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的基本含义及哲学观点

创新的基本含义及哲学观点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1杂交水稻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 年首先提出“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设想进行科学实验。

1.创新的基本含义

关于发明,至今世界各国还没有统一的概念,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是指对产品、办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与创造两者之间为“兄弟”关系,差别不明显,有时也会出现混用的情况。

创新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本书中关于创新的定义与发明类似,指在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的新思路、新见解,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为满足个人或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案例1

杂交水稻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 年首先提出“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设想进行科学实验。

1970 年,袁隆平与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1972 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1973 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

1986 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案例2

齐白石的画

齐白石本是木匠出身,靠着自学成为画家,荣获世界和平奖。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满足,不断汲取历代名画家的长处,改变自己作品的风格。

他60 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 岁以前;70 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 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正因为白石在成功后仍然不断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成熟,形成了独特的流派与风格。(www.xing528.com)

2.创新的哲学观点

创新发端于问题,大胆是创新的根本前提,哲学层面的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带给人们新的认识与实践工具。

(1)创新具有世界观蕴意。

第一,创新的根本问题是正确处理好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这不仅要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把握其变化、发展规律,遵循其规律办事,而且还要清楚创新的基础、条件、方式,懂得怎样创新。

第二,创新的作用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它是民族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作用贯穿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的各项发展都不能缺少创新因素。

第三,创新是人类世界与自然界、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化统一的基础。对人类世界而言,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依次更替。对主观世界而言,有了创新,才有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才有人类思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同样,人类世界与自然界、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也正因为有了创新,才有机地联结起来,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世界。因此,我们观察与认识世界,特别是看待事物的发展,自然也就不能缺少创新的观点。

(2)创新具有认识论蕴意。

任何创新都意味着新认识或新知识的获得与运用。这有两种情形:其一,发现某种事物及其变化的本质规律,获得新认识,这是发现式创新,也称原始性创新;其二,把获得的认识或知识运用于实践,发明创造出新的产品、技术、方法,建立某种新规范、新体制等,这是发明式知识创新,也叫继发性创新。这两种创新虽然有着显著的区别,但都是新认识和新知识的获得与运用,属于一定意义上的认识论范畴。

(3)创新具有方法论蕴意。

第一,创新是一种反思与批判。创新意味着对现实的不满足,因而对事物的过去和现在产生怀疑与再认识,进而对之考察评判,弄清事物存在问题的性质与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创新是在反思基础上的创新,它以否定现实为前提,追求比现实更美好、更理想的东西,从而改造现实。当然,创新也是在现实基础上的创新,它不可能一概否定现实,而是继承基础上的重建。

第二,创新既是动力,也是方法。作为动力,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方法,创新是推动理论发展、科技进步、制度更新的有效手段。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科教、国防,各项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都不能缺乏创新这种动力与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