有希望的。批评会使我们的整个工作更全面、更务实。我到各地听取批评的同时也作了认真思考,感到很有收获。大家提的很实际,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每取得一项重大成就的同时,那项成就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重大的课题。

譬如:教师地位提高了,工资待遇和住房条件好了,但是现在大家又批评教师队伍变得规模庞大,质量下降。新教师进来之后,知识并没有更新,有些人还不够当教师的资格,缺乏教师应有的思想道德素质。现在基础教育领域大约有1000万教师,建设和管理这支队伍,目前我们还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竞争机制,“大锅饭”的成分比较多。如不及早采取措施,这个队伍可能会退化,甚至会制约基础教育向前发展,这是非常危险的。

关于素质教育大家提的也很多。素质教育是对的,但到底怎么搞?素质教育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它的方向和目的是什么?能不能巩固住?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

对“两基”工作人们都称赞,但同时也指出“两基”工作中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如果不解决好,就可能出现我们不愿看到的局面,比如辍学,还有“复盲”等问题,使“两基”出现滑坡。金汉杰同志讲,我们的“两基”大堤存在着“管涌”,搞不好就会把“两基”冲垮了。我觉得他比喻得很形象,因为“两基”的成绩是巨大的,但是目前主要体现在量的方面。在质的方面,我们还得下工夫。实现“两基”不光是简单的达标。也有的同志提出,“两基”的面主要在农村。农村的“两基”究竟怎么搞?不是简单地扫盲、“普九”就可以了。接受扫盲和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必须也应该在当地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做好。我在大连调研时听到一些反映,现在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的孩子不愿务农,不懂务农,搞不了农业科技项目和农村的改革,反过来又看不起农村的工作。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肯做,这样的学生还不少。扫盲也有类似情况。这样的结果会影响农民对教育投入的积极性。

实际上中央一直强调要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若干决定》中指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落实科教兴农方针、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必须从农村长远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统筹安排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我认为讲得很深刻。三教统筹的问题提出来,然后下一段就讲“两基”,九年义务教育,“抓紧实施农村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切实解决适龄儿童尤其是女童的辍学问题。农村中小学要注重全面素质教育,在适当阶段增加农业和其他实用技术的教育内容”。完全按我们的课本操作,看起来吻合度不够。“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面向社会需求,合理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积极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办好农业高等中等专业学校,大力发展卫星广播电视教育,为农村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这段话我理解主要是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也强调要十分重视农村成人教育,加大扫盲的力度,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组织农民学习先进实用的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对农民要加强岗位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通过多种方式使农民学习和掌握商品知识和市场营销管理方面的知识。

这里也提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要想解决目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觉得解的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它和劳动、用人制度的改革联系在一起,是一个系统工程。只从一个方面去解决问题,要想改变局面,是十分困难的,它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教育改革的难度就在于此。单靠教育部门自己去努力,往往不能奏效。

现在推行素质教育,大家也说,高考不改革,一切都难推进,高考怎么改呢?教育体系整个结构不改革,高考要改革也步履艰难!为什么呢?现在全国有1.4亿小学生,有6000万中学生,只有大约270万本科大学生,这样一个教育体系,这样一个基础教育同高等教育在结构上的严重失衡,要改变考试制度,怎么变也终究是一小部分人上大学。这个结构不变,高考很难有根本的变化,它决定了应试教育仍有相当大的市场,它决定了素质教育要非常困难地向前推进。这确实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必须做系统的考虑,每一个方面都要进行改革,也包括社会用人制度。打个比方,这叫多元非线性联立方程组,还没有精确解,只能拿出近似解,不断逼近精确解。(www.xing528.com)

国务院领导特别是李岚清副总理多次强调要深化教育改革,并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做了一系列的批示,根据领导的指示精神,教育部门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要调整教育结构。目前一个重大的举措就是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尽可能多的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而要让高等职业教育有生命力,就要使高职毕业生毕业后有符合社会需求的、好的质量,除了认真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外,同其待遇相关的用人制度也要有相应的改革。从中等职业学校到高等职业学校毕业后,如果愿意返回读硕士、博士,这条道路也应该有,这条路打通了,结构调整也就好办了。不然的话,我们推行素质教育还是受到根本的制约。

可能会有这样随着改革不断深入而提出的一些新的问题,所以每一项巨大的成就后面都有非常深刻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这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很主要的问题。如不认真研究,采取回避态度,我们整个工作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被动局面。

现在推进“两基”的难度越来越大。我听到的方方面面的反映,包括市长、省长都讲得比较坦率,认为不可小看后面的“两基”,难度、复杂度都要比前面的大得多,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所以,教育部在过去总结的三大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大行动计划,即跨世纪“两基”工程、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和跨世纪园丁工程。“两基”和素质教育的实施都要靠教师,教师素质如果不提高,整个教育要改革发展是很困难的。而我们现有的师资培训基地、教材和手段都是十分薄弱的。包括现在的师范院校,要改革的地方都很多,师范教育结构也要调整。这里有一个跨世纪的培训问题。这个工作如果做得不好,要牵制全局,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两基”的水平和质量都将产生影响。

教育改革是系统工程,要一环扣一环,哪一环掉了,整体改革就要受到影响。教育体系结构要调整,思想观念要转变,全社会的观念要转变,高考要改革,师资队伍要优化,教材要改变,教学要改革,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差,没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孩子们也不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高中生毕业问题也很大,高中毕业生没上大学的很多,一部分人就不了业,没有出路,怎么办?我们不能说,那就不归我们管了,一推了之,实际上是推不出去的。这些都反映出我们基础教育不改革是不行的。改革原有的教材体系、老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因为它已经滞后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果一个孩子经过12年的学习,由于学习内容陈旧,又不联系经济建设的实际,连就业都十分困难,人们反过来就会对我们教育提出问题:你还要投入吗?投入产出的效果如何呢?因此,在走向21世纪时,必须坚定不移地搞好改革,搞好基础教育改革,才有出路。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改革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同时改革必须符合客观规律,是循序渐进式的,不能大起大落,大起大落孩子们受不了,1000万教师受不了,整个社会受不了。

这里说到督导工作,从汉语来说,是又“督”又“导”,“督”是检查监督、督促,“导”是指导、引导。“督”与“导”都很重要。要大量地分析、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能只是简单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在教育部机构改革后,部内搞基础教育工作的人数非常少,因此改革要靠地方。好多省就人口和土地面积来说,在世界上也算是大的国家,要下放权限,究竟怎么放?要研究。各地要根据当地情况,根据国家总体要求和宏观调控的要求,不断地出新思想。靠我们教育部这一小部分人出新的思想,让全国都照着去做,这恐怕不符合实际。所以我非常希望我们国家督学也积极参与地方的教育工作。督导要面对整个教育、整个基础教育,才能起更大的作用。前一段因为历史的原因,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两基”上,但实际上整个基础教育工作督导都要介入,尤其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少省市都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政府行为来进行,并发布了法规。督导更要加强。

整个教育体系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符合中国过去20年发展的教育体系,保证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无疑问的。但是在当前,我们走向21世纪的时候,教育发展受到来自五个方面不断的冲击,当然也可以叫推动力。

第一个冲击是,来自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高质量、高标准、多层次的需求。现在人们对教育的要求比过去要高得多。现在是六个大人对一个孩子,这可不得了。这样一种人口结构上的变化,给我们的基础教育带来了重大的课题。别的国家没有这样一种情况。从客观上说,就民族的发展而言,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必须这么做。但做了以后,产生了“六个大人一个孩子”的现象。人们的要求都非常高,稍微搞得不好,甚至六个人都要提抗议。由于这几年我们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教育的要求也提高了。我们想用一个简单的模式来满足这些要求,恐怕做不到。这个要求还在不断的发展。所以也有些同志说:改革开放20年来,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其他行业供大于求,唯有教育供不应求。教育没有满足人民的需求,我个人认为这也是一种动力,我们必须按照人民的需要,把基础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改革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个冲击是,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在不断地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虽然基本上满足了过去20年的需要,但在走向新世纪之际,这个问题变得非常突出。这些年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比教育发展快。经济建设的成就,经济的巨大增长,连续20年这样好的增长,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但这种快速增长,对教育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我们对这样一种建设,不能及时地、保质保量地提供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这个矛盾非常尖锐。我前不久去上海,因为我原来是在汽车工业行业工作的,上海的同志让我参观两个项目。一个是上海别克轿车,这个项目投资15亿7千万美元。还有一个排气净化的装置,那是一个总投资26亿人民币的项目,专门用电子计算机来控制,给发动机供油的,叫电喷技术。上海别克厂是近几年建成的,刚引进的加工技术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这是一种叫啄木鸟式的生产线,过去大家都习惯于车、钳、洗、刨、磨,一道工序、一道工序都看得很清楚;现在则看不清楚,一个毛坯进来后,机器像啄木鸟式的,啄几下就加工完了。高速运转机床,原来每分钟几千转,现在是一万多转,根本看不出个数来,而且柔性极强。原来讲投资生产线时不大批量生产就要赔钱,而现在这种工厂不需要大批量生产,中小批量就能赚钱。这样的工厂要想搞好生产,对工人、管理人员的素质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因为管理的思想已经出现了新方式,叫做精益加敏捷的生产方式,新技术和设备集成度高,柔性化,产品换型快。电喷设备的工厂也复杂得很,全都是1997年世界最先进的设备。目前是找大学生顶关键岗位。可见目前教育滞后于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形势,这对我们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冲击力,教育已经不改不成了。我们高中的教育30年前不也是那个体系吗?现在是受冲击了,我们职业教育也受冲击了,我们搞教育的同志也应经常到工业建设区域看一看,看一看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按市场需求来改革教育,全国各地一些新的大型的生产基地在设备和技术上与国外同类企业是处在一个水平上,现在都需要大量的人。上海别克厂就从两万名申请者中选了1700多人。但我们的教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江总书记在十五大上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能不能培养出这两部分人才,关系到21世纪,至少是21世纪前10年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现在好多地方正是由于缺乏人才,整个生产进展缓慢,出现了故障也无法排除,还要请外国技术人员来,一费时,二费钱。一些技术历时几年消化不了,技术人员素质上不去,工人的素质跟不上,有些研究生又不肯去研究这些问题,所以从投入到实现生产能力一拖多年,投了上百个亿,产量一直上不去,干赔钱,连银行的利息都交不起。钱好借,买技术、买设备也很快,人才买不来,也借不到,成了重大制约因素。这一点,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小平同志有一段很重要的讲话,他说,“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首先要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的教育内容。”朱镕基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有一段话,“现在的教育质量,远远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现阶段我国能上大学的是少数,绝大多数人读完中小学就要就业。因此中小学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素质。”我理解这些提法都是强调教育发展要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第三个冲击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教育要适应这个趋势。比如计算机,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模拟各种物理、化学现象,表达复杂的数学关系;可以直观、形象地表达出先前无法表达、只能让学生想像的东西;可以把最优秀的教师、最优秀的课本用于开展网上教育,并不比课堂差。计算机联网、远程教育这些技术正在改变学习主要靠学校和课堂的概念,正在教育领域引起一场深刻的变革,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要求我们改变现有的课程体系,比如,电子计算机或信息学,一定要努力尽快成为初中、高中的必修课。教材也要迅速更新,跟上科技新发展。电视、电话、空调、音响设备、冰箱、微波炉、傻瓜相机已经进入家庭,它们的原理并不复杂,但是按老教材教,这些新的、天天碰到的东西,书本上没有,孩子们会对此知之甚少,读了12年书,在家里还是“科盲”,怎么得了?如果我们还是沿袭老的学校教育模式,一动不动,就会在这种处境中走下坡路。

第四个冲击是,全世界都在批评自己的教育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都在研究进一步改革的方案,完善教育体系,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对我们也是很大的推动力。我们必须研究全世界的改革,吸取好的经验,不要坐视不管。但别国的东西不一定要照搬。去年6月我在美国访问时想找一些好的教材,带回来参考,但反复看了之后,觉得那些教材翻译过来,直接搬到我们国家的课堂上是不行的。因为孩子们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不一样,不能简单地照搬。所以,我们吸收国外的经验必须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消化,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2亿多中小学生,而全欧洲的中小学生,再加上北美洲的、日本的中小学生,还没有2亿多。因此,我们要认真地研究别国的经验,但是要以我们的实践为主,洋为中用,借鉴先进经验,走有中国特色的路。

第五个冲击是,21世纪对教育的需求。我们的教育是为了明天作准备的,是为综合国力的提高打基础的,21世纪初期的特点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繁荣的战略制高点。21世纪前10年中国的经济建设对我们有哪些要求,我们在研究改革的时候要做到有一定的前瞻性,老是往后看不行。这就使教育改革变得复杂。我们面临的情况也比较复杂,我们还要进一步论述素质教育,研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教会上,我们应该拿出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思路,来使我们的教育以比较好的状态进入21世纪,这是相当重要的。

上述五个方面,是冲击,更确切地说是推动力,推动我们去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果我们可以把当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教育的需求归结为现代化的推动力,那么,这五个推动力实际上早已被概括在小平同志所讲的“三个面向”之中,那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为基础教育的题词。在走向新世纪的时候,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加快改革步伐,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全面加强督导工作,意义深远。我们做督导工作,更有必要从更深入的层面去研究基础教育的发展规律。

最后,我认为督导是一条极其重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实际的经验。没有督导,基础教育就没有这么好的局面,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比较坚定地支持督导办从基础教育司分离出来,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共识。希望同志们在会后对基础教育有更多的思考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