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中国画不是一门单纯的绘画技艺,而是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在人才培养上与其他绘画门类间的差异。纵观我国现有高等院校的中国画教学,其重点仍在绘画技能、技巧的培养,而且仍以强调师承关系为主。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高等师范教育,在专业学科的设置上应与专业的艺术院校有所区别,应更多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工作需要。基于此,笔者认为高等师范教育中国画教学应加强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至于有关高等师范教育中国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则在第二章中详细论述。
(一)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热爱是人做事的动力,只有对中国文化、传统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内心深处喜欢它,才可能激发出人内在的最大潜能。因此,首先要使那些未来的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和鼓励,从而使外在的需求转化为内在学习的动力。
(二)对中国画相关人文素养的认识
在未来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上,应提供他们更多与中国画相关的人文素养知识,因为具备这些知识将有助于他们对中国画的理解。因此,笔者认为,在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中应设置相关的人文类课程和讲座,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选修课,这些内容包括中国通史、中国文化、哲学、中国画论、诗词、书法、篆刻、鉴赏,等等。如果部分课程和内容没有相关教师可以承担,则应鼓励学生去旁听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和讲座,充分利用师范院校综合类专业设置的优势,以此弥补本专业的不足。当然,只局限于中国文化之中,也不利于学生对中国画的宏观把握,学生仍应学习和了解西方的相关艺术和理论,这样能使他们在一个开放的文化环境中,通过比较,客观地理解中国画,也能使他们具有更为开放的视野。
(三)对中国画表现手法的掌握(www.xing528.com)
作为一名未来的中国画教师,除了具有以上的素养外,对中国画表现技法的掌握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中国画毕竟是一门以绘画实践为主的课程,对中国画的审美趣味、观察方法、状物方式、脉络结构、笔墨语言等方面的理解无不与其实践活动相关,因而对中国画的表现手法进行系统的学习无疑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画。鉴于教学时间和未来工作需要,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兼顾中国画各个题材和表现手法,但并不以平均分配为唯一标准,而是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作适当的调整。同时,在教学上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
(四)对审美和判断能力的具备
无论将来是从事教师,抑或从事其他工作,拥有对艺术敏锐的判断能力是极为重要的。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关注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和判断力。因此,在中国画教学中应时时贯穿着评价环节,要求学生在看画、作画过程中不断思考其价值和意义,并通过学生对作品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评价环节,强化学生的判断能力。同时,也应通过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鉴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判断能力。
通过这四方面对学生的培养,可使学生对中国画有比较全面的理解,亦能拓展他们的视野,而不仅仅局限于技能技巧。这种综合素养的训练使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能融会贯通,并能以开放的视野来分析和判断事物,对培养能理解中国画的潜在人才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