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汉朝开国时北方面临匈奴威胁的情景类似,开国早期的唐朝,同样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又面临东突厥的威胁。
和汉初匈奴不同的是,东突厥不但同样控制着广袤的北方草原,还拥有更发达的军事工业。他们精通冶炼,擅长制造各种铁制兵器和制造各类军用车辆,所以东突厥的军队不但拥有庞大的骑兵军团,还装备着大量铁甲、铁刀,比以往的游牧民族更难对付。
遇到这样的强敌,唐王朝又该怎么办呢?
唐初开国战争时,唐朝就被东突厥袭扰,唐高祖李渊曾一度向东突厥称臣。唐朝建立后东突厥也经常侵扰边境,甚至唐太宗李世民龙椅还没坐热,东突厥20万大军就杀到了长安城外的渭水边上。唐太宗签订“渭水之盟”后,这群强敌才满意而归。但大唐隐忍了3年,在公元629年的冬天奋勇发起反击。公元630年,唐军冒雪突袭,把骄横的东突厥汗国一击尽灭。昔日耻辱一战洗雪,大唐凭借“天可汗”的威严傲视东方。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大一统王朝,同样是开国时百废待兴,同样是面对北方强敌的威胁,为何大唐雪耻,要比汉朝更为快速?
中国古代的军事工程建造技术发展到隋唐年间,已经非常发达。虽然隋朝只存在了38年,却先后7次整修长城。尤其在今天宁夏灵武到陕西横山之间,隋朝修筑了坚固的长城防线,用以保卫关中平原。每次东突厥打到这里都不得不绕道而行。完备的长城防线为唐朝抵御东突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唐朝与东突厥的战争里,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唐军虽然败多胜少,但都是败在野战。东突厥虽然打了很多胜仗,却多是在乡村掳掠,极少对唐朝的关隘城池发起进攻。哪怕颉利可汗打到长安城郊,面对长安的城池,20万东突厥大军依然不敢冒进。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唐朝拥有强大的筑城能力和完备的城防工事。
以唐朝都城长安为例,当时的长安城经过隋唐两代王朝的建设,城池周长达到了36.7千米,外城城墙高5米以上,基宽9—12米,城墙外侧还有宽9米、深4米的壕沟。对于以骑兵为主,缺少攻城武器的东突厥来说,单是想攻破这道城墙,就很不容易。
隋唐年间的城池防御有“重城”的理念,即在国都等重要城池里要部署三四道防御工事,敌人就算突破了外城,也会在内城遭遇层层阻击,蒙受惨重打击。唐朝还会在城墙外15米处加修一道土墙,形成一种新的城防工事——“羊马城”。可别小看这道土墙,当敌人进攻时,这道土墙既能掩护老百姓撤入城内,又能迟滞敌人的进攻。
在要塞上,唐朝还修起了“弩台”。这是一种在城墙外围独立战斗的堡垒,装备强弓硬弩。弩台一般呈方形,距离城墙150米,高18米。每当敌人入侵时,弩台上的士兵们居高临下用弩箭向敌人射击,与城池上的守军配合防御。
对于唐太宗来说,完备的城防工事不止可以抵御东突厥进攻,还可以形成坚实的跳板,助力唐朝不久后的反攻。而唐朝反攻东突厥的另一个法宝,就是骑兵。
为了对付东突厥强大的骑兵,唐朝要大力发展自己的骑兵队伍。
东突厥骑兵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拥有优良的战马。而且他们位于丝绸之路的要道上,可以通过贸易等手段,从中亚、西亚各国获得优质马种,改良自己的马种。唐太宗也对症下药,他在河西走廊等地建立马场,还颁布了完备的管理制度,经过几年苦心经营,唐朝的马匹数量直线上升,给骑兵部队提供了充足保障。(www.xing528.com)
在战马数量猛增的同时,唐朝骑兵的战术理念也在进步。唐朝之前,中原地区的骑兵作战还沿袭着两晋南北朝时期“重骑兵称王”的传统。作战时大多以重甲包裹的重骑兵向敌人发起正面冲锋。可东突厥骑兵的速度更快,还有很强的骑射能力,特别是东突厥骑兵用的弓杀伤力很强,射出的箭能穿透重甲。他们惯用的战术就是用快速机动的骑兵来回奔袭,拖垮笨重的对手。比如唐高祖年间的太谷之战,唐朝名将张瑾就中了东突厥埋伏,被打得全军覆没。
针对这些问题,唐太宗开始大胆改革,增强轻骑兵的作战和防护能力,改良和提高军事装备。
为了给轻骑兵更好的防护,唐朝用“明光铠”取代了隋朝的“两当铠”。两当铠是在骑兵胸部和背部各覆一块甲片,可防护骑兵身体的要害部位,较之重甲,重量大大减轻。明光铠同样是在胸和背两个位置重点防护,不同的是,它将胸部和背部改由两片椭圆形甲片覆盖,另外在骑兵肩部和腿部也加了防护。这种铠甲不但比重甲轻便,防护面积也更大,防护能力更强。由于制作精美,在太阳下闪闪发光,这种铠甲因此被称作“明光铠”。
唐朝骑兵装备的弓箭也比前代大大提高。骑兵常用的弓是“角弓”,这种弓虽然比步兵用的长弓拉力要小,但便于携带。骑兵用的箭也多是配备钢质箭头的射甲箭,杀伤力更强。
就这样,经过唐太宗几年的精心打造,唐朝终于重建起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
公元629年十一月,颉利可汗再次背信弃义,发兵侵扰唐朝的肃州、甘州地区。打退东突厥的进攻后,唐太宗火速集结十余万大军,由名将李靖和李勣统率,分道出兵反击东突厥。
由于经过了精心准备,唐军这次的进军非常顺利。机动力强、装备好的唐朝轻骑兵接连击败东突厥精锐部队。战斗进行了不到一个月,东突厥兵将纷纷投降。公元630年正月主帅李靖亲自带领三千骑兵,向东突厥颉利可汗盘踞的定襄发起奇袭,一举攻克定襄,打得颉利可汗仓皇北逃。唐军密切配合,终于击败并俘获颉利可汗。
东突厥自此灭亡了。如何对待被俘的颉利可汗以及十几万战俘呢?唐太宗把被俘的十几万东突厥俘虏安置在幽州至灵州地区,让他们能在唐朝的管辖下安居乐业。被俘的颉利可汗则被唐太宗任命为右卫大将军,他成了唐朝的一名官员。这样宽厚的做法令颉利可汗非常感激,他还曾在唐朝的宴会上献舞以表达对唐朝的感激之情。
随着唐朝反击东突厥战争的胜利,唐朝的边境实现了持久的和平,北方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迎来了繁荣的“贞观之治”。唐朝的威望也空前提高,就在取得胜利的同一年,唐朝周边各部落首领来到长安朝见唐太宗,把唐太宗尊为“天可汗”。
知识链接 唐军超强的装备
盛唐时期的对外战争通常是以少打多,因为唐军的装备很强。
据《太白阴经》记载,一支12500人规模的唐朝军队,配备弓12500张,弩2500张,还装备10000口佩刀与2500口陌刀,以及12500条长枪和7500领盔甲。特别是唐军装备的车弩,是一种12石力的重型连弩,射程达到700步,坚固的城垒也会被它重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