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中国画创新教学的研究成果

儿童中国画创新教学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儿童中国画教学传统的形式往往是“示范—模仿”。儿童中国画教学如果不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那么极有可能在与其他绘画形式的比较中黯然失色。因此,如何在中国画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就成了笔者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多媒体在儿童中国画教学中的适当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效。(二)拓展课程内容,促使中国画作品推陈出新什么是创新?

儿童中国画创新教学的研究成果

儿童中国画教学传统的形式往往是“示范—模仿”。但是时代变了,学生的个性变强了,接触了解的东西也更丰富了。儿童中国画教学如果不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那么极有可能在与其他绘画形式的比较中黯然失色。因此,如何在中国画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就成了笔者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有效生动

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证明,人们获得的信息,94%来源于对人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乐、音效等数字资源通过编程方法整合在一个交互式的整体中,具有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动态形式,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多媒体在儿童中国画教学中的适当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效。如在介绍笔墨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水墨动画《牧笛》,在欣赏动画的同时,对笔墨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图7-8)。

图7-8 水墨动画片《牧笛》中的视频截图

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观察近山和远山在墨色上的区别。学生在观看动画时,都能很顺利地回答出近处的山墨色较远处的山墨色重,当笔者问他们还有什么区别时,他们便说近处的山画得较为具体,远处的山只是寥寥几笔。当学生都能观察到这些后,笔者继续让学生观察树木的远近及其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这样的引导下,笔者总结出墨色的浓淡变化和远近虚实变化的关系。通过观看优秀水墨动画片,学生不仅被水墨动画深深吸引,而且对中国画的笔墨关系有了深刻理解,这样就为日后的学习创作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拓展课程内容,促使中国画作品推陈出新

什么是创新?创新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最原始的创造,这是无中生有的;其二,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延伸;其三,后现代提倡的“拿来主义”,是利用各种组合方式。

对于学生来说,第一种创新办法具有一定的难度,需通过练习达到一定水平,而后两种创新则较易被学生所接受,这是因为可以有所借鉴。因此,笔者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在《游园》一课中,笔者将当代画家刘二刚的作品《游春图》进行了仔细剖析,运用的是第二种创新方法(图7-9)。

图7-9 刘二刚《游春图》

图7-10 学生根据刘二刚的作品进行的创造

由于刘二刚的作品有一种童趣和稚拙的感觉,而且笔墨、线条的表达比较洗练,适合学生对其进行改编和再创造。因此,在课堂中,笔者向学生讲述了游记——《兰亭序》的故事,将学生引入画面中,引起他们的兴趣,同时让他们体会画家笔下的人物和场景的意趣,又结合学生当时春游的心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改编和创新(图7-10)。学生在原画的基础上,将人物改成自己和同学,为园内增加了流水,有的学生甚至还把原画的场景改成了游乐场。在此课基础上,笔者又以此为题,让学生再拓展出去进行创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图7-11)。

图7-11 《游春图》——学生作品

在《春耕、夏耘、秋收、冬享》一课中笔者以农民画为蓝本,对此进行了解析,让学生在农民画中汲取营养,大胆想象和构图。这是运用第三种创新方法。

这节课从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以借鉴农民画为主。农民画和中国画都具有概括和装饰的特点,同时农民画的色彩非常丰富艳丽,而且色彩纯度高,比较适合学生的视觉特点。因此,笔者大胆让学生学习农民画的特点,汲取农民画的养分,让学生大胆构图进行创新,一改往日中国画构图的特点(过去都是留白的)。第一,让学生了解了其他画种的特色;第二,锻炼了其色彩能力(如各种色调的训练),丰富了色彩知识;第三,学生对色破墨、墨破色在纸上的渗化效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生的构图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图7-12)。

图7-12 农民画的范例作品(组图)

说到第一种创新,即最原始的创造——无中生有,其实,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也进行了尝试。笔者通常通过照片写生的方法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加以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创作慢慢实现无中生有。(www.xing528.com)

这里倡导的是“师法自然”的教育理念,启发学生从看真实照片转向观察生活和描绘生活,这样也使学生提高了绘画的观察能力和写生能力。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照片写生在提升学生绘画的基本功方面的作用也愈加明显。

在《京剧角色》一课中,笔者先呈现“生旦净丑”京剧角色的照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同时还与西方的小丑角色进行了对比,在横向和纵向的多重比较中,总结不同角色的人物特点,从而掌握“人物十八描”的基本技法。戏曲人物画是中国画的重要题材,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照片写生活动中,学到了不少传统文化知识和绘画基本技法,还通过照片写生锻炼了自己的绘画写生能力(图7-13、图7-14)。此外,笔者还将城市山水的概念引入课堂教学中。不仅有传统的《民居》,还有现代化的建筑,如《高架》《路边的建筑》等课,学生都非常感兴趣,这些不仅贴近了生活,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写生能力(图7-15)。

图7-13 戏剧人物的照片(组图)

图7-14 戏剧人物——学生作品(组图)

在教学中,笔者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用毛笔画出一些形象,在原有的照片写生基础上,让他们自由发挥,增添画面的童趣色彩。许多学生从照片写生入手,加入了自己的想象来创作。也有学生将以往所学知识综合起来表现出纯粹想象性的作品,无疑,这都是“无中生有”的(图7-15)。

图7-15 《城市随想》——学生的作品(组图)

(三)解构传统技法,使学生理解美的共性特征

在课堂上,笔者很少否定一个学生。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艺术本来就没有什么美丑之分,他们来学画都是抱着一颗热忱的心。但是艺术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曾记得一位老师说过,有的人画十张比有的人画一百张强,这是为什么呢?显然前者是动了脑子画画的,而后者只是拼命地画,可见理解艺术规律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去观察、认识、发现和寻找美。只有让学生理解了美的共性特征,他们才知道怎样作画才是恰当的。

因此,笔者将传统技法进行了解构,理性分析画面的构成要素。笔者将传统的笔墨技法知识解构成点、线、面的绘画基本符号,通过对名家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感知对比、平衡、节奏、韵律、调和等画面构成要素,从而使学生学会分析画面,理解美的共性特征。以下是一节静物写生课,由于教学条件有限,笔者便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点、线、面的组织运用自行安排明式官帽椅、桌子以及莲蓬花瓶的位置,学生们对美的理解各不相同,也就出现了不同的摆放组合和艺术造型(图7-16)。

图7-16 明式官帽椅——学生的作品(组图)

(四)注重鼓励引导,让学生个性自由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同学生对笔墨的理解是不同的,可以说线条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笔墨知识之后,教师还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怎么画、怎么教,都不能画出教师说的效果。也有研究表明,孩子在小学三年级之前的笔墨感觉是最特别、最宝贵和最天然的,有不少著名画家都在研究怎样画,笔墨的感觉才能具有孩子般的童趣。在儿童中国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儿童的天性,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要求和评价学生的作品,而要去保护其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多干预,每个学生都是需要被肯定的,所以我就因势利导多给学生以肯定。比如,有的学生在线条的表现上和别人相差很大,也有的学生在色彩处理上和别人与众不同,笔者都给予了肯定和引导,以增添其信心。

儿童中国画教育的探索之路还很长很长,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在课程设置上进一步突破,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有机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儿童中国画的天地里,不断让更多的孩子认识美、了解美、感受美、创造美,这都将是笔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图7-17)。

图7-17 学生中国画作品(组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