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党政治:代议民主共和制核心领域的研究成果

政党政治:代议民主共和制核心领域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党政治不仅是指建立政党组织,它还包括投票选举、竞选、游说、议会党团、议会辩论、倒阁等一系列规则和制度。但是,西欧政党政治建构起的一系列竞争性的规则和制度,体现了政治的公开性的一面。这种竞争性的政党制度的公开性,是基于“合法反对原则”这一理论基础的。政党政治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普遍确立,使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政治斗争也集中表现为两个阶级的政党之间的斗争。

政党政治:代议民主共和制核心领域的研究成果

以普选权为基础的代议民主制的建立,使现代国家的政治生活与古代国家存在质的差异,权力斗争的焦点不再是君主的王位,而是代议机构——议会的席位,而议席的获得又需要从选民中争取更多的选票。这就需要建立有纲领、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政党,通过影响、争取选民来赢得多数选票,以夺取或维持政权。政党经过选举成为执政党之后,通过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来贯彻实现党的政纲和政策,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集团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而没有执政的政党也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就国内外重大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对国家政治生活施加影响。这样,政党组织政权,行使权力,处理和协调与国家、社会团体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便成为现代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常态,即“政党不仅是现代政治组织的独特形式,而且是它的中心”[153]。或者说,现代国家的政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政党政治。从世界历史发展开看,政党自17世纪下半叶在英国产生之后,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便开始在欧美国家普遍出现和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政治生活开始进入政党政治的时代,政党之间的竞选和轮流执政以及在议会的相互攻讦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政治现象。马克思便生活在这个欧美国家政党和政党制度广泛发展的时代,他在《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中也专设了“政党”一章。

政党政治不仅是指建立政党组织,它还包括投票选举、竞选、游说、议会党团、议会辩论、倒阁等一系列规则和制度。马克思在考察1848年欧洲革命历史和实践时,对西欧各主要国家政党之间的政治斗争也作了详尽分析,比如法国的秩序党、山岳党、共和派之间和英国托利党、辉格党、宪章派之间在议会内外围绕国家权力开展的斗争。这些党派之间的斗争,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的斗争。但是,西欧政党政治建构起的一系列竞争性的规则和制度,体现了政治的公开性的一面。这种竞争性的政党制度的公开性,是基于“合法反对原则”这一理论基础的。“合法反对原则”的确立,是对这样一种政治现实的肯定和选择:党派斗争虽有坏处,但其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还是对于用相对稳定的方式维持政治秩序,保持政治生活的活力和政治领导层的及时更新有益处的;与其让不同党派之间不择手段地无谓斗争,搞乱社会秩序,给野心家以危害资产阶级民主的机会,倒不如因势利导,制定完善的政党斗争“规则”,使之合法化。[154]正如马克思评论英国议会内的党派斗争时所说,“不是靠把政权经常保持在同样一些人手中而使自己永存下去,而是采用这样的办法,它轮流地使政权从一只手放下,又立刻被另一只手抓住”,这种议会斗争的技巧恰好在于“在短兵相接的格斗中打击的不是职位,而仅仅是当时占有职位的人,并且在进行打击的时候,要使这个人在作为大臣下台以后,马上又能作为大臣的候选人而上台”。[155]很明显,这种公开、合法的政党竞争相对于宫廷斗争的“血雨腥风”“刀光剑影”,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历史进步。它在党派之间不断“吵架”的表象下,让国家在冲突和稳定的反复交替中把对立和矛盾控制在“秩序”范围之内,从而以更为文明、理性的手段更加有效地维护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

政党政治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普遍确立,使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政治斗争也集中表现为两个阶级的政党之间的斗争。马克思十分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和发展。他通过《共产党宣言》《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国际工人协会临时章程》《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深刻阐述了建立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建立自己的政党。他在对资产阶级革命的研究中发现,无产阶级往往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主导力量,可革命成功后胜利成果却被资产阶级占有,原因在于此时的无产阶级还仅仅是“自在的阶级”。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的人数越来越多,共同的日益陷入贫困的经济地位促使他们展开争取自身权益的斗争。如果无产阶级能够唤醒自己独立的阶级意识和阶级追求,组建自己独立的政党,就可以逐渐由“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进而与资产阶级政党相抗衡,而不再跟在资产阶级之后做其附庸,去充当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随声附和的合唱队。正如马克思所讲,“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而且,“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156]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组织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从而无法有效教育和组织工人开展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也就是说,如果不能组织起独立的革命政党,工人阶级就不可能夺取政权,即使夺取了政权也不能巩固政权。因而,恩格斯也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每一个国家里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这个政党要有它自己的政策,这种政策显然与其他政党的政策不同,因为它必须表现出工人阶级解放的条件。”[157]

【注释】

[1][法]亨利·列菲弗尔:《论国家——从黑格尔到斯大林毛泽东》,李青宜等译,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7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2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3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6页。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38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页。

[9][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杨、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43页。

[10][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杨、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59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1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页。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7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6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8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9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3页。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1-12页。

[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页。

[2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页。

[21]在该文中,马克思提出:“市民社会的奴隶制是现代国家赖以存在的天然基础,正如奴隶占有制的市民社会是古典古代国家赖以存在的天然基础一样。”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86页。

[2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2-313页。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77页。

[2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6页。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38页。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38页。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2页。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1页。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42页。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4页

[32]何增科:《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载《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页。

[3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45页。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62页。

[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0页。

[3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4页。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5页。

[3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59页。

[4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8页。

[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9页。

[4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2页。

[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1页。

[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2页。

[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2-403页。

[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0-401页。

[47]秦国荣:《市民社会与法的内在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页

[4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页。

[4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1页。

[5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45页。

[5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3-404页。

[5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02页。

[5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45页。

[5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3页。

[5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5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30页。

[5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5页。

[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97页。

[5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5页。

[6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38页。

[61][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崔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35页。

[62][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杨、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87页。

[6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7-28页。

[64][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杨、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96页。

[65][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杨、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98页。

[6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8页。

[6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9页。

[6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3页。

[6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7页。

[7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9页。

[7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页。

[7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83页。

[7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2页。

[7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21页。

[7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页。

[7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5页。

[7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42页。(www.xing528.com)

[7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6页。

[79]Greenfeld,L.Nationalism:Five Roads to Modernity.Lond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7-8.

[8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0页。

[81][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杨、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49-350页。

[8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0页。

[8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1页。

[8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9页。

[8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8页。

[8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97页。

[8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440页。

[8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14页。

[8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0页。

[90]马克思也曾说“民主的”这个词在德语里的意思就是“人民当权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71页。

[9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3页。

[9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页。

[9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9页。

[9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页。

[9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3页。

[9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9页。

[9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3页。

[9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2页。

[9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页。

[10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38页。

[10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10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38页。

[10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页。

[10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4页。

[10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5页。

[10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6页。

[10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9页。

[10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1页。

[10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6页。

[1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76页。

[111][英]J.S.密尔:《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2页。

[1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3页。

[1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8页。

[1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95页。

[1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6页。

[1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2页。

[1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291页。

[1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49页。

[1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301页。

[1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47页。

[1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76页。

[1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2页。

[1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19页。

[1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3页。

[12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5页。

[12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4页。

[12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74页。

[1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3页。

[1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61页。

[1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页。

[1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12-513页。

[1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89页。

[1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52页。

[1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94页。

[1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0页。

[1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0页。

[13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77-478页。

[1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0页。

[13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5页。

[14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4-425页。

[14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90页。

[142][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在汉、舒逊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46页。

[14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8页。

[144][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卷,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160页。

[1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3页。

[1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38页。

[147]欧阳英:《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探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43页。

[14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49页。

[149][英]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崔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92页。

[150][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卷,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162页。

[15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页。

[15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153][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张广勇、张宇宏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124页。

[154]朱光磊:《政治学概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2页。

[15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99页。

[15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3-174页。

[15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