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斯纳课程理论的启示
艾斯纳提出美术课程应体现艺术的内在价值与艺术的本质特征。这种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提示我们要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还应着眼于自身条件来营造更长远的发展。艾斯纳创造性地在指导性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表现性目标,这样能使教育目标与学生的学习联系得更加紧密。艾斯纳在课程的设计上重视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同时还强调课程结构的设计必须具有连续性、顺序性和联系性。在DBAE理论中艾斯纳将课程划分为美术创作、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学四个领域,作为美术学科不可缺少的部分[23]。这一理论给予我们以下启示:
第一,教师应该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中国画鉴赏的环境以及长远的发展前景,树立民族文化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画以其深刻的人文内涵而闻名,要以中国画鉴赏为中心,诗、书、画、印相结合,形成学科间知识的纵横网络,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从整体上来看,鉴赏中国画可以成为民族文化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制定符合学生年龄阶段要求的具体课程计划,并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教学资源进行独特的课程设计。
第二,教师在设定中国画鉴赏的教学目标时,应该与学生联系得更加紧密。中国画鉴赏教学的活动设置必须有教学意义,设计时需要考虑承上启下的关系,也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以及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选择课程。有机会可以与美术馆、博物馆相结合,给学生更多的直观感受。
第三,中国画鉴赏课程应是连续的学习活动,要在学生兴趣消退之前进行巩固学习,这样能促进学生绘画能力和鉴赏能力都得到提高。
第四,在美术课程中美术批评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画鉴赏可以让学生学会评价,对鉴赏方法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中国画基础技法的学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总之,当前中国画鉴赏教学的课程目标,强调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历史及其流派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样的课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国画鉴赏教学也应该随着课程论的变化而有更加宽广的教学目标。中小学中国画鉴赏教学课程要求营造探索的氛围,课程要具有足够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以便接纳多元化的观点和思想。而现实中的挑战和干扰,使得课程目标需要不断调整和发展,课程目标和学生、教师、课程材料一样,都要经历转型。在中国画鉴赏教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实践为主体,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加以适当引导、评价、鼓励,形成学生“认识—体验—创作”,教师“参与—引导”,多元化的创作与鉴赏相结合的模式。
(二)认知心理学教学理论对中小学中国画鉴赏课程与教学的启示(www.xing528.com)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和加工,这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布鲁纳提出:第一,教学目的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第三,学科知识结构;第四,发现法[24]。这一理论给予我们如下启示:
第一,教学目的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画作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表达。在推行文化改革发展中顺应国家形势,中小学美术教育中中国画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中国画鉴赏是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不应该被忽视。
第二,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中小学生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好奇的阶段,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我们应利用好这个阶段,激发学生参与中国画鉴赏活动,选择适当的作品,按照合理的顺序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参与中国画鉴赏活动,并且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使学生了解到自己所学的程度。
第三,学科知识结构。学生只有了解了中国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鉴赏中国画,也有助于把所学知识迁移到鉴赏情境中去。在鉴赏中国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发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除了技法以外的中国画精神内涵。
第四,在认知心理学教学理论中强调发现法。在鉴赏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做一个探究者,重视学生鉴赏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防止程式化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多方位尝试与探索,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究欲望。
综上所述,不管是艾斯纳学科中心的启示,还是认知心理学观点的启示,如何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并提高对中国画审美的认识才是最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