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传统戏恢复了正常演出。重新以大武生的面貌登台,叶金援深感亟需补充和提高,在名净周和桐先生的引荐下,叶金援拜在著名武生艺术家王金璐的门下,继续深造。
当时周和桐先生跟我说:“金援,我给你找一位老师,能身体力行地给你说,一招一式地给你走。”周和桐先生很热情,也比较喜欢我,看着我挺年轻,也爱练功,练功厅里老看到我。他说中华戏曲学校最著名的武生王金璐可以,所以我非常有幸在1979年拜在了王金璐,我恩师的名下。其实在拜师之前我们已经有了一段在业务上的接触。恢复传统戏时,北京京剧团选择了《逼上梁山》和《三打祝家庄》,我参加了《三打祝家庄》剧组,担当石秀这个角色。王金璐老师任副导演,周仲春作为导演,我们分了两部分排,一部分就是前面的《石秀探庄》“盗铃”,后面是《二打祝家庄》和《三打祝家庄》,王老师接了任务以后,特别认真,很快把戏全背得特别熟,一招一式地就都跟我说完了。等我们前面的戏全部完成了以后,后面的戏还没着落呢,还在背词呢,所以周仲春就特别奇怪,就说,你们怎么会这么快就完了呢?王老师就是教戏特别认真,所以给我的感受就是,我找到了一个能够把我最困难、最困惑的问题解决的这么一个老师。
叶金援与王金璐一起练功
后来我就跟王老师说我跟您学戏行不行。王老师说好啊,你学什么?《三打祝家庄》完成以后,我又学了《挑华车》《战马超》《雁荡山》。这几出戏王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一招一式,这个动作该怎么走,这个开打应该怎么打,这句台词应该怎么念,就是口传心授。一招一式,手把手地教,使我在特别快的情况下,完成了很多戏的整理,把这部机器就算组起来了。这样在1979年我决定拜王金璐先生作我的恩师。拜师的那个盛会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在三里河的河南饭庄,当时戏曲界的很多知名的演员都到场了,尤其是一些年龄非常大的老先生,像侯喜瑞先生,当时已经八十好几岁,快九十了。当时的武生演员,我记得李万春先生、高盛麟先生、张云溪先生、何金海先生和尚长春先生,所有的这些都到场了,就连曲艺界的侯宝林先生都参加了我的拜师会。
到了1981年我学了很多的剧目,但是这些剧目需要在舞台上进行实践,这个平台非常重要。正好赵燕侠老师组织试点队,很多艺术家在试点队,他们要到全国各地去演出,我们一去东北三省就三个月。在三个月当中每个城市都走到了,从吉林开始走到哈尔滨、走到黑龙江所有的地方,连辽宁的本溪、鞍山全到了,这样的话,我就得到了艺术家们的提携,因为那会儿老艺术家,就给我们提供这个平台。
《阳平关》中叶金援与谭元寿先生后台合影(www.xing528.com)
你比如说赵燕侠老师演《玉堂春》,她说我这个年岁了,而且演出这么频繁吃不消,她跟元寿老师俩人互相轮换着演,《玉堂春》只唱《三堂会审》,前面就让我垫《挑华车》;第二天,谭元寿老师唱《问樵闹府·打棍出箱》,前面让我垫《三岔口》;等到赵燕侠老师再演《花田八错》,我们前面又垫《战马超》。这样的话,我每天晚上都在老艺术家的前面演出锻炼。这种大量的实践机会,对于一个演员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老艺术家在演出候场的时候,他看你的演出,看完了以后,他下来还要跟你说,你这个今天的戏不错,哪里挺好的,哪里你还得注意,别太使劲。在哈尔滨演完《狮子楼》,黄元庆第二天就说,你有些地方还需要加工。转天早起就来了,到剧场,我们住在剧场,到剧场来就给我说戏,把《狮子楼》从上场到下场,夺刀、开打怎么走,人物应该怎么表演,给讲、给说。所以我们这一代武生学生,是见到了老艺术家们的艺术风采和他们的艺术积淀的,我们叫真经,真正看过、听过这些真经,而且又得到了当时锻炼的机会和平台。
《三打祝家庄》
叶金援专场演出宣传页(李滨声绘,欧阳中石题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