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代议民主制国家普遍采用政党政治的运作方式。从政党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来看,政党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个历史阶段就是资产阶级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中取得政权,而现代议会制度和选举制度改革又催生了现代政党。彼时,无产阶级非常年轻,力量还非常弱小,需要与其他阶级结成联盟,甚至成为其他阶级的附庸力量或“尾巴”,也没有意识到组织政党的重要性。随着革命进程的发展,无产阶级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同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而且依靠分散的、自发的力量也不可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比如,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独立政党而只能在小资产阶级领导下进行革命,致使革命后他们在争取劳动权而要求成立劳动部的时候却放弃了掌握自己命运的政府权力,最后被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抛弃、被资产阶级残酷镇压而早早地退出了。于是,无产阶级便开展了对资产阶级的有组织的斗争,无产阶级政党应运而生。这表明,只有建立自己独立的政党,无产阶级才能使自己的政治力量不断团结壮大,才能使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变为自为阶级,由分散的力量变成统一的力量,才能把工人阶级在经济斗争中的联合转化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斗争中的共同行动,进而完成夺取政权这一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正如马克思所说:“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为了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127]
尽管在实践中,无产阶级组织成为政党这件事,不断由于工人的自相竞争而受到破坏。但马克思坚信“这种组织总是重新产生,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工人的自相竞争,将产生各式各样的工人阶级政党,而其中“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的政党便是共产党。马克思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精辟阐明了共产党与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的区别,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于是,“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128]因而,共产党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运动的利益,成为比其他工人政党更先进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从而能够将为工人阶级最近的目的和利益的斗争同实现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结合起来,能够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引导革命走向胜利。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共产党将走在工人阶级的前列,坚持对革命运动的领导权。而共产党对革命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将广大的工人群众和其他劳动者组织起来,用先进的理论武装群众,做好革命的准备工作;当革命形势走向高潮时,制定周密的斗争计划和行动方案,适时发出革命的指令,有力地推进革命;当决战的时刻到来时,果敢地领导武装起义,占领桥梁、车站和城市的制高点,并且集中力量向资产阶级政府的巢穴发动总攻,推翻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的新政权,尔后,领导人民战胜被推翻阶级的反抗,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同样,无产阶级政党只有确立和加强自己对工人阶级的领导,使自己的每一个组织成为工人运动的中心和核心,关于无产阶级的立场和利益问题才能够进行独立讨论而不受资产阶级影响,从而避免工人阶级政党成为资产阶级利用和支配的工具。
巴黎公社的伟大功绩,在于摧毁了官僚集权的国家机器,造就了社会共和国的公社体制。然而,伴随着官僚化国家机器的摧毁,国家强制力也随之日趋羸弱。这也就为巴黎公社的失败埋下了一大隐患。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以填补国家官僚机构退出之后的权威真空。彼时,法国和大多数国家一样尚未组建起有口号、有纲领、有行动路线和有战斗力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帮助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已于1852年迫于国际政治局势宣布解散了。当时的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还不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而只是一个国际性的工人群众组织。1869年建立的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仍处于幼年时期,在德国国内革命斗争中尚且缺乏战斗力和影响力,更别说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造成影响和提供有力的支持。而且,巴黎公社著名领导人瓦尔兰、弗兰克尔、杜瓦尔等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们过多追求的是在公社之中实现真正的工人自治,还没有意识到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在这种背景下,经过选举产生的86名巴黎公社委员中,主要分为布朗基派即多数派和蒲鲁东派即少数派。这两派都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都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因而就不能正确分析革命形势,进而也提不出正确的革命路线;在革命的关键时刻领导不力、犹豫不决;在战略、策略、革命措施、内部团结等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致使巴黎公社只坚持了72天便告失败。可以说,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一个领导核心。如果有一个坚强、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有觉悟的核心,本来是能够避免失败的。正如曾经是普鲁东派的公社委员沙·龙格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说道:“当时如果有一个组织,公社在击退入侵之敌之后,就能在巴黎并且在柏林得到稳固。公社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缺少一个我所讲的那样的组织。”[129]这个核心、这个组织就是由工人阶级中最先进、最积极、最有觉悟的一部分组成的共产党。对此,第一国际伦敦大会、海牙大会在总结巴黎公社教训时,重申了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关于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必要性的条款,即“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130]。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表明,只有共产党才是无产阶级把自身组织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政党。
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正确地领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在于其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权威力量。当它领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夺取政权后,要继续保持和巩固对人民群众的领导权,就必须不断保持这种权威力量。这种权威力量实际是一种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高度统一的力量,而这种高度统一又来源于崇高而明确的革命纲领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马克思认为,一个政党制定了明确的革命纲领,“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一些可供人们用以判定党的运动水平的界碑”。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可以概括为党的最近任务和最终奋斗目标,共产党的最近任务就是“使无产阶级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最终目标是“消灭私有制”,建立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实现了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体现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发展方向,是凝聚全党、动员群众的一面旗帜。这一崇高而明确的纲领,就为共产党赋予了使命型政党的基本特质,即其在自身发展中需要不断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积极主动地去把握和承担自身的历史责任,而非以扩大选民支持而赢得公职选举为主要目标。这种使命型政党的特质也使共产党“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也使“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31]这样,共产党就不会被利益集团所绑架,不会为了赢得选举而分化选民队伍,也不会在上台后做出为了谋求连任而过度迎合选民的短期行为,其政治活动将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也将凝聚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共产党明确了自己的革命纲领之后,就需要党员为完成自己的纲领而团结奋斗,这就需要有效的组织原则加以引导和规范。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改组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过程中,便创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民主制,认为党“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仅这一点就已堵塞了任何要求独裁的密谋狂的道路”[132]。因为共产党要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不能只靠少数人,不能搞个人独裁,而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后来,马克思又在领导第一国际的实践中强调了无产阶级政党(这时共产主义者同盟已经解散)的民主制与严格的组织纪律性相统一,指出“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因为如果没有党的集中统一和纪律约束,就会出现极端自由化,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4页。
[2][法]弗朗索瓦·傅勒:《马克思与法国大革命》,朱学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9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38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86-387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1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6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0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7页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99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75页。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2页。
[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72页。
[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6页。
[2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4页。
[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4页。
[2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86页。
[2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7页。
[2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97-998页。
[2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8-929页。
[2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0页。
[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3-144页。
[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37页。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73页。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74页。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72页。
[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4页。
[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73页。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06页。
[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63-364页。
[36][英]吉登斯:《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郭忠化、潘华凌译,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70页。
[3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64页。
[3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64-365页。
[3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0页。
[4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6页。
[4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42页。
[4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5页。
[4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52页。
[4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94页。
[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6页。
[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0页。
[4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6页。
[4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0页。
[4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8-99页。
[5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2页。
[51][法]列斐伏尔:《论国家——从黑格尔到斯大林和毛泽东》,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25页。
[5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0页。
[53]《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第4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5页
[5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页。
[5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1页。
[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1页。
[5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1-102页。
[5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1页。
[5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8页。
[6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2页。
[6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7页。
[6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26页。
[6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38页。
[6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4-145页。(www.xing528.com)
[6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9页。
[6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9页。
[6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0页。
[6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13-314页。
[6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0页。
[7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5页。
[7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93页。
[7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8页。
[7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8页。
[74]关于“镇压性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论述,参见:[法]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载《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8年第4辑。
[7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1页。
[7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3页。
[7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5页。
[7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1页。
[7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565页。
[8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页。
[8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7页。
[8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0页。
[8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7页。
[8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1页。
[8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1-142页。
[8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1-102页。
[8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0页。
[8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2页。
[8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1页。
[9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1页。
[9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4页。
[9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1-422页。
[9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1页。
[9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0页。
[9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3页。
[9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2页。
[9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7页。
[9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52-153页。
[9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6-147页。
[10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2-103页。
[10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8页。
[10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9页。
[10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4页。
[10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1页。
[10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8页。
[10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1页。
[10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0页。
[10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1页。
[10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8页。
[1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5页。
[1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0页。
[1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9页。
[1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1页。
[1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0页。
[1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5页。
[1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0页。
[1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9-100页。
[11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2页。
[1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9页。
[1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42页。
[1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7页。
[1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7页。
[1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226页。
[1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8页。
[125]朱光磊:《政治学概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32页。
[1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94页。
[1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3页。
[1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页。
[129]《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文件资料》上册,三联出版社1978年版,第233页。
[1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3页。
[1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3页。
[1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0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