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在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工作会议上指出:“语言能力是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居于基础性作用。”研究教学语言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贯彻国家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简而言之,教学语言的发展与提高对师生各自乃至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都具有不可震撼的基础性地位。
1.教学语言概述
(1)课堂教学语言
教育社会学者认为,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是有社会学意味的存在于学校环境和课堂环境的各种散发着权利意味的语言,即教学话语。作为社会学蕴意的教学话语具有精制语言编码特征和符号互动中的不平等性。
语言学者认为,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语言的外表行为,是教师和学生教育交际的创造性产物。其特点是具有审美性和情感性,是具体社会文化的产物。
教育学者认为,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一预想的效果而使用的语言。它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总之,教师课堂语言属于专业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课堂教学与呈现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师生双向交流、评价学生行为等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它既不同于口语,也不同于书面语,它是二者的密切结合,是经过筛选的、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生动活泼而又准确严密的洗练化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对完成教学任务、履行教学职责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本手段,又是一种专业化的创造性艺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包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口语、书面语和体态语三个方面。口语是教师的有声语言。所谓有声语言是指发出声音的口头语言,也称为“言语”,是课堂教学语言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书面语是用文字符号来表示的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组成部分,书面语主要有教案语、板书语、作业批改语和试卷评价语四种类型。体态语是以人的动作、表情和服饰等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也称人体语言、动作语言、身势语言、态势语言。人体行为之所以能冠以语言的名称,是因为它们同样具有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功能。
课堂教学语言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它是教师最重要的教育工具。它既是知识信息的载体,也是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第二,它是组织、协调、引导课堂活动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课堂提问方式、师生间的互动以及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形式等都直接影响到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和教学目标的达成。第三,课堂教学语言还具有潜在的示范作用。教师良好的语言修养起着内在的示范效应,对于学生良好语言习惯的形成,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指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依据规定的材料,针对特定的对象,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职业性语言。
在学生心目中,政治课是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枯燥、极容易厌烦的一门课程,因此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师而言,要想改变课堂气氛沉闷的状态,使政治课堂充满艺术魅力,就必须努力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教学语言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而课堂教学语言是信息传递最主要的载体。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独具匠心地运用语言,才能把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并使之内化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政治思想道德素质,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制约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为“意无言则不行,言不畅则意不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授的知识内容,把代表事物及其关系的抽象符号按照一定的语言规则组成负荷着一定语义内容的听觉符号系列,变成一连串的语流,去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进而调动学生的听觉思维来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课堂上,抑扬顿挫是教师语言的节奏美,诙谐幽默是教师语言的机智美,声情并茂是教师语言的情感美,逻辑严密是教师的理性美,启迪心灵是教师语言的道德美。语气平和说明了教师的稳重,语气温和表现了教师的耐心,语气坚定反映了教师的信念,语句连贯表明了教师对内容的熟练,语句清晰反映出教师对内容把握的准确,语句完整体现了教师思维的严密,语句优美彰显出教师扎实的功力。
2.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特点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在教学中,教师讲课主要是依靠声音传递知识信息,把书面文字变成生动活泼具有动态的口头语言,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表情达意的主要工具之一。掌握好这个工具,对于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他还认为,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口头语言。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语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语言的引导性
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是向中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其课程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特殊身份,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语言的引导性,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能够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对的是思想尚未定型的青少年学生,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严守“研究无禁区,教学有纪律”的原则,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宣扬好人好事,不信口雌黄,不传播小道消息。要让学生明辨是非,褒善贬恶,学会赞扬、批评、规劝、抨击。教师的爱憎分明、喜怒哀乐都应在语言中反映出来。
(2)语言的控制性
语言的控制性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它始终有步骤地围绕着一定的教学内容进行,以期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语应该根据课堂反馈,因势利导地进行,主动地控制着整个课堂教学。要在民主的前提下,又能很好地起到带动、促动、牵动学生参与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选准对话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参与对话予以必要的指导、点拨、激励,以保证教学过程朝着可控、有效的方向前进。如果语言失去了控制,就会造成教学秩序涣散学的效果。离题万里,漫无边际,令人茫然的教学内容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语言的通俗性
语言的通俗性是指语言要朴素自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形式表达深刻的专门化知识,同时注意形象性,因为形象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中学生知识少阅历浅,习惯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很好地凭借学生的听觉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表达上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词语、活泼简短的句式,以便于学生感知和接受。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不得不深感遗憾,痛心地承认:是的,我们是的,我们还不会用语言来创造鲜明的形象,而鲜明的形象正是儿童的出发点和源头。”
(4)语言的生动性
讲课的一个主要局限,就是它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方式,而这个缺点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容易使学生产生精神疲倦,思想政治课更是如此。因此,成功的教学语言必须要具有吸引力和生动性。唯有“生动性”才会有感染力,才能促使学生精神亢奋,思维活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海绵吸水”的效应,也唯有生动风趣的语言才能调动青少年学生上好政治课、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如果一堂政治课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枯燥乏味,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其实,语言可以唱歌跳舞,也可以咆哮怒号,可以小心翼翼地踮着脚尖走路,也可以雄赳赳气昂昂地阔步前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时有石上清泉式的平铺直叙,时涛拍岸般的感情倾泻,时有莺歌燕舞的阴柔之仪,时有高山飞瀑的阳刚之概,荷塘月色之清幽,时有熙然闹市之喧哗。”或慷慨激昂、热情奔放,或周密细腻、丝丝入扣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或如老课农桑,言言皆实。幽默的、理智情趣的、思辨的语言令人神清气爽,如沐春风。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追求语言的个性,形成独特风格。每位教师应该根据自身发挥自己的优势,创造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
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用语的要求
就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而言,其内容涉及四大版块,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这些学习内容对于高中生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尤其是哲学知识。哲学知识的理论性较强,也较为抽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在实际授课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离不开教学语言的运用,科学规范地使用课堂教学语言有助于实现教学有效性,因而,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要求做了阐述。
(1)教学语言的组织应富有科学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的组织富有科学性,主要是从教学语言组织的规范性、准确性、和逻辑性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
①教学语言组织的规范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组织的规范性是指政治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与普通话的发音标准相一致,音量适中,语速适当,遵循高中生的语言理解和使用的客观规律,这是对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运用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其次,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中的教学语言运用不能随意,不能过于口语化,应该使用特定的政治术语等,政治教师要考虑其语言使用的受众是高中生,语言使用的场合是高中政治课堂,语言使用的依据内容是高中政治教学材料,因而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所使用的课堂教学语言应经过认真考虑和仔细斟酌的。不同的政治教师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所采用的教学语言可能是不同的,使用规范性的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反之,则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此外,规范使用课堂教学语言也是教师为人师表行为要求的具体体现,政治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忘教师为人师表的行为要求,规范使用课堂教学语言。
②教学语言组织的准确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组织的准确性是指政治课堂中所讲授的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观点性的知识比较多,因此政治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组织教学语言时应注意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做到一是一,二是二,切忌使用似是而非的教学语言。如在具体回答高中生的疑问时使用“可能这样”“也许”等词语,这些都是不准确的教学语言,容易误导高中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利于高中生准确掌握政治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政治课堂教学语言使用过程中还应注意政治观点表述的准确性,即政治教师在表述具体国家政策和政治立场时应严谨准确,不能胡乱表达,这对高中生的政治思想具有鲜明的指导作用。因而,这里提到的教学语言组织的准确性显得十分重要。
不同的学科都有各自不同的知识内容和体系,也必然有不一样的概念、观点等理论。教师在教学中应使用符合自己学科特点的教学语言,如在经济生活中,不能把“货币”说成“钱”,不能把“就业”说成“上班”;在政治生活中,不能把“国家”说成“国家政府”,不能把“监督”说成“督促”;在文化生活中,不能把“思想道德建设”说成“思想道德改造”,不能把“大众传媒”说成“大众媒体”;在生活与哲学中,不能把“联系”说成“关系”,不能把“创新意识”说成“创新认识”。这些都是在概念表述上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政治教师在表述具体观点时,也应做到专业性与准确性,在个别词语的使用上注意学科性和特定性,从而有助于高中生掌握政治学科语言。比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灵魂”“不竭动力”和“源泉”这些词语的使用具有特定性与准确性,政治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准确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促使高中生学习专门性的政治学科语言,使其在今后的实践中能够灵活使用。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应符合准确性的要求。
③教学语言组织的逻辑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组织的逻辑性是指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教学语言应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相一致,与高中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相符合。衡量政治教师是否上好一节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标准之一是条理是否清晰、思路是否明确。倘若教师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上得毫无头绪,语无伦次,将严重影响政治课的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不利于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能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第一,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组织应弄清楚整节课步骤:第一步讲什么内容,第二步讲什么内容,第三步讲什么内容,依次向后推所讲的具体内容都应具有计划性,具备内在逻辑性。比如,在经济生活中,讲到“征税和纳税”的知识时,教师先讲税收的含义、性质,然后讲税收的作用,最后在前面所讲知识的基础上再讲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按照这样前后逻辑关系的顺序排列所讲内容,组织教学语言,高中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课堂中所教授的知识,这也说明了注重知识结构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认知能力。
第二,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某一具体知识点内容的讲解要使用准确的概念,进行科学合理的推理和严密的分析说明,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语言前后逻辑清楚,便于高中生对具有难度和深度的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在生活与哲学中,讲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知识时,一位政治教师采用以下的讲解方式:首先,教师提问:“白马是马吗?”高中生回答:“白马是马。”接下来,教师说:“白马有颜色属性和生物属性等,从颜色属性来看,白马是属于马,我们这里就可以从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角度来分析两者的关系。”高中生说:“不同颜色的马都具有马的一些基本特征。”教师说:“我们可以得出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教师再次提问:“如果白马失去了马的共性特征,还能称之为马吗?”高中生回答:“不能。”教师得出:“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教师继续引申:“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这一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亦然。”教师通过举例论证了这一原理:“马和白马在一起时,白马是特殊性,马是普遍性;而马、牛、羊和食草动物在一起时,马就成了特殊性,食草动物则是普遍性,这就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转化关系。”以上这位政治教师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讲解分析条理分明,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十分清晰,这样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组织的逻辑性。
(2)教学语言的内容应讲究思想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的内容应讲究思想性,具体是指教学语言内容的理论性和教学语言内容的教育性。
①教学语言内容的理论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内容的理论性是指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涉及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范畴,这四部分属于必修1内容,同时还有选修课程,包括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等。高中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政治教师的教学语言内容具有理论性,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采用符合实际的新观点等,进而彰显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魅力。因而,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语言内容不能空洞、不切实际、毫无理论依据、胡乱传授教学内容,应注意课堂中使用教学语言的理论性。
②教学语言内容的教育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内容的教育性是指思想政治课不单只是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对高中生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会他们如何做人,使他们达到知、情、意、行的完整统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政治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师除了传授基本知识之外,还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内容的教育性,从而促进高中生学习和思想的进步,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最新提出的要求。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应遵循教学语言内容的教育性,比如,在经济生活中,讲到《做理智的消费者》时,我们需要践行四项原则,其中有一项原则是“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一位政治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他是以如今国内雾霾天气为背景,然后开始引导学生讨论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实际消费行为来保护环境,讨论之后,学生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有关于“减少白色污染”“变废为宝”“电池回收”等一系列的环保想法,还有学生想到在学校、社区进行环保知识宣传,这即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具有教育性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形成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使高中生达到知与行的统一,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3)教学语言的使用应重视启发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应重视启发性是指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够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问题和知识有所领悟。现代教学论强调,启发性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而启发式教学的过程则主要通过教师的启发性语言来体现。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由此可见,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使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依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从而促进他们思维和能力发展,最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①教学语言启发学生思维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使用启发性的教学语言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实现。一位政治教师在经济生活中,讲到“国家的宏观调控”的知识时,采用启发性教学语言,给学生以启发。整节课以“奶粉限购”事件导入,讲述当前国家对于奶粉的限购新闻,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请结合市场经济的经济知识思考,如果没有出现奶粉限购令,市场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这是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会结合市场经济的知识答出:“市场经济会出现不稳定现象,如消费者疯抢奶粉,商家之间恶性竞争等。”教师这时接着提问:“市场出现这一系列的情况是由什么造成的呢?”学生会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回答:“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教师再次追问:“如果要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呢?”这时,学生不一定答得上来,但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深入思考,为整节课做好铺垫,从而开始新内容的学习。这就是政治教师鲜活地运用启发性教学语言的特定语境,这样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从而促进了教学的开展。
②教学语言传授学习方法
现代教育观念提倡“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通过启发性课堂教学语言传授学生学习思考的方法。比如,在政治生活中,一位政治教师在讲授“政治生活:积极参与、重在实践”的知识时,在学生对参与政治生活知识的熟悉和了解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作为一名高中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这里设计的问题同样可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生活,并结合课内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性思考,把高中生的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中去,寻找适合的答案,从而在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这也符合新课程理念,即把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紧密结合起来的要求,也是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应重视启发性。
(4)教学语言的表达应具有艺术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具有艺术性主要是从教学语言表达的生动性和情感性两个方面来讲述的。
①教学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表达的生动性是指政治教师为了调动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使用的生动形象、活泼趣味的课堂教学语言。语言生动形象即通过语言的表达在人们的头脑中再造事物的形象,引起人们的思考或情感活动。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理论性强,高中生面对枯燥的学习内容容易产生不耐烦的情绪。政治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富有修辞方法的语言,或者俗语、趣味新闻、网络流行用语等,这样可以抓住高中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他们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位政治教师巧妙地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经济生活中,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知识时,教师在新课导入时讲道:“同学们,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里运用了俗语简单形象地引出所讲课题,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激起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政治生活中,讲到“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家”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运用“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家大,其实一个家。”的教学语言引导高中生从政治学角度思考国家的含义。在文化生活中,讲到“文化与社会”时,运用“一缕清风,吹开诗书万卷。如火青春,描绘五彩画卷。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这段话来导入新课。在生活与哲学中,讲到“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知识时,教师运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谚语讲解规律的必然性。以上这些具体语境体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表达的生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烘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课堂教学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②教学语言表达的情感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表达的情感性是指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还有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表达充满情感性可以激发高中生对知识的探索兴趣,缺乏情感性的课堂教学语言是苍白无力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在教师的讲课里,没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如果他掌握教材的程度只能供学生体验他说知道的那一点东西,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
政治教师运用充满情感性的教学语言可以使课堂富有感染力,引起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的情感性可以从两方面表达:一是政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语言传递富有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二是政治教师运用情感性的教学语言来沟通师生关系,这两方面都体现了三维目标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教师应重视高中生情感发展,以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意识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位政治教师在讲授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与社会”的知识时讲道:“对于一个国家,要物质和精神都富有;对于一个学校,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学校的校训是‘做成功的现代中国人’。我们都是奋斗中人,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我校时刻也在成长进步,作为学校里的一员,我们应将学校的校训精神不断传承下去,这就需要我们在座的各位共同努力奋斗,就像一首歌里所唱的:‘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这里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字里行间透露着教师对学生的满满希望。这种情感性的语言教学激励了学生的热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政治教师运用情感性的课堂教学语言沟通师生关系时,主要是多一些肯定鼓励性的话,少一些批评指责性的话,切忌冷嘲挖苦,这样容易造成紧张的师生关系,不利于拥有良好的课堂效果。政治教师的表情、动作等课堂体态语言同样是其情感的外在表现,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对待高中生要热情微笑,传递正能量,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愉悦,这样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课堂教学语言表达的情感性。(www.xing528.com)
4.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应用
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最前沿,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性应该是其最鲜明的标记。作为一门科学,语言表达的科学性不容置疑,艺术性则是增强师生之间交流的黏合剂,合理清晰的板书设计是教师个人魅力的极大展现,行为语言则从侧面反映了政治课教师的修养。准确把握时空语言为课堂效率的提高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因此,笔者觉得要改进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语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语言的思想性,增强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的工具,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什么阶级性。但是,社会阶级的分化与对立必然会在语言中有所反映。社会上不同阶级、不同集团的人们对语言不是漠不关心的,他们总是极力想使语言为自己的阶级利益、集团利益服务。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党理论宣传战线上的先头部队,首先必须注意教学语言的思想性,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能起到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努力通过语言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合乎国家、民族实际需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性的角度而言,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主要要具备正面的价值导向、正确的是非观念、鲜明的感情色彩等。
①坚持正面价值导向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表明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教师必须坚持正面灌输的方法,即正面、直接、旗帜鲜明地向学生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先入为主地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正面的价值导向也可以说是正面灌输、旗帜鲜明。
有一段时间,正面灌输被曲解为“强制教育”的同义语,从而削落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助长了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是不可取的。学生做人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观念不可能在学生脑海中自发形成。正像工人运动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思想一样,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当然,这种灌输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运用直接、正面的具有价值导向的语言,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形象生动地进行充分说理。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事物是当代中学生的一个基本特点。但是,他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往往会产生众多疑虑,甚至为事物的假象所迷惑。究其深层原因,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的理论根基不牢。因此,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以此来充实学生的头脑。在教学实践中,要高屋建瓴,辩证分析,发挥语言的威力。我们的旗帜就是社会主义旗帜,当前来讲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此,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含糊与动摇。
②明确是非观念
正确的是非观念意味着反对不负责任的胡说八道。对思想尚未定型的青少年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很严肃的任务。所以,政治教师的一言一语都需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在教学中,教师应严守“研究无禁区,教学有纪律”的原则,不信口雌黄、不哗众取宠。讲课时如有必要引述反面观点或事例,应有所选择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批判,以免发生副作用。
教师是社会的人,在生活中会有喜怒哀乐,在人生旅途中会有酸甜苦辣,偶尔也会偏激,会对生活产生错误的是非观念。然而,教师的崇高职业道德要求其在进入课堂时,必须除去一切与教学无关的情绪波动和纷繁复杂的念头,保持高度旺盛的“临教”状态。从这时起,教师不在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学生,属于整个教学。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开辟精神界的哥伦布”的佛洛伊德曾将人的整个心力系统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他认为它们分别代表人的生物禀赋、理性思维和道德原则,三者互相冲突、影响,共同形成动态的精神变化过程。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一般的人,毫无疑问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集合体,但“为师”的神圣职责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必须是净化的、控制的、理智的。只有这样的语言才能是明确是非的,才能是符合思想政治课要求的,才是真正富有德育意义的语言。
③饱含鲜明感情色彩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感染、动力、信号、调节、定向、强化、迁徙、交融等诸多功能。课堂教学语言则是实现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因此,运用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专注、真诚地交流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
所谓专注,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集中、有逻辑性、全心投入,给学生一种专心致志的感觉。如果没有这种专注感,课堂教学就会漫不经心,错误百出,也就没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了。要形成语言的专注感,教师就应深入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所授内容的思想内涵,细心体验和品位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所谓真诚,是指教师的语言所带有的情感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教师带有真情实感的语言是最容易激起学生共鸣的,并可以借此赢得学生对教师的无比信赖。思想政治课的许多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倾向性,教师表达自己的态度时一定要真挚、诚恳。教者情真意切,学生才会坚信不疑。
(2)坚持语言的科学性,确保马克思主义知识的严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更多的是双向间的口语交际,是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的对话,己方和对方交互听、说,交流信息。语言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内容的表达和表达的方式两个方面。在内容表达上,要使传授的知识准确无误,做到释义准确,正确地划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揭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解说现象的原因和机理,通过恰当的举例,深化教学内容。在表达的方式上,要用语贴切,句法正确,语义准确,绝不能用想象和猜度代替严密的推理和科学的论证,不能用语言的夸张和跳跃代替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严密阐述。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要遵循客观规律。这里的“遵循客观规律”有两层含义:第一,符合语言本身的客观规律;第二,符合受众即学生的认知规律。语言本身的客观规律包括语言表述内容准确、思路清晰、具体形象。学生的认知规律则意味着语言学科化、生活化等。
①课堂语言精练准确合乎逻辑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精练的语言可以节约学生很多时间。恰当的用语,适时的点拨可以帮助学生思维实现认识的飞跃。对于概念和原理的表述必须准确,不能错误或含混不清。这是政治学科语言科学性的首要要求。准确,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政治教师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中学政治教材相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逻辑性更强,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概念、原理时语言必须准确,讲究逻辑,否则会造成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原理,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特别是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教师更要做到准确、明了、简洁。例如,在讲“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教师首先点出了这是从国家性质和发展程度两个角度分析我国的现状的。“社会主义”揭示“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性质;“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还较低,只有生产水平普遍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满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使我国屹立于民族之林,从而要求学生树立起“振兴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也达到了提高思想认识的目的。
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让自己的语言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准确无误:第一,理论基础。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轻率修正。但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于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的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作为教材,虽说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中有些部分相对于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显露出陈旧性。所以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教材中还没有概括出的基本理论已经成为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第二,教材数据。教材通篇列有充当佐证的材料和数据,这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第三,学生思想实际。美国口语教育家卡耐基说:“我和他们能够谈话的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我有一颗真诚又善解人意的心。”可见,要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必须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课堂教学语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由实践性的生活化语言到理论性的学科化语言。从生活中具体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体验,接着由生活的特例回到教学中的一般规律,让学生通过实践到感悟再得出一般性结论,再回到生活,运用所学知识验证其他类似的事件,从而实现能力的提高、价值观的形成,最终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
教师教学语言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语义完整,条理分明,前后衔接,结构紧凑。教师要做到这些,就要精研教材,巧妙构思,全力找出学生已知和未知的连接点,以此来充当与未知连接的桥梁,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把具体的已知、逻辑地纳入未知的知识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知识结构网络,把知识真正活化。
②表达用语规范思路清晰
教师的语言表述就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语言表述的内容涉及学科知识以及为讲述这些知识所需要的案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学科性,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要凸显学科特色,即运用和提炼术语。含混不清、缺乏准确性的语言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偏差,从而形成错误的判断。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会相差数倍。”规范化的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同时政治教师还应注意政治术语的规范化。如“利润”和“赚钱”,一个是政治语言,一个是俗语,该用哪个词,这就需要政治教师认真考虑,要有政治敏锐性,注意筛选、使用语言。又如,在讲述《参与政治生活》这一框题时,教师从导入语中的“老百姓”渐渐变成授课过程中的“公民”“人民”,学生对于“公民”“人民”等基本概念也从以前生活化的“老百姓”开始有了更为准确而鲜明的认识。除了学科性的术语的提炼和使用外,要想让枯燥的政治教育更具有说服力,教师必须有严谨的知识内容和体系,有丰富充足的教学案例。只有充实的内容才能使教师运用的语言在交流信息时更令人信服。
思路是思维的线索和脉络。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知识的再现过程,是经过教师思维后的知识呈现。思维线索的展开和思维脉络的延伸反映了教师对知识的观察、理解、认识逐步深入的过程。
我们也会有这样的教师,他们的学识真的很丰富但就是表达出来以后学生听不懂。这可能就是语言表述的思路出现了问题。思路正确,符合客观事物运动的程序性和规律性,讲述时才能达到层次清晰、组织严密的基本要求。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让学生的思维跟上自己的授课节奏,不断进行思考,实现感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思路清晰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之一。
(3)增加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语言的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有一篇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写道“先生的谈吐深刻、严密,有力而生动活泼,句句吸引我们。他自己很少笑,可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却逐渐被他的话引出笑声来了。”鲁迅先生的话之所以能深深地吸引和打动年轻人的心,其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的语言风趣幽默、深刻隽永、引人入胜,具有极高的艺术性。新课程的实施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契机。美国一位学者在谈演讲的趣味成分时说:“这是演讲者和听众建立友好关系最有效地手段之一。当你讲得眉开眼笑时,他们也就主动参与思想交流过程。为了做到这一点,你本人也不必成为一个喜剧演员,也不要整个演说,但富有艺术性的语言确实将牢牢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富有艺术性的人,能够用机智犀利的眼光、轻松的心情去理解生活,并用幽默的言辞表达自己的见解,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听众。在思想政治课课堂上,富有艺术性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教学疲劳,活跃课堂气氛,深化知识理解,和谐师生关系,发展学生能力,优化学生个性。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语言更应该富有艺术性。语言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生动风趣、语词幽默
唯有幽默风趣的语言才能调动青少年学生上好政治课、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兴趣。如果一堂政治课颠来倒去地就那么几个名词,没有一点生动的语言,枯燥无味,叫学生怎么能不看别的书、不做其他科目的作业、不打瞌睡呢。语言幽默生动当然不是去堆砌一大堆形容词或故作斯文、卖弄文藻、华而不实,搞得学生晕头脑涨。只要有心,幽默无处不在。政治课涉及面广,有更多的发挥的余地。因此,幽默是使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洁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有这样一个例子,一次,单元测试结束后,笔者翻阅学生的试卷,了解失分情况时发现,有的学生做试卷时不注重卷面整洁,东拉一个箭头、西拉一个箭头,笔者看试卷就觉得很不舒服,何况阅卷教师。于是在课堂上笔者就说:“我们有些同学答题时老把自己看成将军,用几根弯弯曲曲的箭头,便命令阅卷教师去东征西讨,殊不知这样阅卷教师很辛苦的呀,好的将军应该懂得体恤下属。”学生在哄堂大笑的同时,领悟到卷面整洁是多么重要。
②通俗易懂具体形象
政治课本来就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教师稍不注意,便会沦为呆板的说教。因此,政治课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技巧,把理论的东西形象化,让学生喜于接受、乐于听闻,这没有流畅而运用自如的语言是不容易做到的。如果课堂上教师的眼睛老盯着教案,看一句,讲一句。这样教师讲起来难受,学生听起来难懂,根本谈不上知识体系的完整、教学结构的恰当和知识内容的详尽了,教学效果肯定也不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别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合为一体的双向信息传递、互相配合的过程。教学双方作用的发挥要以教学语言为中介,教学任务的完成则有赖于教师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教师要努力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即恰当地运用名人名言、成语典故、优美诗词、俗语、谚语等帮助自己表情达意、突出教学重点,调节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以达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转变思想的目的。比如,笔者听过这样一节课。授课教师在讲述青春期心理的内容时这样讲:“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可能萌发对异性的好感、爱慕之情,这正如植物到了一定季节会开花,是正常、自然而美丽的事情。但是,世间万物各有时节,过早地成熟就会过早地凋谢。只有充分孕育的花蕾才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感情好比洪水,一旦冲出堤岸就会酿成祸害。早恋好比去果园摘果,不要以为你进门看到的就是最大最好的,相反,你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到头来,得不偿失。所以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要正确地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现象。”,这样一来,教师通过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更能理解教师的苦心,教学任务自然也在和谐的气氛中很好地完成了。
③富有启发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这实是至理名言。那么如何才能开导学生的“领悟之源”呢?这就离不开启发性的语言。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运用追补语、引导语、商讨语、设疑句等启发性语言,以此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思考的习惯。一位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抓住学生思维这只小鸟,同时又使它不感到受束缚,从而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解、设疑是“开而弗达”,“引而不发”,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为他们的创新思维创造必要的条件。使课堂语言富有启发性,要注意课堂设问的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即设问的课题要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学生的现有经验有一定的联系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揭示了设问的课题倘若远远超出了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学生就会感到无能为力,望尘莫及;倘若设问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不积极向他们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就会使学生无须费力、唾手可得。这两种情况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设问的标准应该是“脚跟踮一踮就能摘到果子”,即向学生提出既能答得了,又能使之前进的难度适中的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成功欲是支撑学生思维的基础。另外,教师还要注意课堂设问的角度要有足够的新颖度,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矛盾,以保持思维的主动性,进而激发思维的创新。
④节奏松弛有度、抑扬顿挫
教学语言的技能是指运用口头的、书面的或体态的语言形式传输知识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教学的行为。教师讲课的语言应该有一定的速度,既不能快得使学生感到精神过度紧张,也不能过慢使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一般来说,对于内容比较浅显、容易掌握的基础知识,如货币的含义、一般等价物的含义等的讲解速度可以偏快,但对待内容比较深奥、学生比较难以接受的知识一定要放慢语速,给学生一个自己思考并能接受的缓冲期。在课堂教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的语速应有明显的变化。
教师作为传输知识信息、指导学生学习、发布活动指令的载体,其教学语言要清晰流畅、高亢激昂,还要轻重合理、高低相宜。如果一个腔调下来,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听觉疲劳,也难以突出重点和难点。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种单调的声音的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进入抑制状态,而抑扬顿挫且具有节奏感和艺术性的语言则能有效地打破大脑的抑制状态。要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相结合。讲到重点的地方应强调,讲到温情的地方要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对学生的思想觉悟、行为要求时要充满希冀,讲到坏人时应表示愤怒。特别是小结、概括或讲结论性观点时,语速要稍微放慢,给学生以思考和回味的余地。这样语调起伏的变化伴随感情的抑扬,语言就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最为有力的表达手段,也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4)书面语言板书设计合理,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逻辑性
板书是指教师教学时在黑板上进行书写示意。在教学过程中为避免板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充分发挥板书的教学功能,教师需根据教学需要,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等书面语言,精心构思,在黑板上进行表情达意、教书育人,这就是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有声语言表达、形体语言表达之外的又一语言表达形式。合理的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集成块”,是展示课程内容的“屏幕”,是教师教学的“导游图”,它是对政治课教材的概括和提炼,有助于学生抓住重点,理解教材。利用板书设计,学生通过参与教学过程,可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从未知向有知转化,从理论向实践转化;通过板书设计,教师可以把口头讲述与形象示意相结合,使复杂的内容简约化。此外,教师的板书设计不仅以科学性指导着学生读书,而且以独具的艺术性感染着学生的心灵,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作为一种特殊的课堂教学语言,板书设计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①目的鲜明
任何板书设计都是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服务的,板书设计要有鲜明的目的性。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按教学目的进行板书设计。同一个教学内容由于教学目的不同,板书设计的侧重点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如同一个教学内容,在新课传授过程中和复习课过程中板书设计就会有明显的区别。授新课时,为了让学生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观点,板书设计应注意语言详尽,观点一一罗列出来;复习时,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系统掌握基本观点,板书设计则可以采用结构式,要求学生自己将结构填充完整。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自身的板书设计要目的鲜明,还要有意识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去感知板书设计。
②内容概括
教材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涉及的知识广泛,教师口头讲述的也已经很多了,这时板书设计必须紧扣教材,抓住教材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知识进行整理概括,并简明扼要地向学生揭示出教材所要阐述的最本质的内容。在设计板书时,教师要像去邮局拍电报一样,敢于下刀,舍得割爱,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内容。为了让板书设计的内容有概括性,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就不能局限于本门课程范围之内,要巧妙地运用几何学的推理符号,把各部分内容有机地联合起来,直观地展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使板书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③计划周密
板书设计要有计划或规划,不能一下子出现在黑板上,而应该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而渐渐浮现,最终成型。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对所要进行的板书设计做通盘的考虑,包括呈现的次序,文字数目的多少、布局的编排、符号的运用、呈现的次序与讲述内容之间的关系等,切忌随心所欲、信手涂鸦。
形式多样的板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一种,不应囿于单一的形式。板书设计要体现教材、课型、教学结构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等实际情况,做到因文而异、因人而异,百花齐放,灵活多样。如果板书采用凝固不变的模式,教材中的黑体字在黑板上的呈现没有任何变化的单调罗列,那么,久而久之,学生上课都可以不用抬头,自己直接“设计”板书了,这非但无助于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会使学生的思想僵化。在板书设计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思想政治课本身可能产生的枯燥、僵化、照本宣科的缺陷,努力用多种形式,如漫画、表格、版画等来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使得“满室生辉”,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5)行为语言适度,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教师从某种角度看,可以说是表演艺术家、演说家和诗人。每天的上课情况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如幕起幕落,频道转换。教师教学中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自然流露出的艺术情趣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传输系统,是一个人际信息交流的过程,这个传输系统是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为桥梁来运转的。其中教师的口头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中心任务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传授知识,交流思想感情。同时为达到最佳教学目的,“书面语言”板书也是教师的重要武器之一。其实,所有的教师在讲课时都不会、也不可能使用绝对单一的言语方式或者是单纯的书面语言来表述思想、传授信息。相反,教师讲课的同时,常常还会伴随着相应的手势、表情、动作、眼色等,借以加强表达的效果,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或者弥补口头语言的某些不足。这种教学中的手势、表情、动作、眼色也是信息传递不可忽视的方式和手段。教师的行为语言是指以人的动作、表情和服饰等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也称为人体语言、动作语言、身势语言、态势语言。教师的行为语言可以有效地帮助组织和控制课堂教学活动,化解知识难点,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此外,恰当的行为语言还是学生行为规范的标本。教师的课堂行为语言按其传播形式来划分,可分为动态行为语言和静态行为语言。课堂上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一个眼神都可以向学生传达信息,都可以沟通师生的心灵。
①动态行为语言自然协调
动态行为语言包括头部语、眉目语、脸部语和手势语。教师在课堂上情感充沛,精神饱满,具有感染力,要善于用眼神、姿态、面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庄重中见微笑,严肃中有温情。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言语与非言语行为协调统一的交流过程。因此,思想政治课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做到既要重视言语交流,又要重视表情交流。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从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等方面入手,力求做到表情生动、手势恰当、体态大方。
表情生动主要指面部表情为主。面部表情,尤其是眼睛最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面部表情主要通过眼睛的活动来反映情感,体态表情主要通过四肢动作和身体姿势来反映情感。美国心理学家在一系列实验的基础上曾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与动作。从这一公式不难看出表情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人体语言学家指出:“只有当你与他人的目光相视的时候,交际的真正基础才建立。”所以说一位训练有素的教师,他的眼神与表情应始终投向学生。表情的运用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恰当运用,该笑则笑、该怒则怒,不能随便发挥,不能每节课都眉飞色舞、乱作姿态。政治课教学立场和目标的鲜明性决定了教师表情鲜明的指向性。作为德育战线最前沿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师表情鲜明的指向性能使学生从教室的表情中加深对教材内容、教师意图、生活哲理的理解,使学生去理解实践中的是是非非,从而对人生加以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课堂中的手势一定要恰当。要恰当,首先得合理。所谓合理,一是指教师的手势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二是手势的多少要恰当。其次要和谐自然,教师的手势要与面部表情、体态等动作和谐自然,这才是感情的真实流露,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共鸣。教师的体态作为一种无声语言,也在不断地向学生传递信息。教师的体态可以概括成三句话:站着说,别坐着;挺着说,别趴着;走着说,别不动。
②静态行为语言端庄优雅
静态行为语言主要指服饰语。美国心理学家彼得罗福认为一个人的服装不止表露了他的情感,而且还显示着他的智慧。而莎士比亚说:“服装可以表现人格。”大教育家孔子则说:“不可以无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因此,我们说服装是一种无声语言,是人向外界表达的一个重要窗口。修饰“润色”自己的服饰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的特殊需要。在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领域,教师要像对待教案一样,精心设计自己的服饰仪表,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印象。思想政治课教师服饰优雅的总要求是整洁得体、朴素大方、庄重协调。只有使人整洁得体中见丰富的涵养,朴素大方中见高雅的情趣,庄重协调中见高尚的品格,服饰才能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工具之一。
教师走进课堂,其举止神态应让人感觉舒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引导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内在的精神世界。仪表端庄、风度高雅是塑造教师良好形象的基础,品行卓越、为人师表是重要保证。教师外在形象具有亲和力才能让学生从“亲其师”到“信其道”。
(6)时空语言恰当,善于捕捉教学瞬间
时空语言是利用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来表达特殊语义的无声语言。它的表现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口头语言的突然停顿或中止,就是利用时间语言来传达某种特殊的语义。又如,板书字体所占空间位置大小的变化、师生身体距离远近的处理等就是空间语言的运用。时间语言主要表现为停顿或中止。而空间语言着重是通过教师的走动来完成的。走动是教师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如果教师一节课只是站在讲台上纹丝不动,只顾自己讲解而没有任何的走动,课堂就会显得单调而沉闷。相反,教师适时地在教室走廊走动,而又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动作,课堂就会变得有生气,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上课状态。教师在课堂上的走动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在讲课时并不总站在一个位置上,而是适当地在讲台周围走动;另一种是在学生讨论、分组实验时,教师适时地在学生中间走动,并给予应时的指导和帮助。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这种空间距离的缩小带给学生的直接影响是走到了学生中间,走进了学生心里,可以密切师生关系,加强课堂上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教师在课堂上走动时要注意走动要有控制,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做到这一点,一需要教师控制走动的次数,不能一节课不停地走;二需要教师控制走动的速度,身体突然地运动或停止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缓慢地、轻轻地走动;三是教师走动时的姿势要自然大方,不做分散学生注意的动作。走动或停留的位置要方便教学,当组织学生进行问答练习时,以在讲台周围走动为宜。在学生中间边讲边走动时,不要停留在教室的后端,因为这样对学生来说教师的声音是从后面传来的,对学生听课有一定的心理影响。教师的走动时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一般说来,学生在做练习或答试卷的时候,不喜欢教师在他们中间走来走去,更不喜欢教师在自己的身后或身边停下来,这样学生会变得紧张,解题思路也会变得局促了,女教师也要注意控制高跟鞋的声音。
教师在学生中间走动进行个别辅导,解答疑难的时候,要注意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都给予同样的热情,尤其对那些功课不好或调皮的学生。因为本身现在学生课业负担就比较重,由于学科的特点与地位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后与学生交流的时间、空间更为狭小。所以,此时的走动对于后进生而言意义更为重大。
时空语言很讲究节奏性。时间节奏是指科学合理地分配一堂课的教学时间。苏联教育学家尤弗利略夫说过:“讲课时,必须很好的掌握时间,切忌前松后紧。此外,还必须留出一点时间,简要地归纳一下所讲的内容。”要做到这一点,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精心设计教案,对各项教学活动所用时间做到心里有数。如果前一项活动超出了预设时间,在后面就要设法调整节奏,加以弥补。否则,就会造成拖堂现象。拖堂是学生极度反感的行为,长此以往,学生也会认为教师连课堂节奏都把握不好,自然会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与期待。空间节奏主要指师生之间空间距离有节奏的变化。如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课堂上适度移动,不要长时间的离个别学生比较近。这样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空间交际距离,是符合空间节奏调节要求的。当然,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时空语言的使用不是单一的,通常是和言语表达、板书设计、行为语言等穿插交替进行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思想政治课课堂上,只有当不同的课堂教学语言形式恰当地互补使用,课堂教学语言的强大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显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才能真正得到提高,也才能真正实现塑造人、鼓舞人、激励人的德育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