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书对基于中小学师资培训视角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本书对基于中小学师资培训视角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此,本课题着重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表现在本书第三章和第四章中。

本书对基于中小学师资培训视角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本课题把对中国画及其中国画教学的研究置于人文语境之中,涉及艺术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主要采用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方法。以高等师范教育和中小学中国画教学为切入口,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展开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探明高等师范教育中国画教学对中小学中国画教学师资培养的深远意义。

在理论方面,对中国画的本质特征进行了重新梳理;对近现代中国画教育模式进行了评述;对近三十年来有关中国画教学的理论文献进行了综述;对当今高等师范教育中国画教学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针对目前中国画教学中“重技轻理”的现象,本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高师中国画教学内容进行了研究[8],试图改变以往中国画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画。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调查研究方法,对上海市及江苏省无锡市的1千多位中小学生和全国范围内的85位在职美术教师进行了中国画认知程度及中国画教学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小学教材中中国画教学内容,探明中小学校中国画教学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在中小学及校外中国画教学实践的研究中,本书中的教学案例实施者皆为高等师范教育的毕业生或实习生,这是基于对高等师范教育与中小学中国画教育相关性研究的考虑,以此考察高等师范教育对中小学美术教师培养的影响,进而探讨中小学及高等师范教育中国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和解决方法。当然,这种相关性研究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限,其教学效果的显现也会相对滞后,因此,本课题研究并不因本书撰写的结束而终止,我们还将不断地通过考察中小学中国画教学的效果来调整高等师范教育中国画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机制等,以期更贴切于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目标定位

[1]导论由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郑文撰写。

[2]有不少学位论文涉及此问题的研究,如徐丹旭的硕士论文《高师中国画课程设置研究》、曹院生的博士论文《中国画学科规范论》;还有陈振濂的专著《国画形式美学的展开》,等等。(www.xing528.com)

[3]顾平在其《近现代中国画教育史》中探讨了有关中国画教育的现代转型问题。

[4]钱穆.国史新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5]《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国画教学内容的建议:第二学段(3—4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对水性颜料毛笔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第三学段(5—6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学习简单的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体验笔墨趣味。

[6]刘继潮.游观——中国古典绘画空间本体诠释[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7]《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中国画教学内容的建议:第二学段(3—4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第三学段(5—6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学习简单的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体验笔墨趣味。

[8]中国画实践课程的教学,教师历来以技法传授为主要内容,相关的教材也定位于此,几乎很少探讨技法形成的原因和背景,以及视觉图像的意义。虽然在课程设置中有美术史,但美术史教学又往往无法与绘画实践相结合,两者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对中国画内涵的真正理解。基于此,本课题着重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表现在本书第三章和第四章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