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确对待国有经济困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

正确对待国有经济困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有经济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主力军,是中国经济的脊梁。在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的国有企业的确遇到了很大困难。有人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直接等同起来。不相信国有经济能搞好,就是不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正确对待国有经济困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

近几年,由于面临着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的冲击,国内出口下降、通货紧缩、外资利用下滑。在诸多不利情况下,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仍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基本实现了国有企业三年改革和脱困的预期目标,经济发展取得辉煌业绩,这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无比优越性,充分证明国有经济是能够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并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自己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有经济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主力军,是中国经济的脊梁。

在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的国有企业的确遇到了很大困难。特别是在1996年出现的国有企业连续几年效益下滑发生净亏损的情况下,一些人对国有经济的优越性失去信心,对国有经济能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发生了动摇,一时间,私有化、非国有化的看法在理论界扩展开来。有的人从根本上否定公有制的优越性,认为公有制是产生“平均主义”“专政”“独裁”“大一统”的经济根源,只有实行私有制才是医治“中国病”的救世良方。有的人歪曲马克思关于公有制的界定,认为公有制就是把国有企业资产通过股份制形式量化到个人,混淆股份制形式的“公众所有”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区别。有人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平,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直接等同起来。有人甚至说,如果国有企业在实践中的确不如非国有企业,那么作为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就不要去抵御这种潮流,人为地去维护国有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某个比重和“地位”,从而否定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在十五届四中全会前的一段时间里,一些人借着党中央提出的“抓大放小”“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方针,在报刊上突出地宣扬“国退民进”的观点,要求国有企业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把它让给非国有经济,这显然是曲解了党和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这一方针的真正含义。(www.xing528.com)

在这众多不正确舆论的影响下,某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认为“抓大放小”中“放小”的实质就是“卖”,“放小”就是“放掉”,所以执行的是对国有小企业“一卖了之”“一送了之”的错误做法,说什么对中小企业卖得越彻底,企业改制也越彻底,晚卖不如早卖,卖差的不如先卖好的,实行非公有化一步到位,因而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一股乱卖国有企业风,其中很大部分都是半卖半送,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以上这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显然都是违背中央的方针政策的。出现这种思想上、理论上的混乱,实际上就是对搞好国有经济失去了信心,从而把非国有化即私有化当成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方向。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倾向,会从根本上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相信国有经济能搞好,就是不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8周年的座谈会上严肃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国有资产已达8万多亿,这是属于全国人民的财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经济基础。如果头脑不清醒随意地加以处理,比如不加区分、不加限制地把国有资产大量量化到个人.并最终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那样我们的国有资产就有被掏空的危险,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会失去经济基础。那时,中国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我们靠什么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靠什么来巩固人民的政权,靠什么来保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所以,正确地认识和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公有制经济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既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