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寿险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近40年的发展为国家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
1.我国寿险行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有了极大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保险业务快速增长、服务领域逐渐拓宽、市场经营体系日臻完善、保险主体的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保险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经济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保费收入从1980年到2010年以年均30%的增长速度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是金融产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保险市场的保费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我国保险业特别是寿险业在自身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高速成长性,市场潜力巨大。寿险业立足于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积极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中国寿险业粗放式、爆发式增长阶段已经结束,未来寿险公司须更注重销售人员培训、产能提升和保险产品差异化开发,提高寿险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价值贡献,寿险销售渠道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型和创新。
2.根据波特钻石理论分析我国寿险行业竞争力
为更全面、客观地评价我国寿险行业的竞争力,可以利用波特钻石理论对我国寿险行业进行分析。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该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国家钻石”模型(national diamond model)。具体如图6.1所示。
图6.1 “国家钻石”模型(national diamond model)
资料来源: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中信出版社,2010.
波特的“钻石”模型解释了一个国家为何能在某个产业上形成优势并在国际市场中取得成功。他认为,这决定于每个国家都存在的四个因素,即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此外,政府和机会作为另外两个辅助因素也影响着上述四个因素。这六个因素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并构成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原动力。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优势越明显,该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就越有竞争力。
3.中国寿险行业竞争优势分析
(1)我国寿险行业的要素条件。寿险行业要素条件主要是指保险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各种要素,主要包括寿险行业人力资源要素、保险公司的资本要素。
我国寿险行业的人力资源要素分析:我国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在保险行业高速发展时期,大批人员加入了寿险行业。从图6.2可以看出,我国寿险营销人员数量急速攀升,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共有保险营销人员3 297 786人,其中寿险营销人员2 879 040人。这种总量上的扩张可以提高产业的供给能力,而且寿险业的规模经济使得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有利于寿险产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下降,从而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寿险行业中高学历专业人才还尚未达到行业发展的要求。
图6.2 2001—2010年保险营销员人数变化趋势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数据整理。
保险公司资本要素分析:保险业的资本资源对于培养其持续经营能力非常重要,一来是因为资本资源本身就是保险业务拓展的物质基础,二来它直接决定了公众对保险行业的信心。拥有资本金越多,提供的服务能力越强。
我国保险公司的资产稳步、快速上升,截至2010年12月末,保险公司总资产共计50 481.61亿元,较年初增加9 846.85亿元,增长24.23%。同样,寿险行业保费收入在此期间也是迅速增加。从2000年的不足900亿增加到2010年的接近10 000亿。不管是保险公司资本还是寿险业务保费收入(如图6.3所示),都显示出保险公司资本要素的强大发展动力。
图6.3 2000—2010年寿险业务保费收入和增幅对比图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数据整理。(www.xing528.com)
(2)寿险行业的需求状况。按照波特的钻石模型,国内的需求对于保险业的竞争力影响非常大,因为保险业只有建立在一定规模且能够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够获得自身的不断发展。
经济增长对寿险需求的影响:经济增长意味着社会再生产规模的扩大,而这会导致市场经济中可保风险规模的扩大,从而为保险业的发展创造了潜在的需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经济增长也使得消费者手中的可支配收入随之增长,为潜在的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产品消费的转化提供了支付力保障。可以发现,从1981年开始,我国保费收入的年增长率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长率,保险行业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表6.1显示了我国保险业市场渗透率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表6.1 我国保险业市场渗透率与国际水平的差距[7]
续表
人口结构对保险需求的影响:我国已经迈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老龄化对寿险业的发展将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有利的一面是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平均年龄提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从而激发保险的潜在需求,特别是健康险和养老险;另外,由于中国80年代开始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家庭中的两个成年人要负担双方四个老人的养老重担,并且还要养育后代,这种家庭结构迫使人们关注养老保障。老龄化不利的一面在于人力资源的枯竭。但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促进了寿险需求的增加。图6.4显示了个人的理财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重大变化。
图6.4 个人的理财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8]
(3)寿险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在经济生活中,寿险行业和很多产业都有关联,例如银行等金融服务业。银行业和保险业之间的关系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银行业和保险业都是向公众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在金融资产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两者的业务量一定是此消彼长的。而银行业也可能和保险业成为合作伙伴,在世界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虽然仍然是分业经营,但彼此间的业务合作却在不断加深,银行业已经成为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表现在银行可以作为保险公司的代理开展银行保险业务、代收保费业务,不仅发展了银行业的中间业务,也可直接拓展保险业务。
在此期间,四大国有银行陆续投资控股一些保险公司,从而直接进入寿险市场,如当时就组建了建银人寿、交银康联等公司,同时保险公司也开始尝试向银行业渗透,如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控股并改组平安银行。由以上分析可知,银行业的发展对保险业的发展既有促进的一面,也有互相竞争的一面,从发展趋势来看,银行业和保险业呈现出融合成长的状态,说明国内金融市场广阔,两个行业可相互支持、互利共赢。
(4)寿险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随着中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垄断市场结构已经被完全打破。保险企业的竞争战略和结构也影响保险业竞争力的提升。当保险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集团化大型保险企业比专业化中小型保险公司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保险集团能以规模经济为基础降低经营成本和风险水平,进而获得丰厚利润。与集团化对应的细分市场的专业化目标就是以高效、优质服务效果获取某一特定领域内的竞争优势。国内保险集团化的趋势始于中国人寿和平安集团的上市以及新华控股公司的成立,向专业化发展的标志是太平养老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此后国内保险业开始向集团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这一发展模式既能综合利用集团内部资源和外部客户资源,又可提升保险业的专业服务水平,从而为提升保险业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5)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保险业竞争力的影响。2011年8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了《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十二五”期间保险业的扩张速度大大低于“十一五”期间,增强行业发展质量被提到更高地位,保险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明显增强。行业总资产在金融业总资产的占比明显提升,在金融业中形成具有特色的发展优势。承保领域进一步扩大。同时,保险的功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承保金额在国民财富中的比重、保险赔付在全社会灾害事故损失中的比重等反映保险对经济社会贡献度的指标显著提高,逐步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靠近;保险业已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成为国家灾害救助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险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显著提升。保险业资本补充机制逐步完善,资本实力明显增强,偿付能力整体充足,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动态偿付能力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基本建立,保险保障基金参与风险处置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得到进一步优化。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实体、医疗机构、汽车服务等相关机构股权。
加强保险资产战略配置,适时调整保险资金投资政策,稳定和提高投资收益。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步推动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未上市股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和范围,鼓励开展资产管理和产品创新。在实现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目标的同时,积极参与金融市场建设,在证券承销、市场培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继续深化保险资金运用体制改革。规范现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体制,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优化股权结构,改进经营模式。规范保险公司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委托受托关系,理顺利益分配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保险公司设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研究探索设立专业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提高投资效率,满足创新业务和另类投资的需要。
提升服务能力,对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要大力发展个人寿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以及与住房、汽车等消费有关的保险业务,稳定居民预期,促进消费增长。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和航运保险,支持国内企业扩大出口和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和投资。配合国家产业振兴规划,支持保险资金在风险可控条件下投资国家基础产业、重点工程建设和新兴产业建设。支持中小企业稳定经营,创新保险产品和承保模式。服务国家创新型战略,积极推进科技保险发展,为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保险保障。建立我国首创的保险风险补偿机制,逐步推广运用,促进企业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另外,保险业要积极参加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拓展企业年金业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商业养老保障计划,探索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的实现途径。[9]
(6)中国保险业面临的机遇。机遇的出现会打破钻石体系的平衡,进而影响体系内各个要素的变化,能够很快适应新环境的企业就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从而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中国在未来一个时期将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保险市场之一。纵观世界保险业的历史,一个国家人均GDP在2 000到10 000美元阶段是保险业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保险业发展速度会明显快于GDP增速。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保险业仍将继续处于这个高速增长的阶段。中国保险市场将为世界各国的保险公司提供广阔舞台,国内的保险公司应抓住机遇,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市场份额,进而提升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图6.5显示了保险支出占GDP比重(市场渗透率)与人均GDP的相互关系。全球经验将同样适用于中国,中国在未来经济稳健发展的同时,保险业的发展也将会非常迅速。
图6.5 保险支出占GDP的比重与2009年人均GDP水平[10]
国家说明:Aus-澳大利亚,C-加拿大,Fra-法国,G-德国,HK-中国香港,I-意大利,ID-印尼,Jap-日本,MY-马来西亚,N-荷兰,PH-菲律宾,SA-南非,SK-韩国,SP-新加坡,SW-瑞士,TH-泰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