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对金融市场监管的影响

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对金融市场监管的影响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早,市场非常成熟,因此国外学者关于再融资方式对于股价的影响研究起步早,理论也较为成熟,所以目前探讨再融资对股价影响的理论模型均来自国外学者的研究,这些模型主要包括最优资本结构假说、价格压力假说、杠杆假说、优序融资理论信号假说、代理理论模型和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等理论。

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对金融市场监管的影响

由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起步较早,市场非常成熟,因此国外学者关于融资方式对于股价的影响研究起步早,理论也较为成熟,所以目前探讨再融资对股价影响的理论模型均来自国外学者的研究,这些模型主要包括最优资本结构假说、价格压力假说、杠杆假说、优序融资理论信号假说、代理理论模型和自由现金流量假说等理论。

1.最优资本结构假说

最优资本结构假说认为公司存在最优资本结构,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存在最优比例,即公司价值的增长与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存在一个平衡的关系。如果负债比例过高,则债权人面临的风险与获得的利息收益并不一致,而如果负债比例过低,企业用于发展的资金将是自身的留存收益,这会限制公司的资产规模扩张。所以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方式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务融资,都会被市场视为公司资产结构变动的信号。

对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来说,如果发行债券必然会影响资本结构,并且要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则考验的是公司的偿债能力,对公司的资金实力要求非常高,所以发行债券会向市场传递公司情况向好的信号,还会避免因增发股票引起的股权稀释,影响股东的利益。并且发债公司偿还债权人的利息费用会被计入公司财务费用,而上市公司进行股利分配的费用则不会被计入财务费用,所以债务融资具有节税的作用,因此发行债券通常会对公司股价产生正效应。

对于通过发行股票进行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来说,发行股票会增加公司的资产,并且股票是无限期的,对于很久不进行分红的公司而言,资金压力非常小;而发行股票具有风险大、发行成本高的特点,并且发行股票带来的资本结构变化是负债比例下降,公司不再享受节税的待遇,发行股票还会引发股权稀释,冲击股东的利益,因此发行股票通常会对公司股价产生负效应。

通过比较发行债券和股票对于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可知,发行兼具股权和债权的可转债,有利于上市公司实现最优资本结构,因此当上市公司进行外部融资时,选择的融资方式的顺序是:发行普通债券、发行可转换债券、发行股票。

2.价格压力假说

价格压力假说由Scholes于1972年提出,该理论认为每一只股票都不存在完全替代物,因此当股票的供应量增加时,根据需求供给理论可知,股价将会下降,且股价下降的幅度与增加的发行规模有关,并且如果投资者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没有信心,那么股价将会进一步下降。

3.杠杆假说

杠杆假说包括债务税收优势假说和财富再分配假说。其中债务税收优势假说最先由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在1963年提出。他们认为增发新股将会导致公司财务杠杆下降,因此无法享受到税收优惠,并且会稀释每股收益,从而导致股价下跌,股价下降幅度与发行规模相关,由此判断发行股票会对股价产生负效应,而发行债券则会对股价产生正效应。

财富再分配假说由Galai和Masulis(1976)提出。他们认为发行债券会提高公司财务杠杆,提升股价,增发股票则会降低公司的财务杠杆,降低股价。由于股票持有者的收益来源于股票价差,因此增发股票会对股票持有者的利益造成损失,但提高了公司的价值,因此增发股票实际上是将财富从公司股东转移到公司债权人。所以他们认为发行股票虽然降低了企业杠杆和债务风险,但是将会对股价产生负的公告效应,并且对于股价的影响程度与发行规模和财务杠杆有关。(www.xing528.com)

4.优序融资理论

优序融资理论由Myers和Maljuf(1984)提出。该理论认为公司面对资金需求时,首先会选择内部融资,使用内部留存收益,然后才是使用外部融资手段募集资金,而外部融资首先是债务融资,然后才是股权融资。[1]而根据信号理论可知,投资者会认为公司经理人对于企业内部的信息更为了解,因此当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融资时,会被投资者认为是公司的股价被高估,而发行债券或使用内部资金则会被认为是公司股价高于真实价值的信号,投资者会根据发行公司的融资方式来调整自己对于公司价值的判断,因此会出现的情况是,公司发行股票会导致股价下跌,下跌幅度与发行规模无关。

5.信号假说

信号假说理论主要包括现金流信号假说与信息传递假说。现金流信号假说由Mllier和Rock(1985)提出,该理论假设公司的融资策略是不变的,公司发行证券融资是因为有投资支出和预期净现金流减少等情况发生,而投资支出和预期净现金流减少一般是公开信息,如果公司在发行证券时没有投资支出的发生,投资者就会认为公司发行证券是为了弥补预期现金流的减少,从而导致股价下跌。所以该理论认为上市公司只要是进行非预期的外部融资,就会被认为是传递现金流不足的消极信号,从而导致股价下跌。

信息传递假说由Leland和Pyle(1977)提出,该理论认为,只有向市场释放有利信息,其外部融资方式才能得到市场认可,从而对其股价产生正效应或者将负效应降至最小。并且由于外部投资者认为股东和经营者比投资者更了解公司信息,因此当增发股票时,如果现有的股东不增持股票,导致其持股比例下降,投资者就认为股东对公司的前景不具有信心,将会导致投资者对公司股价的期望降低,导致股票价格下降,即股东持股比例的下降将会对股价产生负效应。

6.代理理论模型

该模型由Jensen和Meckling(1976)研究得出,他们认为公司经理人持股有利于减少其代理成本,解决了公司经理人因为谋求自身利益而损害股东财富的问题。但是在公司经理人持股的前提下,增发股票会降低公司经理人的持股比例,致使其承担股权稀释带来的股价下跌。增发股票同时也会降低公司的负债比例,公司的盈余资金增多,而债权人的监督地位就会被削弱,公司经理人滥用资金的概率就会变大。由股权融资带来的代理成本上升,将会抵消股价下跌带来的损失,由于股权融资带来的代理成本高,所以公司经理人倾向于股权融资。而对于发行债券的代理成本问题,Datta(2000)认为公司外部融资如果采用银行贷款会提高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从而减少代理成本,而如果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则会增加企业的代理成本,同样会导致公司股价变动。所以投资者会根据公司经理人选择的外部融资方式来判断公司的外部融资所带来的代理成本,从而对股价产生影响。

7.自由现金流假说

自由现金流假说由Jensen(1986)提出,他认为公司经理人通常会有利用自由现金流谋取自身利益的倾向,因此公司经理人不会将自由现金流用于股利分配,导致股东利益受损。增发股票会使公司的现金流增加,原因是股权融资规模的增大,会使公司的财务杠杆下降,负债率下降,公司的现金流增加。这使得公司经理人滥用现金流的概率增加,产生代理成本,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会导致股价下跌,且下跌幅度与代理成本成正相关。发行公司债券因为有着还本付息的限制,会对公司经营者的行为产生约束,所以代理成本较低,因此发行债券对于股价一般不会产生显著的负效应,甚至会出现正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