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亲历愉悦的政治课堂:中学思政课的情境教学法

亲历愉悦的政治课堂:中学思政课的情境教学法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就切合了这一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结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教学的目的是更好地完成教学,增加其实效性。思想政治教学过程是学生提高觉悟的过程,提高觉悟重在“实”。

亲历愉悦的政治课堂:中学思政课的情境教学法

1.中学政治情境教学法的含义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百度百科的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教育大辞典中这样表述情境教学:情境教学就是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20世纪80年代,特级教师李吉林初设语文情境教学,她指出,情境教学就是从情与境、情与理、情与辞、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所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情境教学是指教师特意创设的有情之境进行教学。

笔者认为情境教学就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并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2)中学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

在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单一的讲解,学生被动的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第一个目标是打破教师这种教学方式。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就切合了这一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结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感情有所升华,进而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效果。

2.中学思想政治课情境设计的原则

运用情境进行教学,首先要创设情境,然后才能实施运用情境。本章将从创设情境要“真”“情”“思”“趣”“悟”展开论述。

(1)创设的情境要“真”,即贴近学生生活

只有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创设情境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中进行感悟,逐渐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从而把知识真正内化成学生自我的知识,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卢梭的《爱弥儿》中提出自然教育,并指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都变坏了”。儿童的教育由善良的天性自然发展。把儿童丢在大自然中,他自然会体验真正的生活。这句话有一定的合理之处。在教学中,按照这个基本原则,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在学生自身感悟的时候,加以方向性的指导,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显著的效果。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特殊性质的课程中,特别需要学生自我的消化吸收,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创设情境要贴近学生还应该在创设前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的情境才不会空洞,使之与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水平相适应。

(2)创设的情境要有“情”,即激发学生情感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创设情境,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而且动之以情是关键马克思曾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学生才会在深刻的情感中领悟人生的真谛。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对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奠基作用。这个目标重在意识形态的内容,情感在意识形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要情真意切的感动人,只有情感认同后内化才会付诸行动。

例如,思想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学习中的主旨是要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继承与创新文化,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即文化竞争力的同时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要培育这种情感就要以情胜情。教师在这一册的第七课第一框中“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节讲授了三个知识板块: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教师直述这些理论,学生听完还是不知所云,这样就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实现预设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不是只增添教学形式的丰富多样性,重在达到一种正确情感价值观的目的。

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情感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充满深情,学生在其中被感化,形成自身的情感。这样不仅能达到教学目标,而且学生在感受教师精心创设的情感中也会对教师产生钦佩之情,加强了师生的密切关系。

(3)创设的情境要“实”,即增强实效性

马克思说,教育不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谓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也是对学生人格心灵的唤醒。创设情境教学的目的是更好地完成教学,增加其实效性。思想政治教学过程是学生提高觉悟的过程,提高觉悟重在“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政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了解党的指导思想,高举党的旗帜,积极践行党的路线。政治教师了解当前国际国内现状,创设的情境也要贴合这些实际情况,这样才能顺利完成目标。

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进行教学,创设的情境要以事实为依据,用事实来说明的。能够抵御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如果是纯理论的说教很难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折服和信仰等。同时也能够丰富教学方式,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创设的情境要有“思”,即激发学生思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学习,会事半功倍,也可以让课堂发挥生命的活力,打破教学只停留在学生认知的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需要打开其思维,而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就要运用情境教学,就要与创设问题相结合,这样才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人如果没有思维就没有创造或创造性,学生思维的开起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在高中政治第四册《生活与哲学》中,教师讲授的哲学理论主要是让学生能解决生活、学习以及人生道路上的一些问题。哲学在古希腊语中是“爱智慧”,使人聪明的意思。它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就思考性的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它的张力越强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越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哲学是思辨性极强的学科,要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就急需这样的教学方式。

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形成教师“填鸭式”的教学现象,致使学生没有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体现。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遇事都问一个为什么,培养其创新能力。不过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设的问题情境应该适中,过于简单会消退学生在课堂后期学习的积极性,认为很简单了不愿意听下去;过于难又会让学生泄气,认为自己学不会,有可能形成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

(5)创设的情境要有“趣”,即激发学生热情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提道:“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考虑加以掌握。在教育中应该考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创设的情境还应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其兴趣、心理特点进行情境创设。

例如,教师在思想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内容。在这一框题中主要介绍三大节: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透视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原因、价值);尊重文化多样性(必要性、正确态度以及遵循的原则)。要向让学生掌握这样知识,就需要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其转化为真正的情感。教师在讲授这堂课时可以在创设情境中或借助多媒体,也可以运用比如春节是我国传统中一个盛大的节日,在春节里有一些习俗,找一些相关视频给学生看看,再看一些国外的一些节日。比如,现在我们国家也比较流行的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等让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再进行引导,让学生来分析这些丰富的节日产生的原因等是什么。

这一框内容的主旨是让学生感受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所以创设此趣味情境,学生更容易感兴趣进而进行学习。

(6)创设的情境要有“悟”,即对学生有启迪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之一是具有强烈的时政性,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关注时政热点,把时政热点运用在教学中才能体现时代性与科学性。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创设的情境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要求教师创设的情境对学生有启迪作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去探索,引导学生开拓创新。新课标要求改变以前“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教师在讲授《生活与哲学》这一册的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内容时,这一框主要有大版块: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这一框中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的价值首先是人要存在的方式最基本的是要劳动,满足人基本所需;再者实现自身价值就是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相统一;最后,实现价值需要自身的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教师围绕这个教学的目标创设情境教学,需要给学生一个启迪的作用,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学生从知识层面转化到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行动之中去。

马克思曾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创设情境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情境教学,实施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只有精心设计策略才能使情境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3.情境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的原则

(1)情境创设的原则

①趣味性原则

教学情境创设要有趣味性是指情境创设要做到惟妙惟肖,引人入胜,使教材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情境是可感可品,有滋有味的。古人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我们也可以说:“情境趣味,多日不忘。而情境的独特魅力使其在教学当中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吸引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而在中学政治课情境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情境教学设计中应该遵守循序渐进,逐步引导的原则,引起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兴趣,使其在情境中引发思维上的共鸣,让学生置身其中,引起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做到让学生寓学习于娱乐。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欲望,有了欲望就会产生追求。

②针对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有针对性,不是为情境而情境。在新课标当中,着重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的的体现,而这些也正是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设计时应围绕这个关键点展开,做到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进行设计情境教学,同时要达到预设的目的。

另外,情境教学的设计应考虑具体的实际情况,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首先,教师应注重挖掘学生的最内在的需求,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而言,都是有异于他人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所以我们的情境教学设计就应该注重这种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设计。其次,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社会生长环境,正是由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才导致了每个学生都产生有别于他人的不同的思维意识,而我们在情境教学设计时也应该多加注意,做到真正地关心学生。再次,教师是注重实践性,在高中时期,学生都已具备了独立思考和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他们不再是被动、完全的去接受他人安排的一切,而是具有较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这种需求,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③启发性原则

个体因素在个人发展中起最终的决定性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而不是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同时,启发性原则也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

对于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上创设情境,同样要具有启发性。思想政治课的教材理论较为抽象,不易于理解,特别适合创设启发性的教学情境。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现有的认知水平,另一个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能够达到的认知水平。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确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才能具有启发性,更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④多样性原则

情境教学方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固定的模板,教师设计的情境教学应该是多元化和具有独特性的。只要教师的情境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进行情境教学设计时就可以进行主动的尝试,一切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采用丰富多种的情境教学模式,例如演讲、舞台剧、观看电影等不同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对知识的渴求,进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且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情境教学就是改变原有的呆板的课堂教学,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例如,在情境教学设计时,教师可模拟真实的社会状况,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的感受更加真实和具体,而不是简单的文字叙述。如模拟庭审中的争辩、在医院救治紧急病人的情况等。总之,情境教学的教学形式必须具有多样性。

⑤生活性原则

教学情境创设要有生活性,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选择素材时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原则。为此这个素材必须是既能说明问题又是学生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现实事例。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在一个较为真实的情境下进行探索和学习。而这些也同时要求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观察和体会,并能熟练地运用课堂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

就目前大多数的教育情境而言,都是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体验的基础上继续提炼。而这些基础包括学生的真实社会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理解及认识,学生的经验包括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这样论述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阐述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就政治课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注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根基,进行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完善。为了更好地贴近生活,教师在课上情境教学中不仅要模拟实际生活的案例,在课后练习中也要尽可能地选择那些贴近实际生活的练习题,要真正做到学习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与生活。

(2)情境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的原则

在实施情境教学中遵照一定原则,会让教学过程更趋于科学化、实效化。

①调动学生参与的原则

作为一个学生,他是父母唯一最疼爱的孩子;作为一个教师,他需要关怀班上几十个学生。从精力上看,教师的精力很有限,不能兼顾所有学生,这对情境教学的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但是,教师心中把每一个学生都装进心里,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情境教学实施上坚持此原则,才能获得教学上的真正成功。人都是感情动物,教师也不例外。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人人都喜欢;上课不认真听讲,调皮捣蛋的学生很难生喜欢之情。但是教师要了解,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个性差异等,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在情境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在《教育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案例评析》中就有一例“难教育”并非不可教育。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叫高里亚的孩子,他学习不好,调皮捣蛋,后来才发现他家庭环境的恶劣,失去父母的疼爱所致。教师综合其因素,针对性的教育,他后来习惯变好了,热爱集体,品格也好了。作为一位教师,把每个学生都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爱护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②遵从实际情况的原则

“教学有法,本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实施情境教学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中,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不能仅限于创设的情境中,要看学生的吸收情况,进行适当的变动。俗话说:“人是活的,事是死的。”这表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变动。不能仅停留在实施的情境教学中,为了注重课堂活动的多样性,而舍本逐末,忽视教学的本质。教师应该清楚自己教的对象是人,是具有独立思维和感情的个体,当具体实施是先创设的情境时,应该根据个体差异,在实施中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例如,在学习《我们的中华文化》中,教师播放了一首《爱我中华》这首歌激发了学生爱国的情怀,以音乐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接着教师安排学生“畅所欲言”的活动让学生阐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同样的一个情境,在两个不同知识储备的班级中,实施原则应该遵照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在底子好的班级,该活动就可以让学生占主体地位,让他们有充分交流的机会,教师只进行引导。若学生这方面储备不足,进行“畅所欲言”活动时,教师要大量指导,活动时间的分配上就应该有所调节。在实施情境教学中,遵照学生实际情况是一个重要的原则。遵照实际情况的原则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实施的情境教学还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学生不能在整堂课的各种丰富活动或者精彩视频中玩过去,而不贴合教学目标,流失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从而使学生一无所获。遵照实际原则就是视具体的情况实施情境教学,达到预设的目标。

③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

教师和学生作为“人”的因素,是思想政治课中最根本、联系最密切的因素。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中,把握其属性以及地位是收到良好效果的第一步。教师和学生作为“人”的因素都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实施情境教学中要充分理解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整堂课的目的是要达到教学目的。在实施的情境中,教师作为主导者,在实施中根据学生主体的吸收情况进行教学。实施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学生消化吸收并内化,通过实践达到外化,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教育过程。在实施的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容易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中淡化,从而学生没有起到一个主体性的作用,就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教育目的。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就是在实施情境教学中,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在实施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学习。

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原则

实施情境教学意在打破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在实施情境教学中,要坚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原则。实施情境教学中结合歌唱、舞蹈、演讲、小品等形式,可以发挥学生的才艺等能力。实施情境教学让学生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等思维。实施情境教学,坚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原则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和提倡的。在实施的情境教学中,坚持这一原则,在实施情境教学中开发学生各方面能力,这是顺应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的综合型人才的时代要求。(www.xing528.com)

4.情境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具体形式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通常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在情境教学中应用一定的呈现方式以及艺术元素,发展了一些情境教学的艺术和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语言或图文描绘情境、表演参与情境、影视展现情境、实地体验情境、网络互动情境、故事情境等。这些情境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案例情境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相对来讲比较概念化和理论化,具有间接性、抽象性、辩证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在理解一些哲学常识、经济常识等问题上会有不少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背景,生活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和增强感性认识,使静态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活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生活素材中寻找知识发展的最佳空间。生活案例既要反映教学内容,又要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相适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愿意和能够按照教学要求去认真思考,在探索中增强和提高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民主决策》这一节课的开头部分,教师可以选择自己制作一段视频,在早晨学生到校的时候,采访学生,主题是《你选择何种交通工具来校》,目的是为了引出乘车难的问题。真实的材料情境能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讨论的话题大家也都熟悉,关键是要引导出理论,这是生活化情境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问题式教学情境就是通过设置的问题穿针引线,依据理论将不同教学情境有机地联系起来。问题是情境的灵魂,只有带着问题,学生才愿意去探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要学生感兴趣,二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太难太易都不行。并且问题情境不是说纯粹地抛问题,而是用少而精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懂得更深层次的知识。

此外,生活案例情境教学的表现方式很多,运用艺术形式可以使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的图、文、音相结合的案例情境更为直观、形象和丰富,能够做到“静中有动,景中闻声、图中生有”,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思考和接受。

(2)创设问题情境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潜在的事实:求知欲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人从五六岁开始就具备了求知欲,在他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求知欲也在进一步地发展。有些儿童总是会不断地发问,如天为什么是蓝色的、草为什么是绿色的等。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在求知欲这种力量的驱使下,不断地探索和发现进而收获知识和文明。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求知欲,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里带着疑问去学习,渴望获得问题的答案,进而才更加有学习的动力。但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学生的思维虽然活跃,但是由于他们受到年龄、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思维水平还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往往是凌乱的,不具备定向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设计问题的时候要精心安排,向什么样的学生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有怎样的回答,问题是否具有连续性,等等,还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太难的问题学生答不上,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过于简单的问题又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意义不大。

一般来说,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之间都有一定内在的逻辑联系,因而课堂提问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安排逐层展开,问题之间具有逻辑意义,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与前一个问题有关,问题与问题之间应该是一环扣一环,由简单到复杂,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也符合学生思考的逻辑和规律。教师还应该在设置问题的时候给学生逐步定向,并及时根据学生的发言加以总结和点评。

例如,在讲到“市场配置资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录像:山东济南汽车博览交易会热闹的场面及采访片段。近几年来,汽车大量地进入我国家庭,汽车市场十分火爆。面对庞大的汽车购买力,国外汽车生产企业纷纷涌入我国。国内汽车生产企业争相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结合视频和资料,教师设置如下问题:①汽车市场的火爆说明了什么问题?②我国汽车市场的火爆,给国内外的汽车厂家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会有这些影响?③上述事例中主要是哪种方式在调节市场资源配置?④这种方式又是通过哪些要素来调节资源配置的?用这种方式调节资源配置又有哪些优点?⑤如果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以及原本不生产汽车的企业都照此发展下去,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又会产生什么后果,同时这又说明什么问题?这五个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有一定的层次性,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并且贯穿本课的始终,能够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做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属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贯穿课堂的始终,也可以根据某一知识点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解“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时,可以导入这样一段情境: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爆发了许多次农民起义,从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天命的质疑到王仙芝、黄巢对贫富不均的声讨,从王小波、李顺的“均贫富”到钟相、杨幺的“等贵贱”,从李自成的“均田免粮”到洪秀全的“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饱”。他们高举的思想旗帜,就是“均平”。由此向学生发问:农民领袖所追求的“均平”显然是指“平均主义”,这是否就是我们讲的“收入分配上的公平”?由于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对社会公平这一概念有了具体了解,因此这个问题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学生能够活跃思维,思考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具体关系。

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难度适当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只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给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就能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

需要注意一点,在思想政治课的问题情境当中,很多教师通常会预先设定好问题的答案,但是一定会有学生的答案偏离了教师预设的轨道,那么此时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表现。有些教师一看到学生回答的和自己所想不一致就急切地将学生思路拉回来,和自身保持一致,最后导致每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问题情境的设置也变成一种形式,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对于这种情况,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同时允许不同但是合理的答案出现,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且中肯的评价,不要一味用“好”或者“不好”;“对”或者“不对”这样简单粗暴的评价方式。总之,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问题情境结合教师合理、恰当的评价,能够唤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使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3)创设形象情境

教育学家赞可夫说:“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在不同的场合、环境下的人们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思想政治课的教师要善于创设积极活跃的教学情境,以形象、直观的感受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创设形象教学情境的形式很多,一般选择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展现音乐、诗歌、寓言、成语、小故事、图片、录像、漫画、视频、动画等形式来创设情境,配合语言的生动描述,可形象的构建一幕幕丰富多彩的立体空间,给学生以知觉、感觉的刺激,全面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此外,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还能节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下面是几种常用的形式介绍。

①音乐形式的运用

在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上,可以创设音乐情境,用音乐渲染气氛。在课堂上适时的播放一段教学内容需要的音乐,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添一些乐趣,让学生在疲惫的时候适当放松,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②诗歌形式的运用

诗歌是文学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正所谓诗境不出于理外,而哲理自存于诗中。诗歌在给人美好享受的同时,更能使人从中感悟到颇多的人生哲理。运用诗歌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活力。

③故事形式的运用

针对中学生充满好奇的体现,在课堂中引入歌谣、故事等喜闻乐见的东西把他们不知不觉地、越快地融入情境中,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中运用故事形式就是教师选用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历史典故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民间传说、笑话等作为情境材料,引导学生从中去解释事物的本质及规律。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④漫画形式的运用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漫画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漫画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描绘意味深长的故事,具有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的特点,不仅令人捧腹而且耐人寻味。如果用于教学实践中,比较符合中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如能巧用漫画,形象设问,即可化解教学难点。

⑤视频形式的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用视频作为辅助手段,视频比图片、音乐等其他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信息量也比较丰富,学生很感兴趣。

此外,根据教学内容,还可以运用演示实物、演讲故事等方法来增强学生感受,创设学习的情境。

例如,在讲到“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这一课时,笔者拿出一张面值一百元的人民币,问学生这一百元钱能买到什么?并说:“这一百元钱长度不过十几厘米,宽度不到十厘米,厚度也跟一张纸差不多,那么为什么会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一张真实的一百元摆在眼前,能够充分地让学生感受到,结合笔者对这张纸币的具体描述及发问,能够引发学生对钱的思考,由此提出“钱”为何具有如此具有神奇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钱”。

总之,教师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更好地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情感体验上的共鸣,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极大热情,使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变为积极主动的求知过程。从而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4)创设体验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师要力求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为此,教师可以在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运用过程中以增强学生体验为主,设置“体验式”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收获,对“教”与“学”都是很有帮助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创设“体验式”的教学情境,解放他们的双手,让学生参与进来,以手脑并用的方式学习,改变以往的“灌输式”的被动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教师和学生都愿意看到的。体验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上,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表演、游戏、调查、辩论、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参与。

①创设表演情境

表演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角色扮演是表演情境的一个重要内容。角色扮演是一种情境体验,也是一种生活再现的方式。美国的艾帕尔·柏拉别曾经指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针对中学生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需要,在教学中引导他们以小品的形式将课程中的典型事例表演出来,能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新的、有效的刺激方式,唤起学生的探索激情和期待心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抓住时机解析教材,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关键是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才能保证和增强教与学的活力和实效。以现实为依据创设情景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形式。创设表演情境,即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课程的特点,选择相关事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学习小组进行编排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和演示,或烘托教学氛围,或提出问题在同学之间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结合授课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在情境的展现中实现教学目的。

情境表演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小品、短剧、相声、诗歌朗诵皆可采用,还可以拍摄录制DV在课堂或校园网上播放。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丰富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从而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情实感,并有的放矢地加以教育和引导,促进师生的双向互动。更为重要和有意义的是,能使思想政治课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体验和主动观察,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②创设游戏情境

通过游戏设置情境,体验活动、感受知识也是创设体验情境的一种形式。游戏能够使人身心愉悦,在“寓教于乐”的精神里更好地学习知识,也符合现代的教育理念。在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论中就有提到过:游戏是将新的知识通过游戏这种形式纳入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是将新的知识同化的一种形式。

例如,在讲到《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个游戏环节。首先,将班级同学分为若干个组,在组内抽签。每个学生都会抽到写有两种商品的纸条,一种是自身拥有的商品,另外一种是自己想要交换到的商品,然后进行简单的物物交换。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先完成交换。这样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利用游戏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并通过游戏的过程使学生深刻地体验到物物交换的困难,然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讨论找到一种办法,能够使物物交换更加简便顺利。最后通过教师引导和总结得到一般等价物的概念。一般等价物的产生过程及其概念作为一个教学难点,就在这样一个轻松、有趣的游戏环节中迎刃而解。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也体验了物物交换的困难。通过切身的体会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概括和总结的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表达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力求达到知识与能力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③创设调查情境

除了以上的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社会调查、辩论会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实践,亲身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多动口、多动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消费及其类型”时我让学生回去调查家庭的收入和支出,并将各类支出进行分类,通过计算得出家庭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以此判断家庭中的消费水平,为下一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奠定良好的基础,让课本上的“死”知识变成学生生活中的“活”例子。

(5)创设生活情境

从学生实际出发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原则之一,在思想政治课上运用情境教学法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①情境创设贴近日常生活

根据“三贴近”的原则,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一些生活小情境,将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搬进课堂。

例如,在讲到“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一框的内容时,笔者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的爸爸想买一辆小轿车,但全家三口人意见不统一,为买还是不买有时争论得面红耳赤。小明的爸爸说:“有几位同事都买车了,我们不买显得没面子,再者回家看望老人方便,还是买了好。”小明的妈妈坚持己见,她认为,夫妻都是工薪族,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上有四位老人,孩子正上高三,明年就上大学,正需要花钱的时候;更主要的是,夫妻俩上班地点都很近,买车实在没有多大用处。小明左右为难,一会儿认为爸爸说的有道理,一会儿又觉得妈妈说得很正确。请同学们为小明拿个主意。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的观点也是不一致的,有人说买,也有人说不买,其中的理由也都是五花八门。有人觉得买也可以,虽然会加重负担,但是也会提供一些方便,再说又不是真的买不起。也有的同学认为这辆车买了也没有多大的必要,还会是一种负担。同学们从家庭收入和实际需要出发,或多或少的说出了合理的理由,课堂讨论的情况也很热烈。最后,在教室的引导下大家讨论得出,不论买与不买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生活中的我们也是这样,不能凭一时冲动进行消费,要从客观情况考虑,这其中就包括了购买能力、购买需要等诸多因素。同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一个有益于个人,也有益于社会的理智的消费者。

从这个例子中不难发现,选择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才能引发学生的心理共鸣,进而展开热烈的讨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够很好的解决,使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情境创设贴近时代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加入国际贸易组织,综合国力不断加强,教育事业也需要不断地进步。思想政治学科所具有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跟随改革的潮流,加强时代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实践证明,来源于生活的教学内容往往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生活、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要勇于打破陈旧的教学观念,先解放自身的教育观念,才能进一步在教学上解放学生,放飞学生的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