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韭菜理财经:身边有钱人的投资策略

揭秘韭菜理财经:身边有钱人的投资策略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高净值人群的人数也从18万人超过了158万人。但每个人的理财收益差异是很大的。在小富看来,他的这些客户,这些大家眼中的“有钱人”之所以能够积常人难以企及的财富,都是有过人之处的。从配置的资产类别来看,“有钱人”虽然愿意冒一定的风险,但对整体资金安全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一般会将较大比例的资产投资于相对安全的理财产品等。房产在过去的若干年,对于“有钱人”财富的增值“功不可没”。

揭秘韭菜理财经:身边有钱人的投资策略

从当年的“万元户”到现在的“千万富翁”,他们不仅是在“创富”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在财富管理的道路上最先吃“螃蟹”的人,他们“走过的路”“踩过的坑”也给我们提供了最真实的学习案例。

过去10年,中国高净值(金融资产800万以上)人群的财富增长非常快,在2006年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财富总量只有26万亿,至2016年已经突破165万亿。也就是说,短短10年内,中国高净值人群财富的增长已经超过了100万亿。而高净值人群的人数也从18万人超过了158万人。高净值人群的分布最初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其后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迅速向内地各个省份渗透,也就是说中国高净值人群现在分布已经非常广泛了。在这方面小富是有亲身体会的。在刚入行的时候,小富资产最多的客户也只有600万,而现在所服务的千万级的客户已经有十几个了。这10年,理财的收益方式明显增多,理财的收益率也有了大幅的提升,对大家财富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明显了。

但每个人的理财收益差异是很大的。在小富看来,他的这些客户,这些大家眼中的“有钱人”之所以能够积常人难以企及的财富,都是有过人之处的。如果说“第一桶金”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而财富的持续增长则与个人的能力有非常大的关系。有的人固守安全度非常高的资产,财富增长很缓慢;有的人则过于冒进,反而受到了损失;有的人则是与时俱进,勇于尝试但又不盲目。

钱多了,可以配置的资产也就多了起来。现金、银行理财产品信托基金股票保险、私募、房产等都是大家关注得比较多的,一般人看来,“有钱人”随时都有很多“钱”在账户上,其实不然,大多数“有钱人”的资金都做了一定的安排,一般是不会躺在活期账上的。从配置的资产类别来看,“有钱人”虽然愿意冒一定的风险,但对整体资金安全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一般会将较大比例的资产投资于相对安全的理财产品等。

几乎每个“有钱人”都早早地买了房产,而且一般都买得比较多,少则三四套,多的就不太清楚了。房产在过去的若干年,对于“有钱人”财富的增值“功不可没”。但房产的变现比较麻烦,一旦急需用资金就显得尴尬了。

小富的客户张女士就是一个超级爱买房子的人,几乎是有钱就会买房子,对于这种看得见摸得着、“只涨不跌”的资产,她从内心里感到踏实,她和老公都属于高收入阶层,自然消费水平也不低,但是由于行业不景气,他们的公司在2016年倒闭了,一家人一个月3万多的开销一下子让她压力很大,经常会出现一些资金上的问题,卖房的时候才发现房产很多时候是“有价无市”,几个月都没能卖出去,有时只能去找已退休的父母借钱来周转一下。

与张女士不同,小富的另外一个客户王先生是做批发贸易生意的,资金动用频繁,他喜欢将资金放在一些比较灵活的理财产品上面,当天可赎回的理财是他的最爱。遇到资金紧缺的时候,一般是向朋友借款周转,当然,也会给比较高的利息。最近他听从小富的建议,尽可能地将资金进行一些规划,对一些可预期的未来支出,通过做固定期限的理财来提高收益,同时还灵活使用一些质押贷款来解决临时的资金周转。过去,他一直觉得保险不划算,浪费钱,这几年,他渐渐意识到,自己在家里的“顶梁柱”作用,也担心因为生意上的事而影响到了自己家庭的财富,就在小富的规划下配置了保障性的保险和财富保全型的保险,做好家庭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对于张女士和王先生,李先生算是投资理财的专业人士了,特别喜欢跟小富在投资方面进行交流和探讨。跟中国大多数的证券投资者一样,李先生对于投资的认识是从炒股开始的,在2009年那波小牛市中,曾投过10万块钱来试水,一度赚了30%左右,但股市涨得快跌得也快,终于李先生被套,钱放在里面三四年也没解套,最终忍痛止损出局。这次投资经历,也让李先生直观感受到了股市的深不可测,觉得自己作为非专业人士,还是敬而远之比较好。刚好赶在2013年前后,一些刚兑的产品信托、P2P之类收益高的固定收益类产品风靡全国,于是就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了信托,少量的配置了些P2P。(www.xing528.com)

到了2014年第四季度,A股上涨明显,大家普遍认为牛市来了。信托产品那几个点的收益就显得有点低了,P2P的风险也慢慢暴露,有些平台也开始爆雷了,看着股市红火,李先生就逐步地把信托到期的资金退了出来,但吸取上次炒股失败的经验,在跟小富进行讨论后,觉得还是买基金吧。

在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间,小富和李先生做了深入的讨论和对比。公募基金一般盘子比较大,仓位比例一般有比较明确的限制,收管理费但不提取超额业绩报酬。大多数公募基金是随行就市,随大盘涨跌。私募基金盘子一般要小些,大的也有上百亿的,仓位一般比较灵活,一般要提取超业绩基准的20%作为报酬,对管理人的要求较高。对比来看,在收益和费用方面,公募基金更有优势;在风险控制方面,私募基金空间更大。由于未来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鉴于李先生投资的金额较大且不希望产品的波动过大,小富就建议,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各投资一部分,分散风险,在具体产品选择方面,不管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都是选择行业内较为知名和管理业绩比较稳定的产品。

随后,大盘从3200点一路上涨到了4200点,涨幅30%,配置的基金才18%左右的收益,全部跑输了大盘。李先生心里不免失落,以前跟他一块炒股的朋友,这次因为重仓创业板股票,50万的资金已经有接近翻倍的收益了,而听来的故事更是传奇,某某加杠杆赚了多少多少倍。李先生的爱人对此也不免抱怨,早知道不如自己做了,或者早知道买哪只哪只产品了。李先生和爱人商量后,决定把家庭剩余的资金全部投到风格激进的基金。当时大盘已经4300点,但几乎所有的舆论都在看多,看好6000点、7000点甚至8000点,有报纸也发出了“4000点才是牛市起点”的口号。后来这只基金的确够激进,成立一个月就取得了30%的收益。李先生不免有些小庆幸。

但好景不长,2015年6月18日,端午节假期前两天,大盘崩了,两个交易日从4967跌到4478,市场急转直下。李先生一时慌了神,“想赚怕亏”,一时不知道怎么办好。小富则认为大盘积累的盈利盘过多,考虑到目前的盈利已经超过了常年的平均收益水平,可考虑通过减仓或清仓的方式来降低投资的风险。在跟小富沟通后,李先生决定赎回自己的投资。

李先生最终及时撤回了自己的投资,但收益较前期已经缩水不少。最早买的两只基金一只获得了35%的收益,一只获得了25%的收益。而后面买进去的,涨得快跌得也快,反而亏损了5%。

几个月过后,李先生回头来看,不免心存感慨,在这次大的行情中还算做到了“全身而退”,并没有亏损到本金。而当年翻了番的朋友,都亏损了30%以上。借助专业的投资管理、恰当地管理自己的收益预期也成了他的投资心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