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程是我国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专门开设的课程,包括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和大学的公共思想政治课。因此,在我国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专指学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与学的活动。本书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重点是研究和介绍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与学的活动及其特点。
1.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界定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特指在中小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师以《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材为依托,对学生系统传授德育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的教育活动。在习惯用法中,也常常被称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思想品德课教学。
目前,在我国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包括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它是我国学校通过开设专门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品质教育的总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本质是德育,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的一门课程。本书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就是指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本书为了论述方便,将注意点放在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和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因为小学阶段的品德课还没有形成专业的思想品德教师来任教,主要是由小学班主任来担任,这与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和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有根本的区别。初中和高中的课程都由专门的、经过多年专业培养的思想政治教师来担任教学,它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和特点,因此成为本书重点考察和研究的对象。
(1)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要素分析
①政治教师与学生
政治教师与学生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两个最根本的要素。政治教师是经过专门的职业教育,掌握了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具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能够胜任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称专门担任《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的教师为政治教师。在本书中,政治教师就是指这一类型的专业技术人员。
政治教师与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这也就意味着他们需要承担不同的任务。一般来说,政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既是教与学的关系,又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他们既是相互依存的辅助关系,又是相互制约的矛盾关系。具体来说,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发挥教的主导作用,是教的主动者和主导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因此,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起示范、引导、激励和调整作用。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和主体者,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政治教师与学生也是一对矛盾关系,教师教什么、如何教、怎样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或制约学生的学习。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也会反作用于教师的教,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探究会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导作用;当然,如果学生不想学、不愿意学,无论教师如何教都无法激发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教学难以为继,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②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
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中介,是教学中介物的要素。政治教师与学生正是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发生一种联结关系的。政治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来教,借助一定的教学设备、教学方法等教学媒体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教师和教学媒体指向所学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中介物,通过这些中介物使政治教师与学生发生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简单概括如下:政治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学生;学生——政治教师和教学媒体——教学内容。
“政治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学生”是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这几者的关系的,它表示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合理设计和使用,借助一定的教学媒介来帮助学生学习教学内容,从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是教师教的内容。无论教师如何教,其目的始终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这是教师教学的明确目标和方向,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结的纽带。“学生——政治教师和教学媒体——教学内容”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几者的关系的,它表明学生可以借助教师的作用和教学媒体来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和教学媒体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桥梁和中介作用,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才是学生学习指向的具体目标。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的结合方式不同,它们是同一过程中的不同组合,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一体两面。因此,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从教学要素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它是政治教师依托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道德品质、养成良好品行的教育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养成良好品德的学习过程。
(2)正确理解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基本内涵
第一,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政治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习的行为的简单相加。虽然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活动进行考察,即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但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也就是教与学是同一过程、同一种活动,也是同一个目标——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其实就是政治教师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的活动和过程。从根本上来说,教不是目的,学才是目的;教是手段,是教师通过教来达成学生学习的目的。因此,教与学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学生的学习。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学生如何更好地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养成良好品行。
第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智育和德育的统一过程。以前,学术界还就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到底是“德育课”还是“智育课”进行过争论。其实,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来看,任何一个人的道德行为的形成都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相互统一的过程。道德认识就是一个知识的接受过程,一个人的道德品行的形成离不开道德知识,因此,人为地割裂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认为它是智育和德育的两个不同过程,不利于正确理解思想课程政治教学。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智育和德育的相互统一过程中,它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问题,它主要是教师以自己的知来解决学生的不知的问题,还包括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实现由不知到知的转化过程。同时,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还要解决学生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问题和矛盾,这也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所面临的最大的困境。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关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学生理解了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理论,但学生是否相信这一理论,是否能在实践中践行这一理论呢?这就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如何实现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转化过程。所有的政治教师必须要面临和直面这一问题。
第三,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绝对不只是教书而已,更为重要的是它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这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应该坚持的基本的教育价值取向。人们往往认为,教学就是教书,政治教师就是教政治书的,这种理解是极其片面的。任何教学的对象都不是书,而是学生,学生是充满个性特点的、活生生的人。如果只是从教书的角度来理解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无疑窄化了它的功能和特点。政治教师是在教学生学会做人,因此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也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生所具有的身心状态是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如何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等。政治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书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塑造人、培养人,使人真正成为人。这是教育的基本价值,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永恒不变的主题。
2.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其具体内涵
任何教学都是以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的,班级授课制是最为普遍同时也是我国正在实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而班级上课则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课堂教学就是指班级上课。课堂教学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当然也是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因此,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课堂教学可以明确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课堂教学的构成可以使教师更科学地理解课堂、利用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1)有效教学的提出与构成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思考与讨论:在40分钟的一节课里,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A教师只让学生看书,没有做任何安排和指导,教师也在讲台上做自己的事情。B教师也安排学生看书,但他设计了问题,并明确提出了阅读的任务,并进行巡视及指导。
请问:两者有何不同?你认为哪一位教师的教学更为有效?
在案例中,同样在一节课的时间内,A教师让学生看书,但是他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反而在课堂上做自己的事情。B教师也安排学生看书,但是学生的阅读是在教师设计的问题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而且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时加以引导和提供帮助。可见,两位教师看似同样的教学安排,实际上却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在同样的时间内,比较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会发现A教师的教学是相对低效的,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强,缺少了教师必要的指导,甚至教师放弃了教的主导地位。B教师的教学则不同,他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指导,充分发挥了教师教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这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在教育学界对于有效教学的提出和研究的时间还不算长,应该说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一个现实问题。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才算有效的教学呢?如何判断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这些问题都涉及课堂教学行为的构成及其特点。那么,课堂教学活动又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下面,笔者主要从教师的行为构成角度来分析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行为(也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的行为。
①教师告诉学生
告诉学生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讲解、说明、论证、解释等。在这些教学行为中,教师是主要的行为主体,起主导作用。教师告诉学生侧重于传授知识和技能,也就是教师将自己知道的东西教给不知道的学生。(www.xing528.com)
②教师与学生对话
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方式在课堂中也有不同的具体形式,如问答、谈话、讨论等。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对话行为的主体,这是一种主体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侧重于师生之间的互动生成,这种互动生成能够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了解,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如何理解教师所讲的知识,有无误解等。同时,在互动过程中,学生将已有的经验带进了教学活动中。
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指导下的一种行为,它既表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也表明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行为,但学生是学习的行为主体。
因此,教学中教师教的行为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讲授行为、师生之间的对话行为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行为。通过观察教师这三方面的行为表现及其特点,可以判断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下面,笔者通过一则案例来说明课堂教学中这三种教学行为。
有一位教师讲“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在正式讲课之前,他问学生两个问题:在你的理解中什么是哲学?哲学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有的学生说,哲学太抽象了,搞不太懂;有的说,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学,我也有自己的哲学;还有学生说,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在案例中,教师告诉了学生学习的内容“什么是哲学”。教师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哲学”这一学习内容的看法。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通过学生的不同回答,了解了学生对哲学的初步认识。这种了解是在师生互动中进行的,这是教师的对话行为。在这则案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是蕴含其中的,哲学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个人经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这是教师的学习指导行为。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侧重于在教学指导下实现自主学习,这与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是有根本区别的。
总之,这三种类型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基本上可以涵盖所有的教学行为,如教师的讲解行为、提问行为和应答行为,学生在课堂里的阅读行为或讨论行为,等等。因此,这三种基本的教学行为构成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
(2)思想政治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从有效教学的角度
崔允誋在《有效教学》一书中指出,有效教学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教学意味着教师有目的地引起学生学习,即教师的活动(如设计、讲解、演示等)要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为什么教?为什么学?
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教学理解为“教学只是传授知识或演示技能”。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有概念、原理、技能、信仰、态度、价值观等,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学习过程也必然不一样。如技能的学习与概念的学习就不同,概念需要逻辑、复述等,技能需要练习、模仿等。但教学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也就是学生自己要学,不管这种“要”是基于什么目的或什么动机,当然最好是“兴趣”。
第二,教学意味着教师要说明和解释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是教师必须向学生说明、演示、描述、解释学习的内容——教什么?学什么?
教学活动必须有一定的内容载体,也就是说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某种特定内容的活动。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所学的内容加以解释和说明,教师在考虑教学时,必然要考虑怎样把某些或隐或显的经验传达给学生,而且学生的学习也必然包括自身的经验。因此,教师为了将学生的学习意向引向实现教学目标,必须以某种形式向学生描述、说明、解释、演示、示范学习内容。
下面,笔者以“什么是哲学”为例来进行说明。
教师该如何说明和解释“哲学”这一概念呢?有一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用“白马非马”的故事说明智慧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点明教材中的主要观点——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其次,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孩童时代的一些问题,如“我是怎么来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教师在学生思考和回答的基础上点明:“哲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最后,教师列举不同哲学家对哲学所下的定义,进一步点明:“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总之,在讲解“哲学”这一概念的时候,教师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哲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具体描述什么是哲学,帮助学生理解哲学,并解释哲学的基本内涵。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讲解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象、具体、生动的内容。
思考与讨论:一个教师如果照本宣科或照讲稿念,这样算不算是教学?为什么?学生尽可能给出自己的理由。在严格意义上来讲,这是否不能算是教学,因为教师放弃了教的能力和权利。
第三,教学意味着教师要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也就是教师应能采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去说明和解释学生所学的内容——如何教?如何学?
陶行知说过:“教的法子要依据学生学的法子。”这就指出了有效的教学必须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我国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这就是强调教师的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教师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为根据。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教的内容不仅要“让自己清楚”,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是否清楚的标准不是以教师为标准,而是以学生为标准的。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清楚了,而学生却一无所知。或者有些学生清楚了,有些学生还处于懵懂状态。也许有些教师会认为自己讲得已经很清楚了,能不能理解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可是,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教师教学也要为了能适应学生的发展而进行积极调整。也就是说,如何教和如何学是教师思考的关键问题。总之,有效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方法去说明和解释所学的内容。
第四,关注结果,也就是说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教学是有意向性的行为,它要达成一定的任务,就需要对教学目的、教学进程进行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有些学校或教师为了应付检查或其他需要上一些“虚假的公开课”,这种方式看似轰轰烈烈,其实有些是演练了无数遍的,有些是只求热闹,完全不管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公开课完了之后还要将教学内容按传统的方式重新讲一遍。这些课堂中出现的极端行为只是形式而已,它脱离了教学的最为本质的追求,即让学生学有所获。教学不是要让学生表演,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到基本的知识,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因此,从有效教学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也要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政治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二是政治教师要明确地解释学生所学的内容;三是政治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而不是用教师容易实施的方式;四是政治教师必须关注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学习的结果和教师教学的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