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诗歌的结合
苏轼首倡“诗画一律”的观念是宋元士大夫绘画思想中最为重要的理念。它最初只是一种士大夫所持有的品画标准。北宋徽宗时期,由于画学的设立,以诗论画开始成为画学专业考试的方法。其后,“诗画一律”的理念日益为文人画家所秉承。
“诗画一律”观念的产生有其历史渊源。自古就有画赞的形式,这是一种文字与绘画相结合的方式。在《女史箴图》《历代帝王图》等作品中均能看到这种形式。唐代的题画诗更多的是对绘画内容的描述和对画家技艺的赞美,正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说:“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此之谓也。”[13]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的诗中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正是指出了诗画合一的境界,也说明了这两种艺术形式之间互相渗透、相得益彰的紧密关系。
有意识地把诗引入中国画的教学无疑是有意义的尝试。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熏陶学生的生活,陶冶情操和丰富精神生活。诗画结合,既能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意境,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个性和思想品质。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语文教科书中的相关诗词来作画。诗画对照,既有助于学生想象和描绘画面,使画面有诗的意境美,帮助学生理解语文课中的诗词,陶冶情操,也可鼓励学生为自己的画作诗,激发学生形象思维与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使之全面提高。而诗画结合的形式也必然会演化出诗书画的结合,因为诗文需要使用书法来撰写,而这种结合模式将有助于学生对书法及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有更深的理解。
(二)与音乐相结合
音乐是打开人类心灵的窗户,美妙的乐意能穿透身体直抵心灵,抚慰、感召、激发、震撼着我们。我们可以借助它来表达自己的忧伤与失意、喜悦与成功等各种情绪。而音乐和美术无疑都是最为贴近人类心灵的艺术,它给我们遐想,给我们梦幻,给我们画境和诗意[14]。
音乐是通过声音来传递,而美术则通过视觉来表现,二者的结合无疑能促进人视知觉的全面发展,并能拓展人的潜质。因此,利用音乐进行中国画教学无疑是值得尝试的。选择合适的音乐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中国古典乐曲中有众多描绘自然意境的曲调,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阳关三叠》《渔舟唱晚》《平沙落雁》等名曲,其流畅、疏朗的节奏和幽远的意境,都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画意境,并产生默契和共鸣,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表现的热情,从而使教学事半功倍。
(三)利用美术馆、博物馆资源(www.xing528.com)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美术馆、博物馆的公共教育功能日益显现出来。从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也可获知,学生利用美术馆、博物馆进行中国画的认知学习呈上升的趋势。美术馆经常有系列的中国画展,展示现当代中国画的发展趋势。上海博物馆长年陈列有古代中国书画展览,此外还有一些中国画的主题性特展。馆内还设有能够便于互动学习的计算机,可在上面点击浏览中国画知识或模拟作画练习。同时,博物馆和美术馆还有定期的中国画讲座,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图6-14)。
图6-14 学生在博物馆中学习
在进行学校中国画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美术馆、博物馆资源将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有助于审美知识的传授和审美观念、审美能力的培养。适时地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在其开放、放松的环境中更利于引导学生对中国画产生学习的兴趣,并加深他们对祖国传统优秀艺术的热爱。
(四)利用电脑网络和开展实地写生
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进行学习是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的,但是通过网络学习中国画的学生却不多。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源,如何合理使用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在网络上寻找中国画的相关知识,通过设置主题鼓励学生对收集到的知识进行辨识和梳理,通过讨论、演讲等形式进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又能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画知识的相关。利用电脑软件和数位画板营造中国画的艺术体验新形式(图6-15)。具有感知手笔方向和力度功能的数位画板能够实现毛笔的书写效果,亦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图6-16)。
培养学生对中国画浓厚的学习兴趣,除了课堂上相应的学习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进行。带领他们到校园里、生活中及大自然中观察和写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把在生活中得到的感受通过画笔表现出来。
图6-15 学生利用电脑进行美术学习
图6-16 电脑美术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